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冥想時 無我的狀態是怎麼回事?

我用的是觀呼吸的方法。某瞬間進入了「無我」的階段。當時感覺人沒了,腦子一片空白。這是怎麼回事?


外面有聲音,被耳朵聽到了。這是耳朵聽到了聲音的動相;

外面如果沒有聲音,也被耳朵聽到了。這時候是耳朵聽不到了么?不是,是聽到了聲音的靜相。

如果是耳朵本身出了問題,什麼聲音都聽不到的人,他們能聽么?也能聽。不過只能聽到靜相而已。

如同眼耳鼻舌身這五根都可以緣到色聲香味觸五塵的靜相和動相,

那麼意識也有靜相和動相。

您說的這個無我,就是意識的靜相。僅僅就是意識的靜相。

這個知道當下無我的那個玩意兒,其實還是我。所以還落在「我」里。

這不是殊勝的境界,更不是禪定的境界。千萬別耽溺於此,否則會很麻煩。

祝您精進修行,早成佛道!


只要是處於冥想狀態,就不能達到佛法所說的無我。


觸覺的消失。練冥想第一個遇到的神奇現象就是觸覺的消失,準確地說是「暫時和部份」地消失。觸覺消失有一個前提條件,那就是身體要非常的放鬆。你可能會說,放鬆誰不會啊,可我從來沒有出現過什麼觸覺的消失。你說的沒錯,放鬆的確是一件再平常不過的事,但是,你們可能從來沒達到深層次的放鬆,一直以來都只是淺層次的放鬆。因為深層的放鬆有一個標準,這個標準就是觸覺的消失。當你那一天身體的某個部位,或者整個身體的觸覺都消失了,這時才是真正進入到了深層次的放鬆。

呼吸的消失。第一次經歷呼吸的消失可把我嚇壞了,以為自己是不是快死了,一緊張,呼吸便立刻顯現,身體重又回到普通的狀態,觸覺恢復正常。這裡要說明一點,我練習冥想時,首先是觸覺消失,然後才是呼吸消失。因為後來反覆出現這一現象,慢慢的也不再恐懼,為什麼沒了呼吸,還能活著。我想應該是這樣的,呼吸的確是停止了,可空氣自己會流動,只是不再需要肺或者小腹的收縮來提供動力。那又為什麼不再需要這種大劑量的空氣交換呢?是由於身體高度放鬆,代謝降低,象有些動物,進入到了一種類似冬眠的狀態。身體不再需要這麼多的氧氣,各個器官都進入到了一種高度的放鬆(休眠)。動物的冬眠是由外界環境影響產生的一種生存本能,而我的這種休眠是自己控制的,不知道自然界有沒有其它動物也可以這樣,或許只有人才是能隨時進行休眠的動物。這樣說來,幾千年前道家、佛家和瑜伽士的辟穀就能夠理解了。

念頭的消失。按正統的說法,應該是「止念」,就是念頭止住,如果止在空上,就是念頭消失,如果止在一幅畫面,就停留在那幅畫面上。但我到這一境界時,基本上腦海里沒有什麼畫面的,說是空或者消失更準確一些。這個可能不太好理解,因為我們平日里都是雜念叢生,沒有過片刻的安寧。可能有人不太感覺得到,還以為自己沒什麼雜念,但當他一盤腿冥想時,就會發現,原來我的念頭這麼多啊,只是一直都沒有察覺到而已。所以對於從來沒有過這種體驗的人,理解起來的確不容易,也許只能去想像吧。

由於觸覺的消失,我感知不到外物的存在(閉眼的前提下);呼吸的消失,讓我感覺不到體內器官的存在(心跳還在,只是變得十分微弱);念頭的消失,感覺不到時間的存在。我、時間和空間都消失了,我與宇宙的界限也隨之消失。兩者彷彿融為一體,我就是宇宙,宇宙就是我。由於沒有念頭產生,所以很難估算時間過了多久,即使過上幾個小時,也只感覺象是一分鐘。此期間,感受到的是身心無盡的安靜與平和,時間、空間和我都停止在當下,又或許都不曾存在過。我想,不論是佛家、道家和瑜伽的創始人,都是因為有過這樣的經歷,才創建出相似的教義吧。

...完整版:劉尊元:冥想狀態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個人體會的問題很難拿出來比較,建議您多看看經典,經典的範圍可以很多,其實冥想這個方法,佛教,道教,古印度瑜伽,都是有說明的,可以多看幾家經典中的講述,冥想的方式方法並不是現代人創造的,所以可以從門各派的經典中互相印證逐漸摸索出自己的體會,避免只看一門,或者一家的說法偏頗了自己的理解,也可以不斷的從實際行動中驗證某些經典中的論述,總之一句話,境界或者冥想的狀態,可深可淺,可多可少,了解和實踐的過程中不要太執著就好


這裡的「我」可分為 「我的身體」和「我的意識」

題主上面描述的【感覺人沒了】就是感受不到「我的身體」

【腦子一片空白】則是「我的意識」趨於平靜,沒有了雜念,只有純粹的「覺知」

以上的「無我」狀態,就是正式進入"入定"的前奏,可繼續靜觀下去,進入下一階段。


這不是無我。

是失念、不正知。


無我即「空」,了知此世間實相,當下覺悟,脫離「苦」。


推薦閱讀:

佛家講冥想,冥想的時候我們都在想些什麼呢,應該想什麼呢?

TAG:禪修 | 冥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