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會不愛自己的孩子嗎?

如果是不幸意外有的孩子,母親可能會不想要,但作為母親,會一點都不愛自己的孩子嗎?

如果一切都是好好的,愛情和家庭,生活都幸福,母親有可能對孩子一點感情都沒有嗎?

母愛是否是天性,做母親的都有?

如果真的實在無法愛自己的孩子,作為母親,應該受到指責嗎?


有可能。人類世界所謂的「愛」有相當一部分是後天學習來的,一個人如果從小沒有接受過愛,生活中幾乎見不到什麼愛,那麼他就不懂什麼是愛,也不會愛。在親子關係中,如果子女沒有感受過父母的愛,自己成為父母的時候,要給予自己的子女愛也會相當有難度。所以不要說是不幸意外有孩子,就算是正常計劃著有了孩子,如果母親本身是沒有學到過愛的類型,自然可能會發現自己不愛孩子。

而意外中的孩子就更可能讓女性困擾,因為女性可能為了子女不得不放棄正常的事業發展生活享受,面對巨大的代價,女性心中有不平很正常,如果此時丈夫採取逃避政策,女性就可能把憤怒轉向嬰兒,自然談不上再去愛孩子了。尤其是在剛生子之後的幾個月,如果沒有其他人幫忙,母親會被巨大的養育壓力折騰得死去活來(比如孩子每兩小時要喂一次奶,母親可以連續一周睡不上一次整覺,精疲力竭),個別母親還會患產後抑鬱症,此時要愛孩子更是難上加難。

不愛孩子沒有什麼要指責的,至多不過是面對現實。還未生育的女性應該考慮自己給予愛的能力,同時對有孩子之後的身心壓力進行全面了解,再做出生育決定和之後的規劃。如果已經生下來,那麼作為成年人,只能接受自己的養育責任,盡心撫養子女,心理上的問題可以找心理諮詢師解決。


答案越寫越長了,因為真的是感觸頗多

即使不是精神病,不是意外原因而生下來的孩子,也可能不愛的。人類感情極為複雜,誰也無法斷言會發生什麼以及為什麼發生什麼。

本人親身經歷,我母親談不上一點都不愛我吧,但是她對我的厭惡往往會如火山一般間歇性爆發,跟她在一起的回憶,傷害比溫情更多,她自己也承認控制不了自己。她會口出惡言(如婊子、母狗、爛雜種)、不分場合和理由,肆意拳腳相加辱罵抽打,童年時小拇指的指甲被打到淤血發黑,小腿被打腫,臉上是隨手就扇,特別是在街頭,伸手就扇巴掌,或者邊罵邊擰臉蛋(即使我已經十多歲了,難以想像的難堪)。還有種種的羞辱(比如還不滿十歲時,穿著她給我買的褲子,她卻突然就在外人的面罵我「褲子這麼透還站在那邊,屁股都看得見,你怎麼這麼沒廉恥」。正常小女孩的愛美之心卻被她辱罵為「不要臉」、「無恥」,甚至頭髮太油了洗個頭,也被定性為「你打扮出去給誰看呀?!你咋這麼妖精?」。整個童年、少年時期,給我的心理上造成了極大的傷害),在親戚面前說我的壞話,甚至吐槽我的隱私(上廁所等一類的事情)。還有把不是我造成的不開心、不如意、怨憤等統統轉嫁到我的頭上,通過使我痛苦來發泄她自己。童年的大部分時候都是我和她單獨在家,她漸漸發現完全掌控我的甜頭,越來越失控,然後一發不可收拾,對我為所欲為。五、六年級時,每天早上吃早飯的時候必挨打,一上桌她就挑刺、謾罵、動手,也就是在那段時期,突然體會到了靈肉分離的感覺,漠然地任她打罵,懶於再給任何反應。因為我突然明白,一切的爭辯、傷心、不甘、吵嚷都沒有意義,這種境遇與我做了什麼或者反不反抗並沒有關係,只是她想要做什麼就做什麼而已,不如冷眼看她。而她自己反而像是陷入了某種我不理解的劇情,邊下死力打我邊竭力嘶吼,甚至嗷嗷嚎哭,自己把整個劇情演到完滿,然後某天得意地和我說院子里的人說沒見過你家這麼難管教的孩子,天天打她打得你都哭了,這孩子連聲都不出。

其實我的經歷並不稀奇,親生孩子沒有被父母正確對待,甚至虐待的很多,正常長大的孩子可能沒有渠道或者機會了解這些黑暗面,也無法想像那種痛苦,或者輿論就是不會去揭破「親情」這層遮羞布。而這個社會「眼不見則不存在,未親歷則不真實,未受害則不care」的人太多,社會輿論不去直視這些問題,更偏向創造「父慈子孝」、「嚴父慈母」的和諧氛圍,使得受害者也不願意暴露自己,因為我們會成為「不一樣的人」,我們懼怕沒有多少人會真正去理解我們,反而一不小心會被赤裸裸地展覽在茶餘飯後,或者因為戳破社會推崇的「親情」而成為眾矢之的——如果有一天,自己和母親反目,作為一個傳統的中國人,親戚、朋友等中大部分(甚至接受過高等教育思想開放的,我試過……)都不會站在我這邊,家庭觀念、養育之恩、沒有隔夜仇、孝道等觀念,加上他們沒有親身經歷過(見識過),無法理解那種痛苦(因為作為一個未經歷過創傷的人來說,他們相信「一切都會過去的」或者「我就不會老糾結於痛苦的事情呀,一定是你自己的問題」),他們的反應分成三類:

一、認為我是一個心胸狹窄、以自我為中心,一點點恩怨就記恨在心,只會抱怨別人的人;

二、認為我幼稚,說:「她都是為了你好,你要理解她」、「父母都是這樣的,別整天想這些」;

三、「哦」。

比起那些童年經歷來說,發現自己和別人不在一個世界裡,並且當自己不堪重負需要打開內心世界時,卻被信任的人漠然待之、敷衍、不理解,更讓人恐懼。出生的時候,不幸掉入了一個深淵,引發一系列連鎖反應,從此註定前方會有更黑暗的深淵等著你,而你永遠是一個人孤獨地苟活。

所以並不是「身上掉下來的肉」必然引起母愛,母親覺得養育某個子女是一種被迫的義務的情況也存在。

我父母生了兩個孩子,她對另一個就是呵護備至、殷切平常、絮絮叨叨的母愛,她溫柔體貼細緻,完全是一個正常人。但是和我之間就無法建立起這種感情紐帶。至今她也在日常的談話中會興緻勃勃地和我提及,她要用她所有收入和積蓄,補貼另一個孩子,父親和她的共同房產等(本來就)全部是另外那個孩子的,以後他們要賣了這些房產和TA一起去更好的城市買更好的房子,讓下一代上好的學校等等。可笑的是,她絲毫沒意識到我並不是一個適合傾聽她講述這些美好前景的對象——我還確確實實活著呢,在他們的生活里——因為不在乎,所以她異常麻木毫無知覺。

這樣的母親因為血緣關係和家庭等紐帶不得不和孩子捆綁在一起,只要不想撕破一切,還受社會道德的約束,就會維持下去,中間十幾二十年的時間,可能會產生愛和強烈的依賴,但是無法抹去那些陌生感和罅隙;也可能在折磨、仇恨、瘋狂的邊緣中度過。如果母親已經跨越過了那條道德底線或者失去了理智,那麼悲劇肯定是要發生的,孩子的生命都得不到保障。

PS:我確定是我母親親生的,她和我都無法選擇對方,也無法去解釋這種「與生俱來」的非常態關係。不是沒有怨恨過,但是自暴自棄是最差的選擇,我一直在努力,活得比她更好,比她更理智更有能力,也學會掩飾自己的情緒,大家維持平靜。即使有時她還會泄露出那種猙獰和憎恨的情緒,但是我已不是小時候那麼毫無反抗能力、童真而充滿對父母依賴的我,她只能剋制自己——直白地說,她不敢。雙方地位的顛倒是一個日積月累和潛移默化的過程。所以我們的關係近年來乍一看還挺像回事的。不過,雖然我理智上敬她作為母親,我也會為她難過,但我對她從未有過期望。用一句矯情的話來說,我就當我們是彼此生命的過客,相遇時躲不過,分別時也沒什麼值得遺憾的。

另,一些答案,理論性好強……人家願不願生,生完願不願意愛,那都是人家的權利,你敢指責?你憑什麼要求人家愛你?不愛但只要承擔責任就好了嘛……哪有那麼簡單。感情是人的自然產物,而責任感卻是社會化的、理智的產物,要求更高。現實中,連愛都愛不起來,卻不得不承擔「責任」,因而可能抑鬱、充滿厭煩冷漠惡劣情緒的母親,你還想讓她具備高度的「責任感」、用科學的教育觀念較完美地完成煩難、長久、艱巨的教養責任——何其難,那得需要多高的修養和覺悟呀。即使有母親做到了,養人畢竟不是種瓜種豆,澆水施肥捉蟲就好,人的感情和成長何其複雜,責任不是萬能的。換位思考一下,要是你的親人對你只有冷漠機械的高度責任感,但並不愛你,至少你的親情感是缺失的,你會是什麼感覺,你會長成什麼樣的人?況且,一個冷漠的掌控者和一個弱小生物,她不愛TA,還不得不接受養育TA的繁重責任,而在很長一段時期TA只能完全依賴她生存,那現實往往是醜惡的。不然何來如此多的「父母生我而致我苦,致我一生坎坷」的人。

評論我都看了,對於和我有類似經歷的人,我個人奮戰了很久,可以跟你們分享一點經驗:

1.不愛。對父母可以承擔適當的社會責任,但是你沒有義務一定要愛他們,至少可以愛得少一點吧,把功夫花在愛自己上。

2.通透。學會跳出「父母子女」這個框架,以評判「人」的標準去分析他們的為人和行為,承認他們的缺陷、陰暗面、短板以及局限性等等,你會發現在心理上,他們已經不是那個高高在上壓著你的大山了。他們不過是普通人,甚至比普通人差的,有時候人性更為陰暗的人罷了。

2.獨立。「依賴性」是完全沒有必要的。你已經長大了,可以自己生存了,不需要喂飯不需要別人扶著走路不需要把尿,也不需爸爸媽媽陪著睡覺了。你可以獨立地做自己了,幹嘛不瀟洒愛咋地咋地去。

3.別想太多。當你自卑、陷入無限的空虛感的時候,必須警告自己,你這是在以他們的錯誤觀念作為評判自己準則,客觀來說,你再差在別人眼裡也就是個路人甲而已,別東想西想的。

4.體驗。把注意力放在自身的體驗上!給自己更好的體驗,例如吃穿住行等等各方面,在能力範圍內小小地講究一下,使自己愉悅,會很不錯的。

5.忘我。注意力放在別人身上,認真觀察別人的情緒、舉止,不要老想著自己該說什麼做什麼自己哪裡不對。好多時候你覺得自己特別在意別人,但實際上你的神經都崩在了「別人與我」這個點上,你更多地是在懷疑自我。所以,盡量把全部注意力放在在認真體會、觀察、聆聽別人上——忘我,自然而然就能融入別人,人際關係就沒那麼彆扭了。


母親養孩子是一種生物本能,不能稱作愛,顯然沒有人管性慾叫做愛。愛是更為人性化的東西,很多女性一輩子也沒有想過愛是什麼,只是追隨社會主流價值觀生了孩子小心翼翼養著,覺得這就是母愛了。

我覺得我的母親就不怎麼愛我,儘管她常常把為我好為我犧牲掛在嘴邊,在道德上碾壓我,可這隻讓我覺得沉重。我對於她的回想就只有從小到大她對我的不滿、挑剔、責罵,當然這不妨礙她重視我、認為我很重要,我是她的財產,是她在她的價值觀同時也是大眾的主流價值觀里一個女性實現其生兒育女價值的證物,並且是她空虛缺乏自我的精神的寄託。

直到現在想起她對我的態度,我一個28歲的成年人仍然會控制不住地流淚,這是一種複合的情緒,我了解她行為的緣由,並不會也沒有資格怨憎她,看到她時也滿心想要對她好讓她開心,但我心底知道我不愛她,我沒有愛過任何人,包括自己。我一直很希望她所生的不是我,而是別的更優秀、更能取悅她的孩子,我對於沒能靠自己贏得她的愛非常痛苦,我是一個失敗者,這是一種自我價值建立初期的挫敗,可能會伴隨我的一生。

要知道,這只是一個在常人眼裡很普通甚至稱得上稱職的母親對她的孩子的影響,到底還有多少人為得不到母親的愛而痛苦,又或者只是沒有意識到呢?

我也不想要孩子,雖然我覺得自己能迴避很多親眼見過的親子問題,但我很懷疑我能不能愛我的孩子。後來我想通了,沒有母親有責任愛自己的孩子,因為愛不是能夠作為責任來要求的感情,如果有人不經細思隨口說沒有母親不愛自己的孩子,那我覺得這個人一定是從未思考過關於愛的一切。親子關係里其實並不特別必須要有愛,足夠的責任感與尊重理解有時比自以為是的愛更有意義。

中國社會主流價值觀的特殊性決定了大多數女性不論自願與否都會承擔起母親這一角色。但如果要我說,任何沒有做好足夠的準備、去愛一個可能並不可愛的孩子的女性,都不應該生育孩子。當然除非你覺得孩子只是人生的財產和必需品、並且對精神付出沒有任何探究,畢竟糊裡糊塗地活著也是種幸福,又或者孩子的父親能夠付出足夠多的愛。


「愛」是後天教育和訓練的成果,非本能。

所以,現實中存在大量不愛孩子的父母。只是我們不願相信這個事實而已。


對孩子無盡的控制欲,投入要有產出的大算盤,規劃好的人生方向,能網羅社會資源的相親安排——有這種「愛」的母親,絕育了才是為社會做貢獻


大多數母親都有偉大的母愛,許多母親表現出的犧牲精神讓我們認為:母親就應該是這樣,所有的母親都愛孩子,不愛孩子的媽媽是不負責任的,是惡劣的。這樣的觀念蔓延開來就是:所有的女人都是應該要小孩的,不想要小孩的女人是不可思議的,不被理解的。所以,每當我表達出「我不喜歡小孩,我覺得我以後也可能不會要小孩」這樣的觀念時,都需要面對詫異的目光。

看到這個問題之後,我首先想到的就是這篇文章,和題主的意思也許有些出入,不過我覺得對回答這個問題是有幫助的。

女性一定要為人母嗎?

(註:在其他地方見到這篇文章,題目是《誰說女人就應該想當媽?》,或許更合適。)

2008年,內布拉斯加州將遺棄兒童合法化。該舉動是「平安港」(safe haven)法案的一部分,該法案旨在解決該州殺嬰率升高的問題。與其他州的平安港法案一樣,如果認為自己還沒準備好養育自己的嬰兒,內布拉斯加的父母可以在指定地點將他們遺棄而不用擔心被逮捕或起訴。但立法者在邏輯上犯了一個大錯:他們沒有限定棄兒的年齡。

法案通過後的幾周時間裡,有父母開始遺棄自己的孩子。但問題來了:被遺棄的孩子中沒一個是嬰兒。幾個月的時間裡,有36個兒童被留在州立醫院或警察局,其中有22個兒童超過了13歲。有一位51歲的祖母遺棄了一個12歲的男孩,還有一個父親遺棄了整個家庭:年齡從1到17歲不等的九個孩子。臨近的幾個州有人一聽說遺棄孩子不用承擔什麼後果,還特地開車前來。

內布拉斯加州政府意識到自己犯了個大錯,於是召開了特別立法會重新制定了法律,設定了棄兒年齡限制。州長大衛·海因曼(Dave Heineman)說這次變更將「把重心重新放回此法律的初衷,即拯救剛出生的嬰兒,免除棄兒父母的法律責任。變更後法律也將禁止其他州的父母把兒童帶到內布拉斯加州遺棄。」

2008年12月21日是允許遺棄任何年齡兒童的舊安全港法案有效的最後一天,有一位母親從加州的優洛郡驅車1200公里來到內布拉斯加的金伯爾州立醫院留下了他14歲的兒子。

內布拉斯加發生的一切讓人們不禁疑問:假設不會有任何後果,我們中有多少人會遺棄自己的孩子?不管怎麼說,遺棄兒童不是什麼新鮮的話題,這一現象在美國也絕對稱不上罕見。現在美國有超過40萬名兒童在寄養中心等待收養,每年數千家長遺棄自己的孩子。甚至有個女人把收養的小孩送回其出生國,在孩子胸前像別購物單一樣別著一封致歉信。不管這是不是因為養孩子很難,很多美國人都放棄做父母。

2009年一個網名Ann的人登陸「秘密」網站(Secret Confession)留下了三句話:「我很沮喪。我討厭當媽媽。我也討厭當全職媽媽!」三年後,這條「坦白」下的評論仍然很多,超過數千條,而一般每條「坦白」下只有十幾條評論。我們這個匿名的Ann戳中了要害。

一個42歲懷孕的女人寫道:「我也討厭當媽媽,每天都一成不變。想想我要到六十歲才能解放,那時候我的人生就完了。」還有一個網友k』s mom說:「我覺得自己身陷困境、情緒焦慮、快撐不住了。我愛我女兒,她也被照顧得很好,但如果可以再來一次我絕不會選這條道路。」

Gianna寫道:「我愛我的兒子,但我討厭當媽媽。這真是個單調、壓抑、吃力不討好而且讓人精疲力竭、讓人壓抑的工作。當媽媽和坐牢一樣。我現在真希望他趕快滿18歲、最好滾得遠遠地去上大學,這樣我就能假釋了。」一個家住華盛頓特區的媽媽甚至說,儘管她在生兒子前反對墮胎,但現在要是又懷孕了她恨不得「立刻飛到墮胎診所去。」

這些回復大多來自自稱經濟狀況穩定的女性。她們討厭當媽媽並非因為「缺錢」這種用爛了的原因。她們沒說明詳細原因,只是覺得當媽媽並非人們所說的那麼好,而且如果能夠重來一次,她們不會再這麼做了。

一些人說待家裡做全職媽媽太無聊,很多人抱怨另一半不願意分擔照顧小孩的責任。另外一個媽媽寫道:「和大多數人一樣,我的丈夫幾乎不怎麼照顧小孩。我不得不計劃一切、做所有的事情。」有一些人是偶然懷孕的,迫於丈夫或男友的壓力撐過了孕期。還有一些人知道自己永遠不想要小孩,仍感覺這是她們「應該」做的事情。

然而,很多人都提到了一種感覺——失去自我,她們的生活已經完全被自己孩子的需求綁架。DS寫道:「我覺得我完全失去了自我。我從沒想過生小孩、把自己放到一邊會讓自己感覺這麼糟糕。」別人期待你做一個完完全全的媽媽已經夠糟糕了,每天都生活在這種期待中更是毀滅靈魂。讓我們成為獨立個體、讓我們獨一無二的每樣東西都不再重要。媽媽這個角色決定了我們的一切,沒什麼改變。

「女性的奧秘允許甚至鼓勵女性忽略自己身份的問題。」貝蒂·弗里丹寫道,「這種奧秘說女性面對『我是誰』這個問題時能回答『湯姆的妻子、瑪麗的媽媽。』我不確定事實究竟真相是什麼,也不確定這答案正確了多久,但在我這一代這是正確的回答,對現在的女孩來說這也是一樣——美國女孩不再有專門的形象來告訴自己她們是誰,能是誰,想成為誰。」

出版《女性的奧秘》時,弗里丹稱女性公共形象大多和家用用品有關——「洗衣機、麵包粉、洗滌劑」,所有這些形象都是通過廣告或雜誌推銷。如今,美國女性的公共形象不只是家庭主婦。我們可以看到自己出現在電視、廣告、電影、雜誌中,形象可以是政治家、企業主、知識分子、軍人。但正因如此,單純母親的公共形象才會如此狡猾陰險。我們看到了自己不同的形象,我們以為弗里丹所寫的壓抑的標準已不復存在,但其實它只是做了點小改變。這是因為無論我們女性看到自己有多少種公共形象,這些形象還是很局限。這些形象仍主要是標準的中產階級的白人女性,而且它們仍把女人分成母親和非母親。

美國文化無法接受有女人不想成為母親這一事實。這與我們所學的女性的形象相悖,與她們迫切的想要孩子的願望相悖。看看媒體和流行文化,我們會發現女人甚至女孩永遠都迫切地想要個孩子,這是我們最大的渴望。

但事實是,大多數女人一生的大多數時間都在避孕。古特馬赫研究所(Guttmacher Institute)的研究顯示,有兩個小孩的45歲左右的女性只有五年的時間想要懷孕、正在懷孕、不打算避孕。但生孩子前後,她為了避免懷孕平均有25年的時間禁慾或採取避孕措施。幾乎所有15至44歲的有性經歷的美國女性(99%)都會採取各種形式的避孕措施。僅次於吃藥的第二常見的避孕形式是絕育手術。現在選擇這種長效的避孕措施的女性越來越多,比以往任何時期都多。舉個例子,2005年以來宮內避孕器的使用增加了161%。為了避免為人父母真是花了相當的時間和精力啊!

也許統計數據只簡單地說明了如今女性不過是更積極地控制受孕的時機。很大程度上看這是對的,但這和一個更驚人的事實相矛盾:美國有一半的懷孕非有意而為之。如果考慮到墮胎率和小產率,我們會發現一個相當驚人的事實:美國三分之一的嬰兒是計劃外出生的。然而,還有一個不那麼讓人驚奇的研究結果:是否要小孩的意願決定性地影響了家長對孩子的感覺以及孩子如何被對待,有時這種影響程度讓人恐懼。

密歇根大學人口研究員Jennifer Barber研究了來自各種社會經濟背景的超過3000名母親和她們近6000個孩子。Barber和她的同事詢問那些剛生完小孩的女性「在你懷孕前你是否想要懷孕?」回答「是」的人分到「計劃內」組,回答「否」的人繼續被問到:「你是不想在那個時候有小孩,還是完全不想要小孩?」根據答案的不同,她們被分為「時機不當」組和「不想要」組。被研究的兒童中有超過60%屬於「計劃內」,30%的屬於「時機不對」,還有10%的明確屬於「不想要」。

Barber的研究結果表明「非計劃」中孩子(時機不對的和不想要的)得到的父母的養育比計劃中的孩子少。無論是研究結果還是母親自述都顯示,非計劃中的孩子基本上得不到兒童應該得到的情緒和認知上的支持。在「認知」方面,Barber的研究計算了兒童家中圖書的數量、父母讀書給孩子聽或教他們數數、背字母表等技能的頻繁程度。在「情感」支持方面,他們設計了一套標準來衡量母親的「熱情度」及「反應度」、家庭成員在一起的時間長短以及父親與孩子呆在一起的時間。父母計劃中的孩子從父母那得到的全面超過非計劃中的孩子。非計劃中的孩子比計劃中的兄弟姐妹也受到更嚴酷的管教以及更多的懲罰措施。

Barber指出,這種模式可能是由於父母壓力大、對不希望出生的孩子明顯缺乏耐心。而且,不在父母期待時間出生的孩子以及父母不希望降生的孩子也會增加父母和其他孩子交流的緊張程度。Barber還指出,計劃外的嬰兒除了情感上會被忽視,其健康情況、死亡率、母親產後抑鬱情況也會受到影響,有時甚至會出現虐待的情況。

田納西州謝爾比維爾的托麗·海森把她收養的七歲的兒子一個人送上回俄羅斯的飛機時,除了解釋不想養他了之外她什麼都沒話留下,她也因此成為美國受到最多斥責的女人。俄羅斯官員非常生氣,暫時禁止美國人收養俄羅斯兒童。我們有時候也預料到父親會逃避責任,但當母親這麼做的時候,我們所學的有關母親和母性本能的核心被撼動了。

2001年人類學家沙拉·布拉夫·赫迪在猶他州的一次演講說,做女性被視作生育儘可能多孩子的同義詞。因此母親遺棄子女被視作反常。這種對父母,對母親,尤其是遺棄子女的母親的簡單且情緒化的反應是美國長期以來處理這種問題如此困難的原因之一。正如赫迪所說,「再多的法律也無法確保母親會愛自己的孩子。」

正因如此,平安港法案這樣的項目(無論是限制年齡還是不限制年齡)始終無法真正找到問題的核心。正如兒童保護基金(Children』s Defense Fund)兒童福利與心理健康部部長瑪麗·李·艾倫所說,「這些法律幫助婦女扔掉自己的孩子,但在這些棄兒行為發生前沒有為婦女和兒童提供任何支持。」

不幸的是,討論這種結構性的問題從來不是美國的強項。赫迪注意到,立法者過於害怕而不敢把關注點放到實用的解決方案上。「討論問題的原因所在需要政策制定者討論性教育和避孕的問題,更別說流產了。相較於這種可能斷送自己政治前程的問題,他們更喜歡討論無意義的社會政策。」

如果關注兒童的政策制定者和普通人真的想要減少被遺棄兒童的數量,他們則需要解決體制的問題:貧困、產假、資源獲取以及醫療問題。我們需要鼓勵女性要求其另一半(如果有的話)提供更多幫助。從某種程度上說這是最容易修復的問題,因為我們知道我們再這一方面必須做點什麼,這個問題多年來一直沒有一點變化。另外,我們需要幫助准父母在情緒上做好準備,真實地說明為人父母和做母親是什麼樣的。這裡也需要承認為人父母不是每個人都有義務——如果為人父母是項要求,人們就不會完全考慮清楚透徹,也很容易陷入做父母的矛盾境地和不快心情中。

就拿特里尼蒂為例吧,她是在秘密網站那條討厭當母親的坦白下留言的母親之一,她寫道:「我懷孕完全是計劃之中的,那時候我覺得這是個好主意。沒有人在你懷孕前告訴你懷孕的壞處,他們只告訴你這是個美妙的想法你會喜歡這主意的。我認為這是父母間的秘密:當父母很痛苦,他們想把你也拖下水。」

通過更加真誠地談論為人父母,我們能避免很多媽媽心中秘密的壓抑情緒。如果我們希望自己為人父母是深思熟慮後的結果,符合自己的計劃和期待,如果我們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快樂,那我們必須把這些說出來。

文章說的是女人是否就想當媽,不想當媽媽不一定就不愛孩子(文中也有提到),我想說的是:

想不想當媽媽和愛不愛孩子之間沒有必然的因果,但是一定有聯繫。

1.當一個女性做了媽媽之後,發現她真的不想當媽,那麼「媽媽」這個角色就會帶給她痛苦,厭倦的情緒,這種情緒會轉移到孩子的身上,使之對孩子的愛減少。舉個簡單的栗子:毀掉一首歌的方法是用它做鬧鈴;你可以說是真的喜歡這首歌,但是用作鬧鈴日復一日的折磨你,你的它的愛還那麼濃嗎?或許你還可以偶爾聽一遍,但是再作為鬧鈴就不行了;

2.如果媽媽愛孩子到了骨子裡,是非常非常愛,那麼「媽媽」這個角色帶給她的多是快樂,每天看到他就開心,犯的小錯誤也可以理解為可愛,那麼這個媽媽還會討厭「媽媽」這個角色嗎?舉例:我真的用一段音頻做鬧鈴用了將近3年的時間,而且將會繼續用下去。

3.這是一個循環:越討厭孩子,越討厭當媽;越討厭當媽,越討厭孩子;2.越愛孩子,越喜歡當媽;越喜歡當媽,越愛孩子。

原文地址:http://select.yeeyan.org/view/118125/321424


我的母親再婚之後就不曾愛我,但很奇葩的是,她很希望我能愛她。無論我是表現的多麼乖巧努力,也很難換來一點點的稱讚,而她的心思似乎全部都用在我的繼父身上(最後無法窒息的關懷出軌離婚)。認清母親不愛自己,是非常痛苦難過的經驗,因為無法相信,母親都是愛自己的孩子不是么?都是儘可能為自己的孩子著想不是么?於是開始有意識的去試探,無論是喜怒哀樂,還是生病受傷,她的態度始終很冷淡,甚至有一種覺得負擔的情緒在裡面。她使用過許多令我無法忍受的語言,和手段,甚至上是身體上的攻擊。後來我長大了,我出國了,她的婚姻出現了問題,孤苦伶仃,還帶著孩子,於是開始拚命的想要依賴我。我覺得這或許是我們關係轉好的一個契機,開始對她好,將自己的全部財產交給她打理,在她身上花費的錢財,顯然超過她撫養我的費用,我甚至一個人在國外過的很拮据,有一段時間需要靠信用卡生活。可及時是這樣,她對我最大的讚美是「我對你很滿意」。仍舊是在我難過,遇見挫折的時候,沒有任何的安慰。我不但經濟上支持她,還在精神上不斷鼓勵她,照顧她,購買營養品,關切她的身體健康,母親節生日都會贈送禮物。她和繼父生下的孩子,我也十分愛護,禮物不斷。她對我的確有了好評。可我漸漸的發覺,這種好評,都是我用物質換來的。實際上,她對我從未改觀,她不喜歡聽我說自己的事情,我的未來,我人生的發展,她都沒有興趣。她也不怎麼關心我,有時候偽裝的很假。

在我最痛苦的時候,她做的也就是不斷的在經濟上給我施加壓力。經過長達五年的觀測,我終於放棄了她,選擇和她終止這份情誼,不再往來。我講自己工作所得,全部給她,打算重新開始。刪掉她所有聯絡方式的那一天,我哭了一晚上,父親很早就離開了我們,我常常覺得,是自己才令母親的生活陷入困境,所以處處忍讓,小學的時候,下大雨,我們家離學校很近,很多家長打著傘來接,她卻沒有接過我一次。諸如此類的事情還有很多很多,不想一一回憶舉例。當我以德報怨的時候,我常常在腦海里試圖尋找,關於她美好的回憶,都是關於她幫我做飯,小時候給我講故事,可少的可憐,我已經年近三十,想想,我們之間的回憶是多麼少。和她講清楚那天,我情緒激動,可我知道,她可能卡在某個階段沒有再成長了,深限於家庭的困境之中,經常用無知,和破壞性的關愛方式,讓我快三十歲的時候,還要重新開始。

我從來不知道母愛是什麼,我索要過,爭取過,努力過,付出了我可以付出的一切,最後都只是徒勞。我很失望,甚至長期處在一種抑鬱之中,擔心她隨時會破壞掉我努力的一切。所以,我選擇不再優柔寡斷。斬斷這種關係,重新開始。大概如此。


如果問A愛B么,那麼指的是:

①A認為自己在以A的愛法愛B么?

②A認為自己在以B的愛法愛B么?

③B認為A在以A的愛法愛B么?

④B認為A在以B的愛法愛B么?

一般來講,大家考慮的是①和②兩個問題,①是最不和諧的,②好點有限

但其實,最該討論的是③和④,站在B的角度,③是一個尊重理解的狀態,④是最完美的

有人可能會說這麼說,B太自私了,我相信這是很多人的想法。

其實問題很簡單,找到「因」。

A為什麼要愛B?是為了讓B痛苦么?如果是,A不如不愛B,我替B求你了。

如果A是希望自己的愛能讓B幸福快樂,那麼就努力在問題④上回答yes吧。

如果lz問的是問題①的意思,那我覺得 沒有 母親不愛自己的孩子。

如果lz問的是問題②和③的意思,那我覺得 少有 母親不愛自己的孩子。

如果lz問的是問題④的意思,那我覺得 多數 母親不愛自己的孩子。

-----------------------------------------------------------------------------------------------------------------------------------------

廢句話,這個分析不光用在母子關係中,所以別總說自己偉大自己委屈自己無私,摸摸良心,你真的愛別人么?


剛剛發現自己懷孕一個多月,第一反應是在醫院痛哭了一會兒,回到家接著哭,我媽無法理解為什麼懷孕這種好事兒我卻哭哭啼啼,我30出頭,所有人都覺得這個年紀懷孕了必定要生,但是我不喜歡孩子,我對可能到來的改變感到恐懼,我媽堅決反對做掉孩子,我試圖跟她講我沒有準備好要孩子,我怕生出來我會不愛TA,會後悔。我仔細想過我非常排斥生孩子的原因,其中有一個就是我並沒有從我父母那裡感到所謂愛,整個成長過程及我成年離家之後,都無時無刻不生活在我媽對我的影響下,尖酸刻薄的語言,試圖計劃和控制我的生活,她越是想控制我越是反抗,於是導致我們這幾年關係特別緊張,我會跟她說一些她認為非常變態的話,比如,你沒有權利干涉我的生活,計劃我的生活,替我做任何決定,以及你要接受人和人是不一樣的,你要接受我有自己的想法等等,所以我覺得遇到不適合做父母的人,人生的前半部分真的很痛苦,後半甚至還要受到影響,我沒有信心能成為好母親,所以也不想貽害他人。其他原因就是我覺得目前的生活狀態很好,不想改變,以及生養孩子那種生活真心不是我想要的。

我老公的反應我個人覺得是正常人該有的反應,他對我說,再考慮幾天,如果真覺得壓力太大就不要了。我問他既然很想要孩子為什麼能接受做掉這個孩子,他說,因為我現在不在你身邊,而且我想要孩子是我的事,我不會逼你要孩子如果你不想要,我老公父母年紀比較大了,他們當然想我們趕快生孩子,我問他會不會為了父母要孩子,他說,不會,我是成年人。

其實我覺得我老公反應是正常的,但是在中國這個社會裡,多數人包括我媽都認為女性生孩子是義務,女性是沒有不生這個選項的,你不生孩子男人為什麼娶你,加上為數不少的人仍有傳宗接代,不生孩子是不孝這個觀念,我先生這種觀念的人我真的只認識他一個,所以我有些感動。畢竟沒人願意被逼去做一件自己不喜歡的事,身體是女性的,我相信我們是有選擇權的,只是需要你的伴侶跟你在一個頻道上,其他的都不需要。


肯定有了。大千世界,奇葩肯定是存在的。

1. 有很多不愛的行為是在「愛」的名義下進行的

2. 有些婚姻不幸的女性把孩子當作懲罰男人的手段


這個一定得匿啊,哈哈。吐槽發泄可以不?不管了,小時候的糟心小破事兒好些個呢,我想到哪說到哪吧。勿怪——————————————————————————————————————————————————————————先說「家」吧,事例一時想不起來了,感覺倒是還算清楚。——————————

——————————————————

我們「家」從小給我的感覺是:這兒沒有你的位置,這兒不是你家(我是親生的啊喂)。每天每天自己孤零零的沒有歸屬。沒有安全感也不被需要。我的記憶里,在家開心的時候特別特別少,大多時候是看著他倆在那嘎嘎的高興。頭些回,我也想加入,奈何人不帶我玩兒。頂多跟我說句「大人說話小孩兒別插嘴」。慢慢的,也就一點兒一點兒接受「被屏蔽」的感覺了。那種「人在屋檐下」的仰視感很糟糕...家裡電話不敢用,家裡電視不敢看。等等。因為這不是我的,是他倆的。讓我一度有種在別人家蹭吃蹭喝所以要看人臉色的錯覺。不過也有好處,初入社會工作時就知道怎麼看眼色。———————————————————————————

我們家沒有暴力、貧困、文盲、顧不上。 父母感情好,日子在我上初中之前並不拮据,倆人都受過教育雖然學歷不那麼高。老爺子除了偶爾出差,大多時候在家。老媽整天打麻將。倆人很自由,時間很充裕。——————————————————————————————————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會長期有生活在別人家的感覺?為什麼從小到大都覺得老太太是「聖母白蓮花」?當我想用嘴巴說些什麼來證實的時候,才發現那麼久的事情了,連我自己記得都不完整,如何證實從何說明? 至於感受,唔,貌似過往只對自己產生意義。如果不能釋懷,是不是就判定問題在我?...是扭曲還是BT?嘿嘿~ ——————————————————————————————————————————————————————— 父母之愛子必為之計深遠,那麼沒有計深遠呢?我在思考ing...biu ———————————————————————————————————————————從小到大我沒參加過任何課外活動或興趣班。按當時家裡的經濟水平來說和大環境來說,這沒有難度。老姑對「培養」這事兒有想法也上心,為著我的部分條件在幾個孩子裡頭算好的,就跟老爺子老太太提了幾次,倆人都說行。然後我就滿心期待啊,想著老姑都說了,肯定不能跟幼兒園一樣沒結果了。最後以我空等一場結束。(其實那時候要是能知道死纏爛打這個招兒,人生會不會有更多可能性?哈哈)—————————————————————————————————————除去上課,大多數時間是我一個人在家裡傻呆著。出去,偶爾能碰到小夥伴兒。碰見的回數少了就不愛出去了。在家吧,沒有兒童讀物沒有玩具,那就看電視吧。指望那倆人陪?一個在牌桌上殺的不亦樂乎一個不知道在哪在幹嗎呢。餓了就去找老太太拿錢,然後自己顛兒顛兒地把飯一買,解決。———————————————————————————————假期,基本上不管是堂表弟妹還是家屬院里的小夥伴兒,貌似都挺有事兒干,忙忙活活的。等到開學,見了同學才知道原來忙的人還有他們。大家興高采烈的說著假期里的事兒。雖然一些時候我不完全知道同學說的什麼,好玩的好吃的新奇的小玩意等等(~0~)但這不妨礙小孩兒的好奇心和想像力(?ω?)hiahiahia..會偷偷咽口水的好嗎...當然還有一些些羨慕(啊哈~能懂嗎?不是因為經濟,不是因為沒時間,更不是別的家庭那種整日吵架....但...然並卵)—————————————————————————————————————課外的擴展重要嗎?有人從小被逼著參加各種班,直到現在或許還恨的牙痒痒。也有人即便參加也沒能為以後的人生加分。還有一類就是起了積極作用的,甭管他是拿獎賺錢還是泡小妞。講真,其實挺重要,但又沒重要到非而不可的程度。————————————————————在那個本來就倍感孤獨的階段,在能力所及的環境里,隨著一件一件小事兒的發生,讓我開始有了一個模糊的認知:你不需要...為什麼...你不配 ——————————————————————————————————————————————————————————————想起件事兒,小學,某個暑假。 我在家睡午覺,但是沒睡著。聽見老太太跟老頭說「你別管她(指我)管太嚴,省的她長大以後記恨你。」可我明明是那類會對不作為不負責不滿的人啊,怎麼就把我歸類到會因為嚴格而記恨的sb了啊...現在想來我對老太太的質疑,或許就是從那個時候悄悄開始的吧。 ————————————————————————————————————————————————小學最後一個學校是個重點,學校組織補課。但因為不是高年級,所以不強制。回去給老爺子說了...大人不高興後果很嚴重...「這是亂收費,只要課內講解了吸收了就完全不需要課外再補」。於是問,此補習班必須否?答否。遂給班主任打電話並把這個意思說了。蒽,我也被老爺子叫到電話旁邊聽著。最後當然不補啦,全班就我一個。耶,噎...為毛不喜悅?因為你不知足...咳咳—————————————————————————————————五六年級 某次課間。—————————旁邊兒同學說每次寫作業家長就在旁邊兒陪著,要不就一邊兒忙著一邊兒陪著。說他們怎麼怎麼煩,如何如何受不了。都多大了不是小孩子云雲。我沒忍住說了句我喜歡這樣,但是我爹娘不願意(因為老爺子說:靠自己管自己。老太太說行。然後爽快答應,然後爽快失約。招呼牌友去了)。好傢夥,這句話不知道捅著哪兒了,都滿臉鄙視的說我在撒謊,還是撒這麼明顯得慌。不可原諒!為了證明自己沒有撒謊,我就告訴她們——我在家沒有聽寫過(蠢啊,這沒有證明的作用)。有聽寫作業的時候,老爺子就讓我自己解決。並說他小時候就從沒麻煩過爺爺奶奶,都是靠自己。然後把老媽叫走,讓她下樓。然後老媽下樓,嗨森的打牌。一氣呵成。這下童鞋們更不信了,開始嚷嚷...於是我就斯巴達了...就因為這破事兒還被排擠了很長很長時間。這都什麼熊孩子啊 (ー_ー)!!!——————————————————同年,請了一兩個月假。在家也不看書。老太太特自然特溫和的說「這次開家長會你爸去啊。」我沒反應過來,咋啦?啥意思?唔,想不出來,放下。繼續不學習。等考完,開家長會公布分數等等一通兒弄完回到家,老太太知道分數後冒了句「要知道我就去了」。————————————————————————————初中伊始,成績還行。開家長會那天,老太太開著她那突突小踏板兒來到嘹校門口。我在門口瞅見她之後飛奔而去啊,那個見到娘親興高采烈的親熱勁兒...老太太到家還跟老爺子說這茬兒呢....但...其實我並沒有她以為的那麼開心。因為那個時候我已經清楚的知道,如果成績不好她照樣不會來。這點我很肯定。

————————————————————————————————————

——————變故的分界線—————— 初中的時候,因為一些變故,家裡從奔小康的路上直接改道兒奔了「貧下中農」。那倆人合計好去哪求發展,之後就輕鬆的走了。我也開始了「流竄」生活。今兒去奶奶家,明兒去姥姥家,後個再去各種親戚家。—————————————————————————————————期間老太太回來過一次,母女倆相處的不甚愉快。老太太愛打牌,在家呆不一會兒就出去搓麻了。基本娘倆沒有長時間都在家的時候。過了不多久,矛盾就漸漸顯現了。有矛盾就有對錯,挨訓的自然是我啦,因為我錯了撒。———————————————————————————那時候中二,挺擰的。老太太說話柔聲細語,我就橫眉豎眼,明知道老爺子本來就不向著我,也不喜歡姑娘家這樣,更知道這樣吃虧得要死,但依然繼續花樣作死,誓不低頭,不停較勁。——————————————————————————你說有矛盾了吧,要麼吵要麼解決嘛。換到我家老太太身上就不是。人就不說話也沒表情。你主動跟人說話人也不接你那茬,生生就能一直涼著你,完全不會顧及你。面子?自尊?女孩子?都是鬼好嗎?說話激她吧,人更不搭理你,末了還得背上不懂事不孝順的名兒;那好好的跟她正面解決問題吧,人不跟你正經說話,跟你繞彎子,沒幾句就給你說的火直冒。永遠一副不為所動、高不可攀的女王相加柔弱可憐相。後來的後來我倆不再較勁,嚴格的說,是我不再跟她較勁。她的程式設定里我並沒有那麼重要(我倆生氣的時候老太太女王相,等給我家老爺子打電話說她怎麼不容易、我怎麼不好的時候就是可憐相了。哈哈...解決辦法也不是沒有,就是像老頭那樣聽她的,你肯不肯呢?)———————————————————————————————————————另外,如果指望老太太能像良師益友,像正常指數內的母親一般,那你就病得不輕啦。還不醒么?什麼母女之情、什麼天倫之樂?高冷懂不懂?做夢!都是鬼!當然啦,幼兒時期還是教過我諸如,叫人、打招呼等等,常規性的禮貌禮節。再就是有兩次類似政委做思想工作那樣式兒的安撫。再就沒啥了。(不要提嬰兒時期,細思極恐)————————————————————————————————是的,木有—————————————→_→沒有漂亮————————————那個年代雖然不像現在,但因著老太太那狂吃不胖的好身材,老爺子也是花錢不心疼好伐(其實也沒多少,哼哼)。老太太一副准摩登女郎架勢啊(對,就是准。因為我不爽!哈哈哈)。哎喲,那好傢夥,自己拾到的漂漂亮亮的,高跟兒鞋鋥光瓦亮,連衣裙擺搖曳生姿...來看我!一雙腳尖快要破洞的白球鞋(夠夠的了)身上奶奶給做的盤扣褂子(姑娘啊是姑娘啊)d(?д??)恩,唯一是姑娘的地方就那滿腦袋小辮兒...什麼小皮鞋?什麼公主裙?什麼洋娃娃?小時候沒有也就算了,反正現在也用不著。可是,可是,可是,生長發育期居然不!知!道!要給孩子買文胸!不能忍啊,後果很嚴重啊!(我也是蠢,不知道向那倆人要,要著穿!以至於從小就像布袋子啊喂π_π想到這茬就情緒上頭)呼...這一part先醬……————————————————————————————————————————————其實老太太接觸麻將之前也還行。大概小學二年級前後吧。放學回來也會跟我聊兩句,看我幾眼。後來就木有了(^_^) 真真兒像天天等著被打賞的乞丐一樣(^_^)「好像一條狗啊」————————————————————————————————老太太總說「放養」是為了鍛煉我,到底是不是,或者是的成分有多少只有她自己知道了。————————————————————————————————老太太極會保護自己。比如「從不替任何人(包括我)做主,從不給任何人(包括我)建議」等等。細細想來,確實從未在我的成長過程中給過什麼建議意見,也從未說過實質性的觀點、想法。除了小時候教的一些常規禮貌禮節之外。這樣的做法使她不用承擔任何埋怨(雖然我在這吐槽,可檯面上攤開來講的話,一定是說我不對)。但是我想,家長在小朋友未成年時的責任是什麼義務是什麼?孩子對父母的責任是什麼義務是什麼?母親之於孩子是什麼?總不好說「版主就是你要感恩戴德一輩子的對象,因為是版權所有者?」父慈子孝,雖然不能真的去論個先慈還是先孝,但是人這種生物是要為自己的言、行、舉、止負責任的,盡到該盡的責任,其他的順理成章...———————————————————————————————————————————————小時候,伯母給我洗過臉;姨姨給我洗過頭。期末考、結業考老姑拿著題抽查,我背。那是有記憶以來讀書期間,唯一一次被人陪伴著學習的體驗。———————————————————————————————————————————雖然嬰兒時期最辛苦的往往是父母,可是如果孩子的記憶里、重要的部分,都沒有父母的參與或者都是糟糕的參與....那不是很划不來嗎?——————————————————————————————————————————————————————————————————繼續————————————————前面說到娘倆總鬧矛盾,所以沒多久,老太太就去找老爺子了。於是我繼續一個人「漂」。這個時候三年已經快過了三分之二,而成績每況愈下。——————————————————————————剛才一個興奮,前面寫太多了。估計也沒人能看到這....就這樣吧先╮(﹀_﹀)╭


如果女人做不到愛自己、愛伴侶,她是無法真正愛孩子的。


1,襁褓之時,把我摔了地上稱要踩死我。

2,小時候,媽媽跟我爸吵架回了娘家,我跪了地上求她不肯回家。得了結膜炎。

3,她出過軌。一直。出軌。

4,高中時,跟她要了500元學習資料費,他跟我爸吵了一周。

5,自己在家把自己綁起來,給我打電話嚇唬我,我回家看,一切都很好,風平浪靜。

6,我爸住院,除了手術那天,別的時間都是我在陪。那會兒還有兩個月高考。

7,最絕情的一句話跟我爸說,你放心,孩子我不要,給你了。

8,大學,沒生活費了,給媽媽打電話,等了一周,一分錢沒給。

9,有時候我在想,早死早托生,又一想,不要,我還有爸爸。


在這個問題上看到了很多回答,提到了一個觀點:做母親的愛自己勝過愛孩子,是極端自私和不負責任的表現,甚至還有說這樣的母親人格是扭曲的,心理是變態的等等。

我個人認為愛自己勝於愛他人是非常正常也非常合理的一件事情,這個他人包括父母,夫妻,朋友,也包括自己的孩子。碰到好吃的自己先吃第一口,然後再給孩子,有什麼不對嗎?在大家都吃飽穿暖的前提下,花更多的錢給自己而不是給孩子添置額外的新衣服,為什麼不可以呢?首先父母的錢都是他們自己勞動所得,他們的時間精力也是他們自己人生的重要資源,他們有權力決定這些資源應該如何分配。只要他們盡到了父母應盡的責任和義務,沒有虐待子女,忽視子女,給子女提供了必要的成長條件和基礎直到孩子成年獨立,那他們愛自己更多完全沒有任何問題。更別提現在有些人道德綁架父母必須為子女無條件犧牲,無論是掏空自己所有積蓄買房,或者給孩子孫子常年當免費保姆,否則就會滿腹怨言。我見過不少翻著白眼吐槽自己父母的年輕人,他們的語氣常常是這樣的:

我是他們親生的嗎?!我都這麼苦這麼累了,他們也不來幫幫忙/資助我一點,反而天天浪費時間/錢在旅遊上!太自私了!

當然如果父母虐待子女或者沒有盡到義務,那是應該譴責的,可是其實那跟母親愛自己多一點還是愛孩子多一點也沒有直接必然的聯繫,因為這樣的父母對自己的人生其實也往往是不太負責的,孩子只不過是他們性格缺陷的一面鏡子罷了。

=============原答案的分界線=================

答案大部分都是說自己的母親不愛自己。我是一個媽媽,我感覺我不那麼愛我的孩子。

我從小就不喜歡小孩,覺得它們吵鬧、麻煩、不講道理。我26歲結婚,現在32歲,生孩子之前碰到其他孩子從不逗弄,生孩子之後對其他孩子的關注也是禮節性的,因為經常有其他帶著孩子的母親來搭訕聊天。偶爾碰到熊孩子我內心產生的厭惡感非常強烈,上學的時候我經常冒出丁克的想法。

後來結婚,老公是愛孩子的人。我懷孕準確說算是半個意外,但當時已經28歲,父母雖然沒有催也能感覺到深深的期待了。我和老公都是獨生子女,我如果丁克等於給兩個家庭絕了後,然後又考慮到年輕時候生孩子身材恢復的快一些,沒錯,我下定決心生孩子其實最核心是年齡大了,既然從延續後代的角度來說不得不生,那麼早點生孩子對自己好點,考慮到這個,我選擇留下這個孩子,於是有了我的女兒。

孩子剛出生的時候我經常無法把自己代入母親的角色里,雖然我很盡職的餵奶,哄睡,但是我沒辦法逗她玩因為我覺得很枯燥。當時她還小,除了吃就是睡,她睡覺的時候我把她放在一邊可以完全不看她一眼,直到她醒了餵奶。就是我可以很負責完成我的義務,但是我不愛她。她出生後很長一段時間我看著她還會有很奇怪的感覺,我竟然是她的媽媽!這個孩子竟然是我自己生的!而她完全是另外一個人!

後來孩子長大了,我明顯的感覺到,她愛我比我愛她多得多。她那麼依賴我、信任我,對我的態度那麼敏感,而我從內心深處,仍然沒有對她有多麼深厚的愛。我讀了很多育兒書,努力讓自己變成一個合格的母親,理解她,跟她講道理、不體罰、不吼罵、多擁抱、多陪伴。我盡量讓自己做到問心無愧,因為我一直覺得既然生了,那就要好好的把她養大成人。我大部分時間顯得比老公還耐心,還寬容,所以孩子也明顯的更依賴我多於她爸爸。

可是這並不代表我愛她更多。

工作壓力大的時候,無論孩子聽不聽話,我都會冒出很煩她的想法。我們沒有老人幫忙,自己帶孩子,我對於自己的業餘生活完全被孩子佔用了這件事情,基本已經到了崩潰的邊緣。老公下班晚一些,並且出於男人的天性,他對家庭孩子不可能非常細緻,何況孩子本身也喜歡粘著我。我知道不能把氣發在孩子身上,於是就變成了夫妻間的爭吵,或者對孩子有時候的冷淡。換句話說,我對孩子的好大部分時候是刻意為之努力做出來的,壓力一大,再保持這種高難度姿勢就很困難了。

跟我的朋友們相比,我深深的感覺到她們可以為孩子付出一切的那種心情,我是完全做不到的。我完全不覺得陪孩子玩有任何樂趣,在專註自己的事情的時候被孩子打斷心裡總會跳出幾隻草泥馬然後壓住火氣陪著笑臉耐住性子去完成孩子的要求。我甚至不覺得自己孩子可愛雖然朋友們都說她很乖。我能很直接的看到我女兒身上的缺點比如黑而且瘦,走路不穩,頭髮稀疏。孩子摔了磕碰了我也不怎麼真的心疼雖然我當然會好好抱住她安慰她。可我心裡其實是沒什麼太大感覺的。

大概我會被很多人罵,似乎我不配生孩子得到一個孩子全身心的愛,可是感情這種事情,真的無法勉強。我生孩子是迫於現實,生之後我也盡我所能去養育她,至少在形式上給她我的愛,我真的已經儘力了。

如果有人覺得我根本不應該生,大概是沒有考慮到中國獨生子女家庭的現實,這個不多說,被逼婚逼生娃的都懂得。

我還是會盡我所能去愛護我的女兒,雖然我從沒感覺到自己作為一個媽媽應該產生的母愛。我看著自己3歲的女兒常常感覺她是另一個女人或者女孩,我站在旁觀者的角度,很冷靜,很客觀,同時缺乏感情。這種奇怪的感覺大概不會影響我去扮演一個媽媽的角色,但是我有點擔心有一天在壓力過大的時候我會綳不住,畢竟時間還長。


我的母親就是不愛我的,但我是長大後才發現這一點,也花了很長時間來接受事實。無論我是健康還是生病,快樂還是痛苦,她都不曾關心我。還有日常的一些辱罵與諷刺讓我產生了心理疾病(小時候不敢一個人坐電梯——密閉空間恐懼症)。長大後一直不斷否定自己,也沒有能力去愛一個人,相當一段時間內非常怨恨母親。

偶然在胡因夢的自傳裡面看到,她剛出生孩子的哭聲讓她心煩意亂,甚至想把孩子摔在地上。在後來的哺育中,她發現了不愛自己的孩子這件事,但是她的保姆卻對孩子像母親般疼愛有加,孩子也是和保姆關係親密。所以愛不愛孩子並不是自己能決定的,在孩子出生之前也無法判斷自己討不討厭做媽媽,但是因為道德和輿論沒有人會把這件事公開來講。

現在我不怨恨自己的母親了,也在尋找方法治療母愛的缺失。但是我想說,一個人和母親的關係,往往就是他和這個世界的關係。小時候我經常受到母親的打罵,在學校里同學中也經常被欺負。後來我使自己強大起來,母親不再能對我隨便發泄情緒,我也漸漸受到了這個世界的尊重。

母親真的是非常重要的角色,在我沒有把握養育一個身心健全的孩子之前,我不會選擇做一個母親。


15年就這麼渾渾噩噩的過了一半了,人生的一半卻還那麼遠。我一度想要快進我的人生,直奔晚年,過幾年隱居山林的生活便安然地與世長辭,可生活的磨難豈能這麼輕易放過我。

前17年,我從不信,到懷疑,到掙扎,到歇斯底里,到怒吼,到徹底絕望,到認命,我全身心地體驗和證明了,一個本該是這世上最愛我的人卻不愛我的事實。我不止一次地哭著寫下大篇大篇的書信,只求那個人能理解一點我渴望愛的心,換來的只是更傲嬌的表達,後來就不寫了。或許年幼,我悄悄寫下想要自殺,卻被當作玩笑笑得合不攏嘴。那個人從來記不得我不吃什麼喜歡吃什麼,我沒有什麼最愛吃的家裡的菜,幾歲時腳被開水燙傷,是鄰居背我去的醫院,把他們找回來卻笑著說,幸虧不是去打麻將,否則會內疚的,六年級我10歲,來城裡租了一小套房,我就一個人這樣獨自生活學習了兩年,那兩年第一次來月經,第一次被男生追,第一次被鬼嚇到,很多第一次,那些恐慌害怕他們怎麼會知道,經常一個人吃一碗飯吃到半夜飯菜都又冰又硬才知道收,一個人邊聽歌邊做作業做到天亮直接去讀書,遇到事情只能一個人坐在窗邊無限發獃,那些孤獨他們又怎麼會知道,初二一次感冒沒人管引發心肌炎才有了第一件棉衣,才知道原來冬天可以不冷的,高中住校,一個月300的生活費,同學都不信,高三高四租房住能做吃的,生活費還沒原來固定,我一要就各種給我灌輸他們花銷有多大多大,之後就不要了,沒錢我就煮麵吃,吃到吐也不會主動要錢,他們什麼時候想起來給就什麼時候給,工作以前我全身上下穿的用的所有東西沒有一樣超過300塊。 第一年高考前夜,他們在我出租房裡大吵大鬧,還假裝過來說我們吵我們的,你看你的書,你叫我怎麼看?!高四重新租房,打死我也只租了一間房,只有我一間小床,為的就是不讓他們來。大學我終於躲了幾年清凈,不知道想家是什麼感覺,我以為半年回一次家會好一點,可當我回到家回到房間看到被子上的灰真的有半指高的時候,我的心又再次被打入冷宮,那種失落憤怒想要歇斯底里的感覺又來了。時間其實改變不了什麼,只是你內心的想法隨著時間變了而已。大學畢業我急切的渴望獨立出來,考工作他們都不知道,可是卻又被分配回了家,正常人都是希望回家的吧,沒辦法,我還是沒能擺脫,但起碼經濟上擺脫了,所以我一直有在存錢,為的就是哪天我辭職再就職的空擋,或者遇到什麼事的時候能自給自足,能不向他們開口。在單位受委屈走出大門是我最迷茫的時候,因為我的內心沒地方可去,回到家反而是我更需要披上盔甲的地方。現在的我在家基本就只是睡覺,吃飯,玩手機,其餘的幾乎零交流,不再吵不再鬧,已經不在乎了,就算在乎的也已經能忍住了。

也許正是這些經歷,導致我在沒有愛的環境下會感覺到無法生存,有時候會轉化成客觀上的心慌氣短,呼吸困難,這大概也是我在現在的單位時時刻刻都覺得是折磨的原因吧。

也正因為這些經歷,我今後的家庭是不會允許有半點勉強半點違心的,我深刻地懂得和不愛的人一起生活的痛苦。17歲那年從內心上我就認定了我沒有媽,於我,我是希望他們離婚的,大家都放彼此一碼,何必這麼多年糾纏在一起互相折磨。

這些話始終沒辦法親口說出來,對我太殘忍,估計會哭得更不可收拾。要說看開,很多事情我都已經逼自己選擇性忘記了,要徹底放下還是需要時間吧。說到努力,我想我的努力大概都在怎麼好好活下去,怎麼假開心假樂觀上耗光了,但我還是會繼續努力,因為我還沒有徹底擺脫這一切。

對過去的自己說一聲,你真的辛苦了


很多很多父母,真的不愛孩子!!!!!看完下面這篇你會淚流滿面,

傳統的父母羞於對子女示愛,有的甚至在子女從幼年進入童年以後,就再也沒有抱過他,吻過他。他們對孩子的冷漠、貶低,甚至是辱罵和毆打,完全是有意的行為。因為幼年和童年得不到父母的愛,孩子終其一生都想要父母來賞賜給他一點點愛,來治癒兒時的心理創傷。

我今年33歲,和我的丈夫結婚5年,做全職家庭主婦。我們有一個女兒。我老公將近40歲,他小時候很苦,但是他通過幾十年的努力拚搏,現在已經做到年薪百萬的程度。雖然他工資很高,但很奇怪,我們結婚時他拿不出一分錢,還是我家裡出了一套房我們才結婚的。因為當時處於熱戀期,所以我也沒計較什麼。而且因為我從小被父母疼愛,所以我父母也覺得我老公結婚不出錢沒什麼大不了。可是婚後我才發現錢方面的問題才是我們最大的問題。因為他結婚後養家的錢一直不到他收入的一半。問他錢去哪裡了,他就說給他媽了。他和他父母的關係我是不理解的。因為他們從來不關心他。結婚這些年,他父母甚至沒有來過我家一次,甚至連我家在哪裡都不知道!就這樣,我老公還是每個月給他們很多錢,超過他收入的一半,供他們買房買車,出國旅遊。後來我才知道,我老公生下來,他父母工作忙,條件差,不帶他,一直放在農村爺爺奶奶家養大,直到上中學才回城裡。他上中學和大學都是住校,畢業後去外地工作很多年,最近才回來上班。所以他和父母在一起的時間很短暫,我不知道為什麼會有這麼奇怪的父母關係。你能幫我分析一下嗎?

莊子說過一句話:夏蟲不可以語於冰。你的父母和他的父母採用的養育方式可以說是完全相反,背道而馳的。而正是這種養育方式,造成了你和你老公人格上的差別。

你在一個充滿愛的環境長大。你的內心充滿愛的能量。你只想開心的生活,不會特別想去追求地位或者金錢來證明自己。你和父母的關係也是一種平等、互助的模式。你不會想到去故意取悅父母,因為他們會永遠關心你。你對父母的關心也是出於愛,而不是對於被愛的渴求。因為他們一直愛你,你不需要渴求他們的愛。你父母對你的培養模式接近於西方現代社會的育兒方法,也非常類似我提倡的養育模式:愛孩子,和孩子做朋友,不去嚴加管束,而是在人身安全能夠保證的情況下,盡量給孩子提供自由的氛圍。

但你老公的家庭不是這樣。他的父母不愛他。他雖說父母雙全,卻等同於被父母拋棄的孤兒。他的父母在城市裡生活,卻說工作忙,條件差,把他送回農村老家養。我就是70年代末的人。我知道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中國是怎麼回事。那個時候除了做大官的家庭,誰家條件不差?所以你知道嗎?他由於從小被父母拋棄,造成他極度渴望父母的愛,這樣才會在成年之後無法擺脫父母的控制。他為了獲取來自父母的愛,才會金錢來賄賂父母。要知道如果你是一個小孩子的時候,你的父母都不愛你,你成年之後他們更不可能愛你。他這樣花錢賄賂父母完全是徒勞。

所以你們婚姻的深層問題不是金錢問題。只不過這種人格上的不一致,在金錢的方面表現了出來。

蘇格拉底說:「The unexamined life is not worthliving.(未經審視的人生不值得過。)」每一個人走上社會,都帶著自己原生家庭的烙印。只有那些勤于思考,敢於提問,對自身的成長經歷和性格進行深入剖析的人,才能審視、批判原生家庭帶給自己的影響,認清自身人格的陰暗面,放棄那些本不該追求的目標,從而調整自己的思想和行為,成為更好的人。如果你愛你老公,請您幫助他。不過也不要抱太大希望。因為他的問題出在他的父母。你一個「外人」,很難通過努力去改變一個根深蒂固的原生家庭的內部關係。

他的父母為什麼不愛他?也許他們根本不喜歡小孩子,那麼他們生孩子的目的就根本不是因為愛。你或許要問:沒有愛,為什麼還要生孩子?這是因為傳統家庭生育子女的目的,和現代家庭不同。傳統家庭生兒育女,是為了經濟目的,俗稱「養兒防老」。既然是為了經濟目的,就不可以把「培養一個獨立思考,健全人格的人」作為育兒的目的,而是為了培養一個極度渴望父母恩賜的,永遠無法挺起胸膛做人的奴隸。

傳統的父母羞於對子女示愛,有的甚至在子女從幼年進入童年以後,就再也沒有抱過他,吻過他。一方面是因為他們的童年,也是在沒有父母任何的親密接觸下長大的。另一方面,老人教育他們說:「寵是害,嚴是愛,不打不罵是禍害」,並且恐嚇他們:如果你和子女過於親熱,就喪失了父母的尊嚴」,這樣他們長大就不會養你。他們因為恐懼「溺愛」自己的孩子,就會造成老了沒有人養,所以不敢與子女親密無間地交流。

而且由於傳統社會本身就是一個等級社會,他們從小時候開始,除了個別的小夥伴之外,就不知道該怎樣和人平等溝通。成年之後,因為長期生活在一個等級社會裡,就完全忘記了世界上還有互相尊重、平等交流的人際關係。給你舉一個例子吧。魯迅寫過一本很有名的小說《故鄉》,裡面有一個人物叫閏土。每一次我讀到閏土的故事的時候就特別想哭。這個人就是我說的,在等級尊卑的社會生活得太久,已經忘了人間的真情所在

所以說傳統的父母對孩子的冷漠、貶低,甚至是辱罵和毆打,完全是有意的行為。他們這樣做,就是為了培養你老公這樣的人:因為幼年和童年得不到父母的愛,孩子終其一生都想要父母來賞賜給他一點點愛,來治癒兒時的心理創傷。而父母此刻就可以坐享其成,心安理得接受兒女的「供奉」。這樣的父母在中國太多太多。

有的人說,父母把子女養大,本身就是恩情。我借用孔子的一句話。子曰:「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他的本意是在說養父母。那麼我用這句話來說養孩子。如果你養個孩子,就是每天喂他東西吃;你養條狗,也是每天喂他東西吃。既然你不尊重這個孩子,那麼和養狗又有什麼區別?

那麼你應該怎麼做?如果你不能改變你老公的父母,那麼至少你可以盡全力去愛自己的孩子。

願每一個孩子都被父母深愛。


母親人格不成熟,就不懂何為愛。

我舉個例子,比如在中國,人的價值被扭曲為事業第一,境遇第一。所以,很多出身低劣的婦女從小受著各種社會阻礙,她們的內心中逐漸生出一種偏執的、瘋狂的競爭價值觀,這種價值觀替代了一切,蒙住了她們的眼睛,讓她們看什麼事物都是用這種價值觀去衡量。

實際上,這些婦女與外界的關係已經不是和諧、合作和互相交換了,而是仇恨、競爭和操控。而她們對丈夫和孩子,只不過是這種價值觀的一個角落而已。

在這樣的婦女心裡,根本不會有任何人,她們與別人的關係只有「滿足自己」一條。所以,她們會屢屢侵犯和奴役他人,並想當然地認為這是為了他人好。實際上,她們的良心已經被泯滅了。

一個對社會和他人充滿仇恨的女人,如何可能為他人好呢?所以,做這種女人的孩子,就是很倒霉的。莫說是孩子,這種女人心裡不會有任何人,只有自己。


也有一種可能,被強姦懷孕,每見到一次孩子就回憶一次,沒掐死都算好的了


不要高估人性


母親不愛孩子,是因為母親更愛自己。母親自私的表現。又借著為孩子付出與為孩子負責的名義,道德要挾孩子。讓孩子一輩子聽自己的話,成為自己生活的延續品與附庸品。

這樣的母親,通常心理不正常。自己不懂愛,也沒有被人愛過。

我就生在這樣的家庭。回顧以往,除了讀書博母親喜歡,其他別無選擇。沒有人在關心介意我到底要什麼。一直讀書,讀到厭倦為止。

大學終於來臨。我離開了母親。可是後來又因為財務經濟受控於她。隨著年齡增長,擺脫她的束縛。可笑的是,她現在管不了我,又轉而全身心管外甥。那個投入與瘋狂,超越一切。

所以,回想自己的家庭,有不幸。所幸,自己能看透,超越,站起來。勇敢的放下對母親不舍的情感糾纏,學會寬容理智的對待。待母親如路人時,就平靜了。

雖然想起有痛。但是比一直沉溺的痛苦來說,放棄母親,我還是做對了。

順便說,母親對外甥的感情太畸形。不僅投入哺育,還投入金錢與她的後輩人生。為此和我,和她大女兒(我姐姐),和丈夫,都鬧的不可開交。即使如此,都挽不回她愛外甥的決心。嘴裡永遠說責任,對外甥有什麼要負的責任?插手姐姐家事,都因為外甥的存在。這樣的母親,能說愛孩子嘛?

其實她只愛自己。她自己的情感需求才是王道。還要綁架我們全家為她的「責任心」買單。所幸,我通過痛苦的糾纏吵鬧後,跳了出來。不再搭理母親,不再過問她的一切,形同陌路!

天下母親都只有一個。我不知道我這樣做算不算不忠不孝。我也不知道自己是否正確。可是,我不能接受綁架。從小到大,受夠了。父親也已經年邁,可以安度晚年。家庭本來應該和睦。卻因為母親執意對外甥的愛與照顧與所謂責任,讓母親奔波累,父親無法過想要的生活,家裡一片窮困(現在養孩子多操心啊)……

就是因為這個,不愛自己孩子的,母親!


關於母愛,說說我自己的經歷

父親我從未見過,母親改嫁兩次並且有了別的小孩。

我對媽媽基本沒有什麼好的印象,我是13歲才正式和她一起生活,小的時候我胖胖的,黑黑的,她很是嫌棄我,並且如果有人說我長得像她她會不開心。如果我做任何事情讓繼父有一點點的不開心,都會迎來她嚴厲的教訓,甚至留著眼淚對年幼的我說,不要再害媽媽離婚了。

她的婚姻,從來不是我的選擇。

她甚至經常對我說,你爸爸早就不要你了,我真後悔沒有墮胎把你墮掉,全世界根本沒人喜歡你。

拳打腳踢更是常常有的,在別人面前扇我腦袋直到我的頭暈吐了,那時候我才13歲,我不知道我做了什麼讓她這麼生氣?隔著衣服能把我的肚子抓破流血。

我無法想像你的心裡有多麼的恨我以及我父親的背叛給她帶來的傷害,也無法想像被婚姻傷害多次的她為何還是這麼執著於愛情。更加無法理解,為什麼只有我,好像她人生中的一個負累品。或者我只有承認她的絕對權威在她詆毀我的人格,我的存在,我的所有的時候表示認同,才是我的生存之道?才能讓她喜歡我?

再加上青春期的我瘦了下來,身體發育的很好,繼父經常對我超出父女疼愛,我的內心十分困擾,忍受長期性騷擾,終於在他有日觸摸我的胸部後忍不住痛哭整晚,當時對繼父說的第一句話是,不要給媽媽看到

繼父第二天寫了一封信給我,裡面寫了他很愛我,我終於崩潰,拿給媽媽看,媽媽卻原諒了繼父。

而我不能,但是我不可以不原諒,因為有一次我和媽媽說我繼父這件事情給我留下了心裡陰影,她的反應很激動,說我都原諒他的,你為什麼還不能原諒?你要逼我離婚嗎?

和我當初的反應比起來,誰比較愛誰,一目了然。

之後的種種,我19歲獨自回國生活,她住院開刀,我吧身上僅有的兩千給了她,冬天窮的買不起被子,可是和她聊起這件事情她的第一句話是「我也沒有什麼可以幫你的」

我震驚的是,我從來沒有想過要她幫助我,卻迎來了這樣的回答。

21歲還是處女的我,走投無路在深圳的向西村,想過做性工作者,幸運的是當時有朋友幫助我,無條件

後來我懂得了生活的艱難,開始體諒任何人,懂得了人是社交動物,開始懂得愛對人的重要性。所以我依然原諒我的家庭,在我獲得好的工作,高收入的時候,會和媽媽分享,會給弟弟買我自己都不捨得買的東西。

和媽媽出門連媽媽要買的衣服都是我出錢,回家住會另外交生活費。她有段時間好像對我很好,但其實每次見面都會找我要錢,甚至主動聯繫我,也都是找我要錢。

前段時間失業幾個月,回家住了一段時間,在手頭拮据後,她的態度有了明顯的轉變,沒有足夠的經濟能力的我,在她眼裡,又是一個巨大無比的負擔,之前對我的疼愛和尊重,全部蕩然無存。

就在前幾天,一次爭吵中,她又再說出我真後悔沒有墮胎把你墮掉,你爸爸都不要你了,全世界沒有一個人喜歡你,你問問誰會喜歡你

並且一邊高呼你以為我不敢打你一邊要扇我耳光,打臉。

我奮力反抗以至於把她推到了,於是她到處和別人說我打她,我先動手。

弟弟回來問我為什麼要打媽媽,我說是媽媽先打我的

弟弟說那媽媽為什麼要打你?

我不解釋,了解我的人都了解我,我只是想保護我身為一個成年人的尊嚴

弟弟要我走,反正習慣了我常年不在家。

我哭的撕心裂肺,比第一次失戀還要傷心,因為我懂得,這23年來,我努力做得所有,其實都沒有換得媽媽打從心底對我的存在認同,我哭泣,因為我23歲還要被媽媽打耳光,沒有任何尊重可言。

我哭泣,是因為我打從心底明白,媽媽,我這一生和你的緣分實在太淺了,你沒有辦法愛我,我沒有辦法再原諒你。


當然有了,有的母親只愛錢,只愛她自己,其他人都是利用的工具。


推薦閱讀:

一坨黃金的智慧
閨蜜們無法回答你的:男人們都喜歡什麼樣的女孩?|「相親不用逼」大型生活服務類問答節目第02期

TAG:心理學 | 情感 | 育兒 | 家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