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建築形式到現代主義建筑後沒有什麼變化,而不像古羅馬-哥特-文藝復興-巴洛克不斷進化和發展?

是因為現代主義建築時間太短,還沒有到達變化的臨界點么?近代建築好像只在建材上有改變,比如新的建材。藝術史、建築史也沒有看到明確的回答。


建築發展到現代主義以後變化多了去了,簡直可以叫百家爭鳴!後現代主義、解構主義、高技派、新陳代謝、白色派、極簡主義、有機建築、功能主義、新古典、新現代、新地方、非線性,未來主義,參數化。太多了!現在還有很多新建築師以自我的風格出來,評論家名字還沒想好呢!16年普利茲克獎獲得者亞歷杭德羅·阿拉維納,有被稱作「冷血人道主義」!


建築是建立在材料和結構科學上的。過去形式上的變化主要也是為了適應材料的需求形成的風格。因為圍護分隔的牆體就是承重的構件,所以形式上受到了限制。

自從現代主義以後,外牆從承重的功能中獨立了出來,外牆表皮的材料形式就完全自由了。同時因為有了獨立承重的結構系統,大量的懸挑就成了新的技術形式。現代主義及後面出現的其它主義,都是在這個技術基礎上發展出來..

現代在混凝土和鋼的基礎上產生的現代主義,才100年時間,材料上還是主流完全沒有過時。 相應的技術上的顛覆性突破也不大,形式不管怎麼變,但裡面的骨架還是無法變。一些索膜和空間的結構還是在改變的.看今後的應用


謝邀

工業革命了,人類登月了,火星都探索了,以前沒得選,生產勞動,剩餘價值捐給教會,感覺自己推動了社會前景。

同一筆錢,願意發射一顆衛星,還是修建一個牛逼的教堂。

精力和金錢都是守恆有限的,有那麼多更值得前進和探索的方向,搞這個,性價比太低。

經費斷了,怎麼研發???哦,對了, 來,讓我們為夢想而窒息。


同意第一名的回答。變化多了去了…


對於現代主義之後的各種風格,需保持警惕。形式可能變了,但實質內容並沒有多少改觀。時代的問題都還沒提出來,就不要期待答案了。

從建築史的角度來看,從原始人蓋屋頂,到現代主義的一百年,世界建築經歷的太多的變化。不僅僅是題主提到的那些,在東正教的世界,伊斯蘭教的世界,佛教的世界等等,在美洲,在南非,在澳洲,全世界都要蓋房子,都要討論建造問題,自然就會有不同的答案。

依照題主的線索,自文藝復興末期,也就是巴洛克開始。大航海時代揭開了序幕,歐洲開始了對全球的侵略,暴力滅掉了很多生動的特色文化,這是現代主義重要的基礎之一。

工業革命之後,侵略進一步加劇,歐洲的暴力擴展到了幾乎全球每一個角落。隨著暴力一併入侵的,是歐洲的文化。世界各地多樣化的建築清一色盡歸歐風。

(聖彼得大教堂前廣場)

關於這股刮遍全球的歐風,也有必要了解下他的形成過程。工業革命帶來了全新的材料,但是,對於鋼鐵,玻璃,混凝土這樣全新的材料並不懂得如何運用,但建設不會停止。新的材料便被掩蓋在歷史主義的外衣之下。這無可厚非,甚至說每一個這樣的時代都會有一個探索的階段。主題或許不一樣,但這個過程是少不了的。例如古希臘對材料變化的探索,古羅馬對空間跨度的探索,拜占庭在羅馬的基礎上的更進一步,哥特對結構的探索,文藝復興對文化的探索,等等等等,這樣的過程總是包含著大量的失敗作品,只不過最後的成果太過耀眼,形式風格的光芒將那些失敗淹沒了。

但巴洛克之後的歷史主義和過往不同的是,隨著全球化的侵略被傳播到了全世界,歷史主義的布局為現代主義一統天下奠定了基礎。

(巴黎軍功廟)

如何打破歷史主義這不合時宜的壟斷,如何解放被囚禁的全新材料,這樣的探索從新材料誕生的那一刻就沒有停止過。很多都未切中要害,當從工藝美術運動開始,包括後來的新藝術運動,真正的找到了問題的核心。總之開始嘗試更加真實的功能,更加明確的材料,更加適宜的裝飾。

以此為突破口,歐洲颳起了各式設計運動,最終統一成包豪斯。框架結構的鋼鐵盒子,通透晶瑩的玻璃幕牆,簡約時尚的白色基調。等等等等,均被打上國際式的標籤被再次傳播到了全世界。時機真的太重要了,兩次世界大戰破壞嚴重,遺留下來大量的建設難題,為國際式的擴張提供了優質的土壤。國際式也就是現代主義,他不僅僅是一種形式上的風格,他更大的價值在於真的很好蓋,他是一種工業化的建造方式,符合時代的特性。那種一百年建一座教堂的時代真的一去不復返了。

(包豪斯校舍)

自原始社會開始的多樣化的建築被全盤否定,並消失殆盡。20世紀是科技工業的時代,現代主義是這個時代的呈現。但過了這一百年,在21世紀,建築應該呈現何種特徵?要看這個時代所面對的問題,世紀之初的亂象就是在探索問題的過程。

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從原始人蓋房子千篇一律復歸現代主義一統江湖,再到後現代的紛繁亂象。從一個點擴散至另一個點,現階段又從現代主義這個點開始擴散,最終會收縛到下一個點,但這個點包含了什麼,想必你我都是無緣得見了。


一般來說在一個新的主義出現之前會先經歷思想的變革,然後是技術的變革作為實現思想的基礎。而現代建築最大的影響在於它的現代性和全球化已經影響到時間大多數,很大程度的衝擊了地域性。因此想要的變革也指望這種全球化的文化發生變革,從地域去實現引領全球的變革非常難。沒有那麼多人跟著板茂做紙板,也沒有那麼多人跟著武崇義去做竹子。但不代表這些新的東西沒有,只是沒有形成主義或者風格去引領全球。扎哈當年的東西最開始也是紙上畫畫,算是思想的變革,後來隨著計算機、3D列印和機械建造的發展也慢慢創造了中國的地標建築時代。我覺得不是沒有,只是把全球化當作主線去宏大敘事的話,那確實沒有。因為還沒有出現類似工業革命這樣改變時間的革命。


現代建築本身相比於之前的傳統建築是一次重大的突變,這種突變趨向於在更大的範圍,更快的速度,更抽象又更直觀的層面回應和表達社會和人的需求。傳統建築在這一層面上發展是緩慢和平穩的。即便風格多樣也並沒有產生巨變。簡單的講,現代的玩兒法不同了,就不應再套用以前的邏輯和標準了。現代的風格流派,形式從來都不缺,也多是碎片化的存在著。其實呢,是不是一定要知道和明白點兒演變呢?一點也不重要。畢竟我們的未來是在自己手裡,未來往往都不是推理出來的。


湊巧剛去了義大利。

建築形式的發展是跟隨建築技術、材料的發展而改變的。

歐洲古典建築其實都算是一類。再多的變化都是基於它的磚石混凝土基礎上的變化。

哥特、巴洛克、~~~在我看來其實只是建築樣式的變化。或者說和我們的宋元,明清樣式傳承變化是一個道理。

現代建築使用了更多的型材,比如鋼,鋼筋混凝土,鋁、大面積玻璃、塑料材料~~~這類材料給人更大空間的控制、想像空間。也就有了現在格式各樣的表現形式。

目前沒有更新材料與技術的突破情況下,現代建築就僅此而已。


現在看以前幾百年的建築發展,然後總結歸納了很多派別!現在的建築形式活在幾百年後的歷史課本里!所以你這個問題要不要等幾百年後,問一下那個時候學建築學的學生!估計能把現代主義之後的各種你我不知道的但是對後期建築發展有很大貢獻的建築派別給總結一下!


建築形式本身已經被解構了


歷史總是由後人書寫的,所謂的當局者迷也是這一道理,往往是經得起時間考驗的流派才能載入史冊


不要停留在幻想里,現代主義以後的建築形式變化太大了太多了,多看看你就知道了。


你有這個感覺大概是因為現代主義建筑後的各種主義風格沒多少成為經典。


推薦閱讀:

馬上要幫家裡親戚做一個自建房設計,新手,求大神指導如何開展工作,明天就要去看場地了,好慌。?
建築學學生作業出圖時是否要在乎圖的數量?
抄襲模仿超越始終是設計的學習方法
庫哈斯的建築思想是怎麼形成的?
情人節虐完狗,推薦你一個獨特的教堂來埋葬愛情

TAG:建築 | 建築史 | 建築設計 | 現代主義建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