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不懂手機專業知識的人,如何看待2016年小米手機和華為手機的市場份額變化?

10.07更新

原問題被建議修改,原因討論前提可能不成立,需可信來源。

首先無利益相關。

題主並不懂手機市場和科技,無法班門弄斧地提出什麼準確數據。我提問的來源是:

1、我認識的中年人中使用華為的比率很高,大量從蘋果改用華為

2、我了解到的原來用小米的人大多不再使用小米

在這個問題上題主孤陋寡聞,沒有什麼數據,只有在我能了解到的範圍內的現象變化。我想這應該不是一個孤例,也許(也許也許)是一個大環境變化下的小細節。

我也無意引戰,如有什麼說的不對的地方,在此致歉,謝謝指正,無腦噴有多遠滾多遠。


我來說一句吧!

這題多數人的回答在於糾結題目。

1、糾結華為跟華為手機這兩個表述的,其實根本沒有那必要。

理解是要理解語境的,單獨說華為其實就是說整個華為公司了。但題目把小米拿出來對比了,看題就可以看出來題主是指華為手機了,沒必要糾結於是寫了「華為」還是「華為手機」,懂題主的意思就行。

2、這題的第二個爭議點在於:華為算不算是崛起?我覺得算的。

說不算的人,我看了一下,主要有兩種觀點。

一是:全球市場:華為只是全球第三,不是第一,算不上崛起。醉了,什麼時候漢語詞語非得NO.1才能用上崛起這個辭彙了?

中國市場:華為雖然是第一,但是份額只領先小米個位數而已,算不上崛起。暈!個位數以為很少?1% 2%少是吧?那3%4%5%6%呢?這也是個位數,很少嗎?不少了。要知道小米才多少份額,才剛剛越過個位數沒有多少而已。

第二種觀點則是:華為很久很久就做手機了,算不上崛起。額。我不明白崛起跟做手機時間的長短有什麼關係。至於說的什麼重新奪回中國智能手機市場份額第一這話就更是有意思。

我估計那位知友從沒查詢過數據,亦或者是由於年齡太小,接觸智能手機(關注智能手機市場)的時間太短,導致不太了解。

其實可以查一下就知道,除了今年做過中國第一,去年的存在爭議,2014年及之前的數據中,華為就從沒做過中國市場份額第一(除非是曇花一現的某個月份或季度)。

所以,我覺得華為(手機)可以用崛起來描述。

3、這題的第三個爭議點在於,小米算不算衰敗。

我個人覺得小米算是衰敗了。

我查了一下今年上半年小米的國內銷量,居然只有2300多萬。而國內銷量可是佔據了小米銷量的絕大多數。可以預知的是,小米不管怎麼賣,今年全年的數據也不可能超過去年了。

在全球銷量排名、國內銷量排名、全球市場份額、國內市場份額、全球銷量、國內銷量全都下降,甚至連手機均價也下降的情況下,這還不算衰敗嗎?

最後,就是正式回答一下這題。

華為為什麼崛起?

貼一下本人在另一提問里的回答。

市場策略方面。

華為的終端業務其實是採用的和它的母公司一樣的戰略方向。就是採用的跟隨行業巨頭的戰略,仔細觀察的話,其實會發現華為手機的市場策略跟三星有那麼一些相似之處。

那麼,三星的策略是怎麼樣的呢?

三星其實是採用的撒大網捕魚策略,就是應有盡有。

從售價來看,無論是499還是599、799、999、1499、1999、2499、2999等等售價的手機,你都可以從三星的機型中找出來……

還有尺寸,4.0、4.3、4.5、4.7、5等等,無論你需要的什麼尺寸,三星都可以提供。

還有其它的一些方面也是一樣的,三星就是打著不管你需要的是什麼,它都可以提供的策略,它想網住所有類型的客戶群。

華為也是這樣的。余承東雖然一直強調精簡機型,然而現在依然有幾十款機子。

從4.7、5.0、5.2……等等尺寸,甚至連7寸的都有,無論是你想要小屏,還是大屏,或是巨屏,甚至是平板手機,你都可以從華為里找到。還有,售價也是一樣的,從499到4499都有。

具體到特性方面,你想要好看的機子?有榮耀8藍色版;你想要拍照好的機子?有P9。你想要長續航的機子?有mate8。你想要輕薄機型?P系列。平板手機?榮耀X系列。巨屏手機?mate系列。

具體到華為近幾年來的機型中,本著討好用戶的策略,推出了很多擁有小眾的特性亮點的機型。然而華為並不知道用戶喜歡哪些特性,因此每款手機都進行了一些嘗試。

在2013年初的時候,當時的手機市場普遍是720P屏幕的時候,D2搭載了1080P。而且在當時的大多數安卓手機都還使用塑料機身的時候,D2搭載了金屬機身。

然而,由於處理器的不給力,以及其3999高額的售價,D2的銷量慘淡,華為的金屬機身嘗試可以說是失敗了。

同樣是2013年的6月18日,華為推出了P6,主打高顏值和超薄機身。

由於這款機子搭載了後來被戲稱為「祖傳CPU」的海思K3V2,以及發布之前余承東超越蘋果三星

一到兩年的狂言,P6這款機子可以說是被黑得非常慘。

然而卻擋不住消費者對其好顏值及超薄機身的喜愛,這款機子銷量很火爆,達到了數百萬台,遠超前代p2 p1十萬級別的銷量。

使得華為第一次嘗試到了2500元數百萬銷量的甜頭,華為這一次高顏值和超薄機身的嘗試,可以說是成功了。

在P6發出後不久的2013年8月份,華為又在它的榮耀品牌上發布了一款很有意思的機子。華為這次又在嘗試些什麼呢?答案是三防和紅外遙控。

這兩項在當時同樣是非常小眾,三防據我所知在當時索尼手機一直都在搭載,紅外遙控就沒了解哪款機子有搭載。

然而悲催的是,三防和紅外遙控在當時受眾很小,這款機子銷量很是慘淡。以至於時至今日,很多人對於華為榮耀的印象是從榮耀6開始的。至於知道曾經的華為榮耀3是支持三防和紅外遙控的,那更是少之又少。

2014年5月,華為發布了P7。這款機子沒有任何亮點,只是繼承了前代的設計風格和超薄機身,只不過是把金屬背殼換成了玻璃背殼。這款機子銷量平庸,較之前代沒有什麼提升,卻也沒有下滑。

時間一轉,2014年就到了,年中旬,是華為榮耀6發布的季節。雖說榮耀6由於搭載了海思取得了突破性進展的麒麟920,銷量像P6一樣,首次達到了該系列數百萬的單機銷量。

可我卻覺得在當時來說,這款機子除了紅外遙控就找不到別的亮點了,而且紅外遙控還是榮耀3時期就推出過的功能了。

或者以下三點可以說是:不是亮點的亮點:麒麟920,一是當時的主流處理器中功耗較低的一款;二是支持LTE CATE6;三搭載了協處理器I3。

榮耀6不久後的9月份,華為發布了至今依然被人津津樂道的mate7。因為這是mate系列首次單機銷量達到了數百萬台,而且還是在2999元起步價的情況下,更恐怖的在於這款機子長達大半年的市場價高於官方售價。

那麼,在今天來看,這款機子當初有哪些值得一道的亮點呢?

答案是:一、金屬機身;二、指紋識別;三、NFC;四、ID無邊框。

沒錯,就是這四個在現在已經普及了的東東。事實證明,華為這次押寶又押對了,金屬機身、指紋、ID無邊框NFC這四點(特別是前三點)非常受歡迎,以至於現在都成了趨勢。

在mate7發布的兩個月後,華為又發布了一款有意思的機子榮耀6P。這款機子除了紅外遙控還有一個有意思的亮點,那就是雙攝像頭。就是兩年後的今天已經成為趨勢的雙攝像頭。然而華為的手機相機調教團隊「實力實在弱逼」,這款雙攝像頭的機子拍照實力跟普通手機根本沒有什麼區別,以至於銷量並不太好。

時間到了2015年初,華為發布了P8,這機子本身及其表現跟P7差不多,不值得細說。

到了15年秋季,估計華為是從供應鏈得到了蘋果要推壓感屏幕的消息,趕緊搶先發布了搭載了壓感屏幕的mate s,並且較之mt7大幅度提高了售價,坐著大把大把數錢的美夢。然而結果是悲催的,事實證明這玩意兒很雞肋,再加上其高昂的售價,消費者並不買賬,mate s銷量慘淡。

甚至到了2016年的10月份的今天,好幾家廠商也推出了壓感屏幕的機子,然而這幾款機子的反響都很一般。

至於到了後來的mate8和P9,相信大家也了解了。就不多說。

回顧這幾年華為手機的發展,華為為了網住更多類型的客戶群,推出了各種有針對性亮點的機子。

從2013年初D2的金屬機身,2013年6月P6的超薄機身和高顏值設計,2013年8月榮耀3的三防和紅外遙控;

到2014年p7的玻璃材質機身,mate7的指紋識別、NFC、ID無邊框,榮耀6P的雙攝像頭;

再到2015年mate s的壓感屏幕和2016年P9的萊卡雙鏡頭。

這些各有亮點的機子可以說是有失敗有成功,失敗一次不要緊,成功一次整個系列都成功了。

華為的三大旗艦系列,P系列從P6開始,榮耀品牌從榮耀6開始,mate系列從mate7開始,每款機子都達到了數百萬的銷量。

或許在發燒友們的眼中,華為的這些所謂特性都跟三星一樣,都是愛堆不實用的功能。

然而我卻覺得這樣只不過是他們因為沒有強大實力幫助用戶作出選擇,只能給予用戶更多選擇。

當它們不知道用戶的G點在哪裡的時候,只能一個個嘗試,只要擊中了相當一部分用戶的G點,那就成功了。

他們就像是在找風口,正如雷軍所說,站在風口上的,豬都會飛起來。押寶在了風口上,想不成功都難。正如mate7當初的諸多特性,在今天都已經成為了手機行業的趨勢。

華為就是和三星一樣,它不想放過任何類型的客戶群。因而,華為的手機中,它嘗試推出各種特性的手機,給予用戶應有盡有的選擇。

不過這也是三星華為的悲哀,哪像蘋果根本不必如此討好用戶,它只需要幫用戶做出選擇就行了。

這就是品牌的力量。

小米為什麼衰敗?個人覺得原因有二:

一是行業整體趨勢的變化。雷軍似乎認為線上手機會逐漸撲滅線下手機市場。然而今年的趨勢卻是線上銷量佔比的增長在逐漸放緩甚至停止。

而我個人認為線上線下是共存的,不可能出現誰撲滅誰的情況,線上線下的銷量最終會穩定在一個相應的比值。而今年這個市場趨勢的變化,沒有線下渠道的小米就吃了一個虧。

這點,我在oppo相關回答中有說到,如圖。

第二點因素則是小米的產品策略方面了。這點我以前在小米的相關回答里有說過,太長了,直接粘貼上來,如下。

小米開始瞻前顧後了。

正所謂光腳的不怕穿鞋的,一無所有的時候,小米敢拼。然而做得了一定成績的時候,就開始求穩定了。

具體可以體現小米在4G、指紋識別、壓感屏幕、雙攝像頭等等落後於對手上看出,小米總是等該技術和產品真正成熟了才敢用在自家的手機上。

而不像其它廠商,4g尚未成熟就開始推出4g手機;在安卓手機指紋識別還很垃圾的時候,華為就敢上按壓式指紋識別;在壓感屏幕應用還不夠成熟的時候,華為就敢上壓感屏;在雙攝像頭技術還不成熟的時候,華為就敢上雙攝像頭手機;在快速充電技術還不如現在普及的時候,oppo就敢推出自己的快充技術;在三防手機受眾還小的時候,華為也敢上三防手機;還有2013年,安卓普遍塑料的時候就是要上全金屬手機。

總之,就是小米與華為想比,它更求穩了,它不敢上各種最新技術最新的產品,而是等該技術或產品真正成熟後才推出。有一種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的感覺。

而華為呢?它比較像三星,因為它不知道該技術或產品是否會受歡迎,是否會成為風口,它只能試。每個新技術新產品它都試一下,只要成功,那它就賺了。

比如,它在榮耀3上推出了三防,然後失敗了,根本沒有多少人關注是否三防。因此多年以來華為再也沒推三防。

然後在p6上,主推超薄機身時尚設計,它成功了。在三年前的2013年,華為第一次把2500以上售價的手機賣到了幾百萬台。

再然後在榮耀6p上,它又弄了雙攝像頭,它失敗了,這款手機的雙攝口碑並不好。銷量也很不可觀(與榮耀6相比)。

而到了p9,它再次推出了雙攝像頭,拉了個專業的相機團隊來,從目前的市場反饋來看,它這次又成功了。喜歡雙攝像頭的人真不少。

再說2014年,那時候iPhone5s的指紋反饋不錯,而其它的安卓手機的指紋口碑都不怎麼樣。華為又推出了mt7,金屬機身指紋識別6寸機身4000大電池。不得不說,華為又成功了一次,金屬機身指紋識別再次受到消費者的青睞。

然後到了2015年,在壓感屏幕市場前景尚未明朗的時候,華為試了一下推出壓感屏,然後發現消費者對這玩意兒根本不感冒,再加上其高昂的售價,它失敗了。

總之,友商啥新技術都敢試,失敗就再推一款,成功了那就賺大發了;而小米在手機上則是瞻前顧後,各種新技術落後於對手,錯過了許多風口。


小米是因為到達它模式的頂點了,所以現出頹勢是很正常的事情。

你覺得靠便宜,性價比作為主打的,均價幾百塊的品牌,有可能衝擊,代替三星蘋果的地位嗎?

小米做到現在的位置已經是非常成功了,今年小米尋求轉型就是很明顯的信號,不提發燒提國貨,找代言人,建設線下小米之家,不再用性價比死懟,而是主打黑科技,雷軍明白小米的局限性,也正在著手轉變賴以成名的小米模式,對於小米的現狀沒必要過多的唱衰,小米離衰落還遠著呢,雷軍的能力也大著呢,走著瞧就好

至於華為,其實按照現在很多人的標準,華為已經崛起很多年了

華為出貨量世界第三已經好多年了,從12年到現在,除了14年聯想收購摩托把華為擠下去了幾個月,其他時間華為基本都是世界第三的位置。

但是另外一方面,華為其實並沒有崛起,這個第三,跟第一第二差距太大,去年還是第三,還是跟蘋果三星差距巨大,還是不到10%的市場份額。

華為在砍掉低端機之前其實我認為跟小米是很像的,同樣是靠低端機佔領市場,只不過小米是靠性價比,華為是靠運營商補貼。

後來,14年華為砍掉低端機,把低端機交給榮耀做,同樣是轉型,華為卻沒有傷筋動骨,這個確實是需要感謝小米這個老師的,當初互聯網思維席捲全國,小米趕上了風口。榮耀雖然晚一些,但是也趕上了,第一年就2000萬的成績。

跟華為相反,小米現在轉型很不容易,因為線下市場並不跟線上一樣這麼容易增長,需要一點一點的跟消費者灌輸品牌印象,一點一點的建設線下渠道,任重道遠。

我覺得華為是正在崛起的過程中,離已經崛起還有點早,同樣,走著瞧就好


小米只是前段時間發展太快,現在稍微慢一點,只是節奏變慢了,談不上衰敗。

華為一直都在緩慢上升,沒有過突然的大規模爆發(mate7也不是爆發),所以現在看起來,按銷量來算,好像崛起了。

都是很成功的企業,沒什麼衰敗崛起的。發展速度不同而已。馬拉松中途你超我,我超你很正常。一段時間的落後和領先並不能說明什麼。

希望能華,米兩家能幹掉ov或者逼著他們轉型。畢竟ov實在噁心,答題答完了還忍不住罵一把。_

- 鑒於評論區開始小米藍綠互相撕

我想說

各有優劣

小米降低了高性能智能手機的使用門檻

OPPOVivo好像確實解決了一部分就業問題

不過對於消費者來說

前者似乎更有價值。


首先小米遠談不上衰敗。

其次,華為更談不上什麼崛起。

首先華為做手機那都要追溯到很久很久很久很久以前了,之所以用四個很久是因為當時雷軍都還在金山,久到當時金山公司的《劍俠情緣OL》剛剛發布。

華為A318_百度百科

這款是2004年的產品,那會雷軍在幹啥?雷軍痛苦的賣給了亞馬遜,淘寶網成立僅僅一年。

即便是退後一步,以智能手機為標杆,知道華為第一款智能手機是什麼嗎?

華為U8220_百度百科

2009年, 那會小米都還沒成立。

那麼再退後一步,華為第一款最暢銷的智能手機是什麼時代的事?

華為U8800_百度百科

上市時間:2011年3月

這是當年最早風靡大陸的國產手機(不包括HTC),當然,當年還有中興的U880,但是U880整體不如U8800,各項指數都差U8800一大截,而當時除了這兩款手機以外,國產手機你根本沒得選。

而小米第一款手機是什麼時候?2011年8月。

也就是說,華為壓根就沒有下過桌,其實談不上什麼崛起,最多也就是華為中興(好奇怪的說法)。

作為比小米資格老的多的---------無論是當年的功能機市場還是智能機市場,華為資格都遠老於小米,所以華為怎麼就叫崛起了?

正確表達方式:

華為重新奪回中國智能機第一的寶座。

小米才是挑戰者。


友善度不要了,實名反對@孫悟空,你要黑你有點乾貨行不行?別自己不會用怪手機

1.通訊錄上這麼大的搜索閣下看不見?

2.沒有流量監控?閣下看沒看過這個界面?知不知道數據用量什麼意思?

3.沒有照片編輯,你看沒看過照片的這個界面?

4.不想要推送,你不知道設置里有通知這個選項?

你不會自己去找功能,反過來怪手機,我相信你不是小米得水軍,因為小米有你這樣的水軍是小米的恥辱

還沒事放嘲諷,你有這個資格?


什麼技術啊務實啊穩紮穩打啊,都是應該的好嗎?!每一個手機品牌的崛起以上的詞都可以套用的好嗎?!華為的貼身打法才可怕好嗎?!小米沒崛起時,大家都在和運營商合作,於是華為手機也合作,推出過幾款不錯的手機,雖然總體上很差;後面小米崛起了,華為便分出一個榮耀貼著小米打,你幹什麼我就幹什麼,我就學你了怎麼著吧;現在藍綠大廠的銷量相當好,華為也開始學了,冠名綜藝節目,找小鮮肉代言。。。是不是很熟悉?對!就是藍綠大廠搞得那一套。不過,我還是覺得這種打法沒意思,雖然很有效。。。

小米也不算衰落好嗎?!小米的旗艦手機都有很多人關注,《小米5明日發布》和《搭載高通驍龍821的樂視pro3即將發布》,很明顯大家都會看第一則新聞好嗎?!不過現在小米在國內的銷量沒以前那麼好是不爭的事實,因為華為有雙品牌戰略,華為和榮耀聯合起來吊著你打,但是單獨一個榮耀,不一定拼得過小米手機。目前市場的反應還是相當好的,前幾天在蘇寧兼職,較多人圍觀的櫃檯一般是華為,小米,藍綠大廠,蘋果這幾家,其次是三星,魅族,摩托羅拉,最次的是金立,酷派,努比亞和其他,可以看得出整個線下市場對於手機品牌的反應了。華為終端今年出的產品也還算不錯 ,P9和榮耀八幾乎沒有短板,同時還有華為平板M3,比M2不知道高到哪裡去了,我把玩了一下,做工和屏幕相當棒,反應速度比p9快。小米的手機還是不錯的,關鍵是小米pay現在在廣東這邊還是很實用的,可以當嶺南通刷啊喂!!!華為pay還不支持啊喂!!!

小米沒衰落,華為手機今年賣的好而已。


換個鍵盤加上標點符號,現在在知乎當個鍵盤俠也不容易

我就是來反對 @張小凡 的 我覺得他說的有些完全讓我摸不著頭腦

先說小米是不是在衰退 ,從銷量看是的,您來告訴我要從哪方面來看一家手機廠商的衰敗和崛起

然後是華為的是不是崛起,2016的上半年華為的全球銷量是第三對比之前的華為,確實一直在成長這是不爭的事實好不好扯大廠是幾個意思我不懂

最關鍵的也是讓我最看不上的什麼就是中國企業特有的重視面子?完全是自我感覺,國產廠商就是唯利是圖外國企業有理想有情懷?這一點我就不說髒話了,對不就是我們中國人差嗎?就是因為他這種人太多了。

再說回來按按張小凡的看法到底那個廠商是重視里子也沒說,不說你給個標準行不行全靠自己一個人張嘴就來。

還有就是華為小米不是一個層的競爭對手 ,原本小米的份額怎麼看也不可能是讓三星蘋果的擠的吧?現在的手機市場是一片血海,想要殺出重圍不是要自己閉關修鍊而且把對手一個個的踩下去。

最後是我的想法

小米這就算是個衰退算不上衰衰敗

小米一開始的市場定位決定了小米不會成為市場份額數一數二的大廠,這可謂是成也性價比敗也性價比 。縱觀市場上你能看見的商品最有影響力,實力最強,的利潤最好高的一定不是性價比(每個人對性價比的定義也不一樣有人認為最貴的就是性價比最高的有人認為只要便宜就是性價比最高的這裡僅僅指所謂的低價高配)最高的。不是只要我低價質好就可以的(只針對產品不包括品牌等等)人花錢就圖個痛快買到能使自己高興的產品,有錢難買爺高興就是這個理,而且不是所有人都在網上買手機的好不好

小米現在要做的是回歸初心拿出像小米2S那種性價比爆炸的產品,看看今年小米出的小米5、5S、5SP 這都是啥?線下大廠差不多用了三年建立了現在的渠道,現在拼線下這不是那拿自己的短處去剛人家的長處嗎?現在的小米有些迷茫,線上丟了性價比,線下的資源沒有大廠的實力

現在在兩者之間猶豫不決

至於華為不怎麼了解

不知道是不是重視面子忽視里子

從銷量和出貨量看確實在崛起

華為的崛起像是在學三星通過對產品核心部件的研發來提升自身的競爭力(但也只是soc一個跟三星差的遠),營銷也是走的三星的路子沒學大廠的大轟炸式營銷。對自己的定位也確實跟小米走的不是一個路線,華為以及大廠能進步,就是做出了能賣給自己預期目標人群的手機

但更覺得華為現在應該扎紮實實的穩固現在的情況下去一步步跟三星蘋果競爭

以上

來自知乎鍵盤俠的指點江山


題主你應該多學學西方那套理論,不要見得風就是雨,將來報道出了偏差,你可是要負責任的


誰說小米衰敗了?誰說華為崛起了?


這屆消費者智商不行,被無恥的海軍蒙蔽了(你題目里有華為,按現在的手機板塊的政治正確來說,華為就=海軍,直接罵海軍就行了)


我覺得吧,國人買東西對品牌沒有粘性,比如汽車,第一輛車買了大眾,開了五六年,覺得這也不好,那也不好,下一輛一定要換日本車(成熟省油),要不就國產車(性價比高)。其實買回來時間長了也總會有各種小毛病,然後下一輛又準備換美國車了。

手機也是,以前小米銷量高,好多人買,體量大了,問題就多,用了一年自己手機老死機,網上一查都是小米手機死機的問題,然後小米垃圾滾粗,下部換個華為oppo或者有錢就蘋果三星了。

品牌忠誠度來說,可能也就蘋果能培養出來了吧。

身邊同事朋友,除了用蘋果,國產手機品牌都是換來換去的,包括我,第一部蓋世2,然後就是華為,現在用著努比亞(很小眾),我下次還想試試一加呢。。。

另外,雖然沒用過小米,但是挺喜歡它的,用過小米路由器,手環,電池,行車記錄儀。今年雙十一準備入手個小米掃地機器人。呵呵噠。


小米算是成也性價比敗也性價比,因為小米在那個智能機混沌年出開的時候做出的產品的確讓人眼前一亮,而且小米對自己機器的堆料也是非常大方的,各種宣傳點也是十分的撩人。但是小米的發家策略太容易被模仿,互聯網品牌缺少實體祭奠的痛楚的確是非常的可怕,今年雷軍宣布要開設一千家小米之家也是看中了傳統線下市場,但是前路滿滿,OPPO、vivo這種地頭龍是小米的大敵,而小米自身始終沒能擺脫自己給人以無法高端的形象(小米note然而栽在了坑爹810)這將對小米今後的發展造成非常大的阻礙

華為比較勵志。早期的華為主線是走運營商合作合約機,那種機器的可用度簡直就是一坨屎,卡又丑,而且早期華為自家的krin就是一個噩夢,那種功耗和性能的落後,在當時對華為品牌的打擊算是非常之大的。華為的改觀大概在krin920、925這兩款Soc發布,也就是P7和榮耀6/6P的發布,從這時開始 krin的性能終於補上了,不算短板了,可以寫在PPT上了,再後來,P8的反響平平,但Mate7系列卻一炮而紅,這個華為自己都沒想到,商務需求市場居然那麼大,而此時自身的整體策略基本上也確定了,榮耀懟小米(是的榮耀才是懟小米等互聯網品牌)Mate和P主攻高端(說白就是懟蘋果三星)一條康庄大道擺在眼前,而去年遇上810翻車,soc市場一片寂靜的情況下,krin950搭16nm工藝的確也算讓人心血沸騰,華為在產險上雙雙發力,的確獲得的成效也是十分感人的

但是華為的問題在於目前自家的P、Mate與榮耀的交火時常發生,P9懟上了V8這種尷尬的事情就別提了,而自家主力全線的Soc也分不出差距,清一色的950與955,而自家的低端機性能我不太了解,但是那手機叫一個丑,聽說華為要發一個nova女性手機系列攻線下渠道,看了渲染圖後我很想知道華為的手機設計部到底有沒有去設計這個,還是只是從萬千公模中調了幾個沒用過的?


這裡有沒有小米的人?想問個問題。

2014年小米創下輝煌的時候,只養了1800個研發工程師,包括了小米生態的其他產品的研發。包括軟體和硬體。

而且小米很驕傲高調的宣傳自己的供應鏈管理,同一零件,競爭對手用一家供應商,小米用三五家。

我很想知道,小米的手機硬體研發工程師們到底是多麼大牛的人,居然可以用那麼少的人,在複雜得多的零件差異下。完成這麼好的質量管理。簡直是以一當十啊。

以至於小米論壇一致認為華為幾倍數量的研發人員,面對單一的多的供應鏈。做出的手機質量差。那幾萬研究生博士生真懺愧啊。

以至於小米論壇認為研發投入更高,專利是小米幾倍的oppo,質量不好。那些研發人員一定光顧著寫專利了。

請問小米的員工,能給大家介紹一下這幾百個硬體工程師嗎?想來他們應該都值得年薪百萬吧。嗯。雖然總研發費用似乎不太可能養得起上百個百萬年薪的硬體工程師。

利益相關:通信業,但和手機無關。自己也常接觸高通華為中興酷派蘋果等廠的技術人員,我可不信這幾家的研發工程師工作中會經常方向性錯誤或者事倍功半。他們多努力我知道。要說他們遠不如其他廠的工程師我是不相信的。

另外,通信業內,一個射頻調測就可能扔進去幾千萬。高通的手機晶元的參數調整,有些時候一個參數就要花百萬。當然,人家是牛,去局方搞搞性能分析這種小工作的都是PHD起步。

你要說有別的幾百人,能和高通的博導加博士後團隊一樣能解決問題,還只要十幾萬年薪。我是不太能接受的。

嗯,蘋果除外,它能讓高通打下手。而且自己的bug,敢要求運營商修改網路配置來適應自己。有時候不得不感嘆馬太效應。做老大甚至可以省研發費。


從產品的角度來講

810火龍搞得小米根本不敢出新旗艦,小米為了高通驍龍820等了整整一年半,小米5本身並不差,但很久不能開放購買,本身就是很傷的。現在的小米5s更是看不懂想要幹什麼,感覺猴王要麼在醞釀大招,要麼就是失去了對產品的把控。

而華為正好出了麒麟950這樣一個比較不錯的soc,emui也進化到了一個不錯的水平,要知道以前華為的soc都是處在好用及格線之下的,miui則是成為adui,在退步。

簡單說就是小米在原地踏步而華為趕上了。

從營銷上講

我的父母一輩根本不認可小米這樣的品牌,只認華為,華為的線下也是小米望塵莫及的,雖然不及某兩家國際大廠。

說個題外話,小米5現在只賣1599,性價比無敵。

而華為的榮耀和p9都沒降價,想當爵士儘管上。目前2000價位性價比首選肯定是小米5。


我個人主要認為原因有三:

1.小米無法擺脫「屌絲」定位,沒有溢價權。小米最開始的定位就是「發燒」「屌絲機」,雖然手機確實不錯,而且在國產手機中殺出一條血路,可是始終無法擺脫這個定位。定價過低限制了小米的發展,永遠只能在2千檔次。

反觀華為,從K3V2時期就硬上3999價位(D2),雖然最後D2慘敗,最高端的D線被Mate線取代,可是華為一直不懈地追求至少有一款手機試水高端高價(4000檔),比如mate7爵尊,比如mate S,比如P9。終於,如今的華為已經在3000價位站穩了腳跟,4k檔也可以稍微玩一玩。2k檔?華為有榮耀線陪你玩。

2.華為財大氣粗,財大氣粗,財大氣粗。重要的事情說三遍。和打即時戰略遊戲一樣,有錢就可以不斷地多線操作,可以試探各種機型的市場熱度,比如超大屏幕的mate第一代,比如超高定價的D2(K3V2賣3999絕對坑爹),比如超薄美型的P6。只要有一條線成功了,馬上跟進。

而小米不敢輕易嘗試冒險的機型,萬一失敗了可是輸不起的,只能不斷在紅米這條低端線上穩紮穩打。結果現在小米的銷量大部分要靠紅米支持。

3.華為有海思。大家都知道,K3V2時期的海思就是個渣渣,發熱大兼容性差速度慢,可是華為就敢高端機型硬上海思,銷量再差也要上海思,一個K3V2用了2年多,一方面是為了打響「國產」情懷,另一方面是為了讓大家洗腦『』海思就是高端,海思不輸高通『』。

反觀小米,高通的忠實粉絲,也確實沒有能力自主砸錢研發處理器。大家都知道2015年的高通810徹底慘敗,拖累一大批旗艦手機。小米聰明地避開了810,卻無法避免小米四(801)到小米5(820)之間旗艦手機的青黃不接。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因為高通>聯發科的思維已經深入人心(聯發科其實處境和小米很像),小米不可能旗艦上MTK,從三星手裡也拿不到獵戶座(魅族表示當三星小弟真不錯),只能用小米note過度一下,可是米四之後很長時間沒有任何新旗艦!手機紅海時代啊,一年多旗艦不更新,簡直是自殺行為,除了蘋果誰敢這樣!而華為這個時期最爽了,海思935,950至少比高通810靠譜一點,旗艦機隨便出。


衰敗和崛起都談不上。

不過主打性價比的弊端日益凸顯:用戶忠誠度低。誰性價比高,我買誰的。品牌形象差。

此外,隨著手機選擇的增多,飢餓營銷更是為人詬病。

當然,miui還是有用戶粘性的。雖然廣告沒以前多了,但也不是沒有。(說廣告都可以關的洗白用戶就省省吧。)

但是,米5好不容易提高的顏值都讓5s和plus毀了。雖不至於衰敗,但恐怕也不好過。

至於華為,不敢評價(海軍退散)


分頁阅读: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