號稱美食Airbnb的EatWith模式,在中國有希望么?
最近媒體炒的比較熱,用戶可以在旅遊時去當地人家吃飯+體驗生活
8月23日做第一次活動,到現在仍然繼續,最近的活動有些改變,發出來給大家參考下:每次活動有會定一個主題,大家根據喜歡或者感興趣的主題來報名,有純話題性質的比如:鬼故事大賽、過年那些事兒等等,也有需要參與者配合的比如:80後復古趴體(必須復古著裝)、我們都是水瓶座(只有水瓶座能參加)……
有主題才能讓來的人除了吃飯,還有共同的話題,聊得也比較開心,大家私下都成了朋友還會約出來聚一聚。
到現在,有人通過我的活動成為情侶,有人變成好朋友,有人跟我成了好朋友,我覺得還是挺有意義的。後來還做了一次單身趴,男女各半,效果不錯。不過任然存在的問題是:妹子依舊很多,漢子依然很少,或許真的男生都太理性自我保護意識太強,不願意參與類似活動。下面是我之前的回答:--------------------分割線-----------------------
最近才知道eatwith,才發現原來我最近在做的事情在國外已經很流行了。eatwith的形式應該會有很多人會喜歡,尤其對於驢友來說,到旅行目的地還能融入當地人的生活,是一種很酷的體驗。做平台的事我沒想過,但最近我自己發起了一個類似的活動,並且效果不錯,可以簡單介紹一下:我在廈門,典型的旅遊城市。而我作為一個外地人,來廈兩年多,自然也被廈門文藝的氣質感染了(文青都想開一個咖啡館書店私房菜館什麼的),因為我喜歡做飯,且手藝也不算差,就想通過「吃」的方式結交一幫朋友,而且這種方式應該與眾不同才對,有一天突發奇想,我做了【波波廚房】。感興趣的朋友可以看看我豆瓣的活動帖子:【波波廚房】你在廈門有空的話,我做飯給你吃吧這個活動上周剛做完第一次,來的人都是在廈門的人,報名的人也幾乎沒有遊客,因為我沒有往這方面去引導,當然有遊客我更歡迎。
做了這個活動之後,目前發現一些問題和心得可以跟大家分享一下:1、雖然只做六七個人的飯菜,但從備菜到做菜,要耗費一天的時間和精力,所以,開餐館真的累人啊。2、報名的人當中98%都是妹子。漢子們可能都不削這種活動。3、大家彼此都不認識,現場氣氛偶爾會很尷尬。4、有人會帶些小禮物過來,一起分享。吃完飯大家一起收拾,有人主動承擔洗碗的重任,讓我感動不已。
5、吃完飯,大家聊天很少,都在刷手機,於是我拿了桌游出來玩,還好,大家玩得很開心。這個活動我希望我能堅持做下去,以後應該還可以變些花樣,比如讓大家一起來做飯,切磋廚藝,還可以定主題,所有菜色都圍繞主題來定等等。順便做個小廣告,如果你要來廈門,可以來吃飯,加我微信:bonn1021.小女第一次回答啊,歡迎各位看官拍磚。啊嘎嘎嘎嘎。。。。
本人來自北京本科畢業,一年晃蕩之後去了巴塞羅那學習西班牙語。在這裡第一次接觸到eatwith,覺得十分新奇,因為我很喜歡吃好吃的和做菜,所以經常參加烹飪和私廚各種活動。巴塞羅那有關烹飪和私廚的活動非常多,是eatwith最早登陸的地區之一,我經常是挑選半天也不知道到底去哪個。但是eatwith用強大的功能征服了我,利用大數據給我貼標籤,每次推送給我的廣告郵件我都覺得簡直就是給我量身定做的,比如他前兩天推送給我了一個就在我家旁邊的活動,且主廚是我剛剛買的那本是菜譜書的家喻戶曉的作者的徒弟!這個我不相信大數據能算到啊,純屬巧合!不過果斷花了47歐線上預定了一個席位。 這個價格真心糾結,因為在西班牙這個物價水平比較低的地方算是比較貴的了,正常一頓飯十二三歐能吃的不錯了,中餐也就五六歐,當然米其林餐廳再怎麼便宜也都是要八十起一個套餐。但去了之後,覺得還是物有所值。整體感覺高大上,米其林餐廳的chef確實有兩把刷子,總共十個人吃飯帶一助理倆服務員。而且地點是在沙灘上,能看著地中海的美景享受饕餮盛宴是怎樣一般體驗?和他助理用不怎麼熟練的西語講了半天,又摻雜著英語,大概意思是這個主廚除了正常在餐廳工作外大概一星期主持一次這樣的私廚活動。七道菜式全部是創意菜,所有菜式都是提前準備好的,先介紹材料,再演示做一個,然後服務員上菜到桌。當然,這些活動都免費提供酒水,小酒一喝,小海風一吹,大餐一吃,那真是!此處省略。。。各位看官腦補。 說說在我看來eatwith和中國的關係。在這次的活動中碰巧遇到了eatwith市場部的經理,逮到機會怎麼能不好好問問!?從他口中確認了明年也就是2016年,eatwith即將進駐中國大陸市場,第一站是上海,北京也出現to do list上。投放市場的第一彈還是要找到在當地影響力比較大的主廚們和他們合作,再由他們帶動更多的廚師和烹飪愛好者。當然和他的談話中能感到他也在表示擔憂,原話是「因為根據經驗,亞洲國家的難度係數通常很大。」 互聯網時代給我們帶來的變革太多太快,就連我這個九零後,互聯網時代的原住民,都要一路小跑著才能跟上他。我就在想啊想,對於這些超新互聯網平台,O2O模式,大陸法系下的中國,要以怎樣一種速度制定出相關的法律法規才能跟的上?如何保證私廚環境食品的衛生,廚師自身資質的合格與否,經營活動的稅收等等許多問題都有待解決。如同uber一樣,計程車司機師傅們一罷工,西班牙政府就抵制uber進駐。經常和Eatwith成雙成對出現的Airbnb,那絕對是在搶奪酒店的客源,大型連鎖酒店企業估計要氣得直咬後槽牙了吧。打車軟體和專車的合法性還在風口浪尖,如今的eatwith又要來到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中國,誰也不知道他會給我們傳統的餐飲行業帶來怎樣的衝擊。 當然還有許多挑戰,比如一大部分的eatwith活動是針對外國人體驗當地飲食文化所設計的,在兩到四個小時的烹飪與就餐時間裡,要求廚師有著很強的語言水平和個人魅力。在歐洲美洲很簡單,用英語就解決一切了,但在亞洲國家問題就要複雜的對。我曾經參加了巴塞羅那最火的eatwith活動之一--Marta"s paella cooking class。在教授做海鮮飯的一位奶奶家,十二名參與者有八名來自美國,一對瑞士夫婦,一個日本人(出生在加利福尼亞州,英語說那叫一個地道)還有我。很難想像在這種人員結構中如果這個來自西班牙的奶奶不會講英語那是個什麼局面。但在亞洲地區,人們英語水平相對低得多,如果要保證每個人都有美好的體驗,還要在廚師本人之外再配個翻譯,這個人員成本不是每個人都能負擔得起。這也解釋了為什麼在eatwith官網上,如果想申請當主辦廚師,測評問卷中有兩道關於申請人的語言水平的問題。 本人將繼續潛伏在巴塞羅那,隨時發現新動態和偉大的祖國人民們分享!熱熱切期待著eatwith在祖國的華麗登場!首先,一個是聚餐地點問題,中國居民大多沒有外國較大的居住就餐環境,無法聚集很多人;另外,中國人沒有那麼開放,party氛圍近兩年才慢慢建立,但也是各玩各的手機,這就是基因;
僅以美國市場為例:
1. 2014年獲得A輪投資,正式入駐北美。總部就在三藩市區ATT橄欖球體育場馬路對面一個不起眼的居民樓里(去過之後發現,居民樓的隔間里幾乎全是各種startup創業團隊)。筆者有幸去參觀:複式小公寓格局,二層裝修為流動宴客廳(只要是在灣區EatWith私廚都可以免費使用宴客,僅需保證場地復原清潔,或支付清潔費)一層為辦公區域;截至2016年底,目前在場地辦公的團隊為6人(除去管理層);
2. 2016年11月再獲得TripAdviser(類似國內窮游網,去哪兒網的結合)注資。打開EatWith頁面,搜索城市,截至2017年3月,我們可以發現:灣區擁有最多菜單數量--160;NYC是第二大市場,90。第二大城市洛杉磯僅31,第三大城市芝加哥僅26,再之後的其他城市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如筆者所在第十大城市Atlanta--「美國成都「,僅一位,即本人)。可以很明顯的看出,目前的市場運營模式,就是狠抓深藍開放的大城市(三藩和NYC也幾乎擁有全美最佳公共交通,適合徒步出行的城市,居民素質頗高,願意嘗試新鮮事物;同時,也幾乎是國際遊客/商務最受歡迎的地方)製造話題和知名度;
3. 如何成為進駐EatWith的私廚....未完待續
國內有個吃吃飯平台,目前挺好的
有個伙力的app乾的exactly一模一樣就是eatwith的事情,食客資源這個領域水很深必然得是本地團隊的優勢
這個肯定有前景啊,隨著人們的思想越來月開放,我覺得不管是衣食住行各個方面都會有比較大的改變,互聯網肯定會改變人的生活,不管是EATWITH,Airbnb,我知道國內還有個叫「隔鍋香食會」的做的都還可以,就算沒壯大起來,但是隨著更多的創業創新性公司對潛在市場的挖掘推廣,對人們的潛意思肯定有所影響
法律上暫時好像沒有明確這方面的東西,這種o2o上門服務目前來看就是遊離在灰色監管地帶,個人盈利行為,涉不涉及到繳稅之類的。怕的就是以後平台做大了,知名度大了,國家如果做了這方面的立法,這毫無疑問是毀滅性的。
我知道在上海的http://eatwithwho.com在做了
哇靠,知乎果然是我等屁民了解世界的窗口,原來國外還有這樣的平台!雖然沒有那麼大的志氣眼光,但是類似的我一直希望能開一家自己的小客棧,有一個旅行廚房,自己可以做本地家常菜招待大家,但是更希望能有更多愛下廚的人交流各地美食做法,吃貨星球接待廚房啊,我堅信這個星球上我還有很多同類…這個網站做出來我一定是死忠用戶。
我知道的有個EatWithChina,是個沙特留學回來的小哥辦的,經常會在微信公眾號上發布一些一起吃吃喝喝的活動。
推薦閱讀:
※超哥教您通過冒油煙判斷不同烹調方式下應該用什麼油
※一頓飯是好吃重要還是有營養重要?
※尋求保定各路美食,請附加路線。?
※如何高雅的吃辣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