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成品電腦為什麼沒用充分利用組件的性能,有些剩餘,有短缺,這是迎合消費者還是什麼?

買了筆記本,以前沒在這專業不懂,現在看來就有很多不解,i7core 3代,內存太水,讀取速度太慢,cpu沒超過50%的利用率,更何況超頻之說,這商家開始匹配這種電腦時,是處於什麼目的,這回是很浪費資源的。求教


去年聯想的超極本,大量的配置第三代i5+獨顯gt610,而gt610的性能幾乎和英特爾核芯顯卡hd4000性能相近,可是為什麼聯想還要加上一個獨顯來增加重量好發熱?就是因為一些消費者(小白)一定要買帶獨顯的。

而明明很多人i3就夠了,可是缺少理性消費的觀念,想買i7的,又不捨得花錢,片面追求「性價比」。推出類似i7+單通道內存+機械硬碟的機器往往是為了迎合此類消費者。


我覺得除了商家出不如核芯的低端顯卡有騙小白的嫌疑外。處理器的過剩是可以理解的,因為對於大多數筆記本而言,cpu和gpu都是伴隨筆記本到報廢的。但是,消費者自己加個內存,升級下硬碟是完全可以預期的(不然,為什麼商家不做一體式d面,降低成本?)。因此,雖然單通道內存降低了效率,但是同升級角度,其實完全節約了成本。例如:1×4g和2×2g的升級性,讀者可以自己衡量。機械硬碟每gb價格低,依然是資料盤的首選。如果選配ssd,成本會使得筆記本價格上升一個級別。同時,ssd的價格近期在不斷下滑,也完全可以通過預留msata來實現。所以,為了未來性能提升。目前的高cpu,低內存,硬碟完全可以理解。


N的低端顯卡跑分跑不過核芯,但,在遊戲的兼容性,渲染效果方面都勝過intel,從我個人觀點看,即使放1080p的效果,n卡也明顯好於intel。

獨顯的內存是獨立的,不佔用系統內存,所以用獨顯往往意味著系統可用內存的增加。而用核顯將導致可用內存的減少。訪問獨顯內存也不佔用內存的數據匯流排。所以在大家動輒要求1G、2G顯存的情況下,獨立顯存對系統內存的節省是實實在在的。

另外題主所說的低端獨顯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獨顯,而是主板自帶的集成顯卡。現實是剛好選用了一塊帶顯卡晶元的主板而已。說獨顯增加重量這個觀點並不總是成立,只有極高端的顯卡才是獨立的,低端顯卡其實都是主板集成,至於是否增加發熱也有待商榷,因為同樣性能的顯卡,放在CPU內部跟獨立成一塊gpu晶元,誰更熱取決於設計製造能力,而n卡在製造能力方面並不差。

最後一點,就是唐同學的說法了,這種配置為你升級留下了空間。

有獨顯的主板,你可以DIY自己更換顯示晶元升級顯卡,另外CPU內存的搭配你也可能升級內存硬碟,給你留下了空間,這都不是壞事。


在PC利潤越來越薄的今天,筆記本的配置基本上是由消費者的選擇傾向決定的,按照現在大眾對intel i3 i5 i7 core二代core三代的了解程度,哪怕最聰明的奸商都不敢拿著過時的intel CPU忽悠人了,所以在筆記本上選用低配CPU很有可能賣不出去,當然普通人是很難完全利用頂配CPU的性能的,但是他用不到,不代表他不會買。這個大家都懂,你通常會看到一個買筆記本的點名要什麼樣什麼樣的CPU,而很少聽說一個買筆記本的一定要DDR3的內存,一定要128位以上的顯存帶寬,比起內存的大小和顯存的大小,內存種類和顯卡帶寬有時候更能決定整體的性能。

所以廠商在普通人注意不到的地方縮水也就在情理之中了,另一個問題是雙顯卡的問題,有人說獨立顯卡的性能還不如那個集成的,完全沒必要,這個一方面是省點的考慮,當筆記本做普通工作的時候,就只用集成顯卡,當玩遊戲的時候就用獨立顯卡渲染,雖然性能一般,但是有獨立的顯存,效果提升還是很明顯的。另一方面還是成本問題,對於大部分消費者來說,有沒有獨顯差別很大,獨顯是什麼樣的差別不大,所以獨顯的性能也就那樣了,廠商也想弄一個更差的集成顯卡啊,可是集顯和CPU是綁定的,你選了頂配的CPU,附帶的集顯也不可能差到哪裡去。


對於很多人而言,不浪費,例如做平台開發的時候這種計算機配置根本不夠用,多線程編譯整套TizenIVI的時候還是要等待很久(好幾個小時),而且每個CPU核使用率遠遠大於50%,接近100%。


i7是因為超線程產生的虛擬hyper(浮點寄存器)物理hyper產生搶奪(執行密集浮點時) 你關了超線程基本就100了

關於imc


騷年啊,內存除非你當顯存用,頻率影響很小的。加上目前緩存大,延遲的影響在降低。基本有8g就夠了。


推薦閱讀:

都是紅富士蘋果,價格差距為什麼這麼大呢?
卡夫為何要拆為兩家公司各自獨立上市呢?
不懂消費者,不知道消費偏好?還敢設計衣服?
快樂檸檬、街客等現做飲品店的飲料質量高嗎?與超市裡面買到的相比如何?

TAG:商業策略 | 消費心理學 | 電腦DIY | 電腦硬體 | 購機諮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