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對待學習認真但天資不高的學生?
如果你做過教育工作,我想你一定會有感覺,有的學生非常努力但是天資不高。請問諸位是如何對待這樣的學生的?我目前在做的只是多給他們的作業一些comment讓他們得到更多知識和靈感。這學期我沒有講課,以前講課的時候會給學生講一些更宏觀更普適的東西期望他們獲得更多直覺或者數學技術,但我覺得效果不是很明顯(可能是提得太高了初學者接受不了或者我講課水平不夠好)。諸位教育工作者是怎麼做的?我做的是理工科教育(主要是給物理系的學生講習題課,別的系的學生我也講過,也做過物理學院分流的理論物理專業介紹會),文科也許不一樣,不過也歡迎談一談。
作為一個天分不高的女同學,默默過來講自己的故事,我屬於嚴重偏科的學生,高中的時候,我上的是一所重點高中,和衡水中學是兄弟學校的那種,極其變態嚴苛。而且很信奉一句話,叫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很多人以學文科作為恥辱。但,不幸的是,我就屬於那種對待數理化雖然很努力,但天分所限,真的沒辦法。比如,我當時幾乎所有的時間都在學習數學,原因很簡單,我媽想讓我學理科。她覺得學理科有出息。但,令人擔憂的是,我的數學從來沒有及格過。當時我很難過,去找我們當時的班主任,我們班主任看了一眼我的成績單,全班倒數,然後跟我說,你這成績基本沒救了,飄然去上課了。當時那種沮喪到什麼程度呢?到了我終於明白為什麼有人會自殺的程度。就像一把刀一樣在心裡划了一刀。整個學校的氣氛極其沉悶,有時候我就偷偷想,我這麼笨,還不如死了好。真的是這樣。然後,文理分科,我以物理14分,生物2分,化學20多分的成績結業,轟動一時,成為當時的笑柄。然後我在萬般無奈下學了文科。儘管如此,我當時的數學成績依然讓人驚嘆的差。 這時候,我當時的新班主任突然給我寫了封信,大概意思是我現在已經到文科班了,可以發揮自己的天賦了。數學差不要緊,我是個很聰明的姑娘,一定會有好的前途。這封信改變了我的一生,真的。其實,我當時的文科成績由於根本沒用功,(上課都在寫數理化我會說?)也很一般,但這真的給我了莫大的信心。不再那麼自卑,開始努力學文科,不再把重點放在數學上。然後漸漸的我的成績居然進了班級前十名。(題主,相信我,天賦不高的人真的不是哪門都這樣的,你可以努力發現他的閃光點,然後去鼓勵他。比單純的鼓勵有用多了,還有就是學生時代能得到老師的親自鼓勵對他們來說是可以一生銘記的事情。)儘管成績有了大幅度提高,但考大學仍然是個很大的問題,因為數學成績150滿分,我的水平在30左右。。。這個時候,我決定學藝術。因為我明白了,就算我每天都學數學也未必能學好。但,這受到了所有人的反對。在等級分明的重點高中里,理科生一等,文科生二等,藝術生三等。一般都是學習特別差的人才去學藝術。家裡人覺得我的成績能有個二本學校已經很好了。我當時只有一個念頭,一定要走出去。於是我走了這條所謂的捷徑。我這個班主任繼續鼓勵我,他跟我說,我是個有主意的姑娘,選好了就走下去。於是我說服家裡人去學了藝術。當時藝考,我拿出學數學的那種感覺,拿到了全省前十。然後高考的時候奇蹟般地考到了一本線。憑著藝術分和文化課,我成了我們當時班裡走大學最好的人。每次寒暑假我都會去看我的班主任。說實話,我現在仍舊是個渣渣,但,這種學生其實只是沒找對屬於自己的路,他們只是在一個或幾個方面天賦不高。但其他方面也許和其他人一樣。只要有認真這個勁頭,一定能做成自己的事情。 寫在後面的話,沒想到這個答案收到這麼多贊和評論,受寵若驚。這其實是我拉粑粑。。。的時候看到這個問題有感而發的,所以沒有在意排版隨便寫的。。。排版是語體教的節奏,請多見諒。收到很多私信,問我的學校,相逢何必曾相識呢,不要人肉了吧,不好意思,沒有答覆。答主最近忙成狗,沒有回複評論見諒。答主是一個憎恨心靈雞湯的人,這絕對是真事,沒打算讓大家喝了暖胃的,原本寫下答案這是希望有從事教育工作的知友看了善待偏科生。我知道很多初中高中是有指標的,很多老師急功近利的為了達標,對這種所謂體制外的學生很多忽視,但如果有機會請鼓勵他們一下,真的。上學的時候很多學生迷信老師是權威,這樣一句可能你不記得的鼓勵對他們的可能是一生的感激。最後,希望大家找到各自喜歡的路。么么噠
啊哈~我現在當助教教物理,確實有同樣的感觸。。。
不過我跟前面的人答案相反。這很多時候不是心理素質的問題,因為你會發現即使不是考試他們完成作業也很困難。
不過!我並不那麼在意他是否得到高分,這不是我不關心學生的意思。因為我知道他有認真對待手上事情的素質(物理這門學科,學得不好的話還非常感興趣,是比較難的,所以基本上這類學生對物理並不感興趣,卻能下很多功夫,這種做事態度真是一項特技啊!)。所以如果他只是不會做物理題,做其他事情不是特別蠢笨,我絲毫不懷疑他會成為一個出色的人。
其次,關注度而言,關注學霸學神後進分子是中國特色吧!!因為中國人對小聰明的推崇實在是太厲害了。但是,我自己包括跟我一起上課的助教最關注的就是這類學生,他們努力了分不高,很多助教還會據理力爭為他們加一些分數(尤其是分數在兩個檔次的臨界處時)。他們跟助教和教授的關係也通常非常好,因為他們在課堂上很involve,很增加助教老師的存在感啊哈哈哈。
綜上,他們不需要特殊「對待」,請相信他們!術業有專攻,人家也許在某方面是大神呢!!似乎在現在的社會環境下,結果往往是比其他要重要的,起碼在很多人心目中,如果一個同學學習成績很好,那不管他是否認真,都會在很多看官心目中被冠上「學習能手」、「聰明」的名頭,如果這樣的同學實際上表現得很不認真,再不濟也是「很懂得考試」、「很能抓住要點」、「天資高」的人。
天資高不高的評判標準是什麼?顯然不僅僅是學習成績能夠體現的。我覺得而應該看學生在對應的方向上的知識接受能力和創造力。而這兩點也依舊不是數字能夠體現的。
為什麼要先說天資高不高的評判標準?現在的學生往往面臨「怎麼辦我很認真但是考不及格」,「我比他認真但是考試不如他」,「我努力這麼久怎麼好像他不努力就都會了」這類和考試相關的心理壓力。而作為教師就應該幫學生平衡這種無形之中的壓力。
怎麼平衡?「他不努力都比我考得高得多了,我高考肯定不如那些和我一樣努力的人的。」
這時候就是天資高與不高的標準思想的灌輸了:已經說過,你成績沒想像中那麼牛,並不代表你就沒有天資,只是考試這種制度不適合你。那好了,我成績又不好,也沒有你說的「知識接受能力和創造力」,我就是天資不好。
「孩子,每個人的天資不同,有的人適合干理科的活有的人適合文科的,而你是塊從商的好材料,我看好你。」
曾經,生命中遇到的很重要的人和我說過:「如果你努力了認真了還是不如人,那再不努力不認真,你就永遠沒有機會超越了。別人付出1分努力拿100分成績,你就付出100分努力拿99分成績,這是很成功的。「
對於認真的學生,我覺得教師就應該給予讚賞和鼓勵,且應該根據學生的特點,對其進行正確的引導,包括考試技巧的傳授,還有心理壓力的緩釋。
說句公道話,認真是最可貴的品質之一,做什麼事情都認真的人,這個世界不會虧待他。前幾日,已忘記是在朋友圈還是在知乎上看到這樣一句話,大意為:
好老師不是讓所有學生都產生學習的興趣與信心,不要給他們製造出虛幻的假象。而是告訴那些天賦不夠的學生們,這條路你們走不通。
是啊,也許有人看到這句話時,和我的第一反應是「豈有此理」,但有過幾年教學經歷的我冷靜之餘,回想起一個個翻牆包夜上網的學生們,我卻又能體會出其中些許道理。
當他們找到適合他們的路,比讓他們在不適合的路上殘酷的比拼勤奮更重要。
-
為便於查看,所有答案都在個人收藏夾內( ENO[觀點與成長]ENO[美學與穿搭]),希望幫到需要的人。
認真是一種美好的品德
如果智商決定你做事的上限,那麼態度就決定了你做事的下限了,認真的人,就算不出色,也不會太差。
面對這麼優秀的學生,你只消去鼓勵他,讓他看見自己的進步,然後幫助他解決難題,而且是不厭其煩的解決難題,鼓勵他問出所有的疑惑。
你無法讓一株桂花的幼苗長成松柏一般的參天大樹,但是你可以鼓勵它驕傲的散發芬芳。這是我理解的教育,追求而不強求。執著於「平等」這些東西是沒有錯的,但這樣的觀念沒必要硬加到別人身上。
對待認真但是天賦不高的學生 重要的不是鼓勵 而是讓他們自己明白 他們智商不高。成績不好再不能具備自知這種品質就是好事嗎? 有的事就是越早接受越好。 如果一個人10歲的時候就接受了自己智商不如很多人,努力也白扯這樣的事實,他就比同齡人聰明。智商低是不如人,但也不至於吃虧。吃虧的都是自認為很聰明,自認為自己的努力值得更多,自認為雖然輸了一點、但還能回本還能賺很多的人。
如果一個10歲的孩子,就能去堅持思考怎麼彌補智商不足(當然不是發揚二杆子精神),他就已經比同齡人聰明了。再等到他20歲的時候,比起同齡人就更聰明了。
智商低和家裡窮是一樣的。都屬於先天的不如別人,但是家裡窮不能投資自己的這種問題,多數人都是20幾歲大三大四了才思考。如果有個孩子從10歲就開始堅持思考和實踐,彌補家裡情況不如別人的問題,那就算別的孩子家裡很富裕,這個孩子也比他的同齡人富有。等到他20歲 他當然更強於同齡人。
自知者明,那些孩子智商上的缺失,使他們先於別人學會淡定學習不虛榮不浮躁,他們的老師現在正是在努力剝奪他們學習的機會。
就像學校的制服,絞盡了腦汁讓孩子們看不出誰家有錢,那同時就是在告訴他們,有學校制度罩著你,別人不會知道你家窮的,就是在強迫他們一味認同,窮是壞事。但是他們已經出生並且註定了將來會奮鬥在這個貧富分層的世界了。學校還要剝奪的就是 窮人家孩子早一步不畏懼他人嘲笑,早一步學習節儉,早一步思考賺錢的機會。
有句話叫我命由我不由天,還是想開了的好,
你給我天賦,省了我用去磨練的時間。你讓我磨練,給了我技藝的同時也磨出了我的品質。
我不是說智商不重要,智商低挺鬧人的,只是智商一般、智商普通這件事,不可怕。我所說的沒有天賦,並不是愚笨,而且可以說成是大多數。
這個自知是接受自己是普通人,不是承認自己智障,你看你們當年大概是只能當聰明孩子的吧)
題主是教師,其實你會發現,這類學生在一個班中佔有的比率相當高。這類學生的性格往往謙和溫順,學習上進勤奮,對人對事態度嚴謹踏實。雖然可能在班裡不是學霸級風雲人物,也不是課餘活動中的領導人物,但他們絕對是老師眼中優秀的好孩子。 但問題來了。1、這類學生心理素質普遍不高。學習過程中,他們往往會覺得,我這麼認真努力了,怎麼成績還是不提高呢?(怎麼還做錯題呢?怎麼還這麼粗心大意呢?等等)。久而久之,自己會給自己很大的心理壓力和煩惱,導致不自信。2、不能受到很高的關注度。班級里受關注度最高的學生是兩類:一是學霸學神,二是後進分子,鬧事學生,淘氣包,老大男。而此類學生往往是普通分母中的分子,其實他們也很想引起老師同學的關注,哪怕是批評也好。因為他們有種思維:我做事付出這麼多,最後換來的只是老師的一個點頭或者根本不理睬。久而久之,自尊心容易受到影響。 建議:1、儘可能多的關注他們,多讚揚他們好的地方、多和他們談心,他們的心理健康其實比學習成績更重要。2、試著多培養他們的創新性和拓寬他們的思維,因為他們很容易陷入思維定式中。3、教育他們要放鬆下來,放鬆不等於放縱,也不等於不認真學習。 希望回答對樓主有用,也希望樓主在教育事業上有所進步!
3月15日////////////////////////////////////////////////////////////////////////////////////////////////////////////////////////////////////////////
- 你的問題是「如何對待學習認真但天資不高的學生」。其實排在首位需要認清的是,別人應該如何看待你的這個問題。
我大致看了下題目的描述和下面的答案,發現大多數的答案都是感情上的宣洩和道義上的聲援,而理性上的思考就略顯不足。最關鍵的是,答案是五花八門的。 我們可以發現:
大多數學生,無論是說自己的努力或不努力,都是在講述自己的感受。大多數的老師或者培訓師,無論說應該鼓勵還是應該勸棄,也都是在間接的講述自己的感受。
大多數老百姓身份的人,就更明顯的表現自己的主觀情感,缺少理性分析。他們多數在從生計或者道義的角度去抒發自己的情緒。這是知乎上的回答者最容易犯的錯誤:對一個問題,因為不同看客可以有多種不同的解讀,所以回答者們下意識的選擇自己想要傾訴的方面去理解。這本身不是問題,問題是沒有系統的將五花八門的答案理順,就會給不同的看客一種沒道理的感覺。我們考慮問題,確實一定要有自己的看法,但是這應該有一個權值。2分感性,8分理智,是一個書面的好答案。2分理智,8分感性,更適合茶館聊天。關於如何理性地看待題主的問題,我認為應該從三個方面考慮才能給出一個嚴謹的思路。1.一定要規範一個主體。我們所假定的這位「對待認真且笨的學生」的人,是位老師,還是上班養家的老百姓,亦或是和這些學生同期的同齡人。
2.一定要明確所學習內容的層次。我們所假定的學習內容的層次,同為數學,是小學的加減法,中學的函數,還是大學的微積分。3.一定要有一個公平的衡量標準。我們所假定的「認真的態度」,「學習的天資」,是不是每個人都用相同的準則去進行解讀。所以我首先通過題主對於問題的附加描述來將問題明確一下:&<大學講師,應該如何對待學習物理基礎知識很認真但學不好的大學生?&>當然如果想要更準確的答案,除了理性的分析之外,確實還要考慮感性地看待這個問題:
比如,一個幼師對學習小學加減法很認真但是學不好的小朋友的態度,一個上司對自己企業培訓中學習新生產線技術很認真但是學不好的實習生的態度,和一個母親對自己女兒學做菜很認真但是學不好的態度,完全沒有可比性。因為我們所觀察的對象,對他行為所抱有的目的性不同。 所以延伸一下來說,這個問題可以是一個大命題:&<什麼樣的人,對待什麼樣的他人做的什麼樣的事情,應該抱以什麼樣的態度。&>上面所說的也並不是全部,因為還有一個更高一層的因素沒有加入到模型當中,就是我們所觀察的對象,所處的現實背景亦不同。再上升一個層次,這個問題可以是更大的一個命題:&<什麼樣的人,在什麼樣的背景中,面對什麼樣的人和事,應該抱以什麼樣的態度。&>我們對題主所提問題的理解是狹義的,就會有狹義的答案。如果是廣義的,就會有廣義的答案。////////////////////////////////////////////////////////////////////////////////////////////////////////////////////////////////////////////- 首先,先要從題主最初的問題開始解答。關於這個問題,我想從兩個方面來回答。
我需要先假定題主對這個問題所暗示的隱含條件:我猜測題主是大學講師而不是研究生導師,並且從事的是大學的基礎公共課教學。我們的主體是「身為教育工作者」。我們所學內容的層次是「高等教育」。而題主沒有給出的明確的條件就是:我們應該以什麼樣的衡量標準來說「某個學生很努力」?那麼真正的分析開始:
- 第一個方面:教育是什麼?教育工作者是什麼?他們對學生的責任應該負責到什麼程度?
首先,什麼是教育。我曾在我上一個回答中,簡單的提到我對教育的看法。
我知道很多人出於種種原因,都只針對「教育存在問題」沒完沒了的啰嗦,但是完全不深入一丁點去討論「存在的問題是什麼」。我認為教育體制沒什麼其他的問題,只有唯一一個最大最嚴重的問題:
&<「國家教育」要把「知識普及」這件事,和「精英篩選」這件事,放在一起同時進行。&>
我給出的答案是:現在的教育體系,是由傳播「大眾在 當前社會階段 正在應用的知識」給「普通人」的體系,和培養「研究 未來某一社會階段 即將應用的知識」的「精英」的體系,兩個完全不同的部分組成的。
我們來看看題主所限定的這個「學習層次」:大學基礎物理知識。我首先要請題主先反問自己一個問題:您認為,您所教的大學基礎物理是屬於「應該普及給大眾的知識」,還是「應該給社會精英研究的知識」?如果是後者,那麼學起來吃力的人,就說明他不適合做研究。這時候我們不應該用鼓勵欺騙他繼續浪費時間,去做對他將來不會有意義的事。因為如果他將來能有所作為,那麼你對他「沒天資」的判斷就是不準確的(當然就算有天資也可能無作為)。如果他是真的沒天資,不適合做研究,就註定是無法通過今後教育體系的選拔,也註定你讓他把物理學的再好,將來也沒多少機會用到了。用通俗一點的話來說就是:&<一個做飯的家庭主婦,需要在炒菜的時候用微積分算一下油溫嗎?&>然後,什麼是教育工作者。很多人似乎對於「教育工作者」有一種特殊的情結,彷彿它天生就應該是一個高尚的名詞。直到現在,還有相當數量的人抱有這樣的看法:如果一個人是教師,那麼他就應該收到尊敬,因為他是教師,教書育人,是品德高尚的人。如果有教師做了和民工一樣的錯事,那麼教師就是衣冠禽獸,民工就情有可原。歸結到回答題主問題上來說,就是可能仍然有相當數量的人會認為:如果民工不鼓勵一個學生堅持學習,沒人會多說什麼。教師不鼓勵學生堅持學習,那就是罪大惡極。人民教師天職是教書育人。我在這裡想要說一個真理:沒有值得尊敬的職業,只有值得尊敬的人。古人云:尊師重道,是建立在師徒榮辱與共的基礎上的。徒弟丟人,師父要遭殃,有辱師門的甚至要清理門戶。師者如父,因為師父教的通常是獨門手藝,是獨一份的傳承。就跟你給你老爹傳宗接代一個地位。
這和現在一般的老師學生關係是不同的。老師不會為學生的將來負責,學生過的不好要自己承受。老師傳授的不是獨門手藝,是在國家教育體系規定的正規大綱指導下進行的義務教育。所以老師和師父是不同的,只有教你做人的老師才是師父。
我給出的答案是:現在的普通教育工作者,是一種將已經規定好的學科框架下的知識,照搬給學生去理解的職業。也就是說現在社會階段下的老師優劣,在於讓學生更快,更容易的去理解沒有什麼爭議的知識。這是現實,不該一廂情願的讓老師去角色扮演,畢竟對於基礎學科的教課,沒有哪個老師會講出全世界獨一份的祖傳理論來。在學術上的師徒關係是幾乎沒有的,在中國,沒有哪個普通的大一二年級的學生能宣稱自己和自己的老師是什麼學派的。
我們來思考一下,是不是一個人身為教師,就必須強迫他不放棄任何學生。首先,現在老師的偉大已經在於人格魅力和人生智慧上,不再是因為職業而光榮的年代了。其次,對於老師要對學生所負的責任,不再是古時候的「榮辱與共」了。我希望在討論這種問題的時候,那一部分神話「師道」的人們,不要再拿「老祖宗的財富」來當自己無理取鬧的借口了。用通俗一點的話來說就是:&<是不是只要身為醫生,就絕對不可以放棄對任何病人的治療?(你確定你不是無理取鬧?)&>- 第二個方面:如何認定一個人是不是很努力?
比如我前一段時間看到一個很有意思的問題:是否真的有天道酬勤?
這個問題里有我最近特別關注了一下的,很活躍的回答者 吳遇安 給出的答案。你如何定義勤?
我們的文化,似乎對於愚蠢有一種特別的偏好只要努力過了就好了苦難也是一種財富
只要堅持就會勝利... ...天道當然酬勤,只是很多人都下意識地覺得,「思考和分析」不能歸入「勤」,只有搬磚挖煤才算。
其實,還有一句話叫「勤能補拙」,已經說明了「勤」是和「愚」不同的。
當然,很多其他人也給出了同意上述觀點的答案。路程=時間*速度
我們認為一個人勤奮,不應該看他的時間,而應該看他的路程。一個人走的多久不能說明他勤奮。一個人走多遠才證明他有多勤奮。
其實這個論調存在已久。那就是應該認為效率高的人比效率低的人更勤奮。因為他們付出的是腦力。
關於這個關注點,我先提出來,但是要先放在一遍。因為這暫時是對當前階段的分析沒有用的。這個看法,其實是存在重大問題的。因為他們建立的模型就是錯的。那麼用錯誤的模型,就算代入正確的理論支持,得出的結論還是會錯的。這個問題有可能的話,我會在後面詳細探討。如果只是回答題主所限定的問題狹義的答案,那麼只要考慮另一個關注點就可以了。我要說的是,努力到底是一個單目的概念,還是一個雙目的概念?是不是說花了時間,去思考過,我們就管這種行為叫努力?或者說,我們可以說世間存在沒有意義的努力嗎?【職來職往經典語錄】:
我要說的話可能會很冷血,但是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你之前花了一年的時間去發傳單,你自己還覺得自己很能吃苦;而這完全是無意義的,對你將來的職業發展沒有任何用處。——王璽
我想說,思考到這裡,已經超出了狹義的答案範疇,因為增加了目的性這個概念。
為了先給出狹義的答案,所以先對判斷一個人努力的標準給一個大概的意見:&<努力,是在成功取得一定成就之後,才可以反過來評價的。如果沒有達成預期目標,花費的時間,和認真的態度,都和發獃無異。&>- 綜上所述:題主的問題狹義上來說是「大學講師應該如何對待學習物理基礎知識很認真但學不好的大學生」,廣義上來說是「如何看待很努力卻不能得到相應回報的人」 。
我給出的答案是:
狹義上來說,大學講師應該將確實不具有學習能力的學生篩選下去。這樣才對得起他們。至於學生是不是因為被篩選下去而不能生計,這完全是另一個領域的另一個問題,責任不在大學講師。我們不應該讓差生認為達不到標準是常態,更不應該讓所有人認為如果不達標就無法生存無法立足於社會。現在社會上沒學歷沒文憑就寸步難行,本身就是一種病態。所以刨除感情因素,從理性角度來說,我的意見是:&<對待學習認真但天資不高的學生,請不要再讓他們繼續堅持在這一領域學習的知識了。&>如果有時間,再對廣義的答案進行分析。////////////////////////////////////////////////////////////////////////////////////////////////////////////////////////////////////////////3月16日前面的答案太簡單了吧。是不是少想了很多問題?沒錯,上面的答案確實不是最終的答案。就算排除感情只從理性來看依然不完整。因為我建立的模型是一個狹義的模型。廣義上來說,我們建立的模型就是有問題的。因為我們局限在學習就是正確的這個假設上,而忽略了目的性。然而考慮了目的性,模型就正確了嗎?當然沒有,就算增加了目的性的模型仍然是有問題的。因為很多人一直在刻意迴避一個現實的問題:生活中充滿了不確定性。而且背景不同則相同成就的效益亦不同。- 我們先從簡單的增加了目的性的模型開始考慮。
因為在知乎發現了 詭辯大師 吳遇安的存在,我才更加關注到了兩個問題:目的性和差異性。
吳遇安,是一個特別擅長通過建立錯誤模型,代入正確理論,導出錯誤結果的人。但是我更關注的不是他建立錯誤模型誤導他人的能力,而是他的目的性。關於目的性,這是我最近很關心的一個問題。在很早以前,我的世界觀就是:人的主觀能動性主要取決於體內的激素和電流,人的狀態是積極還是消極和人體內環境息息相關。也許是遺傳,也許是水土飲食,也許是方方面面,複雜的條件決定了你的身體狀態。但是當反過來看的時候,身體狀態卻可以簡單而唯一的確定你的精神狀態。如果做一下解釋,就是說:&<除了聰明與否,連你是不是有毅力,是不是能自我控制,是不是謙虛好學,對什麼領域感興趣,想要做什麼,都是屬於天資的範疇。&>我們要做的,只是要學會接受自己天資不如意的現實,並且採取正確的應對方式,讓自己能生活的更好。說一些題外的話:
坦誠來說,和他具有同樣目的性的人很多,但是做到他這種程度的人很少。從這個角度來說,他是一個大牛。但是從另一個角度來說,他很無情。因為儘管沒說出來,但是他已經從各種言行中透露出一個態度:愚者,是不應該存在的,不可理喻的,只有聰明人和聰明想法有存在的資格。笨蛋們就不要反抗了,乖乖地給我當調侃的對象就好。
- 目的性,是指在面對一個問題時,對將要產生的回報的預期是什麼。
比如,在知乎上看到一個問題,在你還沒有開始往下看正文的時候,你的預期是:
- 看看別人都對這個問題怎麼回答。
- 我早就對這種問題有過考慮,想要對這個問題發表自己的看法。
- 我想根據別人回答的漏洞或死角,來攻擊他們。
- 我想看看別人的回答,然後從沒人提出過的新穎角度去展現自己。
- 我想簡單的留個無關痛癢的回復,這樣會讓我感覺很好。
- 我想刷個關注度。
- ... ...其實我還可以列舉很多。
這就是目的性。根據我的觀察,我發現具有不同目的性的人很難相互理解。
在這裡還要說一下我的另一個發現:老師本人是什麼類型的人,他就會愈加認可和自己同類的學生。
反之亦然,學生本人是什麼類型的人,他就會愈加認可同類型的老師。比如在我以前還念高中的時候,我們高中有一個數學老師和生物老師,他們屬於那種「兩眼一瞪,就出結果」的聰明人,我記得一次3校模擬數學考試的卷子,那個數學老師根本沒動筆,就用看的,15分鐘做完了選填,16個答案全對。故事的關鍵在於,這兩個老師,有很多學生不喜歡。理由是他們講課聽不懂,跟不上。一開始我以為是老師的毛病,但是並不是那樣的。直到高三,他們也教了我們班,我才發現,對我來說他們講課簡直太精彩了。不僅條理清晰,而且思路精巧,絲毫沒有聽不懂,講太快的感覺。再後來,那些說「聽不懂,跟不上」的同學突然說他們現在的老師講課很好。直到有一天,他們老師給我們代課,我才真正了解到這是一個怎樣的老師:一個非常健忘的老太太,講課完全是照著教材念一遍,連標點都不改一個。這樣的人教數學,我完全接受不了。
時隔那麼多年了,我仍然無法釋懷。而且用了很長時間去思考,什麼是大眾需要的老師。有過很多錯誤的想法,陷入過很多誤區。
直到近些年,我想通了目的性和差異性,歸納了人的四種獨特的訴求,總結出人的主觀能動性主要取決於體內的激素和電流,才意識到考慮問題需要由多個簡單答案,乘以權值以後複合,才能接近正確答案。那麼目的性和我們要考慮的問題有什麼關係?因為我們要開始考慮除了前兩個方面以外的因素了。因為我給出的模型是理性模型,沒有考慮人的感情因素能起到的影響,所得出的答案,是基於我事先假定的諸多條件,按照事先假定的諸多規則,而推導出來的。這裡有兩個問題:第一點,假定的條件和規則一定正確嗎?第二點,考慮問題的模型可以是純理性的模型嗎?很明顯,第一點是不可能的。第二點也許可行,但是要將得出的答案加上權值。也就是說純理性的模型得出的結論一定只是真正答案的一小部分。我們給出的模型元素越全面,那麼每個元素乘以權值以後相加得到的答案就越接近正確答案。- 第三個方面:學習是什麼?學生是什麼?學生學習的目的性都是什麼?
學習,是在預期應用的技能領域進行積累的過程。
比如學開車,一定是學習嗎?不是的。如果開車不是預期應用的技能,而是預期消費的技能,那麼學開車本身也是一種消費行為,而非學習。玩電子遊戲,一定是消費嗎?不是的。如果預期成為電競選手,那麼每一局遊戲本身,都是學習。學生,並非一種身份。學生不是一個單目的概念,而是一個雙目的概念。一個理髮學徒,對於理髮師傅而言是學生,對於顧客而言就是工作人員,顧客不會因為他是「學生」就對他和顏悅色。一個修車學徒,對修車師傅而言是學生,但是對顧客而言如果不刻意聲明,顧客是不會光看他幹活,就知道正在給車換胎的人是老師還是學生的。我們經常認為「名詞」,「概念」全是一對一的對應關係,但這其實是一種思維習慣上的誤區。比如像導數,一定是某變數對另一變數的導數,沒有dx的dy只是y的微元,是不能稱之為【y"】的。這樣的概念在生活中有很多。不是說文科中就沒有這種理科的思維。學生學習的目的性不同,那麼學習的價值就不同。有的學生只是為了考高分,有的學生是什麼也沒想只是聽別人安排,有的學生是真的感興趣,有的學生是在這個領域嘗到甜頭喜歡高人一等的感覺而未必會在這個領域繼續發展。我想請各位教師們推測一下,對你們接觸到的「學習認真但天資不高」的學生而言,他們對學習的目的性都是什麼呢?我們回到開始時提到的問題:一個幼師對學習小學加減法很認真但是學不好的小朋友的態度,一個上司對自己企業培訓中學習新生產線技術很認真但是學不好的實習生的態度,和一個母親對自己女兒學做菜很認真但是學不好的態度,可以相提並論嗎?小朋友的預期(或者說我們對他的預期)是開發自己的腦力,實習生的預期是習得產生價值的技能,女兒的預期也許僅僅是消磨時間打發無聊。他們就是具有不同目的性的典型。////////////////////////////////////////////////////////////////////////////////////////////////////////////////////////////////////////////3月19日將上面的結論代入到前面的問題:第一:對於目的性和「但求心之所安」毫無差別的「學習」行為,我們應該稱之為學習嗎?第二:對於您這位大學老師而言,一個努力而不能學好的人,能認為是應該成為的你的學生嗎?看了一段時間的知乎,發現好多人都喜歡對一個問題求一個確定的簡單答案。這個問題也許我很早之前就發現了,不然也不會在我的認知中總結人的4種獨特訴求。只是過了很長時間才翻起舊思,更深的考慮了一下。除了最基本的兩個慾望:食慾和色慾,我好像還發現了4種非常普遍的具有普適的共性的欲求。其中之一就是掌控欲。人們似乎非常想尋求掌控一切的感覺,尋求確定的安穩的環境。想要個鐵飯碗,想要唯一答案,想要安定的家。找老公老婆踏實能過日子最重要。女人不要出去上班。老公要上交工資本。對各種毫無意義的掌控的追求。可控性是考慮問題的先決條件。如果預期前景誘人但是充滿不確定性,那麼哪怕不管最終的決定,首先這事也是讓人煩躁和反感的。當然,也許另一種訴求:渴望被認同的「表現欲」也起到了一定作用吧。- 我發現,有些人不將這個問題的層次強制拉低到小學初中高中老師對有些人小時候的不良對待上,有些人就不爽。因為不這麼做他們就不能宣洩自己想宣洩的情感。
這個問題是在問「如何對待學習認真但天資不高的學生?」問的人是大學老師。那麼回答的應該是類似「在大學階段,雖然需要鼓勵,但也已經沒必要以鼓勵為主了。專業不對口,就勸轉個專業。」這種格式吧?或者「老師要教書育人」「傳道授業解惑,傳道排前面。」這些觀點就算我不同意,起碼格式對了吧?說「認真,努力,XX,XX...這些品質比成績重要多了」「我小時候...」這種答案真的好到要那麼多人贊同嗎?這是說出了大眾的心聲?大學老師還要照顧你「脆弱內心」?是不是職業學校的老師也要照顧你「脆弱內心」?是不是企業培訓師也要照顧你「脆弱內心」?那你的老闆是不是也該照顧你的「脆弱內心」?是不是A教B打電子遊戲的時候,A還要教B學會不要放棄?如果你也知道「沒有可比性」這個概念的話?你們確定你們點的是贊同,而不是贊嗎?
天資不高,這絕對是一個非常錯的觀點。
普通人之間的天資相差真的沒多少。舉個我的例子,論天資,我的天資只能叫一般,我在上初中的時候就發現了這一點,我的腦子貌似比非常快的那些腦子慢一拍。記得當時是物理老師留了一道題,我還在那兒想呢,有人把答案給報出來了,他報出來了,我還是想不明白。當然這只是一件事,算是一個契機,讓我從心裡承認了我的這一點,其實我天資不足這事,從小我就清楚,只是不願意承認。然而就用著這樣比非常快的大腦慢一拍的速度,我依然完爆了很多人。現在遇上初中,高中時的同學,大家聊天的時候都會說起一些相似的東西。比如初中的時候,一堆學生拼了命的學,我是拼了命的玩,結果考完了試,我比他們考得多。高中的時候,上重點班,大家都比較認真的學,抓緊一切時間的去學,結果出了個另類的我,每天活動時間大家都在努力中,而我抱著個籃球就跑了,然後至今難忘背後一堆人幽怨的眼神。同樣的,考下試來,大多數人依然沒我考得多。然後一堆人就把原因歸到了我比較聰明這個原因上。可是事實上不是,我的天資其實很一般。真正的原因並不在這裡,不要把什麼原因都歸到天資上。學習有一整套的學習方法,包括思維模式的形成,另外在時間的利用上,以及身體的興奮度上都有很多要說的東西。這些東西都是原因,千萬別動不動就把原因歸到天資上。真正的天才,確實有,只是不多。真正的天資不足的人也有,但是也一樣不多。大多數的人都只是普通人,所不同的是,這些普通人中有的比較會方法,而有的不會。而且,這裡面有很多是家長以及老師的問題。因才施教,很簡單的四個字,但是能做到的人不多。就像做菜一樣,普通人只能把給力的材料做成差不多的美味。而給力的人,可以把大多數普通的菜做成非常好吃的菜。最給力的那群人,開始比誰做的普通菜最好。因為要細寫的話,東西實在太多。我就簡單的寫一個東西,關於如何去學習的。舉例來說,最開始兩個人AB都是普通人,然後遇上了難題,大家都不會做,都在那兒想如何做。然後其中的A堅持不下去了,他開始求救,他求救了他旁邊的B。B也不懂,不過有人求救自己了,在心理上,B會產生變化,哦,原來在A眼裡,我是懂的人,然後B會開始想辦法給A去解釋,要如何解釋呢,必須得把這個題搞明白,把知識點搞明白,要不然A會有各種各樣的問題來的,然後B在解釋的過程中,自己真正的搞明白了這些知識點,而A呢,在B的幫助下也懂了,但是只是看似懂了,在下一次做題的時候,A又不會了,而B卻比A要給力一些了,然後A又要求救了,然後循環形成,A變成了普通人,B變成了給力人。A和B所差的只是一個誰先開口的問題。這個故事說了什麼,其實只是一個學習方法。什麼時候你能用自己的話給別人解釋清楚了,才能代表你真正的懂了。不要動不動拿天資來說事。物理學上有個關於成功的東西。功=F*S力有方向,有大小。S又等於時間乘以速度。不要以點來蓋面,比如因為功不夠多,就說力太小,這是不科學的。因為功的大小取決於很多東西,時間只是一點,如果速度不快,就算時間再多也沒什麼意義。不要以為時間多了,功就一定大,如果功不大,就是力的問題。確實有力的問題,但是普通人之間的力相差不大的,我們完全可以用時間和速度來改變最後的功。另外,做為老師和家長,不要輕易給孩子扣帽子,孩子其實差不多的,他只是方法上有些不太對路。
古語有云:師者,傳道授業解惑矣。傳道第一,而不是授業。這個道,首先是做人,其次是形成一套的思維方式。這都需要師非常的給力。當然父母更重要,因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最重要的老師。最後分享一個我對師的理解。
師
人這一生能遇上一個好的老師真是莫大的福氣。以前父母總是說,老師的作用就是點窗戶紙,很多東西,特別需要老師這麼一點。可惜我一直沒有完全理解,總覺得老師可有可無,因為他教的東西書上也有。昨天看書的時候突然明悟為什麼。 好的書確實也能做到點窗戶紙的作用,但是什麼叫好的書?有時候並不是書不好,只是我們的層次不夠,看不懂。書這東西,得自己積累了一定的東西,就像我們靠近窗戶一樣,我們得自己先到了窗戶旁邊,然後正好遇到了那本書,那本書就像一個老師一樣,給自己打開了另一個世界。 但是好的老師不需要你過去,他在隨著你的積累,不斷的給你打開另一個世界,讓你走得很快樂。 舉個比喻,就是好書是需要我們過去的窗戶,必須得我們自己到了那個層次,才能通過這個窗戶打開外面的世界。而好的老師,是陪在你身邊的窗戶。人生難得遇一個好老師。但是上面的這個只是第二等的老師,能在學術上給你以好的指引,第一等的好老師,教給你的不是學問,而是做人。但是不管怎麼樣,好老師重要,更重要的是自己,如果你自己不積累,不努力,那麼靠別人引,再怎麼引也沒用。我個人理解,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
--------------------------------------------------------我不想黑名單,一來我懶,二來還沒有人值得我加他黑名單。原因是看一個人的水平,要看他的對手。所以勿噴,看我不順眼,請直接屏蔽我。當然歡迎討論,但是請注意言辭。鼓勵加好的學習方法吧,有些人可能是天分真的不高,但有的人也許是當時沒開竅。我高一的時候數學特別差,最差的一次月考考了23分,幾乎年級倒數前三。主要是當時的老師老是喜歡講一些拔高的題,而且對成績不好的學生就態度很差,我連基礎的部分都沒弄懂呢,上課根本聽不懂,就經常走神啊,他就更不喜歡我了,就這樣惡性循環。高二的老師也很兇,然後上課簡直就是處於驚嚇中啊。真正的轉折是高二快結束時,原來的數學老師生病了,換了一個年輕的女老師,長得很像我喜歡的歌手,然後為了讓她高興我就很努力地聽課啊,然後她講課很溫柔,讓人覺得很輕鬆,自然學起來就快一點。第二次轉折是在高三,當時我數學已經逐漸開竅了,但還是不是特別好,有次我去問當時的(另一個)數學老師題,她給我講了之後說了一句,你這麼聰明這樣的題好好想想一定會。就是這句話讓我覺得信心倍增,也一下子有了繼續努力的動力。還有她上課的時候經常跟我們說如果困就爬五分鐘,然後再集中精力聽課,這樣反而讓大家很輕鬆,上課也沒人睡覺。所以首先可能分清楚這個學生是真的沒天分還是沒有發揮,或者是沒有發揮到正確的地方。然後再因材施教+鼓勵,當然真的天分差到不行的就及早放棄的好。就像前面有個姑娘數學就是不好,無論如何都不好,那就乾脆放棄數學,找到自己的特長。
我在新加坡做經濟學助教,教經濟學通選課的習題課。
先說說我學生的水平。我學生的專業有Maths, Material Science, English, etc;大多數是year1或year2。一般來講,讀maths的學生理解力很強,讀bio的相對弱些。在課上,學生會問相似三角形的計算問題。囧。。。在學生們學完Game Theory之後,我心血來潮,效仿耶魯博弈論公開課,在tutorial課上帶領學生玩Pick a number的遊戲(所選數字越小,集體的rational水平越高,暗示智力水平高)。我們班的winner所選數字是23,而Yale的是9。
我的徒兒們真的不聰明呀,不聰明。但是他們很認真!學生在下課後會來confirm一些題目在作答時,除了計算外是否需要文字解釋。而且他們還設想全面,喜歡分情況討論。
作為助教,我的體會是,笨學生是存在的,但是是可以教會的!我一般會去聽主講課,這樣可以知道tutorial中,哪個問題容易理解哪個不易理解,然後努力提高自己解釋問題的能力,不然學生課下提問發郵件神馬的會浪費自己更多時間,一次性搞定才是不二選擇。如果主講課和習題的gap比較大,最好提前在announcement上發布一些補充材料讓學生提前閱讀。
這是我的個人體會,不知物理助教是否也適用。:)我覺得可以暗示他們智商很高,畢竟智商對學習很重要……
我就是嚴重偏科,偏到什麼程度呢?語文高考108分(滿分120,就扣了兩篇作文分),數學14分(滿分120,選擇題猜的),靠學藝術考上大學。在大學文化課第一,專業課也很快前茅,拿獎學金到手軟。
小升初考進重點中的重點中學,初二後開始偏科,文科好、理科差,老師開始各種不待見:重點中學理科就是天,文科再好也被看不起。初三有一陣發奮狂學物理、化學後雙雙考到前十,竟然被老師約到辦公室談話,要我承認作弊(你不可能考高分啊),當時要死的心都有,恨死老師了!又發現某些學習好的同學作弊(學習好還作弊主要為了對答案),老師看到裝作沒看到,卻逼我承認莫須有罪名。自此再也沒有動力好好學習,整天鑽書堆看所謂的閑書,數學物理化學更被連累成可惡老師的化身,直接不合作、反抗(安靜地不聽課、從不做作業)。就這麼熬著上了本校高中(文科好再加上本校生升高走普通升高分數),熬到高二文理分科一一不用上物理化學了,又熬到考大學。高三時家裡無奈讓我學了藝術,以藝術生身份參加高考,數學不記入成績,以高分(藝術生的高分)考進大學。由於偏科、由於重點中學的壓抑及競爭、更由於老師的冰冷,我的整個中學生涯都黯淡而壓抑,至今做噩夢都關於中學時光。上大學是我人生第一個轉折點,因為再也不用見到某幾位老師了。有時我會想是我不聰明嗎?同是理科範疇可我生物課就學的好;歷史考試回答問題經常能脫離課本延伸回答,得到額外獎分;地理更是上下聯繫、各種條理清晰(開始也不好,高二換地理老師講課新穎吸引人,很快一通百通)。我也許天生對數字缺乏敏感,但重要打擊之前還不是差到底,努力後也看到效果,如果不是老師惡劣行徑,也許當時我不會放棄理科、自我放棄,從前、現在只要接觸到相關計算就生理性抵觸。在孩子還沒有強大到建立自身人格,會拿老師的言論當天的,尤其是像我這類安靜、內向的學生。不好意思看成高中學習的事情了,於是寫了以下的回答。。
高中知識的學習根本不靠天資。適當的引導,正常人的思路足夠了。學不好只能因為不用心或者不努力。努力了仍學不好,就是不用心。不用心的意思是,學習的時候沒有思考,沒總結歸納,覺得靠大量刷題,認真記筆記就能成績好,naive。這真的不是天資不夠,而是沒有學會學習的方法。而學習的方法該怎麼學會?老師一定要授人以漁啊。哦呵呵呵呵呵呵,小時候老是被老師說笨,甚至在我和我父母面前說,雖然我成績還挺好的,但是他們(老師)總認為這是認真踏實的原因,相反他們總覺得那些上課積極搗蛋的孩子們很聰明,他們總是在課堂上說那些孩子特別聰明,就是不好好學習之類。其實到底笨不笨誰知道了?反正那些孩子都初中畢業沒讀書了,我至少大學畢業了。而後面的這麼多年也沒人說過我笨智商不夠之類。而小時候被覺得笨大抵也是因為性格特別內向不喜歡說話之類。現在想來,其實大家都普通人,智商有差距估計也都差不了多少,不過小時候被否定的印象好深刻,以至於一直恨那個被大家尊為德高望重的老師。高中以後,強迫自己變得活潑熱情,也慢慢變得會抖機靈說冷笑話特別2,反而周圍比較乖比較正經的孩紙們都覺得我比他們聰明,想想還挺諷刺的。
我曾經做過家教,也許也能談一談做過之後的感受。如果成功的要素是天資,勤奮和方法的話。我覺得非常努力的學生其實已經成功了一半,如果他的目標是成績好的話。另一半,就是天資和方法的組合。我覺得天資的話,絕大多數人都是差不多的,對於某一個科目(項目)來說。你的數學好,他的英文溜,她的化學有靈感... 如果你是中學數學老師(其實大學也一樣的),你在接受高等教育的時候,研究或者學習的東西相對於一幫普通(不要告訴我什麼奧數之類的...)中學生來說,必然是深奧多了。你跟他們的距離其實很巨大。以至於你認為很簡單理所當然的東西,對於他們來說可能很難理解。就像劉翔跨欄跑個十一二秒鐘可能覺得自己跑得不好,而你不跨欄跑110米跑個十一二秒可能就覺著自己挺牛逼了一樣。(我錯了,謝謝劉八刀的提醒,劉翔是十二秒八,不過反正就是那個意思了...)在我教學生的時候,我也是這麼認為的,這些東西如此之簡單,為何你們要反覆聯繫很多次才能掌握的順當呢?難道你們不夠聰明?實際上我並不認為我的學生不聰明,在充分掌握了相應知識以後,在完成一些進一步拓展的題目的時候,他們自己或者在一定的引導之後能自己找到解決的方法。我想,如果一開始我就直接給他們講授我認為理所當然的拓展的知識的話,他們也會一頭霧水,完全聽不進去,同時我會產生一種 這麼簡單的東西你都接受不了?的感覺。如果我在你的角度的話,我會首先把 「因為他們在你所專長的那個專業內的知識比不過你,所以產生他們天資不高」 的念頭掐掉,因為誰家的孩子都聰明。然後,既然你已經講過課了,那就在每節課的末尾,告訴他們把下節課的內容先看一看,並且你提供一些課外的閱讀材料給他們先看看,我相信學習很勤奮的學生是不會拒絕這樣做的。然後在下節課,你用最快的速度講完本份的內容,再拓展跟多的 「更宏觀更普適的東西期望他們獲得更多直覺或者數學技術」 ,看看他們能不能接受。在他們準備充分的前提下,你發現你講的東西他們不懂(至於他們懂不懂,你提問以下就知道了),那就研究一下你的講授技巧或者跳躍的是不是太多,然後再考慮是不是他們天資不高。天才不是隨便能碰到的,雖然說不定你就是,但是希望你在做教育工作的時候平衡下心態,他們足夠勤奮,你就有教好他們的最重要的前提了...最後祝你順利...
呵呵~看著樓上的一百多條回答,我忽然想起了福柯得出的那個振聾發聵的結論,那就是我們貌似寬容的背後所隱藏的實際上是一種規訓的權利以及隱性的歧視。LZ說如果對待學習認真但天資不高的學生,但這實際上是個偽命題。一方面老師們鼓吹者因材施教,但另一方面卻又拿智商這類的東西斷定一個人的天資。學習認真但天資不高,實在是個可笑之極的說法。 如果我們承認「因材施教」這句話是正確的,那麼教師們的首要任務就是找出每一個學生是哪方面的「材」,然後再進行教育。這樣一來,這個學生就成為了在他自己的領域裡無可替代的天才。但對別人來說,可能是無法做到的。當然,LZ提出這個問題本身也並不奇怪,因為從啟蒙時代開始,班級制教學、義務教育、統一教材、統一考試等就已經成為了一個「現代化」國家的標配,似乎只有這樣才能讓一個國家強大起來。固然,我在這裡絕對不否認全民教育對於一個國家文明發展的重要作用,但是每一個學生擅長的東西是各不相同的,而我們所學習的科目卻不過是那麼有限的幾門,這肯定不可能發揮出學生的天資。可是,我們的教師和家長卻又找不出在學校之外更好的培養孩子的道路,於是我們就看到了大量的「學習認真但天資不高」的學生。 舉幾個簡單的例子,就說韓寒吧。他真的算得上是學習認真但天資不高的典型了,但若要細細的分析,他的天資也分好多層次。跟他的數學和物理相比,他的長跑算是天份了,他當年也是靠著這個才上的高中;跟他的長跑相比呢,他的寫作又算是難得的天分;可是跟他的寫作一比,毫無疑問他真正NB的地方是他的賽車技能。我們不妨做這樣的假設,即使他當年的高中老師認識到了韓寒寫作的天分,讓他努力,以他的水平今天可能也不過是一個普通的青年作家,決定無法取得在賽車領域之中的成就。同樣的道理,你是清華的學霸,從小過目不忘的,但是去學打撞球,在丁俊暉眼裡可能是一個笨到死的SB。你辛辛苦苦打了十年籃球,卻還是被姚明一掌把球拍到地下。在中國的教育體制里,這種被埋沒的「天資不高」的學生還算少么? 當然,我也理解LZ所說的意思。我從小到大學習的成績也不算差,也見過很多努力學習但成績就是無法提高的學生。當然有些人說,我們要理解他們、幫助他們。也有些人說老師們要重點關注他們,找到適合他們的學習方法。可是,我們有沒有考慮到,對於這些學生來說,或許問題不在於學習方法,而是他們根本就不擅長這一領域。如果事情真是這樣,那教師們應當做的就不是幫助「後進群體」,而是努力地找出他們真正適合的領域。在當前的教育體制里,這固然很難,但這或許是唯一正確的方式了。 寫到這裡,忽然又想起了多年前讀《論語》的一些感觸。在2000多年以前所謂的「黑暗專制」的時代里,孔子以其宏闊的思想指出了「因材施教」的理念,讓每個學生的長處都有所發揮。眾所周知,《論語》里說「德行:顏淵、閔子騫、冉伯牛、仲弓。言語:宰我、子貢。政事:冉有、季路。文學:子游、子夏」。按照今天的標準來說,我們學校學習的內容最多也就可以歸納到「孔門四科」的「文學」中去。那麼,如果有些學生考試不能考出好的成績,但是有很好的道德品質,這算不算有天資呢?如果有些學生學習不好但是有良好的溝通管理能力,這又算不算有天資呢?當然,按照今天的標準來說,這是不算的。那麼,那這個標準跟2000多年前的孔子一比,今天的我們究竟是進步了還是落後了,恐怕也就是個值得人深思的問題了。 寫了這麼多,倒並不是說否定今天的教育,也不是說要返回到孔子的時代去,只不過是想說:第一,「學習」的概念是很廣闊的,而不僅僅是學校的教材;第二,因材施教里的「材」應當指的是學生擅長的知識領域,只有在了解這個的基礎上實施教學才是靠譜的;第三,如果能真正的做到「因材施教」,那麼所謂的「天資不高」也就是個徹頭徹尾的偽命題。
我至今都極其討厭高三班主任,有她的聚會絕對不參加。 高三有一段時間非常緊張,雖然我非常努力,成績一直下滑,情緒也不穩定,她冷嘲熱諷。記得有一次模擬,我從年級30掉到了300名,聽到她對我們班教育局長兒子(復讀插到實驗班跟著我們班)說,她(指我)不行了。 對不起老師,你要是當時給我一點點鼓勵,別只專註於清北的學生和局長的兒子(老師一樣有趨利性,但我不希望是功利),別跟其他同學那樣說,摧垮我高三僅有的那麼一點自尊心,我都不會這麼的討厭你。(我媽媽為了讓她多關照我一下送了不少禮) 我平時是個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人,但是就是和這件事情死磕,一直不能釋懷。 我想說,我確實不聰明,但你也要尊重我,尊重我的努力,我的人格。如果說是影響…呵呵…我這輩子絕對不會當老師
其實吧,大多人的努力程度之低,根本沒到需要拼天賦的地步。
認真但是天賦不好是吧,國內來說,不是以清華北大為己任的話,其餘學校沒有什麼不能考的——當然清華北大也能考,就是進去以後可能會很受挫,其他學校連這問題都不會有。首先,感謝樓主對學生的關心。有這份心,就已經走出重要的一步了。
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路,作為老師,引導並鼓勵他們進行自我發現很重要。希望您能參考一些學習動機的分析工具,幫助他們更好地了解自己。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學生只是看起來認真,實際上只是拿做了多少功課,抄了多少筆記來自我安慰。這種學生,希望您能教會他們,如何提高效率和學科有針對性的學習方法。
此外,教育學的理論雖然不太成熟,但很大一部分都是由實踐所得,可以直接借鑒的理論。比如針對您提出的情況,可能有效的理論如認知上的[最近發展區],教學上的[循序漸進原則],制度上的[導生制]等等。理論結合實際,這樣才能走得更遠。
希望以上回答能帶來一些幫助。待更。。
推薦閱讀:
※遇到能力比自己強的人怎麼調整心態?
※一個人能否同時精通數學、物理學、計算機、電子、力學(結構)、經濟學和哲學(基礎領域)?以及小說和電影?
※為什麼很多人認為大學學習不重要,而認為學生會裡面更能培養能力?
※多希望在 10 年前有人能告訴我這 25 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