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人不支持精神疾病的治療,怎麼辦?
無意中看了@趙曾良小朋友對於確證為躁狂症的情況下家人無法理解這種疾病而(幾乎)不支持藥物治療的描述
對我自己而言,13年夏秋真箇人都處於不好了的狀態,於是自己跑去看精神科醫生診斷為重度抑鬱和焦慮,開了苯二氮和氟西汀,說真的吧禮來這個葯真的貴,一兩個月刷完了當年醫保,我又是在一二線城市生活月生活費一千的學生狗,幾乎入不敷出。後來暑假因為這個以錢花得快為誘因跟我媽說了這個事情。經過了情緒的平復(我腦補的)我媽開始給我各種聊,大意是你沒有病為什麼說自己有病呢不要吃藥吃藥副作用多大。。。她有一句沒有說出來但是暗示能聽懂的話:你沒有精神病別亂想。媽,我親媽,你忘了嗎我專業醫學,而且在決定治療之前泡了一年圖書館研究心理和變態心理順便預習了精神藥物。好的這個事情後續不談,總之我在脅迫(笑)下停止了藥物治療。還有我媽給我打電話的時候有時要加一句:錢不夠你就說,只要你不拿去買那些亂七八糟的東西。。。。。。。去年暑假,我碰到一個有意思的人,大致說來他曾經患過抑鬱和強迫,後來因為某些契機他知道我偶爾會用氟西汀控制一下(此處聲明,抗抑鬱葯請嚴格遵循醫囑,不要自行服用 我也知道但是我改不掉。。。請不要學我)作為一個不是很熟的人他也讓我不要再服藥,請靠自己調整云云。那種神神秘秘有所忌諱的語氣自行想像。然後這個人,他是醫學出身碩士。
我就想問問如果有這樣的情況怎麼辦呢PS:說真的我每次看美劇都好羨慕美國心理醫生隨隨便便(隨意使用的副詞不要抓字眼么么噠)就要開安定百優解等等,別人吃個葯不會躲躲藏藏至少不會跟我一樣,有個抑鬱恐懼焦慮也很正常別人也不會覺得卧槽精神病好嚇人。醬。
我想,人總是比較傾向於相信,經由自己判斷出來的結果。
感冒發燒了這些都是能夠被觀察到的東西,儘管我們認為這不過是些小毛病罷了,但往往爸媽會比較緊張,因為你生病了。
如果你胡言亂語,行為失常那也是一種可以被觀察到的精神類疾病,他們仍然會知道,你生病了。但在抑鬱症還沒有被降維的今天,這基本被認為是一種裝飾性多過實用性的疾病,就像80年代言情劇裡面的女主角多數會得心臟病一樣,有病能讓她們看起來更可憐更與眾不同一點,心臟病梗用爛後,相繼還出現了白血病梗,胃病梗,當然到了現在不分男女都流行得精神病(強迫症/幽閉空間恐懼症/雙重人格)
為什麼不是有蛀牙,瞎眼或者斷手斷腳呢,固然是不大美觀,也因為這些可被觀察,而只有不可被觀察,不可預知的東西才有神秘感和吸引力,才能帶來與眾不同的感覺。可當這些不可被觀察的疾病真的發生在我們身上時,事情就不好玩了,尤其考慮到我們也並不生活在電視劇里。
而抑鬱症比心臟病/胃病/強迫症/幽閉空間恐懼症……更不容易被觀察到,你看,你沒有傷口,你思維清晰,你還能坐在這裡有條理地告訴我你得病了,這個病呢,概括一下就是你經常心情不好,而心情不好的原因是什麼呢,就是沒有原因的心情不好。
不但不可被觀察,甚至也不可被理解。
這種情況下,人們理所當然地會選擇拒絕相信,他們並不是全然否定這個病的存在,他們只是不相信你有抑鬱症,說得不好聽一些,如果你像三毛一樣用一雙襪子結束了自己,他們也會相信你確實是有抑鬱症的,因為這個時候已經可被觀察了。善意一些的人們會自動理解為,你最近心情很不好,所以覺得自己得了抑鬱症,他們給你一些建議,諸如,出去散散步啦,不要多想啦。
不那麼善意的人們,往往會暗示你,好啦,我知道這是你幻想出來的毛病啦~但這不能讓你顯得更高貴或是更與眾不同,希望你能更成熟一點啦。但通常由於抑鬱症的不可被觀察,所以我們總是很難或者說不太好去自證自己有病。
一旦當你有條理,逐一地去描述和分析這個疾病以及你自己的時候,好像同時就把這個問題給解構了——你看你自己不是都很清楚你沒病嗎?你就是想得太多了而已啊,你還要作到什麼時候呢?你把這些胡思亂想的時間拿去做點正經事不好嗎?你多大的人了,能不能不要讓我們操心了啊……好好好,你說這個病是沒辦法的,那你也不要說了咯,反正是沒辦法的,沒辦法的你幹什麼要吃藥?一來二去,往往就變成自己給自己挖了個坑,而且由於唯恐對方不相信自己誤以為自己在裝逼而解釋得很急切,就更顯得像是假的了。
非要等到出現生理性病變,或者嚴重影響日常生活,出現一些不太正常的行為舉止的時候,人們才會通過這些可被觀察到的現象承認你確實病了,才願意正視這件事情,給予你支持和幫助。
在這之前,唯一相信你的辦法就是體察到你心裡的絕望。而絕望這種東西,僅次於孤獨,是全宇宙中不怎麼能夠被分享的東西之一。
你有你的絕望,我有我的絕望,我們雖然都絕望,但是我們的絕望是不怎麼一樣的,能夠細心觀察生活的人尚且很少,能觀察到他人內心絕望的人就……更少,少到幾乎沒有了。就好比我有躁鬱症,你有抑鬱症,但我其實並不知道你的痛苦和絕望是怎樣的,就好像在這些年裡,始終也沒有人了解過我的痛苦和絕望,他們更傾向於解讀為——沒看出來你痛苦和絕望啊,我沒覺得你有病啊,你現在不是好好的嗎?那你好好吃飯睡覺休息什麼也不要想了,你就會一點一點好起來的。
而痛苦和絕望這種東西又確實不大好,拿出來遞到別人眼前,對別人說,你看你看,你看啊。因此相對來說,裝做一切正常是個更為合理的選擇。我不認識你,不了解你的真實處境,也不願意通過題目中的簡短描述替你想出一個自以為是卻基本無法實踐的辦法,更無意要羅列出一個理論框架,更何況,在我的認知中也沒有什麼辦法,可以真實有效地緩解這些癥狀-——畢竟不可被觀察又不可預知。
但是最起碼我知道什麼鼓勵的話也是沒有用的,那好像也就只剩下一句話了:
哪有什麼勝利可言,挺住就是一切————————
對不起,我又做了一回垃圾用戶我知道你並不想要這樣的回答,我什麼也幫不了你,我希望有人能夠告訴你哪類藥物可以控制病情又沒有什麼太厲害的副作用。當然也希望,在將來抑鬱症被降維的那一天,它重新變成和心臟病/白血病一樣的存在,當你告訴別人你有抑鬱症的時候,人們會知道你並沒有開玩笑,人們也會意識到這是件嚴肅並且嚴重的事情,那時候他們會給予你充分的理解和幫助。
但說實話,並不是現在,現在仍舊只能靠自己。首先 我是 @趙曾良的腦殘粉 因為看到他回答了這個問題,想著自己也能多少幫點忙,所以第一次回答就獻給了題主你。由於不是嚴謹的科普,所以也不羅列數據、不列參考文獻、不加什麼英文了。就當是吐槽聊天。曾良君的回答其實很切題了,由於題主也是學醫的,我就稍微跑題一點地回答吧。其次 既然大家都是學醫的,就很好辦了嘛。作為一個雙子座,自從學醫起就對內外婦兒這種大臨床科室沒有多大感覺 反而熱愛著比如傳染病、皮膚性病、這些「旁門左道」 ,當然啦,無論臨床還是輔助科室,都是靠自己勞動,為人類健康做貢獻的正道啦(三觀好正...)其中對於精神病學,還算是有感情,不僅是在精神病院見習那幾個月,還是由於自己在萬有的sharing,反正感覺這輩子只要還干醫學就和精神病脫不了關係。雖然研究生屈從於家人淫威報考了皮膚性病(其實也很愛),但是還是報的是在精神病學界赫赫有名的一家三甲醫院(妄圖再混進去進修進修...)。總之對精神病人還算是有感情啦。我國的精神病學其實發展的很好,各種治療方案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在實際臨床過程中,還是存在很多問題的。首當其衝就是用藥。中國(相當一部分)醫生的用藥方法和中國(相當一部分)廚師用調味料差不多,劑量都是看心情好了。雖然我們都是有指南、教科書,有導師有上級醫生指導的,但是卻依舊存在很多問題。拿我們醫院來說,有很多高血壓的病人由於其他的病來其他科室住院的時候,有些外科醫生竟然也敢隨意調動病人的降壓藥組合,我看到過一個醫生將某病人的「左旋氨氯地平+依那普利」組合改成「β阻劑(美托洛爾)+厄貝沙坦」,而且是在沒有申請心內科會診的情況下,中國病人總體來說是很尊敬也很相信醫生的(雖然我有時候真的很煩一些無理取鬧的病人),那個病人也是一臉「你是醫生你懂得比我多,那我肯定聽你的」表情,換了降壓藥,我沒有跟蹤那個患者的血壓(因為不是我管床),我不能說病人血壓一定更糟糕了(因為也不排除會變好),但是於我個人來說,我覺得第一個降壓方案是更合理的,而且即使要改動,都應該請心內科會診後再做處理,並且應該長期隨訪血壓。如果談及藥物劑量就更是說不清,大家無論學藥理還是學臨床課程的時候,相當多的藥物的劑量都是不要求掌握的。藥物劑量是上了臨床之後久而久之的由指導到運用的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所以很多醫生開藥的時候都是要藉助藥物說明書的,這是非常科學的,因為有大量藥理學、毒理學、臨床學、統計學依據,但是也是相當死板的。比如美托洛爾這個葯逐漸加劑量這事,中國能做到定時給患者加劑量的醫生應該是零星可數的,但是如果能做到,其收益是巨大的。(這事具體見丁香園)而中國醫生對於藥物劑量的冷漠其危害也是巨大的,不僅其診治患者無法獲得最大收益,其下級醫生也無法開展工作。比如我,雖然我很想給我的患者緩慢增加該藥物劑量,但是我的上級醫生非常反對,先說沒有具體文獻,我提供後說該文獻不可靠,我提供可靠文獻數據後,說是對美國人的,中國人體質不一定耐受,我提供不同國籍(包括中國人)人群分析後,證明中國人是非常適合該治療方案的,上級醫生沒辦法,只能說:那你不能這麼用,反正我沒這麼用過的,所以你也不能這麼用。總之我的科室你就不能這麼用,你一定要這麼用那你就去開個診所這麼用好了。我開你媽。在精神科也這樣。精神科的藥物最多的是神經遞質受體阻滯劑或者再攝取抑製劑之類的,這些藥物用了一段時間會有一個比較明顯的副作用就是患者的隨意運動受損,比如走路的時候雙手緊貼身體雙側而不會隨著步伐擺動、或者是跟人說話的時候雙眼緊盯對方且瞬目(眨眼)減少,並伴有整個身體向對方逼近等。很多家屬會覺得這葯「很毒」、副作用大。就自主停葯了,其實這對精神病的治療是非常不利的。其次,有些家屬雖然會諮詢醫生,但是也有一部分醫生對於減葯、停葯指證把握很不明確,有時候家屬態度堅決,醫生氣勢就弱了,那就停了吧。這種現象我也見過,雖然少,但是還是依舊存在的。其次對於使用藥物後長期隨訪做的很欠缺,當然這是有一定客觀困難的,因為第一精神病醫院比其他醫院要少很多,一般是一座城市才一家。然後很多下面縣、鎮、鄉甚至周邊城市的病患過來求診是很經常地事,比如我之前所在的精神病醫院(長沙)竟然有貴州某縣的患者,雖然是慕名而來,但是出院回家之後隨訪就相當苦難。第二電話隨訪也很難落實,因為現在很少有人會填寫座機電話,都是留手機號碼,手機號碼換號是很正常可能有些人由於各種原因從而也很平凡,但是我相信,沒有一個患者換號碼後會記得告訴自己曾經住過的醫院說自己換號碼了。再其次,病人量相當大,來來去去很多,隨訪真的很難很難,這就給患者之後的藥物治療方案調整增加了難度。哪怕是囑咐患者幾月後過來複診,都有大概超一半以上的患者是沒有來的,這些患者大多是外地的,來去交通問題,有些就是在自己家附近的醫院調整一下,這還算好,有些乾脆就停了,和各種我們熟知的情況差不多,家屬覺得副作用大, 有感覺精神癥狀明顯好轉,而且覺得抑鬱症,焦慮恐懼、PTSD(創傷後遺)這些的就是你自己心態不好啊,好好調整啊,乾脆別吃藥了吧。再有一部分是因為經濟原因。這其中,不規範停葯以家屬干涉佔了超過70%以上(個人主觀數據,不具有廣泛適用性和可推敲性)。我甚至見過,有患者自覺性和遵醫性很好,家屬把葯停了後,自己瞞著家屬繼續服藥(似乎題主也是這種情況),雖然說起來很慘很感人,但是這樣的效果喔覺得是要打折的,因為當按時吃藥也成了一種如同手淫自慰一般需要瞞著家屬進行的活動的話,服藥的心理負擔就更大了。而患者長期服藥這個心理負擔本身就能夠造成一定的焦慮或抑鬱。(所以各位醫生或者准醫生,再開藥的時候不要想著就只是吃個葯啊 你幹嘛這麼慘的樣子啊 要知道 無論是誰,吃藥總歸是個心理負擔,而這個負擔不亞於各位對於寫病歷的心理負擔)這是藥物治療方面,精神疾病還是有很多其他治療方案的,心理治療、電擊厭惡療法、手術治療。再吐槽幾個手術治療的案例吧(這個吐槽不在於黑醫院,而是想激勵各位能夠研究出更好的方法),我見過的患者中,有兩個是接受過開放手術的,一個是手術後無任何改善,說白了,不排除做了個開關手術。另一個比較有意思,她之前有幻聽,誇大妄想、非物理因素、覺得自己能夠聽到上帝說話,接受上帝旨意。做手術不是我所在的醫院做的,具體不太清楚,聽家屬轉述醫生的話,可能是術中摧毀了幻聽的區域,讓她聽不到聲音,妄圖改善癥狀。一個幻聽病人,不再有幻聽,應該能慢慢好,這是看起來很好很科學的方案。我一開始也這麼覺得,但是我們都忽略了人之所以為人是因為我們各有各的思維這件事。她長期能聽到上帝的聲音,忽然有一天聽不到了,她自己有思考,思考了很久都不理解,最後她自己只好認為,我自己就是上帝,所以我再也聽不到上帝的聲音了。你可能覺得荒謬,但是對她來說這是非常符合邏輯和她的認知的。所以她當期的狀態就是,她覺得自己是上帝.....說出來像個笑話,但是這就是現實。
精神病的病因可能是基因易感,誘因可能是長期或短期的生活事件刺激,無論這些死板的東西怎麼說,作為臨床醫生,我們都應該看到精神病人最後這個人字,人文關懷這些的,不應該是演講時候隨口說說提升逼格的東西,而是應該實際做到的。精神病的治療中確實存在很多困難,有些也極難克服,但是如果有一天,精神疾病不再是令人恐懼、鄙夷的疾病的是候,這些困難多少就能被逐漸克服。
回答這麼多,基本沒能幫助題主,就當我發下牢騷。但是希望樓主以後能做一名真正心裡有患者的醫生。祝好。我也是學醫的,因為自己的興趣去學了心理諮詢,然後就經常去我們附院的精神心理科實習。別的什麼鼓勵的話我不多說了,想了一些也許可行的辦法:1.跟你們附院的精神科的老師(一般是找主任)聯繫說你想去實習幫忙,一般都會歡迎免費勞動力的,有空就去。熟悉之後你就可以請教老師你現在處什麼狀態,也可以在科里自己做焦慮或者抑鬱的自評量表,然後請老師幫你開藥,有比較便宜的葯的。2.找學校的心理諮詢中心,一般高校都必須配有的。預約一個二級心理諮詢師,你是本校生,不用錢。一周去一兩次聊聊天。因為臨床的精神科基本要求藥物治療,但是學心理的也很注重心理治療在精神疾病中的作用,所以我覺得你可以雙管齊下。3.你是學醫的,比別的學校的多很多資源,就算以上兩條行不通,自己翻精神病學和藥理學、醫學心理學,去醫院開藥的時候就請大夫給你開便宜點的葯,找了焦慮自評量表和抑鬱自評量表等自己定期自評狀況。希望能幫到你,祝好。
我也這要跟他們說不信,非要等嚴重才,,,含淚
推薦閱讀:
※媽媽不喜歡我的大陸女友,女友又要分手怎麼辦?
※室友患有精神疾病,應該怎麼辦。?
※爸爸媽媽吵架,我作為兒子有什麼要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