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可以讓我的孩子不上學嗎?
上學太浪費時間,假如我有孩子一定不讓他上學,自個想學啥就學啥就行了,學校教育有個屁用啊。
這樣有沒有什麼不良後果?有沒有比較好的案例?
公元前3000年,有一個當父親的埃及人正要送他兒子上學的,他為了勸兒子發奮學習,將社會底層許多人的苦難與社會頂層少數人的幸運做了一番對比。他在途中這樣說:
人類自從有階級分化以來,就是靠科學知識,後來是受教育的程度,來最快捷地完成社會分工。5000年前的人尚且懂的道理,今天的人反倒迷茫了。學習寫字要用心,學會了什麼重活都可以甩得遠遠的,還能當名氣很大的官。書吏是不用干體力活的,卻能指揮別人。……你不是有書吏寫字用的玩意兒嗎?就是那玩意兒,能把你和划槳搖櫓的區分開來。
我親眼見過在爐口邊幹活的金屬製造工,十個手指就像鱷魚爪子,身上的臭味比魚卵還難聞。……石匠的活兒是對付各種堅硬的石頭,幹完活時累得胳膊都抬不起來,只好整夜蜷縮著身子睡,等到太陽一出來,就又得去接著幹活。他的膝蓋和脊椎都快碎了。……理髮匠從早到晚給人剃頭修面,除了吃飯,連坐下來歇一會兒的工夫也沒有。他匆匆地走家串戶,兜攬活兒。就像蜜蜂吃自己釀的蜜那樣,他累斷了雙臂只是為了填個肚子。……種田的一年四季只有一套衣服,嗓子粗啞的像老鴉叫,十個手指從來不得閑,兩條胳膊叫風吹得乾瘦如柴。他休息的地方——如果他真能休息的話——是爛泥地。他不生病時,和牲畜一起分享他的健康;得病了,就在牲畜中擠塊兒地皮躺下。……
用心學習吧,兒子。實在沒有什麼可與學習相比的。在校學習一天,得到的好處一輩子也享用不盡。
題主如果只是問「可以嗎?」我得說,第一,九年制義務教育是強制的,從法律角度講你是必須送孩子至少接受九年義務教育的。當然了,中國社會嘛,執法不那麼嚴,你要是硬要讓孩子不去,估計只要身邊親友啥的沒人舉報,估計也沒人管你的閑事。第二,如果要問我這樣做好不好?我想說對你而言只是一個實驗,對你的孩子是一生,請慎重。與其在這裡提問,不如好好去掙錢,掙個千八百萬的,用來保證你的孩子按照你說的做了之後,萬一失敗在社會無法容身,至少還有錢可以依靠。再就是你認為孩子應該要學習的內容、你覺得有用的東西是哪些?你打算怎樣教給孩子?要是你連這個沒有想清楚就不讓孩子去上學,那就然並卵了~~
不建議。
我個人的觀點如下: 學校雖然在教育方法與觀念上的各種落後與不合理的確客觀存在。但有一項內容是是家庭作坊式教育無法取代的。就是同學與夥伴的關係。這部分內容不存在於課本之中,但無時無刻不在起著作用。這是學生進入成人社會的一種很重要的演習。而且其將來一部分人脈資源就是要在這其中發展出來的。如果缺失這一部分的練習。孩子成年融入社會的困難有可能會增加另一方面,家庭式教育很難保證像學校教育這樣體系化。課堂教育畢竟是由多名老師合力完成的。作為一個正常人來說。很難保證一天都能保持這樣效果給孩子教育講解。而且,也很難保證家長能夠達到這樣程度的知識面。
國內的home schooling的資源匱乏。有些國家的確有合適他們的一整套完整的home schooling的體系。包括教材,考核以及監督監護人的教育能力。但是我們這裡沒有。如果家長水平不好,自我感覺良好的話。這種事情沒有監督就是有問題了。
的確,世界各地都有各種在家裡教育出神童的勵志故事。但是,我作為一個全職爸爸有考慮過這個問題,也去思考也調查過。在國內,真的不推薦。有很多事情不是有決心,有努力,有執行力就能夠解決的。即便很多神童的故事背後,其實也會有其陰影的。只是我們大家看不到了。有能力這樣做的人,不會來問這個問題。
謝邀~
----------下面是普法時間----------第十三條 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應當尊重未成年人受教育的權利,必須使適齡未成年人依法入學接受並完成義務教育,不得使接受義務教育的未成年人輟學。
第五十八條 適齡兒童、少年的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監護人無正當理由未依照本法規定送適齡兒童、少年入學接受義務教育的,由當地鄉鎮人民政府或者縣級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門給予批評教育,責令限期改正。
——《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
義務教育對未成年人成長的重要意義,這個問題下的許多高贊答案都講的很清楚了。不管題主的提問是突發奇想還是醞釀已久,各位答主認真、懇切的態度令人感動。義務教育可以為孩子構建系統且完整的基礎知識,為孩子提供不可或缺的友情,讓孩子在集體活動中掌握社交技能和明確社會規則,這一切都是孩子面向未來社會的基礎和敲門磚。這樣的答案,在我們的九年義務教育初級中學思想政治課本里有著明確的回答,可能有些人記不清了,建議複習一下。現在的思想政治課本,加入了很多為人處事的做人道理,很多內容值得成年人回味。
那麼,不送孩子去上學的父母,又能為孩子帶來怎樣的生活呢?
你如果是美國當選總統唐納德·特朗普先生,孩子不會算「17乘以6」不是什麼大事,你照樣可以把他送入你捐了一大筆錢的名校,然後讓他拿著名校出身的社會身份,在政商界謀取一個好差事。17乘6等於幾?特朗普一家都沒算對_日常_生活_bilibili_嗶哩嗶哩彈幕視頻網
如果你是童話大師鄭淵潔大師,你的兒子鄭亞旗老師可以不去上學,根據你的教育理想由你一手教育,成為運營鄭淵潔知識產權的成功人士。當然,鄭淵潔大師對自己的教育成就和教育理想不是太看重,老來得子的小女兒喜歡學校的朋友,他就沒有像對待兒子的教育那樣把女兒帶回家。女兒開心的成長,比在兒子那裡取得巨大成功的教育成果更讓鄭大師看重。
簡言之,公共教育體系雖然培養了我們這個社會幾乎全部的人才和天才,但它的弊端也讓許多有專長、有才情的孩子並沒有充分發揮自己的特色。做父母的人不忍心看孩子喪失個性、麻木的成長,想讓孩子擁有更好的人生,這是正常的想法。但是,做家長的有能力為孩子提供系統的、完整的教育,並讓孩子憑藉這些知識,繼續今後的深造,掌握立足社會的一技之長么?
奉勸普通人就省省吧,不要用孩子的人生賭博。
接下來是批判時間,對象是已經釀成惡果的家長。
十年前,就有一些喝心靈雞湯結果把自己呼呼嚕嚕忽悠瘸了的家長,要麼過分的放大了義務教育的弊端,要麼過分自信的認為自己掌握了成功的捷徑,或是寄期望於私塾中的另一種知識體系,或是志得意滿的披掛上陣,從學校奪走了孩子。結果出現了不少類似下面這樣的問題:
固執父親讓女兒退學回家學禮儀--人民網
覺得自己手握屠龍術,讓孩子一朝一夕掌握這個社會的其他所有成員都學不到的本事,然後以此立足,獲得成功;甚至直接利用孩子實現自己不靠譜的民科理論,這都是病。說沒病的,先看看自己,你有沒有取得基本的成功,可以擁有「眾人皆醉我獨醒」的自信?在社會上處處不如意,就想法子另闢蹊徑,一路躲進偏門亞文化話語體系或是自創的什麼體系的「終南山」里「隱居」,這不是「得道」,是逃避。
目前我國精神分裂症的發病率是1%左右,各種資料表明17.5%左右的人口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礙。現在,至少知乎眾對抑鬱症普遍有了認識。但是世界上還有其他許多心理障礙,以神經質為代表,阻礙人們獲得幸福,阻礙人們構建關係正常的家庭,阻礙擁有良好的人際關係。這些心理障礙很多源自童年的不安全感,因此可能在患者子女的身上重現,一代代的延續不幸。總有一些人的神經質,因為「保住自己的社會地位、讓子女出人頭地」的不良刺激,發展得更嚴重,因此這些人會走得距離社會常態更遠。
一個典型的妄想型人格障礙患者的常見表現,是夸夸其談說自己有偉大的發明或驚人的發現,因此自己受到了社會的排斥甚至迫害。讓他們談談自己發明或發現的細節,又說不出來,只是說如何如何偉大的車軲轆話。再問的細一點,病人就該翻臉了,說你也是迫害他的龐大陰謀集團的一分子。這類病人的癥結,不在於他們妄想出的發明或是別的有多偉大,而是他們急於表達自己很偉大。但是現實和理想總是有距離的,於是在境遇不良和人格缺陷的共同作用下,他們對客觀現實的感受逐漸扭曲,他們的邏輯線性逐漸瓦解,湊夠精神分裂症三大陽性體征,就得精神病了。
迷信自己的獨特方法甚至到了偏執的程度,覺得可以不用很累也不用很麻煩就讓孩子成為驚世奇才的家長,正是需要社會幫助的對象。
另外,神經質人格的判定需要結合社會文化背景和人的成長階段。如果是少年的「中二病」,除非太嚴重,倒是不用考慮為病態,只要家長認真履行職責即可。
第十一條 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應當關注未成年人的生理、心理狀況和行為習慣,以健康的思想、良好的品行和適當的方法教育和影響未成年人,引導未成年人進行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動,預防和制止未成年人吸煙、酗酒、流浪、沉迷網路以及賭博、吸毒、賣淫等行為。
第十四條 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應當根據未成年人的年齡和智力發展狀況,在作出與未成年人權益有關的決定時告知其本人,並聽取他們的意見。
——《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
------------------本文作者: @鄧鉑鋆為了讓你孩子摘掉其上一代「掃盲運動遺珠」的帽子,這個學也是一定要上的。
@共青團中央 不如去批評教育下鄭淵潔,他可是讓他孩子從初中起就不上學了啊……
簡單回答,雖然上面某官方號說得義正詞嚴,但是你完全可以無視,要讓孩子不上學就讓孩子不上學,沒啥的。會有啥後果,我只能說孩子如果沒有個好爹的話,大概率上是會廢掉的,如此而已。
這句話我在知乎說過不下三遍了,讀書真的是捷徑,為啥這麼多人不理解呢。不上學?!竟然有將來要當父母提這種問題,嗯,不錯嘛,我爹媽要是當年有這覺悟……
首先,不談這個想法怎樣,我覺得題主能真正去考慮這種問題,挺好的,雖然從你說的看,這判斷下得確實太草率了。但在一大堆父母想著把孩子扔給學校,談到教育就是,老師你儘管打的情況下,有父母能去考慮我家孩子可以不去上學嗎?怎樣做更好,這本身並不是壞事,至少,對於教育,你是有去思考的。敢想敢問,或許會顯得無知,但比起不懂裝懂,隨大流,至少是在努力地按著自己的想法去判斷,我覺得後者更值得尊敬。不過嘛,這事,怕是真不可以。因為,我逃過學,那種滋味,我大概理解。我是初二那年鬧得,起因是暑假時回憶了下初中的日子,又想了一下未來幾年的生活後,感覺上學的日子天昏地暗,一火大就沒做作業,結果臨近開學,慫了,想著去學校要面對的,一不做二不休,直接躺倒在地,哥生病了,這學我不上了。一向聽話懂事的我這麼一鬧,父母措手不及,於是經歷了一堆亂七八糟的事後,我停學了。
對於不上學,我覺得我有很好的理由的。我從小學起就要經歷體罰,背課文默寫,錯了,一個字一下,用木棍。依稀記得老師打斷了好幾根,每次斷了,老師隨手一扔,下午會有根更粗的被家長送過來。這還算好的,扔書包讓學生滾,把一個女生拉倒全班面前吼,你媽死了我一直可憐你,結果你就這德性,你媽還好死得早。更有甚者,連坐,一個學生背不好書,那麼全班跟著罰抄課文,一邊下命令,一邊轉移火力,別怪我,是他背不出的。不讓上網,不讓看動畫,要看新聞聯播,不讓看雜誌,要讀參考書,考試一定是要簽字。初中了,聊個QQ都要被批評,出去逛個街打個球都要被批評。我可是在中國前幾發達的省份讀的書啊。讀書效果是不錯,那其他呢?教育難道就是考試?想著這些問題的我,從小就厭學。所以那一次,哪怕父母再生氣,哪怕後果多嚴重,我都要表態,這書我不讀了。我成功了,我終於走出了那個我從小厭惡的牢籠,但走出後,正想著歇一口氣的我,突然發現,我這個年紀,如果不是學生,那是什麼?人活在這個社會,需要有身份的,而我沒有。退學不到一周,我就被逼著逃離了那座城市。在一個學習至上的地方,小孩子不讀書,他就失去了他的價值。我不能出門,工作日,同齡人在讀書,我這個年紀的在街上太刺眼。周末,同齡人放假了,我怕遇到他們。我也沒法待在家裡,因為那要面對老媽。
我回到了老家,一個同樣發達的地方,相較上學的地方,那兒更加寬容,初中年紀,讀書的自然還是主流,但同樣有著大批來自周邊各地的選擇早早走入社會的人。我住進了老爸公司的宿舍,論年紀,我是最小的,但也就小了差不多一兩歲。在那裡我接觸了大量處於我這個年紀的人。他們和我以前認識的不同,不愛學習,很多讀著中專,個別幾個甚至初中都沒讀完,對於他們來說,比起老老實實念書,這種早點走進社會的生活怕是更加舒坦。
一開始,我是很期望的,我覺得大家一般年紀,或許有很多的東西可以聊,但很快,我發現,我是真的天真。他們每天上著班,下了班後,喝酒看片閑聊。上班時間,我沒跟他們一起,下了班,就算能坐在一起了,也很突兀,我們沒有共同話題,聽著他們在那邊講著天南海北,插不上話對我而言簡直是一種煎熬。日子久了,我甚至從他們眼中讀到了其中東西,那是一種蔑視。或許表面上還是客客氣氣的,但話里話外總會透出另一種意思,你不讀書,那你能幹嘛。慢慢的,我發現我快待不下去了,我越來越喜歡把自己關在屋裡,越來越討厭去吃飯,因為吃飯,會遇到他們,每個人的視線都很刺眼。在某一個難受地闖不過氣的夜晚,我爸問了我一個問題,你想怎麼樣?我想了很久了,我堅定不已地跟我爸說,我要去看心理醫生。那時的我覺得,或許,作為了解那一行的醫生,他能告訴其他人,我沒什麼錯。第二天,我被老爸去了精神康復中心,對著醫生,我毫無保留,侃侃而談,醫生笑著,很親切,聽我說完後,扭頭跟我爸說,他抑鬱焦慮,還帶點躁狂,情況挺嚴重的,讓他在我們這住下吧。就這樣,我成了一個患有精神疾病的人,在精神康復中心住下了,這一住,兩個月。很長一段時間,我真不明白,我錯在哪?我不討厭學習,我不是不想變好,我只是希望,每天下午,我的吃飯時間不是只有5分鐘,我只是不想默個寫還擔心受怕,我只是不想每天凌晨才能睡,我只是不想我生活的全部樂趣都被學習剝奪,而學習本身又是那麼枯燥壓抑。
住院的兩個月,一開始有點恍惚。有一天正在發獃,一個傢伙對我突然來了一拳,很快,揍我的那個被關進禁閉室,綁了起來。我蹲在地上沒出聲,護士走過來問我,怎麼樣了,我溜回了房間。第二天,晚上,我跑到玩得比較好的護士面前,我問他,禁閉室有人嗎?他搖了搖頭,我說,行,把我綁進去。護士拒絕了,耐不住我死纏爛打,同意了,但提了一個要求,要我說明原因,我說,綁完後再告訴你。我被綁在了禁閉室里的床上,屋裡沒有開燈,黑暗中,我靜靜地盯著天花板,有那麼一會,我覺得,這樣挺好的,沒人打擾,要不就這樣好了。屋裡,很暗,別過頭,卻能從門縫裡看到光,還有那隱隱約約的聲音。那一刻我被困在黑暗裡,動不了,但仔細看看,光和亮離我其實挺近的,只要我能掙脫。我試了下,綁的挺緊。約好的時間是兩個小時,應該還要等很久吧,但我已經想出去了。怎麼辦?
我扭動著身體,諾基亞按鍵機從褲兜里掉了出來,我利用全身力量一點一點地往上推,努力移到了手邊。手終於抓住了手機,憑著記憶,我按下了幾個鍵,撥通了對話。「喂,你好,這裡是XX精神康復中心。」電話接通了,很熟悉的聲音。「喂。X哥,是我,」我大喊著,快來給我鬆綁!我想通了!」從停學,到回家,再到進了精神康復中心。有時候,回過頭來看,會覺得很奇妙,我只是不想學得那麼痛苦,這種發展是怎麼回事。但仔細一想,很簡單啊,我以為我放棄的只是學習,實際上,我是放棄了自己的社交圈。都覺得上學是為了好好讀書,但除了學習這條主線外,待在同齡人的世界裡,學會相處,交朋友,對於那個年紀的人來說,這條線或許才是最重要的。
西方,有間隔年的說法,留給學生一年的時間安排。對我來說,停學的那一年,就是我的間隔年,只是來得太早了些。那一年,我第一次做了反抗,那一年,我知道了人有屬於自己的圈子,那一年,我從秩序井然的地方到了一個似乎最無序的地方。在離開學校後,我得以從另外一個角度,去不斷思考,上學對於我們而言,到底是什麼。
所謂學校啊,是象牙塔,更是社會為我們劃分出來的,屬於我們的小社會。
在學校,年紀的劃分很明確,依稀記得,小時候,哪怕對方只比我大一個年級,距離感也會非常強。這樣做有一個顯而易見的好處,青少年時期,人的成長是非常迅猛的,以年齡來劃分,一方面把成長階段划了,從二年級到三年級,從四年級到五年級。外人看都是小孩,對於小孩來說,每個年級都有著不同的意義。另一方面,因為年齡是一樣的,孩子能更好的在大人的引導下,去建立真正與他們年齡對應的世界。在學校這個龐大的系統里,通過年級、班級、興趣一層層分下去,孩子能在最大程度上找到最適合的朋友和交流對象,這是脫離學校後,憑藉父母自身能力無法完成的。最懂孩子永遠是孩子自己,而只有學校才能提供這種細緻入微的場所。讀過書的都知道,上學期間,分數的地位是非常高的。說實話,我們可以找到一堆理由去駁斥,但有一點,我們否認不了。相比較社會裡的金錢至上,分數至上對於孩子,未必是最好,但一定是很好的一個選擇。學校通過考試,圍繞學習建立了一套體系。這套體系里,分數是核心。必須承認,分數至上是有違教育初衷的,但不得不說,這違背是非常現實的。題主對於教育應該有著自己的想法吧,在很多人眼裡,教育是大於讀書的,因為讀書為了考試,變得很功利。教育應該是全面發展,立足未來的。但就像一款再偉大的產品,也要得到市場認可一樣。如今分數體系的建立是將教育落到實處的一種體現。我們提暢想,往往是一種感覺,感覺是模糊的,真正去做,就得清晰明了。分數作為學力的一種表現,是有缺陷的。但就像能量轉換會有損耗一樣,這是避不開的。現階段來說,能通過評分對一大群人的學習能力進行劃分,判斷。分數體系其實已經很可怕了。讓孩子真正去他應該去的圈子,同時在一個優秀體系下學習。個人以為,僅僅這兩點,送孩子去讀書的必要性就毋庸置疑了。
不過嘛,這是不夠的。父母往往會犯一個很大的錯誤,他們會把教育扔給學校,他們認為,教育,只有學校就夠了。
我停學,不管怎樣,我錯了,用那樣一種方式去反抗,始終是過激了。但,我至今不覺得我的想法有錯。教育從來不是學校的事。當作為父母不去考慮時,那麼,全權握有教育權力的學校很容易變得扭曲。學校本身作為一個龐大的系統,對於教育有著很強的偏向性。我們把孩子送進學校,最主要的目的是孩子能通過科學的教育體系掌握知識與能力。但對於成長來說,這只是一部分。父母本身是可以成為教育的協同者與監督者的,但大量父母一切聽老師的,自動放棄了這些權利,失去制約的學校很容易變得病態的。我會那樣,我自身有錯,學校有錯,父母有錯。當時,哪怕老師說一句,沒事,人生又不是只能學習。哪怕父母說一句,沒事,累了就休息一下,我也不會失望到近乎絕望最後破罐破摔。對於孩子來說,他們的世界不大,父母老師有時候一點點的鼓勵其實就可以發揮很大的作用。但,並沒有。當父母缺位,學校異化,教育變得不近人情的時候,我們除了自我舔舐,真的無奈無力無助到近乎麻木不仁。
教育其實真的很簡單。讓孩子好好上學,然後,記得蹲下去,認真地去看著,孩子所在的世界。上學,不只是單純的學習知識,而是更好的融入社會
初看到這個帖子,我不禁啞然失笑起來。這是何其無聊的問題啊,既然你能問出「可以嗎」這樣的選擇性問題,那說明你內心的潛意識裡「可以」這個答案還是佔上風的。究竟是什麼讓你對你的「可以」產生了質疑呢?是你對現行教育體制失去了信心,還是你想逃避些什麼?我暫且不說我完全贊同送孩子上學這件事,我想先聊一聊,孩子不上學,會失去什麼?1系統且完整的知識。說到這點,肯定有人會立刻跳出來反駁我,你以為上學了,就能掌握系統且全面的知識了嗎?誰還不知道你們在學校學習就是混日子,混個考試通過,混個文憑而已!那麼,我想請問,在學校這麼個還有約束,還有考量的地方,都這樣了,你還奢望通過自學提高自己嗎?天哪,快別做美夢了,醒醒吧。孩子最黃金的12年,也是從6歲孩童成長為成人的12年,也是決定人生最關鍵的12年。如果,他從一開始就不進行學校學習的話,他恐怕連個自學能力都木有滴,還奢望以後怎麼學?怎麼打造自己?或許,你會說,我給我家孩子找家教在家裡學習,不行嗎?親,你若是中產階級或是其它更低的什麼階級,你有沒有成本意識啊?在文化知識的學習上,學校乃投入時間成本與金錢成本都比較低的一種方式,如果選擇在家學習,時間與金錢成本更高。若您是大富大貴之人,那我無話可回說,您隨便揮霍,不就幾個錢的事嘛。插播一條真人真事。我有個親戚,他頂多就是個中專水平吧。他就在孩子上學這件事上反其道而行之,從小就沒讓孩子上學。他是做生意的,挺忙,但還會教他們孩子功課。後來我就特別好奇,他都給孩子教授哪些知識呢。原來就教一些他個人比較崇尚的孔孟之道,之後卻又在我們那裡開辦了一所研習孔孟之道的學校,方圓幾百里,卻沒有招到一個願意來就讀的學生。他的兩個孩子現在已經14歲了,基本的文化知識架構還沒有,真不知道他們以後在這個現代社會如何立足。親戚們紛紛勸他,可是不聽勸,他還說,他的孩子他負責。說實話,就沒見過他這樣的「負責」的爸爸,孩子的未來,他真的能負的起嗎?2 不可或缺的友情。友情是人一生中不可缺少的情感,如果一個人不曾擁有友情,那麼這個人就不能算真正的活過。當然,我不是說,不去上學,就收穫不了友情。但你認真想想,你的好姐們,好哥們,一生的朋友不都是你上學時的那些好夥伴啊。若在孩子該上學的年紀,你就剝奪了他的上學權利,你不覺得殘忍嗎?就算去學校學不了多少知識,可是他可以在學校交到朋友,可以開心快樂地成長啊。就算你帶他去遊樂園找樂,次數多了,他也會不喜歡的。人是群居動物,是離不開周圍人的。試想,別人家的孩子都去上學了,你家孩子就呆在家裡,他該有多孤獨啊。他需要的是同齡人,需要的是玩伴,而不是你整天呆在他身邊。再說,你有那個時間嗎?天天如一日地時刻陪著他,呵護著他,不養家了嗎?不去實現你自己的人生價值了,是嗎?想必你也有許多朋友吧,開心時你會與他們分享,困難時,他們會拉你一把的那種。可是,如果你家孩子不去學校這個大熔爐,對他而言,交到一個朋友多難啊。不同的教育背景,他們自然也沒有什麼共同話題可聊。等到孩子長大了,要去工作了,要去創業了,誰去和他相互扶持?你不要給我說,你會一直在,全力支持你家孩子,可是,歲月不饒人啊,你終究還是會有老的一天。到那時,你的孩子怎麼辦?就算你家孩子能力超俗,不需要他人的幫助,可是人生路總不會是那麼一帆風順的啊,低谷時,誰來安慰和鼓勵那顆挫敗的心?這些你是否有想過?3 難得的伯樂。這個「伯樂」是誰呢?他就是學校教育中的主心骨人物-老師。相信每一個人的一生中,都會有那麼一兩個老師讓你終生難忘。可能讓你記住他們的,不是他們教的有多好,而是他們的人格或是某個階段對你的指引讓你把他們深深銘記在心。這可是孩子不去上學絕對享受不到的機遇。父母的教育確實很關鍵,但是你有老師的經驗豐富嗎?老師見過各種各樣的學生,他們才是最懂得學生的人群。接觸久了,他們會對你家孩子有特別清晰的認識,知道他的興趣點在哪,會在你家孩子迷茫時指點迷津的。有時候,老師的人格還會影響到孩子的一生呢(如果你家孩子超級尊敬或是崇拜他的老師的話,他也會發奮努力,向老師看齊滴)。或許,你又會反駁我,現在世風日下,學校里的老師的各方面素質都不咋地,不把我家孩子帶溝里就謝天謝地了。對不起,只能說你太消極。教師入行還得經過考量,況且現在為了更加規範教師隊伍,五年一考核,你瞎擔心個神馬?全天底下父母就你心思最縝密,最會為孩子操心了?教育是興國之本,國家可不會大而化之,隨便什麼人都能進入學校,充當傳道授業解惑者。重要的是,孩子進行正規學習,其潛能就有可能被老師挖掘,被激發。你能保證,你有足夠的能力發現並開發你家孩子的潛能嗎?4必要的交際能力。現代社會,智商高都不是什麼值得驕傲的資本,情商高才是王道。不是都說,學校就是個小社會么。你在這個群體里,會遇到形形色色的人。同樣,你家孩子進入社會,不是也得與這些人打交道嗎?都說,人生沒有綵排,每一天都是現場直播。現在給你家孩子個機會,提前做個綵排,還不樂意了,是不?學校教育,本質上來講,就是要教會你怎麼學,怎麼學知識,怎麼學做人。給你舞台,讓你慢慢學會怎樣與人交往,怎樣與人更好地溝通,怎樣更好地為人處事。如果你家孩子呆家裡,如溫室的花朵一樣,怎麼去歷練?或者你家比較富有,有讓孩子走南闖北,週遊世界的資本,可是你有考慮過風險成本嗎?現在的人不是都挺會算的嘛,那我就給你簡單算算啊。學校的環境比較單純,基本不會出現危險的因子;而社會上的人魚龍複雜,你家孩子連初級社會都沒有經歷,直接跳到成人社會,你不覺風險太大了么?你能擔得起嗎?那可是你孩子的人生,不是你的人生啊。
5 敲門的「學歷」。如今的社會,不可否認,就是一個學歷的社會,一個標籤化的社會。你肯定會跟我說,學歷怎麼了,好多人都是高學歷、低能力。對不起,那只是個例,好嗎?再說,連學習這麼簡單的事都做不好,還能做什麼?你見過那些諾貝爾獎得主哪個是低文憑出身?就算有那麼一兩個,你確定你家孩子會成為那個億萬分之一嗎?你不讓孩子去學校接受教育,還說自己淡泊名利,不流於世俗,到最後,你敢保證你家孩子能力就高於他人了么?
孩子的世界總是單純而美好的,可他們的自制力又是很差的,大人有時都管不住自己,更何況孩子呢?作為父母,你又是否能夠給孩子營造一個非常完美的學習環境嗎?你能一直監督並引導孩子健康成長嗎?(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你不可能為了孩子,一切都放棄了吧。)
人與動物的最大區別就是,人需要接受教育,而動物則不需。加之,幾千年來,學校教育是人類公認的最佳教育方式。我們國家推行的義務教育也指出,少年接受義務教育是學校、家長和社會的義務,誰違反這個義務,誰就要受到法律的規範,家長不送學生上學,家長要承擔責任。
再允許我引經據典一下吧,捷克教育家誇美紐斯曾說,「學校是造就人的工廠」。胡適也曾說,「學校固然不是造就人才的唯一地方,但在學生時代的青年卻應該充分地利用學校的壞境與設備把自己鑄造成個東西。」最後,我想說,存在即合理。孩子的一生有且只有一個寶貴的12年,你不能用自己的愛綁架孩子的人生,你也不可能包辦孩子的一生。話就說到這,至於「可以讓你家孩子不上學」這個問題的最終定奪,還在您自個兒。
看到這種問題就想罵人。現在做父母的是不是得考資格證才行了。先別說義務教育法的問題,就說你說「自個想學啥就學啥就行了」,跟誰學,跟你嗎?你能嗎?你是不是什麼學科都是優秀?都學透了?專業也是頂尖的?就算是,你只教你自己的專業嗎,憑什麼剝奪孩子選擇其他專業的權力?再說了,你會教嗎,別忘了教育學可是一個設置博士學位的專業,你以為教孩子學東西很容易嗎?而且,你有時間教嗎?就算你全職,每天把所有時間花在教育上,但是一個沒有社會職業的父母怎麼進行言傳身教?你自己都脫離社會這麼久了,憑什麼教會孩子在未來應付各種社會問題。更別說孩子沒機會與同齡人交流,不合群、失去社會性導致的心理問題等等,太多了,古代太子讀書還要幾個伴讀呢。啥,鄭淵潔?人兒子至少是小學畢業啊,而且沒有他爸,他有這個家業來繼承?沒有這種能力和資源,一般人估計得去搬磚了吧。你交了稅,卻放著社會上這麼多的教育資源、教育福利不去利用,反而局限在這種極度原始的小農心態裡面,把自己的孩子置身於時間成本巨大、而失敗概率極大的風險裡面。還自為看透了「學校教育有屁用」,那是因為你在學校根本學不會吧。哪個孩子投胎到你家真是倒霉。本來不想答的,真是心疼你未來的孩子。
可以呀你開心就好
想學什麼學什麼,如果我是一個屁都不知道臭的低年級小學生,我就想天天和小夥伴玩。
「孩子,我要求你讀書用功,不是因為我要你跟別人比成績,而是因為,我希望你將來會擁有選擇的權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當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義,你就有成就感。當你的工作給你時間,不剝奪你的生活,你就有尊嚴。成就感和尊嚴,給你快樂。」
—龍應台well,法律這種事不用我多說,題主總會認識到違法的後果的,我說點別的
從總體上說,學校教育是現代工業社會的產物,在在線教育資源尚不普及的當下,把孩子送到學校是最高效也是最負責的做法。如果你堅持家庭教育,且不論違法與否,這樣教育下來的孩子肯定無法很好地適應現代社會,有很大可能會被淘汰。真的要讓孩子獲得優質教育就去買學區房啊,找好老師啊,一個小時五百塊,保證能學到很多東西
首先,你的教育水平肯定比不上十幾個本科師範院校畢業的大學生好,哪怕你專業知識淵博,也不可能比得了。哪怕你很厲害,是某個工科或者人文社科的專家,即使是這樣,你懂教育嗎?你懂教育心理學嗎?你一個人的精力能比得上從事教育事業數年的專業教師嗎?
再者說,你不需要和別人交流嗎?老師們還能相互交流下經驗,你呢?問王后雄嗎?你的孩子不需要同伴和朋友嗎?家庭教育的孩子你確定會有一個完整的人格嗎?
基礎教育的實施者是老師,他們是經過四年師範教育,擁有數年工作經驗,教過幾百名學生的專業人員,你想憑一己之力對抗他們?省省吧,幾乎不可能
最後我再多說一點。社會的進步總是需要打破舊的傳統,發展新的潮流,你可以緬懷過去,但必須面向未來。過去人類創造過很多優秀的成果,然而如果不能跟上潮流,一定會被淘汰。柯達是這麼死的,諾基亞是這麼死的,清朝也是這麼死的,不能跟上潮流的都死了
我希望題主不要逆流而行,那樣肯定會死的很慘,你死了不要緊,別搭上你的孩子,他是無辜的
題主想要案例,你可以試試搜索一個名字,李鐵軍,我估計你不會比他做的更好蟹妖。為什麼要讓孩子不上學?我沒有那麼多知識,認為自己可以獨自把孩子教的很好。我也沒有那麼多錢,可以給他一個完全無拘無束的人生。我也沒有能力,給她找出那麼多優秀的人生榜樣,和親密的夥伴。所以很奇怪,為什麼要讓孩子不上學呢?
我也是這樣想的,我要是有了孩子,在知乎上多找幾個有相同想法的各專業精英。自己辦學校自己教,教課本知識的同時也教綜合素質,什麼法律啊哲學啊,隔三差五飛到夏威夷搞社會實(du)踐(jia),豈不美哉。
不過首先,我得有個女朋友。國內上學是成本最低的受教育以及走向上層社會的通道。家教也可以啦,需要父母有大量時間投入,或者大量資金投入。
來看兩個案例
2005年春,瀘州市納溪區居民李鐵軍以「娃娃到學校學不到東西」為由[1],將女兒李婧磁帶回家自己教,這起「家教挑戰義務教育法」案轟動全國。[2]面對判決,李鐵軍頑固地表示「寧坐牢也不送女兒到學校念書」,李婧磁自此未踏入過學校一步。2007年,李鐵軍宣稱「女兒18歲時,我將把她培養成為一名生物磁場方面的科學家」!如今女兒20歲初中試卷難做完。鄭亞旗上小學第一天,班主任大罵一位沒帶課本的同學:「吃屎都趕不上熱乎!」。鄭亞旗回家問爸爸:「老師為什麼這麼說 ?熱的口味更好一些嗎?」
看到自己如此童真而富有求知慾的孩子,身處的學習環境竟如此渾濁,鄭淵潔當時就萌生了家庭私塾的念頭,但他沒有馬上實行,而是等到了孩子小學畢業。
他在這個等待的過程中發現:「當前國內學校教育最大的問題,就是孩子沒尊嚴,用考試分數做評價體系,學校沒有心靈教育,素質教育流於形式」。
鄭淵潔認為童年不是用來為成年做準備的,而應該充滿快樂。
退學時他唯一可惜的只是孩子會因此失去早戀的機會。
回家之後,鄭淵潔開始自己給兒子上課。
作為一個童話大王,鄭淵潔利用自己的優勢,同時也結合了孩子愛幻想、愛童話的特點。
他親自編撰了10套教材,由自己的童話主人公串場。
在內容上,他除了注重傳統學科知識教育,開設了語數外物化生。
更考慮了孩子今後立足於社會,全人發展的需求,增加了哲學、法律、健康、自救等科目。
有一天鄭亞旗問,有位女網友談F4,什麼是F4。當他們都以為F4指的是戰鬥機時,卻發現自己真的和世界脫節了,鄭淵潔深深憂慮孩子會不會出現社交問題。
他在暖氣上綁著國旗,每周一進行升旗儀式。
小學開始每周就帶兒子看演出,打球,見人,最大程度的讓孩子接觸社會,發展興趣。18歲離家,用自己打工賺來的積蓄創辦《皮皮魯》雜誌,將父親的童話事業發揚光大,創辦北京皮皮魯總動員文化科技公司任CEO,年入1.5億。看看的孩子更有可能向那個方向發展人類花了5000年才調整好的教育體制,被你5分鐘就給否定了。你可以異想天開,但是你的子女可都是祖國的花朵呀。
你不知道「九年義務教育」么 不送孩子上學時犯法的!
前段時間拒絕孩子上學的那個父親已經把自己女兒的學業玩廢了!
總之,應付應試教育的最佳方式還是送學校去~畢竟應試教育就是學校那幫人搞的~不上學,能不能成才?有沒有成功的案例?
有案例,不多,但都屬於個案。上學,能不能成才?有沒有成功案例?有案例,很多,適用於大範圍人群。題主的意思是:有橋我不走,我就喜歡摸著石頭過河。可以-鄭淵潔
不讓他上學,你上哪兒去給他找那麼多小夥伴???如果你可以做社會頂級精英,可以請到非常好的家教,可以帶孩子定期參加同等級社會層的聚會,讓一票精英小孩一起玩耍青梅竹馬,嗯,貌似不上學也行。。。如果做不到,就乖乖上學去吧。。。
請問你的孩子有沒有去過學校
你的孩子有沒有被你自己家教過他是否有學校和家教的對比感受如果以上都沒有
你憑什麼要求你的孩子不上學?為什麼不問你的孩子自己喜歡怎麼學?竟然跑來知乎問網友這個問題我對你和你的孩子表示深切的慰問關鍵不是上不上學,關鍵是會不會被強制「義務教育」,接著浪費時間,平庸化,但證書你又不得不有一張。你想做你要做的事,不得不拿著這張證書。
沒看問題具體描述前,我以為是個對現在學校教育一些問題有些擔憂的父母,想給自己孩子更好的環境什麼的。看了這個描述啊,我覺得也就是個loser。感覺要被罵了。
正題,即使去學校了,也可以想學啥就學啥。家長要在這方面比較強勢,投入要更多一點。但是還是要去學校的,至少是一個鍛煉孩子交際能力的地方,和同齡人一起成長是很有必要的。
首先,如果家長比較強勢的話,每天三點鐘把孩子接回家,學校老師也說不了啥,然後自己回家想學啥就學啥,家長自己不能教的,送去課外班。但是大部分家長沒有這個時間,精力,財力,以及能力。而且大部分孩子是普通的,學校學的那些基本的東西已經比較足夠了。如果真的是個天才,或者智力在同齡人裡面有些超長,學校那點東西就綽綽有餘了,家長留意的話,肯定會發現,到時候就有各種其他途徑去培養了,老師也不會攔著。
中學以後嘛,反正你要是能賺個幾千萬,孩子想幹啥都行了。其實你要是真能賺幾千萬,也不會問這種問題了。。。當然可以,只不過把孩子將來難就業的風險全都給自己承擔了,孩子未來找不到工作,你要養他一輩子讓孩子去讀書,將來孩子學得不好找不到工作,你還可以說:「別人都像你一樣學習,憑啥別人找得到你找不到?給我再去找」你的孩子將來找不到工作,他可以說:「都怪你的教育方式有問題,我才找不到工作人,如果當初讓我上學的話哪裡會變成現在這樣?」
其實我心裡還是挺贊成題主的。我從小到大也經常有這種想法,學校里這些老師教的都是嘛玩意?味如嚼蠟還經常教錯的知識點,再看這幫老師的學歷就更是慘不忍睹了。天天盼著我們上北清,看看你們自己,有個985的就算不錯了。
上學是經歷,選擇怕錯過。
不上學當然是可以的。
你得很有錢。
請得起很好的老師,課時費按小時算。夫妻倆必須有一個放棄工作全力輔導小孩以免走上邪路。所以其中一方收入必須很高,且穩定。童話大王他兒子不是在知乎很活躍嗎?人家算是不上學的典範了,如今也事業有成,仍然言必稱我爹是淵潔。
有錢,有時間,最好有背景,那麼世界就是你的,你可以隨意折騰。他父親已經沒有文化了,他自己不能在沒有下去,否則將來他會恨你
不良後果:
1.沒有在學校,體會不到和同學同伴如何相處,沒有在做人做事中長養品德和能力,以後和別人相處也許會有一些問題。
2.會錯過一些好老師。我讀大學的時候遇到幾個給我人生很大助力的老師。
3.如果是投簡歷找工作,學歷要求是大學專科及以上,很大可能直接就沒機會了。可以-方大同的媽媽
上學太浪費時間,假如我有孩子一定不讓他上學,自個想學啥就學啥就行了,學校教育有個屁用啊。
對學校教育失望可以理解,但是這種態度無助於解決問題。如果不能解決已有的問題,即使離開學校也不可能徹底避免這種教育的影響。
現在有在家上學的一群人,知乎上也有。有這種想法,想實現的話,您要保證做得比學校教育更好,對教育的理解比學校的教師更深刻,提供的資源比學校能提供的更多。我有朋友的孩子就是自己在家上學。有些東西制定計劃自學。有些東西報班學。我老公覺得這種模式挺好的。我也認為這種形式的學習,效果不見得比學校的差,或許還更好。但,主要顧慮在於兩點。一,孩子的社交圈子是否會受限?我老公認為不會。就拿我們朋友的孩子為例。所謂在家上學,並不意味著天天關在家裡。有些課程,是參加社會上的培訓班的。出去運動鍛煉,也能接觸到不少人。上學的孩子接觸的主要是同齡人,而在家的孩子接觸到的是社會上三教九流的人。二,沒有正規文憑,將來會不會有很多不方便?據說有自學考試之類的。
案例有的啊,題主可以去看看這個孩子近況如何。在大家看來這是一種十分愚昧自大的精神病行為,把自己的孩子當成證明自己的試驗品。
不請自來。
也許是我太孤陋寡聞,我所知道的這方面唯一一個成功案例是鄭淵潔與鄭亞旗。
題主既然不相信教育的作用,想必是相信拼爹的吧?
那麼,不妨先跟鄭淵潔拼一拼?
看看自己的本事與教育能力,比鄭淵潔如何?
另外,不知題主有么有聽過一個互聯網上廣泛流傳的段子:
有位貴族小公舉在清華讀書,一門課死活過不了,後來她背後的勢力把這門必修課改成了選修課,她才得以順利畢業。
很想問題主一句,你若跟小公舉她爹拼一拼,如何?
人家有這樣的本事,為何不請家教教孩子,而是把孩子送去學校?@共青團中央 已經邀請團團來普一下法……有什麼不滿意跟團團說吧
不上學可以 但是教育成本更高
雖然知道這種想法比較沒根據,但是恕我直言,題主問這個問題的語氣讓我覺得題主大概是學渣。
能說這種話的,要麼大富大貴,孩子想學啥,就能提供相應的教育資源,就算學殘了,也能保證孩子一生衣食無憂。要麼,就是教育體系的失敗者,自己在這個系統中失敗了,但是不願意承認自己的失敗,那錯的只能是這個系統了。鼠目寸光,井底之蛙,以為整個世界就是眼前的一畝三分地。口中所謂的想學點啥就學點啥,那個啥撐破天就是美容美髮汽修挖掘機,甚至不敢想像自己的孩子能當醫生、當律師、當工程師,能憑藉學習走進社會中產階級甚至社會頂層。我希望題主是第一種人……
看到大部分反對的聲音,我誠實的表達下自己曾經在一段時間內也有類似的想法.因為我看到很多親戚的小孩在上學前天真可愛,小學六年後木木的樣子,覺得現在教育怎麼了?思考過我如果有機會花時間自己教孩子,拋開老師當年一些讓我反感的教育方式,會不會讓小孩學的更好?又譬如一萬小時理論,如果我從小培養小孩在某個方面的系統訓練,與其學十樣入門,不如精通一個技能,是不是有可能讓孩子有更好的出路?然而在工作十年後的今天,小孩已經出生了的當下,我才發現要做到這太難太難,如同很多答案說的,如何提供小孩一個靠譜的系統學習機會,自己有什麼能力能保證教的比專業老師好,等等一系列的問題擺在眼前,才讓我回到現實,好好工作,賺一套學區房首付,提供一個相對好的起步環境,給予一個正常的家教環境,與其期待孩子成為天才,自己更努力向上,正面態度的生活才是這個問題的答案吧?
當然可以,人生百態。去學校或者就一門專業從小鑽研都可以的,甚至從小與中醫藥為伍都可以啊,只不過你需要權衡利弊,你的資源,財力,老師,環境。小孩的世界,朋友,社交,興趣,能力,都是你要考慮的
釣魚?
可以,畢竟這個社會需要各種人才。
剛看到這個問題題目的時候,我以為是一個深刻的討論,題主會提出他對教育的看法和自己改變的方式。
好奇滿滿的點進來,結果發現是這樣的問題描述。。。「有屁用」這樣的詞一出現,我突然都不想跟您討論了。。。。感覺如此極端的人,討論也沒什麼意義。
我大學剛畢業兩年多,沒成家。。不過不妨礙考慮教育的事情。
對於孩子是不是一定要去學校接受教育,這個我是沒有那麼一定強制的。
如果因為孩子的個性或者感興趣的內容不同,跟學校制度或教育內容發生衝突,我願意做他背後的堡壘,告訴他沒關係,不想去學校也可以,媽媽帶你讀書,給你講有趣的東西。
但是唯一不能懷疑的就是學習這件事。可以不背歷史,背政治,背英語單詞。但是不可以不了解自己所處的世界,不懂思考方式、邏輯和方法論,不懂汲取外文原版資料和文獻檢索整理。
看到沒有,即使在家,也是要學習的。
您,或您家孩子,對一個學習環境不滿意不適合,可以選擇另一種方式學習。學校的學習只是此時不適合您家孩子。但我相信,這樣的教育體制,它像均碼成衣,不是完全按照一個孩子定製,卻是讓所有人都比較好接受的並且還控制好成本的一種方式。
您用有屁用來形容,只能說明您可能並不懂教育,這樣的情況下,建議您家孩子還是去學校吧!
在家才可能誤終生。(更高的概率)
《義務教育法》
第五十八條 適齡兒童、少年的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監護人無正當理由未依照本法規定送適齡兒童、少年入學接受義務教育的,由當地鄉鎮人民政府或者縣級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門給予批評教育,責令限期改正。先有孩子再說吧
別瞎想了,有你這樣思想的人是不會有女朋友的,當然也不會有男朋友,所以問題來了,你哪來的孩子
可以啊,這樣的家長,我不希望教你的孩子。
一年後再看這個回答,發現了很多沒有看過的評論。
首先謝謝那些評論我的用戶,畢竟能在一個高中生的無病呻吟下,打下慎重思考的那些字。其次,我想對我的回答進行補充。還有一些我現在的想法。我一直覺得,人需要上學的。大部分家長沒有能力或者精力來完成教育,以及學校或者說社會機構能給到的教育,家庭給不了。也許,就包括我說的那些陰暗面,這個也許也是教育的一部分。在群體中怎樣與其他人共處,對系統知識的掌握,對於考試和競爭規則的熟悉。這些都是在學校里學會,在社會中需要的。我也堅持,社會可以晚一點入,學校可以晚一點走。我有一些已經進入社會一兩年的朋友,他們有些已經拿到了可觀的月薪,以早入社會的口吻勸說我別念大學了。可我一直覺得,念大學的目的不在於日後的薪酬和社會地位,除了掌握技藝之外,我可以居安思危的度過四年甚至更久,可以「站著說話不腰疼」,繼續隔岸觀火,看著社會。我也依舊堅持我的原答案,在直觀普遍的印象之外,學校有太多的陰暗。我念小學的弟弟在學校里學到了很多我和我父母一直避免讓他知道的東西,粗口髒話,性笑話,暴力和攀比。我剛中考完的表妹學習優異,乖巧懂事,她有很多理所應當的觀念,比如早戀的人學習一定會變差,並且活該。她和她的同學們一起排斥一個早戀的女孩兒,並且在那個女孩兒成績上升的時候覺得匪夷所思,害怕超過自己,在女孩兒中考失常暗想果然,並且覺得活該。這些東西很小,不一定是老師或者說學校本身的機構設置帶來的,但是我們可以說,是學校帶來的。我不是故意誇大學校的負面影響,我也從來沒說過學習無用,學歷無用。但是我們應該正視學校,也正視在知識之外,學校帶給我們的東西。比如某些所有人習以為常的價值觀,比如好像會隨著成長、畢業消失的某些不良影響。我認同從家庭到社會,學校是最好的學習場所,也是必備的過渡階段,我也堅持學校帶給我們的正面影響,永遠不小於它帶來的正面。原答案――――分割線――――我的攝影老師,初一輟學,理由很扯淡,他小學一直第一,初一不是第一就喪失了去學校的慾望,但他沒有終止學習。十四五歲自己謀生,儘管家境尚可,十八歲時花自己掙的七千塊錢買通一個大學生,用他的學生證上了兩年,純粹為了好玩、見識。我不知道他十幾年有怎樣精彩紛呈的人生,拿世俗的眼光看,他現在做導演、監製,正在籌謀自己的電影,修圖剪輯掙美金,拍照教課純粹為了好玩、人情。他說以後要讓自己的孩子也只上小學。我開始不以為然,今天回了高中上課,看著班主任一切以上級為主的姿態,聽著他晚自習說話十惡不赦、我們應該為成績活著的論斷,還有同學之間的風氣,突然就無比贊同。十二年的學校生涯,我見識了太多污濁。霸凌、攀比、流言蜚語,甚至階級。老師之間像官場,學生之間像監獄。無論是哪一個階層,我都不願意我的孩子處於其中。事實上不上學你必須要太多的精力教育他,不是人人都是鄭淵潔,你也不能貿然為你的孩子做決定,他在還無法理解的年紀,可能會失了你的初衷。比起不上學,我更希望能有一所和如今學校不太一樣的學校,沒有太強的尊卑和對錯,不為了學習活。假如你覺得你幾十年一個人的經驗能強得過幾千年華夏無數智者的經驗的話。
希望你還是不要生孩子,饒你孩子一命吧
問這個問題的絕對沒有小孩,甚至自己就是個孩子,看到那麼多人一本正經的回答問題。我都無語了。
答案很簡單:這不應該是由你來決定的。 不能因為自己的想法就剝奪了孩子受教育的權力。 如果是孩子上到了初中或者高中,有了自己的思想和對未來的規劃,他/她如果希望選擇輟學,你可以考慮是否贊同他的想法。 但是在他/她還沒有經歷過學校的教育體系,家長就自作主張的幫他決定了是否去學校上學,這是一個十分霸道的行為。
大寫的腦殘。上學,讀書不僅僅是學習知識技能,更是交朋友,學習好的思維方式。大部分人學校畢業之後,交到真心朋友的機會較少,你孩子的同學都是北京四中,人大附中畢業的試試,你老了生病去醫院都有關係可以找啊。你不讓孩子上學,以後讓他憑自己是爆發戶或者暴發戶的兒子的身份找媳婦么?或者同樣找個不上學的好了。前段時間四川山裡就有一個,以後你的後代都這樣也不錯。最後你確定你孩子長大有獨立意識後不會怨恨你?
想在家自己教孩子,有兩個方面。(只討論一般屁民生活啊,腰纏萬貫者不在此列)
一、知識方面,這個有兩條路。
1,你自己教。
1.1這就得要求你從小學,到大學,在知識、教育方式方法方面你要勝過所有老師,而且是各個學科勝過所有老師,這在我的認知里,沒有一個人能做到。
1.2教學器材,各種實驗器材,教學器材,和各種除了在學校里用,家裡幾乎一輩子見不到的東西你得備齊了,這在我的認知里,沒有一個人能做到。
2,請別人教。
這也得要求你請的老師要比所有的在校職業老師牛逼,而且人品信得過,就現在的家教薪資水平來說的話,這一套下來最少得有個幾十萬 上百萬的。這還不算1.2說的教學器材,所有費用加起來大約在保守估計100W左右吧。
二,為人處世方面
1.讀書的作用
我之前和人爭論過讀書到底有沒有用,你看我兒子,初中畢業出去打工,現在掙了多少錢多少錢,你看看你讀書到現在,花了你爹10多萬了吧,啥時候能掙回來啊,一開始我面紅耳赤的和人爭論,後來發現沒啥用。
我一直都認為,讀書最大的作用不是學習多少知識,畢竟像吾等屁民,立志做科研的並沒有多少,大部分都是為了找個好點的工作,就算你教出一個無敵牛逼的孩子,就學歷就能把你卡死了。(腰纏萬貫者不在此列啊),就算是王健林還把王思聰搞出國學習,圖個啥?倆字,眼界。
我生在農村,你小學畢業,認識的人大部分都是村子附近這村那村的,以後身邊的朋友大部分也會是這種情況。
初中畢業,認識的可能是你鄉鎮上的
高中畢業可能是縣裡或者區里的
大學,差點的大學可以認識省內的朋友,牛逼點的大學可以認識全國,乃至全球的朋友
研究生,,,,,不好意思,,,我沒讀過研究生,,,(但我上過研究生啊,,,手動滑稽)
博士,,,,,,不好意思,,,我沒讀過博士,,,(也沒上過博士!!!!!)
你自己考慮下,那個階段認識牛逼人物的可能性大。
2.把孩子放到學校本身就是給孩子建立三觀,學會和人相處的。
如果你自己教,那孩子的性格,處事方式就是你的2.0版本,就沖你的問題描述來看,你會毀了孩子。
如果請家教來教,誰他媽知道請的是個什麼玩意兒。
下面是活生生的例子。除了新聞描述,好像這位牛逼閃閃的父親,寫了五個字,錯了倆
11年前,瀘州市一位父親的舉動轟動一時。2005年春,瀘州市納溪區居民李鐵軍以「娃娃到學校學不到東西」為由,將女兒李婧磁帶回家自己教。女兒的母親向納溪區法院提起訴訟,狀告李鐵軍違反義務教育法,請求法院判決讓女兒重返校園,這起「家教挑戰義務教育法」案轟動全國。面對法院判決,李鐵軍表示「寧肯坐牢也不送女兒到學校念書」,女兒自此再未踏入過學校一步。2007年,李鐵軍曾宣稱:「女兒18歲時,我要把她培養成一名生物磁場方面的科學家!」(8月22日《成都商報》)
11年前,李鐵軍將女兒帶回家自己教,因為他覺得自己的娃在學校學不到東西,而且他認自己什麼都懂,是位「奇才」,因此,要將女兒培養成為一名生物磁場方面的科學家。可11年過去了,和李鐵軍女兒的同齡人有的上大學,有的還生了孩子,可李鐵軍的女兒卻仍然在家當父親的「學生」。令人痛心的是,李鐵軍的女兒並沒有成為什麼科學家,而似乎是什麼也學不好學不精,甚至自己連初中試卷都考不及格。然而,最痛心的是,李鐵軍仍然沒有悔悟,而他的女兒似乎也安於父親的安排,可李鐵軍已經74歲了,而孩子卻至今沒有戶口,連火車都坐不了。現在父女兩個全靠李鐵軍的退休費活著,一旦李鐵軍離開人世之後,孩子又如何生活?
我有孩子考慮過讓孩子不去上學,當我經濟充足會把孩子送到私立的國際學校。人本身的圈子就很局限,到了高中更是小社會,所以不用擔心沒有朋友,從小你的朋友基本就會固定。並且我認為我的孩子也不會是書獃子,我也願意讓孩子走技術路線,學個技術然後開個店,能有自己喜歡的東西支撐自信。有個愛好打個拳擊強身健體總比接觸污濁的環境好。
其實,是有例子的。非洲的很多孩子,不上學。你可以去查查這些孩子後來的生活。
學校教育有個屁用?
我只從一個方面簡單說一下學校教育的用處。我認為語文的功底好壞直接影響了其他各科成績以及成年後的方方面面!你見過有人認為「雖然balabalabala但是balabala」的句型里強調的是「雖然」後面跟著的內容么?
你見過讀網路小說以為自己愛讀書,看稍微難懂一點的文字就覺得煩的人么?你見過看郵件看文章就是看不明白重點的人么?你知道有很多人對漢語言的解讀能力低於平均值么?你還記得當初老師教你如何總結概括,劃分段落么?這樣的例子太多了,如果都沒問題的話就很少會有那種聽不懂別人說話的小夥伴了!如果家庭教育或者自學也可以比學校教育更全面更細緻更循序漸進,那也是可以出書來教一教大家了。
學校教育有弊端,這恰恰需要家庭教育以及其他各種教育來彌補。放棄學校教育,意味著你放棄了很多你掌握的,但是並不知道自己通過學校教育才掌握的基礎中的基礎技能。
這些技能掌握的好壞直接導致了一個結果:人和人只是看起來一樣罷了。學校的系統教育,不只是教授零散的知識點,是完整的知識體系,以及知識體系背後的思維方法。有完整知識體系以及思維方法,意味著樓主問的這個問題,是能自行考慮清楚的。樓主既然對這個問題自己考慮不清楚,也就不足以獨自引領孩子的成長。學校教育可能有各式各樣的不足,但是應該比樓主教的好。
不可以,因為是九年「義務」教育。
確實沒個屁用,不然怎麼會教育出你這樣的人
根本目的是讓孩子學習,讓孩子受到教育,只不過讓孩子去學校是最方便也最普遍的做法。所以能達到根本目的,不管是在學校還是在家裡都是好的選擇。
我高中語文老師就是不讓他的孩子上學校,他自己開了一個木工農莊,陪孩子在裡面玩,找木工老師教他做木工,各種通用技術。所以,只要有錢有資源有精力不上學學也可以讓孩子學得很好。還有一個例子是剛剛從騰訊看到的「廣州洋媳婦不讓兩個兒子上學 選擇自己在家裡教2016-05-26 廣州日報洋媳婦「黛安娜」的扮演者郝蓮露,是在廣州生活了十餘年的真實的外地媳婦。與劇中「黛安娜」的人物形象不同,這位生活在廣州的洋媳婦沉靜、內斂,十足大宅女,能不出門就不出門。她還非常固執,有主見,兩個兒子,一個13歲,一個3歲,都沒有上學。她現在主要的工作就是在家裡教育兩個兒子。郝蓮露在北大的校園裡,她偶遇了現在的丈夫王宏業,王宏業是北京一名的哥。在她結束北大的學習後,決定嫁給王宏業。婚後,郝蓮露來廣州工作,王宏業也追隨而來,把家安在廣州。
郝蓮露觀察到現代教育的一些弊端,考察過國內的學校,但她並不認可。她說,從早上八點到下午五點,孩子們被圈在一塊,灌輸觀念和知識,只是教他們某個看問題的視角,該這樣或那樣看待事物,乖乖地,成績就好,沒有時間去思考真相,放學後頭腦里一團亂麻。
「你不知道孩子在學校學了什麼,說什麼,想什麼,這樣不行。」她的兩個孩子,她都選擇自己在家裡教。她的教育方法並沒有什麼特別之處,就是跟孩子交流,講背景和內容,跟著書本學,在生活中學,通過做手工也可以學。
郝蓮露在北京的公公婆婆很不理解,現在孩子的父母為了孩子上個好學校,不惜花幾百萬元買學位房,為了孩子不輸在起跑線上。這個洋媳婦倒好,也不是讀不起好學校,偏要關起門來自己教。但對郝蓮露來說,孩子在家學習這件事情,是沒得商量的。她會跟你說,幾百年前,那時候沒有學校,大家都是在家裡上學,為什麼現在不可以?「這是一個新的時代,我們需要頭腦風暴。你覺得不正常的事情,在別的文化圈,別的時代,完全可能是主流。」不可以。如果題主覺得自己知識水平,教育水平足夠,可以嘗試。但是只憑藉題主題的問題及語氣我可以斷定題主沒這個能力。還有一點,這樣做是違法的。當然不接受正規教育你孩子依舊可以渾渾噩噩的活著。畢竟世界上依舊有一些地區沒有普及教育,不過那些地方都很落後罷了。
這個問題答主從小想到大 。。。在小時侯厭學開始思考 然並卵
題主難道不明白嗎?
送孩子去學校,學知識是其次。讀書對於窮人家的孩子來說是一種上升通道,對富人家的孩子來說是積累人脈的必要交際。
這也就是為什麼窮人家的孩子和富人家的孩子會上不同的學校,因為他們的求學目的本質上就不同。
回到題主的問題,學知識的方式有很多種,學校不是最快的也不是最高效的,可說到進入社會的方式,學校是最光明正大的捷徑。當然不可以,不要以為你的孩子是你的私有物品,孩子是社會物品,教育不好的孩子對社會是極大的傷害,從這個角度講你沒有權利決定你的孩子可不可以讀書。
不是學校教育有個屁用,而是你上不起牛逼的學校。不信你去問王思聰,竇靖童,覺不覺得他們上的學校有屁用?所以,不想著掙錢給孩子提供優質教育,光想著坑孩子的爸媽真嚇人。。。
先去掙個千八百萬再說吧
那以後你的孩子讓你吃屎你吃么?
還有這樣的事情啊
你看這些都是上過大學的,回答都文不對題,牛頭不對馬嘴,讀這書有何用?上學只是大眾的潮流,只是大家覺得跟著這樣走,才不會落伍,不會脫離社會,你讀過書就牛逼了?都只不過是順應時代的產物,社會底層的渣渣,,
題主不用問了,我支持你的想法,一定不要讓孩子接受這些浪費時間又沒用的教育,到時候把結果給我們說說就行了,讓我們也長個見識。
不上學校學習沒那麼可怕。
我母親初中的時候生了很嚴重的病,以至於後來再也沒有回到學校, 但我母親很有文化也很有本事。可以舉例說,我媽因為身體不好,跟我爸結婚是續弦的,但她跟我同父異母的哥哥關係非常好,我小時候她經常如數家珍地跟我講我哥喜歡什麼,什麼東西要怎麼做才吃。我哥工作以後經常買東西給我們,對我媽很好,也很寵我。後來我媽去世的時候我哥特地單獨跟我談了很久,一邊哭,一邊回憶,一邊安慰我。而且我媽跟我哥的姥姥家人也處得相當到位,她去世以後我哥的姨和舅也對我很親切,逢年過節聚會會提醒我爸帶上我,每次提起我媽都很稱讚。作為後媽,她這樣的,只能說除了善良,情商也是太高了。
談吐上可能跟我姥爺是幹部也有關係,我媽的學歷不說誰也猜不到,什麼場合里都沒見我媽掉過份兒,言談舉止,儀態裝扮可能屬於家教,跟上學關係不大。
再說書,我媽住院的時候我大姨怕她悶,能借來的名著小說,都借來了。我不知道她看過多少,反正我上大學以前,每次我問她的中外名著,她都能告訴我梗概,有時候我看完了她還陪我分析討論人物性格。慚愧的是現在我都當媽了,當年問過她的那些書我也沒看到十分之一。
雖然我媽做的都是些小本生意,但是真就沒賠過,而且每次看準了馬上就會行動,並不猶豫。雖然身體比較弱,經濟上我媽從來都沒給別人添過麻煩。
教育上,從小到大沒陪我做過作業。除了一兩歲時候啟蒙我數學,漢語拼音,簡單漢字,古詩,英語字母,長大以後都是讓我自由學習的。但是書沒斷過,科普類比文學類多,而且居然每個年齡段買的都很吸引我。我哥的大套小人書,我的旱冰鞋,好些都花了她整整一個月的工資。
我是重點大學一類本科畢業的。我媽雖然經常生病,損失很多勞動能力,依然可以很好地自食其力,教育兒女,處理好複雜的家庭問題,甚至比某些大學畢業的親戚優秀。學上得少對她並沒有什麼影響。
我本人是喜歡上學的,家裡沒人逼我好好學或者考大學,完全是我自己選的。但我同時很理解不喜歡上學的人,不是每個人都喜歡聽老師講課,他們自學效率更高,比如我老公。而且我們的教育就是有問題,一個班級人太多,老師難免會有不公平對待,更何況還有些師德敗壞的,從小到大見過很多同學受到不同程度的心理傷害。我經常想,這要是我的孩子受這種委屈,我會不會想殺人。
所以我的孩子,如果像我一樣非常適應校園生活,我不會攔著她。如果跟她爸一樣,上學反而影響成長,我也不逼她。啟蒙她一個自學能力並不難,其餘的自己上可汗學院看去。報幾個文藝體育課程,參與少兒社會實踐,不會比在校社交機會少。學可以不上 理一定要通
推薦閱讀:
※會有人討厭自己的孩子嗎?
※如何打造一流家庭教育(3):技能與智能
※從學而思的紅火,反思家庭數學啟蒙
※第三天
TAG:教育 | 兒童教育 | 孩子 | 家庭教育 | 中二病ちゅうにびょ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