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設要拍攝一部魔幻或者科幻風格的電影,第一幕就是佛祖釋迦牟尼在娑羅雙樹下入滅,他的最後遺言是怎樣的?

如題


遁入……智瞳……啊!


謝邀。

場景1

「啊!這樹怎麼倒了?!」

「哎呀!!」

「啊!!!!」

場景2

「咦,樹上這紅果子好像很好吃……」

「咕咕咕吱吱吱吱咕咕咕咕吱吱吱吱。」

場景3

「怎麼下雨了?」

轟隆!


「潑猴,你贏了」


財富、名譽、地位,擁有整個世界的佛祖釋迦摩尼,

他在菩提樹下的一句話讓人們趨之若鶩奔向絲綢之路。

「想要永生的術嗎?

想要的話可以全部給你,

我把一切放在了絲綢之路盡頭的上海之城。

去找吧!」

於是所有不列顛的勇士為了女王,

沿著絲綢之路去往神秘的東方。

世界也將迎接最強永生者的來臨!

第一版被刪了,鸛狸猿整天就知道膜


想要我的財寶嗎?想要的話可以全部給你,去找吧!我把所有財寶都放在那裡!

——one piece


建議去看看《光明王》和《光與暗的生靈》


「我此生未曾說一字。」

忘了出處了。


「汝等比丘,於我滅後,當尊重珍敬『波羅提木叉』,如闇遇明,貧人得寶,當知此則是汝等大師,若我住世,無異此也。」

我入滅後,你們要珍重守護波羅提木叉,要知道,那就是給你們指引的大師,如同暗夜之中的光明,貧困時獲得的珍寶,如果你們能夠善加守護,我在世或者不在世,都是一樣的。

出自《佛遺教經》 

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譯

----------------------------------------------------------------------------------------------------------------------------------------

以下原文:

  釋迦牟尼佛,初轉法輪,度阿若憍陳如;最後說法,度須跋陀羅。所應度者,皆已度訖。於娑羅雙樹間,將入涅盤。是時中夜,寂然無聲,為諸弟子略說法要。

  汝等比丘,於我滅後,當尊重珍敬波羅提木叉,如闇遇明,貧人得寶當知此則是汝等大師,若我住世無異此也。持凈戒者,不得販賣貿易,安置田宅,畜養人民奴卑畜生,一切種植及諸財寶,皆當遠離,如避火坑。不得斬伐草木,墾土掘地。合和湯藥,占相吉凶,仰觀星宿,推步盈虛,曆數算計,皆所不應,節身時食,清凈自活,不得參預世事,通致使命,咒術仙藥,結好貴人,親厚媟慢,皆不應作。當自端心,正念求度,不得包藏瑕疵,顯異惑眾,於四供養,知量知足,趣得供事,不應畜積。

  此則略說持戒之相,戒是正順解脫之本,故名波羅提木叉。因依此戒,得生諸禪定,及滅苦智慧。是故比丘,當持凈戒,勿令毀缺。若能持凈戒,是則能有善法。若無凈戒,諸善功德皆不得生。是以當知,戒為第一安隱功德住處。

  汝等比丘!已能住戒,當制五根,勿令放逸,入於五欲。譬如牧牛之人,執杖視之,不令縱逸,犯人苗稼。若縱五根,非唯五欲,將無涯畔,不可制也。亦如惡馬,不以轡制,將當牽人墬於阬埳。如被劫賊,苦止一世,五根賊禍,殃及累世,為害甚重,不可不慎。是故智者制而不隨,持之如賊,不令縱逸,假令縱之,皆亦不久見其磨滅。此五根者,心為其主,是故汝等,當好制心。心之可畏,甚於毒蛇、惡獸、怨賊、大火越逸,未足喻也。譬如有人,手執蜜器,動轉輕躁,但觀其蜜,不見深阬。譬如狂象無鉤,猿猴得樹騰躍踔躑,難可禁制,當急挫之,無令放逸。縱此心者,喪人善事,制之一處,無事不辦。是故比丘,當勤精進,折伏汝心。

  汝等比丘!受諸飲食,當如服藥,於好於惡,勿生增減。趣得支身,以除饑渴。如蜂采華,但取其味,不損色香。比丘亦爾,受人供養,趣自除惱,無得多求,壞其善心。譬如智者,籌量牛力所堪多少,不令過分,以竭其力。

  汝等比丘!晝則勤心修習善法,無令失時,初夜後夜,亦勿有廢。中夜誦經,以自消息,無以睡眠因緣,令一生空過,無所得也。當念無常之火,燒諸世間,早求自度,勿睡眠也。諸煩惱賊,常伺殺人,甚於怨家,安可睡眠,不自警寤。煩惱毒蛇,睡在汝心,譬如黑蚖,在汝室睡,當以持戒之鉤,早摒除之。睡蛇既出,乃可安眠。不出而眠,是無慚人也。慚恥之服,於諸莊嚴,最為第一。慚如鐵鉤,能制人非法,是故常當慚愧,無得暫替。若離慚恥,則失諸功德。有愧之人,則有善法;若無愧者,與諸禽獸無相異也。

  汝等比丘!若有人來,節節支解,當自攝心,無令瞋恨,亦當護口,勿出惡言。若縱恚心,即自妨道,失功德利。忍之為德,持戒苦行,所不能及,能行忍者,乃可名為有力大人。若其不能歡喜忍受惡罵之毒,如飲甘露者,不名入智慧人也。所以者何,瞋恚之害,則破諸善法,壞好名聞。今世後世,人不喜見。當知瞋心,甚於猛火,常當防護,無令得入。劫功德賊,無過瞋恚,白衣受欲,非行道人,無法自制,瞋猶可恕。出家行道,無欲之人,而懷瞋恚,甚不可也。譬如清冷雲中,霹靂起火,非所應也。

  汝等比丘!當自摩頭,已舍飾好,著壞色衣,執持應器,以乞自活,自見如是。若起憍慢,當疾滅之。增長憍慢,尚非世俗白衣所宜,何況出家入道之人,為解脫故,自降其身而行乞耶。

  汝等比丘,諂曲之心與道相違,是故宜應質直其心。當知諂曲,但為欺誑,入道之人,則無是處。是故汝等,宜當端心,以質直心為本。汝等比丘,當知多欲之人,多求利故,苦惱亦多。少欲之人,無求無欲,則無此患。直爾少欲,尚宜修習,何況少欲,能生諸功德。少欲之人,則無諂曲以求人意,亦復不為諸根所牽。行少欲者,心則坦然,無所憂畏,觸事有餘,常無不足。有少欲者,則有涅盤,是名少欲。

  汝等比丘!若欲脫諸苦惱,當觀知足。知足之法,即是當樂安隱之處。知足之人,雖卧地上,猶為安樂;不知足者,雖處天堂,亦不稱意。不知足者,雖富而貧;知足之人,雖貧而富。不知足者,常為五欲所牽,為知足者之所憐愍,是名知足。

  汝等比丘,欲求寂靜無為安樂,當離憒鬧,獨處閑居,靜處之人,帝釋諸天,所共敬重,是故當舍己眾他眾,空閑獨處,思滅苦本。若樂眾者,則受眾惱,譬如大樹眾鳥集之,則有枯折之患。世間縛者,沒於眾苦,譬如老象溺泥,不能自出,是名遠離。

  汝等比丘,若勤精進,則事無難者,是故汝等當勤精進。譬如小水長流,則能穿石。若行者之心,數數懈廢,譬如鑽火,未熱而息,雖欲得火,火難可得,是名精進。

  汝等比丘,求善知識,求善護助,無如不忘念。若有不忘念者,諸煩惱賊則不能入。是故汝等,常當攝念在心。若失念者,則失諸功德。若念力堅強,雖入五欲賊中,不為所害。譬如著鎧入陣,則無所畏,是名不忘念。

  汝等比丘!若攝心者,心則在定。心在定故,能知世間生滅法相,是故汝等,常當精勤修習諸定。若得定者,心則不散,譬如惜水之家,善治堤塘。行者亦爾,為智慧水故,善修禪定,令不漏失,是名為定。

  汝等比丘,若有智慧,則無貪著。常自省察,不令有失,是則於我法中,能得解脫。若不爾者,既非道人,又非白衣,無所名也。實智慧者,則是度老病死海堅牢船也,亦是無明黑暗大明燈也,一切病者之良藥也,伐煩惱樹之利斧也。是故汝等,當以聞思修慧而自增益。若人有智慧之照,雖是肉眼,而是明見人也,是名智慧。

  汝等比丘,若種種戲論,其心則亂,雖復出家,猶未得脫。是故比丘,當急舍離亂心戲論。若汝欲得寂滅樂者,唯當善滅戲論之患,是名不戲論。

  汝等比丘!於諸功德,常當一心,舍諸放逸,如離怨賊。大悲世尊,所說利益,皆已究竟。汝等但當勤而行之。若於山間,若空澤中,若在樹下,閑處靜室,念所受法,勿令忘失,常當自勉,精進修之,無為空死,後致有悔。我如良醫!知病說葯,服與不服,非醫咎也。又如善導,導人善道,聞之不行,非導過也。

  汝等若於苦等四諦有所疑者,可疾問之,毋得懷疑,不求決也。爾時世尊,如是三唱,人無問者,所以者何?眾無疑故。時阿免樓駝,觀察眾心,而白佛言:「世尊!月可令熱,日可令冷,佛說四諦,不可令異。佛說苦諦實苦,不可令樂。集真是因,更無異因,苦若滅者,即是因滅。因滅故果滅,滅苦之道,實是真道。更無餘道。世尊!是諸比丘,於四諦中,決定無疑。」

  於此眾中,所作未辦者,見佛滅度,當有悲感。若有初入法者,聞佛所說,即皆得度。譬如夜見電光,即得見道。若所作已辦,已度苦海者,但作是念:「世尊滅度,一何疾哉!」

  阿免樓駝雖說此語,眾中皆悉了達四聖諦義。世尊欲令此諸大眾皆得堅固,以大悲心,復為眾說:「汝等比丘,勿懷悲惱,若我住世一劫,會亦當滅。會而不離,終不可得。自利利他,法皆具足,若我久住,更無所益。應可度者,若天上人間,皆悉已度。其未度者,皆亦已作得度因緣。自今以後,我諸弟子,展轉行之,則是如來法身,常在而不滅也。是故當知,世皆無常,會必有離,勿懷憂惱,世相如是。當勤精進,早求解脫;以智慧明,滅諸痴暗。」

  世實危脆、無堅牢者,我今得滅,如除惡病。此是應舍之身,罪惡之物,假名為身,沒在老病生死大海,何有智者,得除滅之,如殺怨賊,而不歡喜。

  汝等比丘!常當一心,勤求出道。一切世間動不動法,皆是敗壞不安之相。汝等且止,勿得復語,時將欲過,我欲滅度,是我最後之所教誨。


花開了,然後又會凋零;星星是璀璨的,可那光芒也會消失!這個地球,太陽,這整個銀河系,甚至連這個宇宙,也會有死亡的時候.人的一生,和這些東西相比,簡直就像是剎那間的事情.在這一瞬間,人降生了,笑著,哭著,戰鬥,傷害,喜悅,悲傷,憎惡,愛,一切都只是剎那間的邂逅,而最後都要歸入死的永眠!

(沙加講的)


昔日,婆羅樹下,佛說,休息一下,馬上回來。

佛離開一萬年後…


有一部《佛遺教經》,就是佛在入滅之前,最後留下的話。這部經並不難懂,可以找來看看。

經文有點長,對於臨終的老人來講,說這麼多話是不現實的,這是釋尊一生的總結,也必然有後人編輯的成分。但經文的最後一段,著著實實可以肯定是釋尊的遺言,兩千五百年以後讀來,仍令人動容:「……一切世間動不動法,皆是敗壞不安之相。汝等且止,勿得復語,時將欲過,我欲滅度,是我最後之所教誨。」


一直閉目,最後睜了一下眼。然後入滅

這算是設置懸念吧


那人走了。

釋迦牟尼面樹盤膝。

木葉翻飛徘旋而下。

「你也願悟么」釋似是問樹。

樹不語。

「朝聞道夕死可矣」

釋迦牟尼緩緩閉上所有的眼,

彷彿要去做一個夢。

——————

注1.走的那人其實騎著牛

注2.主角可以是娑羅樹哎

注3.我不知道該不該注釋


遊戲才剛剛開始,阿門。


「我什麼也沒有說過」


慢慢望向鏡頭,一隻眼發出紅光,慢慢的說出:我還會回來的!


分頁阅读: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