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現在的樓盤都是廳很大,卧室很小?
坐標上海,幾個樓盤都是這樣,90平左右的兩房 就是南北各一個房間,廚衛然後一個廳1個衛生間。
這廳面積挺大,但是碰到像這樣的冬天,很多人更願意回到自己房間里,但這時候,這房間小的只有7平米,大的不過11-12平米,就一個床,衣帽間 床頭櫃,如果要玩台式電腦,還要去廳里? 並且朝北房間很冷,採光也差。為什麼新樓盤要這樣設計呢?是不是還不如老公房雙南戶型
這個問題,實際上是人們生活需求來決定的。
首先拋幾個詞語:房型方正、南北通透、全明戶型、乾濕分離
相信每一個買房或看房的人都從你的銷售人員或地產中介那裡聽過這些詞語。請記住,這些詞語真的不是銷售人員用來忽悠的專有名詞,而是作為一個買房人真正需要關注的重中之重。
房型方正:意味著屋內的利用率高,不需要過多比例的交通空間。
南北通透:意味著房屋能自然通風,陰雨天不容易潮濕發霉。
全明戶型:意味著每一個房和廳都有自然採光,住著身心舒適。
乾濕分離:意味著衛生間干區與濕區能分開使用,互不影響。
這些東西你可以不在意,但是如果都能享受到,那在將來會極大地改善你的居住生活質量。因為這都是建築設計人員在總結了無數前人經驗的基礎上提煉總結出來的。
而除了這些關鍵詞,還有一個詞,也許你的銷售人員沒有說過(事實上他們可能也沒聽說過),這個詞也是這篇答案的關鍵詞。那就是——
動靜分流
在居住空間中,我們常常把不同的生活功能空間大致地分為動態空間和靜態空間。
動態空間包括:玄關、客廳、餐廳、廚房、客衛、遊戲室、洗衣房、晾曬陽台……
靜態空間包括:卧室、書房、起居室、主衛、景觀陽台……
簡單來說,處理社交、遊戲等活動的區域稱為動態空間,處理私人活動的區域為靜態空間。
現代的戶型設計主張動態空間與靜態空間的流線相互獨立。也就是說,在同一屬性空間里的活動不會對不同屬性的空間產生影響。直白點,你從客廳走到餐廳、遊戲室等其他動態空間時,不需要穿過卧室、書房等靜態空間的區域。
動靜分流的意義在於隱私保護。
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經歷:童年時期父母的朋友來作客,自己躲在房間里寫作業。要是客人一直不走,就會很不方便洗澡睡覺。
那是因為2000年以前的戶型大多沒有動靜分流的概念,客廳往往作為整個戶型的交通樞紐,是通往各個功能空間的主要節點。這就意味著從房間到洗手間,必須尷尬地經過客人活動的客廳區域。
而一個動靜分流的戶型可以很好地規避這個問題。孩子從書房到卧室到主衛洗漱,穿著睡衣也沒有關係。
有人說,這是有錢買得起兩衛的人才可能關注的問題,其實不然。
即使只有一衛的小戶型,一個動靜分流的戶型也能帶來更為合理的生活形態——
廚房餐廳與卧室分離,油煙和飯菜的氣味不會飄進房間;書房卧室與客廳分離,客人的活動不會影響主人的工作和休息。
因為靜態空間往往是房屋主人私人的活動場所,而這些空間需要留有更多的隱私。
九十年代常見的戶型是這樣的:
在那個年代,實際上還沒有客廳卧室等分區概念。事實上,在彩電還作為稀缺資源的年代,到別人家作客坐在別人床上看電視是一件再正常不過的事情。應運而生的,那個年代床上常常需要鋪一塊毯子或毛巾,以供客人來時坐下使用。
而如今,且不說床鋪不是一個舒適的坐姿傢具。作為客人,也很少有人願意坐在別人床上休息了。卧室作為家居環境中最為隱私的一個空間,本就不適合被參觀。
老公房和商品房
老公房當然不存在對應的老婆房,而是老式的公有公產住房的簡稱。是上世紀有政府和事業單位、國有企業投資興建的,主要面向本企業職工出售和出租的住房形式。在那個年代,可以說是價廉物美。
而商品房是由開發商興建,面向所有購房者出售的房屋。從面向人群來說,老公房講究的是平均,儘可能的讓每一戶都獲得更多的使用面積,因而公共區域面積極小,在上海你可以找到很多一梯五戶、一梯七戶甚至更多的單元。
而題主所說的雙南戶型往往出現在這些單元的中間套,因為北側就是公共的樓梯間。
59㎡小戶型雙南老公房(小衛生間、小廚房、暗廳),室內設計求幫助?www.zhihu.com這個雙南戶型大概就是該類戶型。
從開篇的關鍵詞看,這個戶型除了房型還算方正以外,幾乎無一合格。南北不通風,客餐廳沒有自然採光。再加上廚衛的窗戶可能都是正對樓梯間,實際上很難做到自然的採光和通風。更不用說動靜分流了。
老公房作為早年的分配式住房,對於當年有房就不錯的家庭而言,其實無所謂。而作為商品房就不行了。
商品房雖然不是拍賣的價高者得,但實際上還是面向那些「相對有錢」的人的。在九十年代末,商品房的價錢仍舊是市場上差不多面積的老公房的數倍。
那麼,對於那些相對有錢願意買商品房的人,這些影響生活質量的關鍵因素就成了他們在意的地方。而老公房戶型存在的南北不通透、採光不合理、動靜不分流這些硬傷勢必就被逐漸淘汰了。
裝修改善生活
卧室其實只是睡覺的地方,屬於靜態空間。所以並不適合發生太多活動。
我去年在上海買的二手房,挑了大半年最終選定了一個九十年代的商品房,80多平米也做到了南北通透、動靜分流。裝修的時候研究了很多,而對於題主說到的問題,其實很多都可以在裝修中去改善。相反戶型帶來的問題卻很難調整。
比如冬天寒冷的問題,事實上一個地暖就完全搞定了。
家裡裝了地暖之後,我們吃飯看電視都在廳里,根本不覺得冷。朋友來玩,都能很舒適的在客廳看電視、玩電游。即使吃火鍋也不用擔心弄得卧室里一股味道。地暖是分控的,朝北次卧平時沒人居住就關了。
而這套房以前,我住的就是一室朝南的老公房。廚衛的開窗都面向樓道,平時無論出於安全還是隱私都很少打開,遇到黃梅天衛生間的地面一直是濕的。而飯廳只夠吃飯,邀請朋友來玩的時候還得把床褥收起來供客人活動。
綜上所述:廳大卧室小實際上是更符合現代居民居住生活需求的布局方式。
——————
補充說一下,評論里有人說不知道結論與正文的關係。其實很簡單:動靜分流其實是現代居住生活的實際需求,這一點區別於90年代流行的老公房。因此,當前流行的戶型模式也正是符合現代居民需求應運而生的。
之所以前面說那麼多,是希望幫助題主更好地了解不同戶型,從而作出科學的比較。畢竟這種生活需求沒有通過實際生活體驗是很難得出結論的。賣房的只會說自己房子的優點,而一套房真的可能是大半輩子生活的大事。
這個你要研究一下我國住房房型30年來的改變進化過程,和「人民群眾追求美好生活的需求」之間的關係,你就基本明白了。
70年代以前建的,很多是單位宿舍,建設的時候根本就不考慮廚房和衛生間,吃食堂用公共廁所。家裡進門就直接是卧室了。很多筒子樓就是這個格局,到後來沒有食堂了,大家就都把廚房放在公共走廊里,堆得烏煙瘴氣。
80年代以前的老公房,住房資源還是極為緊張,大部分房子是沒有客廳這個概念的,要麼進門就是廚房,穿過廚房就進卧室;要麼進門是和廚房連在一起、只夠擺一張餐桌的過道廳。這種房型在上海比較典型的從建設寶鋼開始,寶鋼的職工福利房圖紙被廣泛運用,稱為寶鋼一型、寶鋼二型等,比以前進步的是有獨立廚房和衛生間了。這種房型的卧室都比較大,十五六個平方起碼,因為它不僅是個卧室功能,還得承載其他功能。
到90年代,大家又都不滿足了,進口電影電視看多了發現國外都有客廳,而我們家裡來個客人直接就得進卧室,才能坐沙發上喝茶看電視。家裡四五口人只有一台電視在爸媽房間里,晚上電視看得正來勁,爸媽要睡覺了……有些不講究的家裡,乾脆爸媽躺床上睡,孩子坐沙發上看,孩子都老大了還這樣,爸媽的卧室就是個公共空間,多不方便。於是帶客廳的房型逐漸興起,很受歡迎,一家人在客廳看電視喝茶聊天接待客人,回各自房間睡覺。起初客廳還比較小,十來個平方,卧室反倒大些,傳統慣性嘛,所以90年代初期很多兩房一廳一衛的房型建築面積才60來平米。後來發現有了客廳,大部分活動都在客廳,家裡一台電視機肯定放客廳嘛,卧室那麼大挺浪費,客廳小了一家人活動反而局促,於是開始客廳越做越大,卧室越做越小,這時候兩房一廳一衛的逐漸發展到80平米左右了。90年代即使三房一廳也大部分只有一衛,面積也比較少超過100平。
到2002年以後,國民收入提高,改善型需求大增,大量大房型推出,開發商更願意做高端市場大房型,開始有兩房兩廳兩衛房型,建築面積也突破了100平米。後來上海市政府推出過一個鼓勵小房型政策,具體哪一年記不清了,大概是06年前後吧,住宅用地供應規定90平米以下房型不得低於多少比例。到了08以後,炒房成風,一二線城市房價開始逐漸脫離普通工薪族承受力,此時小房型低總價反而受歡迎起來。雖然現在家庭電視機都不止一個,娛樂方式也改變了,年輕人也很少在家裡招待客人,但是大客廳的市場主流需求和慣性還在,客廳往往還連著餐廳,所以這種格局一時還不會變。
實際上現在的家裡客廳一般都是起居室的用途,每個家庭的用法不一樣。今後題主這樣的需求多了,也許市場也會跟著變。
我說說我所看到的。
我買的第一套房子建築面積71方,兩梯8戶,去掉公攤,實用面積不算大。
但是,即使是這樣的房子,生生的被做成了三室兩廳。當然,三個房間、客廳和餐廳都很小。
問題是,非常實用。特別是家裡人比較多的話,多一個房子,即使小一點,也會方便很多。
這房子據說是港式設計。所以,才會最大化的利用空間。
前兩年,去北方城市看房子,95方,兩房兩廳。房間不算大,但廳大的有誇張,感覺非常不實用。
我一直覺得客廳可以小一點,卧室可以稍微大一點,即使是一家人,多一點私人的空間沒什麼不好的。
下次在買房,我的目標是至少四房,其中一個用來做我的書房。因為好賣。
這是深入分析客戶後應對客戶需求的結果。其實很多針對年輕客群的樓盤在一開始規劃產品時並沒打算這麼做,因為大部分年輕人真的對客廳面積沒這麼大要求。但是現在房價這麼高,年輕人買房往往需要家長資助,那麼根據誰出錢誰說了算的原則,必然最後是需要向出資方的需求妥協,老輩人的概念里可是對大客廳有執念的。因為他們習慣了大家庭生活,在他們的觀念里一家人在家裡應該集中在一個場所活動,這才有家的氣氛,現在這種各自玩電腦玩手機才是不健康的家庭狀態。
有趣的是老輩人的概念又對年輕人有很大影響,即使在實際使用中客廳利用率極低,依然有很多年輕客戶在做問卷時選了大客廳。我曾經問過幾個選大客廳的年輕客戶為什麼,他們的回答很有趣:都說要客廳大才氣派,所以我也要大客廳。
看看,這個世界上對自己的真實需求了解得很清楚的,還是少數。
開發商不是傻子,做產品是為了賣出去,設計不是拍腦袋想出來的,而是幾千甚至幾萬份客戶調查數據做支撐的。
瀉藥
…………補充一下的分割線…………
有些朋友說需要大客廳,因為客廳的功能不僅僅是會客與團聚。是的,你確實需要更多的功能,但這些功能其實都不是客廳應該具備的,你需要的是起居室、兒童房、遊戲室等等等等,只不過是你的收入水平限制了你,使你只能通過壓榨客廳的使用效率來實現你所需要的那些功能。
不過也別太悲觀,貧窮限制的不僅僅是你的居住面積,也限制了很多中國富人的想像力。一家四口加一個保姆住在一棟超過十個房間的大別墅里,卻設置了六間卧室,兩個孩子沒有專門玩的地方而是滿屋子爬的事情我又不是沒見過,手動滑稽。
我個人的感覺恰恰相反——客廳越來越小,卧室也越來越小,房間的數量在盡量增多。我現在住的房子是十年前蓋的,130平的小高層,三室兩廳兩衛,南北通透,客廳和餐廳成中軸線,廚房和卧室左右對稱排列。廚房、卧室、衛生間都很大。客廳應該有接近五米這麼寬,十分大氣舒服。
而現在新蓋的樓盤,大多不會有這麼大的客廳和餐廳。這樣的面積,開發商更傾向於做四房,客廳和卧室都不大,但是能多獲得一個房間。現代的設計更會合理的利用邊邊角角的面積,比如小書房連著一個長三米寬一米的「小尾巴」,用來做書櫥。這種房子十分考驗裝修的水平,我的朋友們都更傾向於讓專業的裝修公司來做。
開發商之所以要多做幾個房間,跟當下形勢有關。現在大城市買房的年輕人大多是外地人,上面父母要來住,得預留個客房;以後小孩要生倆,得有足夠的房間。有品質的家庭還希望有個小書房供大家學習(因為卧室太小了,放書桌有點勉強)。看知乎上的裝修案例,都是盡量把小空間做出大用途。畢竟房價這麼貴,寸土寸金啊。
這麼一來,整個房子的「無用空間」能省則省,客廳能擺開沙發茶几電視櫃就夠了,餐廳能放下一張小餐桌四個椅子就夠了,卧室能擺開一張床就夠了。空間盡量分割,以給使用者更大的自由度。所以每次我看樣板房,都能感覺設計者絞盡腦汁的想:怎麼才能在有限的空間里,多做個小房間出來呢?我不知道別人喜不喜歡大客廳,但是我喜歡,我新買的房子,我還嫌客廳小,主卧太大了。
因為就我自己的使用習慣來說,卧室最重要和最基礎的功能是休息,換衣。
而客廳,是我和家人一起活動的區域,是起居室,是玩具房,是遊戲室,是影音室……
我看到有人說貧窮限制了我們這類人的想像。
嗯,我是貧窮,但是我如果有200平的大房子,獨棟的別墅,我也是要大大大大大的空間,沒有太多的隔間,一家人除了睡覺上廁所,其他時間就算你在玩你的遊戲,我在看我的日劇,寶寶在玩他的玩具,我們也在同一個沒有隔擋的空間,在某個空檔可以和對方對視一眼,閑聊幾句,寶寶有相對的自由,也能在自己的視線範圍內,自己也能安心看劇。
而不是老公在書房打遊戲,我在寶寶玩具房盯著他玩什麼也幹不了。有什麼意義呢?
我和老公都喜歡呆在同一個空間,隨時能看到感受到碰到彼此,儘管干著各自不相干的事情,也很浪漫。我貧窮,但是我的喜好不是因為我貧窮限制了我的想像。
而這樣說的人,嗯,你有錢,你有錢,你最有錢,行了吧!
謝謝~
然後說一下,其實現在應該不少人都對房子的設定和原先不一樣了。
比如原先都一定要有個書房,但是我們都不在家辦公,就算辦公,一台電腦即可,在哪兒都可以,為什麼要專門弄出一個書房來占著茅坑不拉屎?所以我們把書房和主衛打通,成為長條形的大房間,短邊一面打榻榻米,對面白牆可以做投影,榻榻米到白牆(幕布)距離有將近4米,比在客廳觀影效果好,圍坐或癱在榻榻米上看電影,想想就很美!
比如我們覺得電視在我們的生活中幾乎沒有存在感(長期的校園生活以及網路資源的關係),所以我們決定弱化電視,準確的說是弱化電視牆,用3米長的大書桌取代傳統的電視櫃,靠陽台一側擺上台式機給老公吃雞,電視機上牆,這樣老公在打遊戲的時候我可以看劇,或者我們一起在書桌上各干各的事,有寶寶後還可以和寶寶一起在書桌上做手工……原先擔心這樣布置的電視機位置偏高,但是我們以往都覺得電視機太矮,而且本來就是低頭族,電視機高一丟丟,在沙發上微微抬頭總比低頭要好,而且真的沒高多少!
家是自己的,要先知道自己想要什麼,而不是大家都怎樣,我也怎樣。我覺得就以上兩個改造的例子,就能讓我和老公大大的增加幸福感!
只有你們上海沒暖氣的才在自己房間呆著
像我家室溫25℃肯定是在客廳沙發躺椅上電視看b站手機刷知乎旁邊茶几上放飲料零食舒服啦注意沙發要買那種稍微後仰的,可以陷進去而不是往下滑的那種,靠背要那種軟軟的大靠墊,躺椅要寬坐墊要寬,困了能直接當床睡最好,茶几不要買那種又重又矮的,就宜家那種刨花板小方桌就行,可以隨便挪,高度也不錯也只有你們上海房價那麼高才卧室那麼小還要塞電腦衣櫃,三室完美解決問題
不過如果能把客廳合理分隔一下放個書桌電腦也是甚好的歸根結底,還是沒錢
雖然我也沒錢_(:з」∠)_補充一下
客廳大了顯得好看算一個,至少在客人來訪時大客廳還是很舒服的,而且把客廳一角利用成工作空間,放一個書桌放一個小書架是很合適的,相比一個擠滿了傢具的卧室和逼仄的客廳的格局是更適合居住的,尤其是結婚之後,容納兩個人三個人不顯擁擠的空間其實要大不少。
相應的溫度這個問題……挺尬的,畢竟廣大江淮流域冬天賊冷偏偏凍不死人,你們還沒有相關的保暖的觀念,你看北方牆厚窗厚有暖氣,你們死活不加保溫板單層玻璃也不24*7開滿取暖設備,回頭還說我們秀暖氣,我也很絕望呀,你說自己凍著還嘴硬圖啥呢,你看自己家裡地暖開得高的哪個會覺得我們秀暖氣嘛?吸霾的也別秀下限了,聽說過熱電廠這個詞嘛,發電廢熱拿來做取暖的,想要不吸霾把工廠排放汽車尾氣散煤秸稈燃燒管管才是正道,國家也在做取暖清潔化改用天然氣。總結就是:大客廳適合生活,溫度什麼的就這個現狀,可以給房子做一下保暖措施,如果嫌棄卧室小建議把客廳改卧室,像是把卧室看得這麼重的多半是不需要客廳的。首先,你的問題和你的描述,我覺得不匹配。。。你的描述想說北房沒用?朝南客廳應該改卧室?如果是這個意思的話,朝南客廳就當少一面牆的」卧室」就好啊。為什麼玩電腦就得在屋裡?冷的問題,不都需要空調解決?
就你題目的問題而言,客廳面積的增大,是因為生活方式的改變。現代家庭,需要的是「溝通」。溝通不僅僅是說話,而是全方位的體感,包括聽(互相說話),看(看到家人的活動),感(味覺等),等等。是全方位立體溝通。公共社交只是溝通的一種,更多的是家庭成員之間的內部社交。
舉一個例子。一個三口之家,媽媽準備切蛋糕,孩子在玩玩具,爸爸在讀書。爸爸讀書口渴了,拿水杯喝水,無意間看見孩子在搭積木,快要倒了,然後放下手裡的書,去給孩子做幫手。這時候媽媽拿出了蛋糕,準備分切。孩子聞到香甜的味道,沖著媽媽撒嬌:媽媽,我要吃一大塊~ 爸爸媽媽聽了,相視一笑。一家人坐在沙發上,分享蛋糕。這是一個立體溝通的過程,包括看,聽,感的交流。客廳給予了實現的硬體條件。
如果沒有客廳這樣的載體,而是有很多房間,可能會是這樣:爸爸在他的書房看書,孩子在ta的遊戲室搭積木,媽媽在餐廳切蛋糕(可能此種設計的房子已經沒有客廳,只有一個大些的餐廳)。然後,媽媽叫了一聲:吃蛋糕啦~ 爸爸和孩子各自從屋裡出來,吃完自己的蛋糕,說了聲「好吃」,然後各自回屋干自己的事兒了。。。
當然,有人說我就是喜歡獨處,喜歡自己做事情。這個當然可以。畢竟,不是「每個人」都需要客廳。
ps,北京有很多老房子都是這樣的,除了房間就是一個不大不小的餐廳。可能對有些人來說,這才是pefect吧,哈哈哈。。。
謝邀。戶型設計是樓盤銷售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好的房型已成為樓盤暢銷的最有力賣點與實力聚焦。可以說,戶型定位是否準確、戶型設計是否科學合理是事關項目成敗極為關鍵的因素。
當房型設計在市場銷售中日益顯出其重要作用來,房型又體現回歸自然、強調實用的市場風格。過於作品化、藝術化的房型常常在樓書上非常具有誘惑力,而在實際銷售中卻往往顯得市場衝擊不足。
因此,如何適從本土特色和人們的居住習慣,以實用性為切入口來勾勒商品住宅的市場賣點,成為房型設計的一大問題。
從目前的市場實況看,由於生活習慣、居住觀念的不同,我國南北之間、東西之間消費者對戶型面積的要求存在巨大差異。香港人通常將70㎡做成三房,而北方地區二房的面積也大多超過100㎡。就是同一城市,不同類別的消費者對面積的要求也大相徑庭:有的認為三房應在100㎡左右,有的希望三房能做到130㎡以上甚至170㎡;有的喜歡70㎡的二房,有的中意二房超過90㎡……那麼具體到某一樓盤,每種戶型類別的面積到底以多少為宜,顯然需要精心策劃。
當然越是經濟發達地區,房價越是高,對年輕人而言,壓力也越是大。但對他們而言,既希望能夠滿足自己一家三口甚至把老家的父母接過來居住的需求,又要能夠滿足偶爾親戚朋友到家裡聚一聚、增進彼此感情的需求,還要能夠在可以接受的並不是很高的買房預算之下,一些中小戶型做出更多小面積的卧室,顯然就比較符合他們的期待了
卧室小,那麼同等面積下,就可以安排較多卧室。
換句話說,同等面積下,本來的大三居,現在可以叫大四居。那麼就有噱頭了。可以賣貴點。
小卧室還有如下好處:
1 夏天省空調2 冬天省暖氣3 強制進行房屋功能性劃分 (吃飯只能出來 卧室只是睡覺)4 人少的家庭,特別單身,小卧室有安全感。不空落。卧室小了,廳也變小,就會成為香港房子。
沒人喜歡那樣。
所以,廳要大一點,來平衡。
大廳的優點:有面子;
1 有客人來 肯定在廳里。大廳 大氣。2 客人問 你這大四居 參觀唄。你說 卧室不方便。很容易遮蓋卧室的小。3 僅從廳來判斷卧室 客人對房子的印象 可能會遠遠大於房子的實際。4 大廳 客人多也方便招待。好過讓進卧室招待(特殊情況除外)小結一下:大廳小卧,可以在同等建築面積,同等價格下,讓買家買到更多居室,說出去,或者招待客人 更有面子。卧室小是有根據的,人的氣場就是磁場換個說法就是感覺安全舒適的範圍最多12平,多了人就會產生不安全焦慮的情緒,所以卧室比較小。哪怕是紫禁城的皇帝,你仔細看看真正睡覺的地方也就5,6平左右,其他的全做為起居的空間。客廳大是因為客廳作為接待,聚會等綜合性場所,人和人交往時會有禮儀距離一般為1米左右,你客廳太小,家裡來幾個人時就得縮小人之間的禮儀距離,這也會讓人產生不舒服焦躁的心理,所以客廳必須又大又寬敞,這樣才不會顯得逼仄。
我換個視角回答下問題吧。
總結的話可能會有些樸素,別介意。以前,不流行住高樓的時候,村裡的老房子一般都是一家人都在住,
並且建的時候一般格局都是對稱的。有兄弟姐妹的,就會有分家的需求。家裡兄弟兩個的一般都是從中一分為二。家裡兄弟姐妹多的,那就需要有足夠多的房間安置,在窮的年代很多人也沒有能力為兒女蓋其他房子,那麼分家的時候,客廳反而成了麻煩事。如今,買樓房住,一般就一家幾口人住,沒有分家分房的壓力,客廳變大就有一定的意義了,向陽大客廳,大沙發,大電視,就變成人們追求的理想。
這個理論是從一位長輩那聽的,可能有些樸素,沒有那麼多專業的術語啥的,但是我感覺還是有一定道理的。畢竟這是一位貼地氣的經歷過土房到磚房到樓房的人的總結。客餐廳功能比原來多了,尤其受到國際化影響。而卧室呢就是睡覺用,只要能放下一張大床和一排衣櫃後空間不是太局促就可以了。主要是建築形式決定了設計和格局更自由了,原來只能那麼小。並不是不想做大
人總要走動社交,且中國人熱情好客,客人來了不能請去房間里招待吧?
我家就這樣,買的時候說是歐式房屋風格,反正我也不懂歐式具體啥樣。八十五的房子,倆卧室加起來不超過二十平米。。。
我把大客廳分割出一個南向連陽台的卧室 一個儲藏間 一個衣帽間 把一個北向卧室敲掉一面牆 連接餐廳 中島櫥櫃 擺大餐桌 沒有沙發 有電視 無背景牆 等於放棄了傳統客廳 增加了 儲物 用餐 面積 目前覺得生活很舒適 供參考
因為你不是目標群體,大部分的目標群體是3口之家。客廳也叫起居室,是一家人集中活動的地方。基本上除了睡覺,一家人大多數都活動在客廳,自然越大越好。獨身者的房子不是沒有,只不過比較少,慢慢找吧。
活動區間大一點,展開的空間大,休息空間小一點,讓人感覺溫馨。
不一定吧。我就特別喜歡大房間,平常也不太在廳里待,我甚至都不想在廳里放電視什麼的。所以買房的時候專門選了房間大的戶型。
剛剛買了二手房的來回答。第一套房子是老公房,70平,三房一廳一衛,兩個卧室朝南,一個卧室連著陽台,一個小房間做儲物間。客廳很小,放了一個兩人沙發,冰箱,餐桌已經很擠了。結婚後跟老公,爸媽生活在一起,吃完飯就是跟老公躺卧室看電視玩手機,也挺好。但是…但是,有了孩子。有了孩子之後整個不好了,給孩子買了圍欄,放客廳之後人都不好走,太擠了,每次衛生間開門還要挪動餐桌。小孩子學走路根本沒地方,只能每天帶她床上,沙發玩一會。於是咬咬牙買了大客廳,兩房兩廳一衛,雙陽台。這下好了,孩子在房子里摸著沙發電視櫃學走路。現在會走路了,天天在客廳走來走去忙活,看著感覺好幸福。我有時候總是對我老公說,看到孩子跑來跑去覺得這是我做的最正確的決定。平時經常跟孩子在客廳遊戲,躺著,趴著無壓力。我們家孩子屬於醒了就要爬起來撒歡的那種,哈哈哈,所以大客廳很重要呀!如果你打算丁克的話,當我沒說。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