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度機械化的蘇軍卻不採用自行反坦克炮摩托化自走炮以後有潛力嗎?

這種酷似中國的一代名車——時風農用三輪車的自走炮,是蘇聯1944年式(SD-44/СД-44)85毫米自走野戰加農炮武器系統,它的牽引型號也就是中國的56式85毫米加農炮。

這是來自社交網站deviantART的一組外國網友繪製的科幻第二次世界大戰漫畫,所有武器都帶有手撕鬼子的神劇風格,其中的USMC自走炮,四個機械足可以模擬人體步行,作戰時可以插入地面形成一個穩固的炮台。

【科羅廖夫談軍事欄目第210期】上世紀八十年,一位蘇軍上校蘇沃洛夫叛逃到美國,後來他在美國出版了兩本書《蘇軍內幕》和《解放者》,對蘇聯武裝部隊的建軍思想和武器裝備做了詳盡的介紹,這時正處於冷戰的巔峰時期,由於鐵幕的隔離,西方世界對蘇軍了解並不透徹,所以此書一出,立即洛陽紙貴,受到廣泛關注,被視為研究蘇軍的必備材料。在《蘇軍內幕》中,作者披露了高度機械化的蘇軍卻不採用自行反坦克炮,大量裝備牽引式反坦克炮的原因,作者這樣解釋:蘇軍認為牽引反坦克炮因為不容易機動,所以能激發戰士面對敵人坦克衝擊時誓死戰鬥的勇氣,必須將敵人坦克阻止在堅決不允許敵人通過的預定防線上,牽引式反坦克炮由於其結構重量重而不能機動,在敵人致命的炮火下,想把火炮拖離戰場是困難的。所以對炮手來說,當他們阻止敵人越過其固守的陣地時,戰士們將被迫戰鬥到陣亡為止!只有兩種選擇,要麼擊退敵人的進攻,要麼死亡!

蘇聯解體後,蘇軍和俄軍的很多情況都開始公開化,軍隊的信息開始透明,這時人們發現蘇沃洛夫的《蘇軍內幕》一書有很多內容是杜撰的,並非鐵幕下蘇軍的真實情況。例如蘇軍不裝備自行反坦克炮的原因就是無稽之談。蘇軍在戰後不僅大量裝備了ASU-57/85等型號的自行反坦克殲擊車,還研製了了使用輔助動力裝置的反坦克炮,使得蘇聯成為世界首個裝備自走炮的國家。

【科羅廖夫談軍事欄目第210期】自走炮是指在牽引式火炮基礎上,不改變火炮的炮架和輪胎系統,安裝小型輔助發動機和操縱系統,使火炮獲得短距離機動能力。相對於自行火炮具有結構簡單,價格低廉的優勢。現代自走炮多用於大口徑牽引加榴炮,我軍曾經發展過59-1式130毫米自走加農炮和155毫米自走加榴炮等多種型號的自走炮。


【科羅廖夫談軍事欄目第210期】蘇聯在50年代初嘗試把野戰加農炮改裝成為自走火炮,第一批自走火炮是57毫米口徑的СД-57型和85毫米口徑的СД-44型。

СД-57型57毫米自走反坦克炮,其俄語字頭的С為самодвижущаяся的縮寫,漢語意為」自行「的意思。該炮的綽號是"長桶",還有另外一個外號叫」摩托炮「。是在著名的ZIS-2(D-57)型57毫米反坦克炮基礎上設計而來。該炮由前蘇聯設計師別拉夫斯基在1948年研製,由57毫米火炮和M-72型摩托車發動機組合而成的自走火炮系統,裝備蘇聯空降兵,可由米-4型直升機運載。算上炮班和備彈,火炮全重1.3噸,能夠以35公里/小時的速度進行戰場短距離機動。

隨後蘇聯又在Д-44型85毫米師屬加農炮的基礎上研製出СД-44型輔助動力自走炮。1944年式D-44型85毫米加農炮,火炮型號為52-П-367,誕生於二戰末期,有很多改進型,譬如Д-47/Д-48,最晚的型號是СД-66,誕生於上世紀60年代末。該炮全重為1725公斤,最大射程15.5公里。幾乎所有使用蘇制武器的國家都使用過這種火炮,我國的56式85毫米加農炮,就是此炮的改進品,在1969年的珍寶島戰役中,我23軍67師地炮團的加農炮營,以及瀋陽軍區炮兵31師加農炮營,就曾使用這種大炮隔著烏蘇里江轟擊蘇聯軍隊的陣地和坦克。該炮是真正的老爺炮,現在在我軍隊列里,已經很少能見到了。不過在俄軍還有少量裝備。

СД-44型自走炮的炮架輪胎行走系統採用簡易的扭桿懸掛,炮輪直接使用嘎斯GK型卡車的車輪,可以達到25公里/小時的最高時速。1948年年底開始研製,樣炮在1954年11月驗收定型,定名為СД-44式。它的彈道性能和穿甲能力都跟D-44牽引火炮一樣,該炮一共生產了697門,除裝備蘇聯空降兵,還出口東德等華約國家。

進入90年代,俄羅斯軍隊以70年代末開始研製的2A45式125毫米牽引式反坦克炮(綽號「章魚」Спрут)為原型,推出了СД-13式自走炮。研製單位是位於斯維爾德洛夫斯克州葉卡捷琳堡市的В.Ф.彼得羅夫特種設備設計局,在1993年阿布扎比國防武器展上首次亮相,少量裝備過俄羅斯摩托化步兵師反坦克炮營和集團軍反坦克炮團,用以取代MT-12式100毫米反坦克炮。後來又以該炮為基礎發展了一種大口徑試驗改進型,具體性能和照片都未見到,身管採用155毫米口徑,自重6噸,最大射程30公里,暫命名為2А45М-155式。

【科羅廖夫談軍事欄目第210期】СД-13式自走炮的結構比較簡單,炮身、搖架和反後坐裝置是在Д-81式125毫米滑膛坦克炮的基礎上設計的,三條開腳式大架來自於Д-30式122毫米牽引榴彈炮(也就是我軍現在裝備的96式122毫米牽引榴彈炮),可以進行360度環射。輔助動力來自一台功率20千瓦的МеМЗ-967A汽油發動機,採用液壓傳動驅動炮輪實現短途自行,最大自行速度20公里/小時,最大行程50公里。

我軍的56式85毫米加農炮,在海防守備部隊還有少量裝備,不過數量已經很少了。

另外,朝鮮和古巴也算自走炮技術強國,他們甚至將火箭炮安裝在大膠輪拖拉機上,把14.5毫米高射機槍用自行車牽引。不管怎麼說,咱家這也算機械化部隊。

不過,自走炮最牛的還是納粹德國,他們生產過符合綠色循環經濟標準的生物質自走反坦克火箭炮,動力來自於一頭驢子,能夠以每小時6公里的速度越野機動。無需燃料,只需喂草就行。


推薦閱讀:

無為之作——三七式榴彈炮
視頻中這種炮是什麼炮,先進嗎?
雷神之錘--「卡爾」600毫米重型臼炮小傳
日本的試製41CML50艦炮的性能參數如何?
請問排長同志,1956年時,我國炮兵的觀察和校射是如何進行的?(若依然涉密請說明)

TAG:軍事研究 | 軍事裝備 | 軍事工業 | 火炮 | 自行火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