如何看待當今日韓流行文化只剩下韓文化?
愛國日圈粉,日劇,動漫,偶像,綜藝,音樂都追。像優酷等門戶網站上日韓視頻幾乎只有韓。略不爽。看個日劇也費事。原來看過問為什麼傑尼斯不往海外發展的問題,有回答是市場足夠,我們是否也可以理解日本娛樂市場足夠不需要向海外發展呢。(其實我覺得彎彎經常上霓虹電影所以挺多明星去過彎彎做宣傳)
@陳針 的答案我點了贊成。不過覺得他的答案從流行文化本身發展快慢和國內觀眾的鑒賞水平說了,但還沒有提及我認為比較重要的一點:中日和中韓之間的國家關係變遷中日:從1972建交起,分別經歷了
(1973~1989接觸時期)
(1989~1996蜜月時期)(1996至今)三個時期,具體怎樣劃分見維基百科大家都很熟悉就簡略點了http://zh.m.wikipedia.org/zh/中日關係中韓中國與朝鮮半島交往的歷史幾乎貫穿於整個中國歷史,其現代關係史始於「二戰」以後。「二戰」以後朝鮮半島分裂為南、北兩個國家;與此同時中國因「國共內戰」分裂為國、共二個對立政權,共產黨取得勝利後在中國大陸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府戰敗後退居台灣,其中華民國實際管轄台、彭、金、馬。由於意識形態的對立、社會制度差異、朝鮮戰爭爆發等諸多因素,位於中國大陸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與位於半島南部的大韓民國一直處於敵對狀態。一方面,國民政府從1948年開始承認「三八線」以南的大韓民國政府;另一方面,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承認三八線以北的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為朝鮮半島合法政府,並一直認為朝鮮半島應由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來統一。由於國際局勢的變化,伴隨1970年代末鄧小平推行的「改革開放」政策,強調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和全面實行現代化,中國大陸開始重視國際環境的穩定,同時關注朝鮮半島的和平與安定,朝鮮半島的安定穩定對中國的經濟建設與現代化有著密切的聯繫。1970年代以後隨國際局勢漸漸緩和,中國大陸改善了同美國、日本及西方國家的緊張關係,新的國際秩序的形成,在確保國際影響和本國利益時,在重新審視其對外政策。1978年以後在推行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過程中,注意到韓國經濟的發展,對韓國出口主導型發展戰略作出了肯定的評價,重視同韓國的經濟合作,也希望韓國成為經濟合作夥伴。1983年5月5日瀋陽飛往上海的中國民航296號三叉戟飛機被劫持至韓國後由於韓政府恰當處理,中國對韓國的態度開始有所改變。另外一方面隨著韓國經濟騰飛,開始重新認識韓國,隨著1986年漢城亞運會和1988年漢城奧運會,與韓國接觸交流日漸增多。事實上中國政府非常注重韓國經濟發展經驗,這就成為兩國建立外交關係的經濟背景。1989年,韓國開始與蘇聯、蒙古及東歐國家建交。1992年8月24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與韓國彼此建立正式外交關係,同時統轄台灣地區的中華民國與韓國斷絕外交關係。
2008年李明博訪華,雙方發表聯合聲明,將「中韓全面合作夥伴關係」提升為「中韓戰略合作夥伴關係」,在各領域進一步加強交流與合作。2013年3月,習近平主席同新任韓國總統朴槿惠通電話。2013年4月,韓國外交部長官尹炳世對華進行正式訪問,李克強總理會見。2013年6月,朴槿惠總統對中國進行國事訪問,習近平主席會談,李克強總理、張德江委員長分別會見。雙方發表《中韓面向未來聯合聲明》。中韓關係急劇升溫。
來源依舊維基百科http://zh.m.wikipedia.org/wiki/中韓關係
由此可見,日本比韓國更先與中國建立友好關係,又趕上90年代中國改革開放進入加速階段的良好時期,日本流行文化迅速佔領中國市場也是很自然的事情(PS經濟學裡有個理論,在經濟或政治的低谷,文化往往會突然崛起,因為民眾需要能夠轉移注意力的緩和劑和情感宣洩的出口,優秀的文學作品往往誕生於動亂的年代就是很好的例子;不知道日本90年代的經濟危機有沒有給流行文化的發展推波助瀾呢)。中日蜜月期結束後,由於不斷作死的日本首相和各種國際形勢,中日開始疏遠,剛好韓流這時來補全了缺口。值得注意的是中韓建交以來關係基本沒有走過下坡路,畢竟中韓間的歷史問題遠不如中日之間大——這也給韓流一個很好進入中國市場的機會。而日本呢,很不幸,現在在知乎上「我學日語家人抵制怎麼辦」一類的問題比比皆是,那至於日本流行文化—————————我只能ヽ(;▽;)ノ其實,把日本和韓國放在一起本身就是錯誤的分類。
日本與韓國文化形態的區別
從上個世紀70年代起,在娛樂文化方面,日本一直處於亞洲先導的地位。國內耳熟能詳的日本娛樂文化關鍵詞有:日劇、血凝、阿信、山口百惠、北國之春、高倉健、J-pop、黑澤明、北野武、岩井俊二、木村拓哉、酒井法子、深田恭子、蒼井空、動漫、宮崎駿、久石讓、灌籃高手、七龍珠、火影忍者、海賊王等等(好像有什麼奇怪的東西混進去了),由此可見,日本在電影、電視劇、動漫、音樂等各個娛樂領域都是文化的影響者,日本一直以亞洲榜樣的定位存在著。這是單純靠整容帶起韓流的棒子國所無法比擬的。 韓國無論是電視劇還是流行音樂,形式單一,同質化現象十分嚴重。一種曲風可以克隆出十幾個嘔像組合,一個劇本套路隨便改改就可以拍出幾十部狗血韓劇。不過實事求是的說,韓國在電影方面還是可圈可點,當然僅限與國產片相比。可是瑜不掩瑕,韓國整體娛樂水平遠低於日本。 日本文化受其民族嚴謹認真特性的影響,他們在每一領域都力求系統化、極致化。於是,你會發現日劇、日本電影、日本音樂和日本動漫相互影響相互啟發,各個領域自成一體,完善而成熟,並且不斷有新鮮東西出來,整體放在一塊又能形成龐大的文化網路。這種拴在一起的布局,造成日本娛樂流行文化發展速度極快。 而韓國看上去似乎也在建造自己的文化產業帝國,實際上缺乏創新的單一娛樂模式使其受眾一直走不出低幼文化群體的範疇。這是韓國文化的致命短板。日本與韓國文化發展的差距
進入新千年之後,日本娛樂文化除了動漫似乎漸漸淡出了我們的視野。日劇、日本音樂慢慢變得小眾起來。這時候,有一些認識判斷流於表面的所謂磚家開始唱衰日本流行文化,好像當年萬人空巷的日劇時代永遠不會再回來了。實際上,日本娛樂文化已經進入更高階段,人家不跟中韓泰一起玩了。 現在韓國所做的一切都是日本當年玩剩下的,仍處於「看臉」的分娩期(國內更慘,目前也就剛剛進入受精期)。不斷地造星,不斷地拓展用戶基數,生產出來的娛樂產品只能用於觀賞,品嘗起來味同嚼蠟。近幾年日本生產的電視劇,不再是以賣臉為吸引點,轉攻深度、內涵、燒腦向,有點向英美劇看齊的意思,不過形式上還是保留了屬於日本專有的風格。代表作有《半澤直樹》、《勇士闖魔城》等。(其中《勇士闖魔城》直接影響了國產網劇《萬萬沒想到》) 如此這般,日本娛樂文化看似走進小眾衚衕,實際上早把中韓遠遠拋在後頭,它走的實在太快了,而且走了一條不起眼的捷徑,讓中韓誤以為它走錯道了。做個總結:在中國文化環境里,之所以「日韓」這一概念被「韓」佔了上風,並非日本文化沒落,而是我們的娛樂欣賞水平仍處於受精期,大眾群體目前只能在韓流層面感受到娛樂快感,只有中高素質群體才能在英美日文化里獲取高潮。B站上日劇挺多的……
君不見a站b站……被趕到一邊的是棒子
日本1990年經濟泡沫破滅後國力一蹶不振,文化輸出會受到影響。韓國經過幾十年發展,開始有了文化輸出。
題主的這種觀點雖然不客觀,但是卻體現了1政策上對於日本軟實力的抵禦導致媒體包括視頻網站對日本流行文化的篩出。2流行文化鑒賞能力的單一(包括媒體和消費者)。問題已經變成客觀上並不是只剩下韓文化而是主觀上只剩下韓文化。(插一句,21世紀日本流行文化確實有減弱,不過日本的文化政策在強調的Cool Japan, Cute Japan的背景下已經有了前進的動力 )。
先問是不是
事實上棒子文化里除了某些電影之外根本沒什麼好看的,那到底為什麼目前棒子文化主流呢?
原因很簡單。
提到島國,眾人第一反應是什麼?動漫?A+V?還是右派?
第一個在我國主流文化認知中,那是小孩子看的;第二個,呵呵呵;第三個就涉及到某些歷史遺留問題了。
更何況島國並不主打帥氣的男明星,這個對於許多純看顏值的女生們——更何況她們是看劇主力軍——來說,那就沒什麼可以看的。不然為什麼前段時間和尚那麼火?
至於棒子呢?韓劇?整容?長腿歐巴?
呵呵呵呵呵。
當然對於我來說是呵呵,對於大部分人來說就是愛情的代言詞、充滿了浪漫的代入感。更何況棒子跟我們沒有歷史問題只有猩猩相吸,學綜藝什麼的,至少總菊也完全可以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當然也是因為島國很多綜藝太污了→_→)。
那麼在這個看劇有歐巴、看綜藝有跑男的時代,誰還會管什麼是《LEGAL HIGH》什麼是《未聞花名》什麼是《白夜行》?什麼?沒美男沒愛情?誰看啊?(奧,最後一部有美男)
文化真是個大問題,要命的問題。那句話說的,you are too young too simple。
以上です。p.s.《熔爐》《辯護人》《老男孩》什麼的真的挺好看的,不過要是你們看了又說什麼強姦犯都該死那就是我的罪過了。請機智地觀影,謝謝。日本流行文化風靡全世界啊
推薦閱讀:
※恆大那個1500萬年薪的高人寫的PPT,果然不同凡響
※文化部查處多家違規直播平台
※北京為什麼禁止獨輪平衡車?
※經作者統一轉載:如何給《城市民族工作條例》提修改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