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紀錄片拍攝團隊該不該對瀕臨死亡的動物伸出援手?

在不影響其他動物的情況下,或者說在短期內不影響其他動物的情況下,特別是在動物提前走向死亡的因素與人類活動直接(如砍伐森林)或間接(如全球變暖)相關時,甚至是拍攝過程可能已經造成不易察覺的影響。是否該給予幫助?


Let Nature Be Nature


—《生命的故事》BBC紀錄片

作為一個長期追BBC紀錄片的動物愛好者,出來說幾句自己的觀點。

首先題主要分清楚物種和個體,人類活動是大面積影響整個物種的生存,個體來說,存在多樣性和不確定性。

人類影響生物圈的活動如:大量的砍伐森林讓動物的棲息地不斷縮小、過度的殺戮動物使動物數量急驟下降、污染環境導致無數物種因無法適應而滅絕、外來物種的干擾、二氧化碳增多全球、冰川海平面上升等。

這些都是大量直接影響到物種的生存環境、生存資源。BBC紀錄片包括眾多自然紀錄片,拍攝團隊會深入自然保護區的中心點,周圍是荒無人煙的自然環境,上面提到的人類活動對這裡影響微乎其微(不是說沒有)。而問題里「在不影響其他動物的情況下」,幾乎不可能會出現這樣的情況,生物個體與個體之間息息相關,不提肉食動物捕殺食草動物,食草動物繁殖過多大量使草地貧瘠等,一個個體因找不到生存資源而瀕臨死亡,也許就有另一個個體因為擁有多一份生存資源,而存活下來繁衍後代,這些都是環環相扣,而紀錄片的拍攝團隊救了一隻,以後也許就有另一隻因資源不足或是自己能力爭取不到而無法在這個世界上生存。

而一般拍攝過程造成動物個體瀕臨這個可能性太小,如BBC拍攝團隊更多是利用大量遠鏡頭、安裝無人攝影機等通過長時間的拍攝、剪輯而製作出一部紀錄片。

所以答案是,救不救這些個體對於整個物種群來說是不影響的,該不該伸出援手就看拍攝團隊的醫療資源是否足夠,有能力去救助,但話又說回來,拍攝紀錄片是一種藝術的表現手法,它需要真實的記錄講究其真實性,在BBC紀錄片里看到太多個體死亡的鏡頭,心酸,但無能為力。


適者生存……


推薦閱讀:

TAG:攝影 | 動物保護 | 人與自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