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華鑫國際信託業務部實習,本人小白一個,查過很多資料但是還是一知半解,特在此請問各位大咖:?

華鑫信託在整個信託行業怎麼樣(10年成立的),他的發展前景、平台以及相對於其他信託公司如何

PS:現在有個上海唯品會金融事業部的我offer,我又該如何抉擇?先謝過大家

可能還會有個長沙銀行,這三者之間,哪個更好一些


謝邀。

我沒有在華鑫工作過,對華鑫也不了解,只是結合自身經歷說一下選擇信託公司要考慮的點,難免有錯誤偏見,還請見諒。

一、 行業背景

國內的信託業始終沒有找到自己的定位,在現行金融環境下,信託作為一種特殊的通道存在,而且通道的價值隨著大資管業務的興起愈發貶值。信託業在監管者看來,不過是市場非主流的組成部分,總是擔心會出什麼亂子,三天兩條發管理辦法,指導意見。經濟上行周期時信託不愁項目,還能變著法子規避監管,朝廷的主要注意力也沒放在信託。而如今經濟下行階段,信託積累的風險越來越大,監管越來越嚴厲,導致業務越來越難做。現存的信託公司絕大多數都有很強硬的後台(安信信託民營性質的這種除外),要麼是央企,要麼是國企,要麼是地方政府,強有力的隱形背書讓一些信託公司飲鴆止渴,探索更加激進的業務,為了短期的業績報酬而選擇性忽視項目風控。違約的信託項目大多數在檯面下用過橋資金對接或者以自由資本金填補,但山雨欲來風滿樓,整個行業的前景是堪憂的,這麼玩下去遲早會迎來第七次整頓。

二、 核心競爭力

信託公司的核心競爭力是什麼?截止現在,還是通道而已。之前是因為銀行系統受制於指標規定,只能將大量的信貸業務出表,走信託通道。那時候真是躺著賺錢的,干一年就退休的信託經理不在少數,問題是這種沒啥技術含量的活,別人也想做啊,證監系統的券商和基金就鼓搗出資管計劃和子公司,和信託業搶生意,通道費從一兩百BP降到幾十BP,再降到10BP,甚至5BP。那一輪信貸狂潮把信託公司撐成了一個發虛的胖子,漸漸淪為銀行的附庸,信託經理乾的活和銀行客戶經理越來越近,而銀行的地位怎麼可能被信託取代?

三、 公司治理

具體到公司因素,華鑫信託是典型的央企系,其實際控制人華電集團是電力系統的重要組成勢力,我對華鑫信託並不了解,也不做任何揣測,更不針對任何特定公司,只是說一點自己關於信託公司股東背景如何影響公司內部經營的看法。

公司的高層組成是對公司經營影響最大的因素,往往是來自股東的代表在控制著公司的走向,這時候股權結構是否分散,股東代表是否熟悉金融行業,股東對公司的風格定義,以及集團內部關聯公司的業務往來程度等等都會深刻影響公司戰略布局,中後台強勢度,主營業務方向和一線員工薪酬待遇。比如XX信託作為某地區獨大的信託公司,給員工的base非常高,獎金也豐厚,但業務基本是靠公司老總在集團內部的資源拉來的,個人成長空間很小,比如XX信託業務由於股東在金融圈是第一批搏殺出來的大鱷,業務風格激進,創新能力強,但銷售團隊和承做團隊人為分開,相互之間配合不足,而業務部門也按業務類型劃分,再比如XX信託歷史悠久,曾經作為重要的對外展示窗口受到386和眾多大佬的重視,可惜過於保守,又放不下昔日的架子,日漸被時代的節奏碾壓。這些關鍵因素,大多能從一些基本信息推導出來,如果在其中實習過一段時間,多少也有些耳聞。

公司的部門情況也是很重要的因素,首先是這個部門是不是公司的嫡系部門?在國企氛圍比較濃的公司,這個關係到部門的業績好壞,尤其是在出現業務爭奪的時候,雜牌部門往往是犧牲品。然後是部門負責人個人能力和人品,是否能正向激勵自己,提高業務水平,能否給自己一個好的業績報酬。同一個公司,有拚命壓榨手下,將員工獎金挪為己用的,有強迫女手下犧牲色相換取客戶資源的,有當面諷刺打擊手下,在手下離職後還含沙射影的,也有論功行賞,散財聚人的,千差萬別,充分了解部門負責人的情況是非常必要的。

以上是對選擇信託公司的看法,可能比較悲觀,這和身處其中有關吧,更多看到的是負面,對唯品會這種互聯網金融,可能也有自身的缺陷。不過選公司大多都要從上往下看,選對行業比選對公司重要,選對公司比選對部門重要,有了這個基本邏輯,結合能夠獲得的數據,各人心中自有答案。


推薦閱讀:

信託公司和銀行相比,發放貸款有什麼優勢?
雄安開始輪動,市場整理趨勢不改
對於巴塞爾藝博會你了解多少?
宮斗勵志劇《籌碼在上帝手裡》
如何優雅地殺死P2P

TAG:互聯網 | 經驗分享 | 信託 | 唯品會 | 金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