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猥瑣男」的本質和成因是什麼?
本質就是品質有問題,這種人在北美就是北美猥瑣男,在中國一樣是國內猥瑣男。
僅從豆瓣上那個帖子分析,猥瑣男們的行為要麼違法,要麼違背當地道德標準,結論已經呼之欲出了:就是社會渣滓。
別說什麼留學壓力、經濟困難、無法融入白人社會之類的理由,說來說去都是給自己及借口,難不成你窮就必須偷?這種不要臉借口是爹媽教的么?
沒人求你去北美,任何地方,只要你去了,能呆就好好獃著,不能呆就滾。
猥瑣男在哪都是猥瑣男。海歸之後每次回去看到MITBBS是上一堆有PhD學位的人在菌斑用比天涯比貓撲還低劣的語言撕逼,一群中產中年猥瑣男聚集一起搞deal,浪費時間做代購賺那點小錢,還有一堆沒能力海歸的天天跑到returnee版發中國這不好那不好的帖子,就覺得真是天嫉英才,這裡很多都是當年國內的精英中的精英,淪為如此這般,對他們不知是好還是不好。
原因為何,我不知道。我知道有一段我買任何東西都被感染的一定要買全世界最便宜的deal,一個包,我1200美圓買了之後發現通過另一個網站註冊點進去買可以多得到1%的cash back,就是12美圓,我會打電話給客服說我要退貨重新買因為忘記1%的cash back,然後跟客服說了半天客服說直接退回我12美圓。我竟然得到了滿足感,這種感覺太可怕了,說實話浪費那麼多時間在這12美圓上,自己一小時的工錢即便是個PhD學生的這種最低級別工資也不止這點錢。
自己回想為什麼這樣,第一也許就是太窮了,畢竟2萬美元的工資在美國生活屬於比較貧窮;第二是其他人的影響。本來買個包1200美元,國內買可能要1800美元,我覺得賺了600美元。可是別的朋友1100美元買到更便宜的deal,我覺得虧了100美元,時間長了就有這種感覺,很loser很羞恥。北美wsn在2010年以後逐漸成為歷史性名詞了。
混跡美國話語論壇,特別是大陸來源的,就會發現裡面很多人的思維模式,用語習慣,還停留在2004-2010年代,如稱女生為「mm」,喜歡用「momo」表示安慰,還有「wsn」,可以看作是那個校園BBS鼎盛時期,各大校園bbs的流行語的遺迹。「猥瑣男」也是。對於很多新留學生而言,不管你是本碩博,都已經很陌生了,但是在我卻見證了這個詞的興衰。
但事實上是。2010年以來的新留學生一代,包括本碩博,「猥瑣男」的比例是越來越小了,猥瑣男也不再是普遍現象,也越來越不是話題中心了。這個主要是由下列情況決定的。
1. 留學生自身條件的全面進步。
這個也許並不能說「進步」,甚至不能說是好事,那就是以往不論出身,靠學習讀書考試拿全獎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一方面國內階層固化,貧寒子弟能考上985的本科就不容易,而現在貧富差距加大,讓考上了985的貧寒子弟有了掙錢的急迫感,而不再潛心學問。更重要的是,社會經濟的進步,給了以前社會給不了的,這些985貧寒學生的,套現的途徑。另一方面,美國大學招收PHD也更加註重多樣性考核,重視學生的綜合能力而非單一的考試和知識水平。因此這一推一拉,導致現在出國讀phd的人,比以前目的更單純,更有心於干大事業,而不是單純為了這點獎學金或者出國。當你的格局變大了,你自然不會在乎雞毛蒜皮,個人蠅營狗苟,人也自然不猥瑣了。
2. 社會整體導向的變化
一個不容否認的事實,現在通信技術的發達,讓遠在國外求學的phd們也能和中國的各路媒體,信息無縫對接。中國目前史無前例的消費主義,也會隨著媒體,網站,朋友圈等擴散到留學生群體。哪怕是phd,也會受到其影響。社會不再傳頌「一個月2000工資寄回家1000」,或者是「讀博5年省下20000刀娶媳婦」,這樣,而是崇尚融入美國圈子,弘揚中國人正面形象。雖然很多phd做不到,但照貓畫虎還是會的,潛移默化之下,也就形象氣質改善了。
3. PhD也比以前更自信了
這一點是明顯有分野的。有的人在美國呆了很久,但是一說英語還是滿嘴的中式腔,到處是中斷,嗯…啊…之類的,而新留學生不管家境,不管出身院校,普遍說話都很流利。這不是因為現代留學生英文水平多好,而是比以前更有自信了。不再覺得美國是高不可攀,美國人是優等民族,而是站在對方平等角度上對話。這樣情況下,人是不可能猥瑣的。
現在當年wsn各種特徵,基本上被各種訪問學者給繼承了。第一次聽到這個詞,如果說泡白妹,不覺得很難呀。問題是泡到了之後呢,文化差異要人命呀!我ex是俄羅斯白人,也在北美。這文化差異真的沒法說,我講笑話她get不到笑點。我喜歡黑女朋友,搞笑一點嘛,她就是很認真,以為我真的在挑刺,還有別的什麼。感覺很累就分了,所以拿找不到白妹說事那也太不客觀了,某種程度上白妹比華人妹子好追多了,她們比較直接。所謂高學歷男沒碰過不知道,自我感覺北美老華人確實和國內不一樣,有種在外面被領導欺負回家被老婆欺負的感覺,所以導致人比較摳,另外遇到事情急於推卸責任,平時冷漠比較自私自利,喜歡拿著自己那文憑和國籍身份自我安慰(怎麼說著說著感覺那麼像知乎er呢)如果這樣叫猥瑣的話,那我覺得原因可能就是生活壓力所致,太窮了,工作又不好找。然並卵拿到文憑,反正哥就回國了,不想把人生最好的七年耗在這裡熬身份,等有錢了想移民哪個國家都可以。
太多了。基本上是高不成低不就。出國了想找一個普普通通的男性朋友也是蠻難的
本質是狡黠,成因是逼仄。
遭遇過留澳WSN的悉尼女房東怒答一發。那時年輕,畢業一年買房,空餘兩間次卧租給單身留學生。公認好房東,兩次卧房客房間全是一手名牌硬床墊雙人大床,不計較房客的水電費(冬天主動offer房客用heater)和是否做飯,因為覺得我上班而房客們是學生捨不得花錢,買了好吃的還常常跟房客分享。我在醫院工作,唯一特殊要求是下夜班時房客白天保持安靜。史上大部分房客都是nice熱心的人。
然而遇過兩次奇葩。有一位男生房客天天做飯,從不買調料和保鮮膜保鮮袋燒烤鋁箔,都是理所應當地用我的(就因為他剛來說沒來得及買調料問了句能不能先借我的用用)。有天把我的BBQ醬用完了(我就因為燒烤買了用過一次,其餘被他天天烤雞翅了),居然厚著臉皮命令我再去買一瓶……此外他自己沒有鍋和餐具,我把以前房客回國後留給我的鍋和餐具讓他刷刷用,他居然說他家都用圓底的鍋,讓我去給他買新的。我說大哥,我家都是平底電子爐灶,您買個圓底鍋能用嗎?再說我家不是home stay,個人用品本應自備……這類佔小便宜的事情不勝枚舉,連另一位房客老被他揩油都怒了,終於將他請出去。他搬家時默默地拿走了我提供他用過的鍋和餐具,羊毛被,檯燈……wsn不分地域,只是到北美被放大了,我前任top2本科優秀畢業生畢業,呵呵然並卵啊,年薪二十萬刀,但是他買東西永遠都是在仔細貨比三家之後撿最便宜的,哪怕要等很久也不在乎,覺得我消費習慣跟他不同就是大手大腳,我喜歡吃冰淇淋,美國哈根達斯什麼價格大家也知道,多買幾個他覺得你浪費,他也愛吃,但是他永遠只買超市裡打折幾美刀三桶的口感巨差的回家,還覺得那就是最好吃的,給他嘗過別的稍微貴一點的他一律說難吃!!我還在上學不掙錢,原來覺得他沒什麼後來他開始有收入了對我這個吃閑飯的各種不滿,覺得我買任何一件超過五十刀的都是巨大浪費,我們各種紀念日是絕對不過的,要節約,就是生日送一句生日快樂。他家西北農村各種習慣極品無比,非要強迫我適應,他媽媽典型的那種我兒子top2的,我覺得你配不上我兒的傻逼心理。恨不得自己兒子帶回來一個像劉亦菲一樣的才能讓她在鄰居里長臉,第一次跟他回家那會兒,他們各種鄰居來圍觀我,艹,然後被他媽嫌棄沒給他們長臉,背地裡要他分手,這是我後來才知道的,也不看看你家什麼條件自己兒子長啥樣艹,然後各種問你爸媽幹嘛的收入多少fuck,我都不知道自己怎麼忍過來的,親戚一堆各種借錢,他都背著我進行。我要是對他不好他家人就會咬死我的那種,最後,終於變成前夫了,覺得很解脫,嗯,以前看別人說不要嫁給鳳凰男覺得那些人有偏見Now發誓寧願孤獨終老也絕不會再找這種鳳凰了。
@JunLee的說法,補充一下就是,現在中國與世界的差距已經過了那個只要一漂洋過海,就等於是鯉魚跳龍門的時代。秋香也說過:凡鳥就是凡鳥,不可能因為站上枝頭就變成鳳凰.
平均來說,相對其他所有族群,東亞裔男性長相醜陋,身體羸弱,性格靦腆缺乏陽光,英文表達較差,過多關注個人利益,小農意識太強,缺乏領導力。唯一的優勢是學術智商,但是這一優勢帶來的正反饋非常不確定而且周期太長。所有人類都喜歡短平快乾脆利落大氣爽朗。另外其中華裔從小接受到的教育和西方主流價值觀又是最背道而馳的。完了又特別在乎別人怎麼看自己,白人誇兩句特別自豪,罵兩句特別傷心。確實很猥瑣。什麼時候中國人從內心深處不再give a fuck外國人怎麼評價我們,不再專營取巧只注重自己那一畝三分地了,才是真正強大了,從內到外。
感覺和國內鳳凰男有異曲同工之妙。
多簡單的事,知乎上總是喜歡長篇大論一堆理論。北美的南美的歐洲的國內的全天下的猥瑣的定義不就是 看臉 嗎。無論男女。
中國的教育競爭上位標準就是看成績。很多人除了分數什麼都很爛。而且越一窮二白的地區,越是把珍貴的教育資源和機會留給男孩。這是為什麼中國沒有北美猥瑣女。無法提供良好早教、良好家庭教育的家庭的女孩都賣血賣身供兄弟上大學去了。而且我不覺得中國猥瑣男減少了,他們只是有了更大的野心,知道「猥瑣男」的面目會影響到自己升,為了上位不擇手段,令人作嘔。為了「成功」,為了把那些出身比他們好、綜合素質更高的人踩在腳下,他們務必裝出高素質的樣子,內在一點都沒變,甚至更猥瑣更直男癌了。我對於北美留學生的感觸:現在的比以前的更功利。十年前的中國留學生還有學術理想,現在的就剩赤裸裸的功利心,為了打擊競爭對手,為了體現自己「美國化」,和美國人一起排斥欺壓同胞的也不少。
這個詞真是翻起了我多年前的回憶啊。
我不怎麼學術,就說說個人觀點。其實不僅僅是男生ws,女生一樣也有,只不過由於生理構造不同,男生在20-40之間這個年紀出去的,還承受了很大的性壓力,所以更明顯。
- 出國以後不管貧富,大家普遍面臨了一個全新的環境,以及更多的不確定性和風險。那種感覺像,從大氣層到了外太空行走,無氧氣保護……身上帶著個氧氣罐,就要死命緊緊抓住這氧氣罐,以及自己身上的裝備。就像常說的一起去陌生的地方旅行一段時間,很能看出一個人真正的品性一樣,出國留學是這個的加強一百倍吧。不管男生還是女生,我都見到了這種改變。不是出國變壞了,是出國以後,真正的本性暴露了。生存壓力之下,善良的人更善良,自私的人更自私。為了生存資源(氧氣罐),有的人會撕掉臉皮大打出手。常見的比如,學術資源(為什麼你跟著教授做研究我沒有),工作機會(為什麼你拿到實習我沒有),性資源(為什麼你受女生歡迎我沒有」,還有雞毛蒜皮的各種金錢糾紛甚至法律糾紛,等等。可能在國內的時候這些人可以故作輕鬆大手一揮讓你覺得他/她豪爽大氣的事情,到了這裡都變得斤斤計較。還有一腳踏幾船,一個國家一個男女朋友的,或者石頭記故事,同樣的套路和禮物同時追幾個的(因為地廣人稀,所以容易得手;又因為華人不多圈子小,也容易暴露)。男女皆有,數量相近。
- 為什麼男生有北美wsn專屬稱號,而女生沒有北美白蓮/綠茶稱號呢?那是因為,以上說的主要還是性,男女關係以外的事情。
北美其實並不是一個很好找對象的地方,尤其對於不擅長人際交往,比較內向的人來說。比較自來熟,比較熱情開放(不是貶義)和積極主動的人比較容易找到男女朋友(不管是和中國人還是西方人)。這點上來說,女生比男生更容易融入環境些。當然女生不太擅長人際交往的,倘若不是很美,也一樣是乏人問津,並不是什麼亞洲女性一去就食物鏈頂端很好找,這也是要看人的。
本來就地廣人稀,不特意製造機會的話,基本上見不到人,所以大家都比較直接,不太搞曖昧(主要是操作難度太大了)。單獨約出來幾次基本就是那個意思了,大家學習都很忙的,不管是哪個階段的(除非來混日子的,那人家吃喝玩樂也好忙的),不是要date,誰跟你出來談人生啊。沒有下一步,只是做「朋友」,不管男女,之後人家就不出來了。很難長期吊住人不放,還以「好朋友」為名的,除非因為某個特殊原因倆人默認如此(比如其中一個國內有戀人)。扯遠了。
這對於相對內向的人(STEM類別博士常見,就是理工類宅男。不是所有人,只是比較常見)來說,找女朋友難度就高很多了。很難日久生情,除非一個實驗室……博士生很多都是披星戴月,一做十四份飯,每天帶倆盒子去實驗室的。在國內的時候一直好好學習,沒什麼和妹子交往的經驗(多數為博士生,不是本碩,所以都是學習相對還不錯的,雖然本科未必名校),這下要直接約姑娘出來,沒法在集體活動刷好感日久生情了,真是抓瞎了……而且美國的物價,屬於大件東西便宜,但是日常用品*7以後還是貴的(那會兒還是6.5-7.5之間浮動)。這些人普遍家境一般(那會兒中國還沒現在發達),說實話約妹子出來,還是有點心疼的,吃頓飯,就普通的餐廳,人均也得20幾刀吧,倆人就得50刀了。又不能只出去一次。而且這只是吃飯。全獎博士生大概一個月3000美刀左右收入(可能每個學校和不同項目有差別),自己要負擔所有生活費(無學費),房租大概200-500刀(取決於住什麼)。如非大城市,還要養車。所以普遍都是自己做飯,車買3000左右的,保險買最低的,等等。這種情況下,約了妹子,就會很容易期待快速有回報啊,因為都付出這麼多了(相對於他的收入和生活費來說)。即使不出去吃,在家做飯,那也是要花時間花錢的。相對於在國內追求女生,能付出的少多了(受限於條件)。妹子可是習慣了國內的追女生方式啊……再加上美國也不是沒有經濟相對寬裕的中國留學生或者當地人,這些經濟緊張的留美博士並非唯一選項。他們還很多人對女生心理不太了解,沒啥經驗,常常尬聊……又因為太期望及早得到回報顯得急切,有的人甚至在肢體上表露出來,比如在姑娘覺得時候未到的時候牽手擁抱親吻之類的……所以就比較容易被覺得猥瑣了。
3. 說完以上,可能會有人比較同情這些男生,覺得他們委屈了。但是北美wsn的稱號流行,絕對不是只因為一部分中國男生缺乏與女生相處經驗以及經濟窘迫得來的。而是因為相當一部分人,把第一點和第二點綜合結合起來了!
本性自私,在留美環境下由於生存壓力,自私的本性暴露更多,自私的行為大大加強,同時經濟能力有限,但是又想追女生(也有的和追女生無關),就出現了種種讓人目瞪口呆,在國內很難見到的奇葩行為。尤其是,配上他們名校/好學校的博士或者碩士頭銜,就顯得更猥瑣了。這些人才是真正的北美WSN。
就像直男癌這個詞,本意是說真正嚴重大男子主義,對女性充滿惡意的人(不分男女),但是被一部分人濫用到了不太具備和女性相處經驗的,但是為人尚可的男生身上一樣,北美WSN 其實在一定程度上也是被濫用的,也有些留學女生對自己看不順眼的留學男生直接冠以北美WSN稱號。
偶爾擼擼信用卡 掙點開卡獎勵的算猥瑣嗎
1、他們用他們的做人邏輯,完美的完成了小升初,初升高,成功的通過了出國該有的所有考試。中國的教育體制非但沒有把這樣或卑鄙或自私的人篩選掉,反而讓他們享有出國深造的權力。2、誰教育的他們?由學校的老師,有他的父母,也有他生存的貧窮環境和當地政府。他周圍的一切共同塑造了他。本性無善惡,環境塑造之。
提供另外幾個視角
1 北美PhD普遍長相不好看 你思考一下上學時候哪些好看的人成績好? 哪些成績好的人帥? 特例肯定有, 然則統計規律上非常相關。外加畢竟美國好學校相對來說多, 最學術的人(雖然不一定最聰明), 也就是很多長得難看的人, 很多都去了美國。2 北美作為文化藝術荒漠加消費主義天堂, 很多人生活中惟一的娛樂就是猥瑣地佔小便宜生存, 包括但不限於 代購 搞信用卡 蹭吃 等等。歐洲好歹還有藝術館, 11區好歹還有動漫。加上一些專業男女比例失調, 並且全世界都是男性要在婚戀市場主動進攻並提供資源, 時間長了男性自然會性格壓抑。3 北美一樣也有很多大齡單身女性在婚戀市場壓價, 或者就是單純抱怨。外-E和G之間那個字母-的槽我就不吐了, 不管是廣泛流傳的段子和周圍個例都不少, 那些人中因為各種(喜聞樂見)故事沒有修成正果的人, 加上很多想找同語言文化男性但又不滿意周圍的女性, 畢竟控制了一些輿論(著名的比如一個簡稱華人的網站)一起在壓價, 這個在國內論壇也不少, 這個行為也不難理解。4 北美亞裔(直)男本身就全方位受一切政治正確不正確的全部輿論的歧視, 不管是幾代後的移民, 曾經經濟高度發達的鬼子, 還是皿煮目田的台巴港燦, 還是大陸人, 或者三哥, 就算有grad school學位, 放到online dating網站上成功率能到正常長相, 比最低時薪收入高一點的其他人種的10%就不錯。特例肯定有, 然則統計規律如此。更何況大家肯定也見識over represented minority這種當代語境下如同chinaman一般的稱謂。畢竟照片新娘越來越少(不像三哥可以從家搬), 再加上感人的綠卡排期。這種生活中的不安全感和制度上的全方位歧視把很多老中男在拿到綠卡前很多年的自尊壓到很低。總體來說, 每個社會都會存在一些可以通過面部識別的底層, 而且因為人口太少, 做學生的人經濟實力也沒有那麼好, 完全不能受到主流重視, 而且那些人群里中的一部分(女性, LGBT)還可以輕鬆與這個身份切割。北美, 受過高等教育, 第一代來美國語言也不利索的華裔基本就不幸落在這個範疇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