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東方文明沒有受到宗教對部分科學的嚴格拘束,反而少有重大發現,沒有西方科學史豐富?

最近看了Zimmer的《演化》,為什麼東方文明的科技史遠沒有西方科技史豐富?尤其缺乏自然科學的大辯論(日心說、進化論等),缺少對自然科學的廣泛興趣(遠大理想都是去治理國家了)。東方文明沒有受到宗教對部分科學的嚴格拘束,反而少有重大發現。

--------------------------------------------------------------------------------------------

1.題中「科技史」改為"科學史",抱歉之前問題不嚴謹。 就單純的自然科學(數學物理生物化學地球科學等)而討論。

2.我覺得大家的答案都很好,但是我最想要的那個解釋還沒有出現,是不是因為我的問法有問題?但是我想了很久都不知道該怎麼表達這個問題,我想問的大概是:到底是什麼因素在作用使得東西方科學史如此不同?(這個不同真的太廣泛了,但是我覺得真的太不同了。。。為什麼如此不同。。。太詭異了。在西方科學大爆炸的時候,東方文明實力也不差啊,包括中東地區,抱歉詞不達意,請意會了我的朋友幫我表達一下)


首先樓主的問題把科學和技術混淆了,科學最早是哲學的分支,而技術更多是應用領域的事情,二者差別還是挺大的。

其次問題又假設了宗教對科學只有束縛作用,這本身就是偏見。

先說中國。中國古代的技術並不落後,至少建築、金屬冶煉等方面的技術還是挺先進的。但!

第一,缺乏入行的激勵。掌握這些技術的都是些文化水平不高、地位低下的匠人,他們的技術只能養家糊口,並不為他們贏得社會地位的提升。事實上,科舉做官才是當時大部分人逆襲的最佳選擇。

第二,當時沒有新東方和藍翔。匠人們傳承技術的方式基本上都是手把手教,學徒或者二代匠人要學到出師需要經歷千錘百鍊,入行成本過高。這也就註定這些職業不可能來個短期或中短期的技術培訓就可以搞定。

第三,沒那麼多閑人。科學和哲學的起源都差不多,對世界和人的思考首先得有閑暇,匠人們吃飽穿暖都是問題的時候,怎麼指望他們有心思考慮這種問題?

以上說的都不是絕對的,有例外但肯定是少數,不足以帶動整個科學領域的發展。

綜上,中國古代有技術,但缺乏抽象上升到科學的條件。

再說西方。

在追求探索世界本源這個目的來看,科學、哲學、宗教都是一樣的,只是方式不同,或者說,思維方式不同。

早期西方的科學既有占星術、巫術等玩意兒,也有亞里士多德這種高端大氣的多面手創立的物理學天文學等等,但無論如何,首先得有一個數量不低的有閑階級。純粹的科學概念源於希臘(泰勒斯),跟他們制度(奴隸制基礎的民主制)息息相關。事實上希臘的科學已經到了相當的水平,但很可惜,野蠻人的入侵讓絕大部分學科發展倒退了,人們又恢復到對占星術巫術的信仰中,直到文藝復興。這中間就是所謂的「中世紀」。中世紀不同階段也是差別很大的,不是用」黑暗愚昧「這種簡單粗暴的詞可以概括的,這裡就不展開了。

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確實是教會勢力式微的開端,科學也開始大步向前。但!每次看到有人說布魯諾堅持日心說被宗教裁判所燒死我就忍不住要呵呵。首先布魯諾被裁判為異端是因為他的哲學而非科學觀點,他是一個熱忱的泛神論者,公開攻擊一切正統信仰。而宗教裁判所的起源並非思想壓制,而是為了防止民眾用私刑處死他們眼中的異端,當然,後來也被濫用了。哥白尼關於日心說的論文還得到了教皇的支持,至於伽利略,跟教皇還是哥們,後來遭受的最嚴重的「迫害」也就是體面的軟禁罷了。這兩個科學家很顯然都是基督徒,他們的研究早期也得到教會的支持。他們不是脫離宗教,而是用實證的方式觀察和研究世界,與當時流行亞里士多德派大相徑庭。

我自己的結論——宗教既有促進科學發展的一面,也有妨礙的時候,具體也得分不同的宗教。《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已經論證了宗教如何鼓勵人們追求物質生活的改善和財富的積累,而這二者是刺激科學以及技術發展的巨大動力。至於佛教」無欲無求四大皆空「會不會對除了醫學外的科學產生負面影響,鑒於我對佛教並無深入了解,就不妄言了。

以上內容其實都很粗疏,很多地方邏輯也不是很嚴密,只是看不慣有人回答得比我粗糙得多(一句經濟決定論就概括了)還得到那麼多贊同,就沒忍住。要深入了解這種問題還是要看看書的,推薦《科學史及其與哲學和宗教的關係》。以下引用一段,也是算是從側面回答了本題。

」研究中世紀思想時最有趣的一件事,是追溯不斷變化的人類心理態度怎樣從一種似乎不可能產生科學的狀態,轉到另一個狀態——科學自然而然地從哲學的環境里產生出來。經院哲學的代表人採取了解釋者的態度;創造性的實驗研究是與他們的觀念不相合的。可是他們理性的唯知主義,不但保持了而且還加強了邏輯分析的精神,他們關於神與世界是人可交接的假設,也使得西歐聰明才智之士產生了一種即使是不自覺的也是十分可貴的信心,即相信自然界是有規律的和一致的;沒有這種信心,就不會有人去進行科學研究了。文藝復興時代的人,一旦擺脫了經院哲學權威的桎梏,就吸取了經院哲學的方法和給與他們的教訓。他們本著自然是一直和可以交接的信念開始觀察,用歸納的方法形成假設以便解釋他們的觀察結果,然後又用邏輯的推理眼裡出推論,再用實驗去加以檢驗。經院哲學訓練了他們,結果反而叫這些人把它摧毀。「


有意思的問題,建議修改一下問題的細節。說中國的科技史不如西方略顯武斷,至少在文藝復興和工業革命之前,在技術層面上來說中國並不輸給西方,之後的落後原因就跟多了。樓上的回答很多都談到了。不過我覺得題主想問的是為什麼古典時期的歐洲和同時期的中國比起來,其哲學和學術側重點更偏向自然科學,而中國更偏向形而上學和社會學?歐洲誕生了亞里士多德、阿基米德這些在自然科學領域成績豐碩的哲人,中國卻主要是諸子百家這樣偏社科的思想家呢?

我覺得其主要原因在於中國是大陸農耕文明,而歐洲是海洋貿易文明。對於中國而言,地域廣大,農耕經濟產出穩定,容易自給自足。發展的需求在於如何組織一個穩定的政府,保證社會和農業生產的穩定進行。其訴求的重點在於社會組織的穩定性,和對勞動人口的保護與組織。中國的思想家的思考,無不是圍繞著這個前提來進行的。


比如說儒家『民為重,社稷次之,君為輕』的思想,讓千餘年後民主改革之後的歐洲人讀了驚為天人,嘆服中國民主思想萌芽之早。其實對於一個農耕文明來說,勞動人口就是第一生產力,誕生這種思想其實一點也不超前。因此,科技進步的需求相對社會組織形式進步的需求,對於古代中國而言顯然後者更為重要。

而歐洲作為海洋貿易文明,首先航海的需求就對工程學和技術提出了較高的需求。地中海沿岸相對貧瘠的土地和多山地貌,使得農業自給自足困難,貿易成了不可或缺的生產組成部分。貿易又促進了經濟學和數學的進步,商業的發達使得歐洲人對數學和邏輯為主的抽象思維更容易接受。而航海又使得人口流動和人的活動範圍發達增加,因此也促進了天文學的發展。舉個例子,對於天頂、地軸這些概念的形成,必須要觀察者在不同的緯度對星空的天體視動進行觀察才能發現。歐洲古典時期的學者擁有大量這種機會,而中國的學者就很難了。顯著的例子就是,對於古典時期的歐洲人來說,地球是球體,星星、太陽、月亮是運動的天體的概念簡直天經地義。而到了中世紀,他們對於地理和天文學的認識反而倒退了,這就是活動範圍減少的結果(大家可以了解一下古典時期歐洲人的天文學宇宙模型的建立和演化過程,其觀察之嚴謹,邏輯推理之縝密讓我這個現代研究者都汗顏)。扯遠了,總之,海洋貿易文明,對技術進步的訴求,對抽象思維的接受都遠遠高於對社會組織形式的進步的訴求。所以歐洲的奴隸制才會如此曠日持久,並且居然還長時間採用了原始民主制和共和制這樣低效而不穩定的政體。

扯完問題,再說點題外的。現在的中國人時不時就要吐槽一下古代中國人如何如何缺乏科學精神和對科學的重視。這其實是一種事後諸葛,站著說話不腰疼的思路。今天我們說『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落後就要挨打』,把科學的重要性提到一個前所未有的層面。但是這種趨勢和認識是在工業革命之後,人類生產力指數爆發以後才建立起來的。反觀人類六千多年的文明史,直到兩三百年之前,科技進步對人類生活水平的改善都是相當有限的。除去農耕,輪子,文字,鐵器鍛造這些關鍵技術的發明以外,科技進步很難說對人類生產生活產生了什麼決定性的改變。很簡單的道理,希臘被馬其頓征服了,羅馬被法蘭克干翻了,中國被蒙古征服了。直到工業革命以前,技術上的進步並不能帶來決定性的優勢。所以,中國古代的思想家把思考的重心放在社會學和形而上學上是合情合理甚至說是極其明智的。至少有這麼幾點是西方難以企及的,證明了這種思路的有效性:1.中國早了西方千餘年形成高度中央集權的政府;2.早了西方千餘年形成官僚文官政治 3.長期穩坐世界最大帝國的寶座 4.人民生活水平很長時間內遠超西方 5.所有古文明裡唯一一個存留至今的 6.文化未曾中斷。

中國人至少在三千年中都選擇了正確的發展方向。而科技重要性的上升無非是數百年間的事情,以我們今日沒有跟上進步的潮流去怪罪古人走錯了路……真的冤枉


哎...很多人對宗教的理解基本上都停留在十八世紀法國啟蒙運動前後的階段,以為宗教除了束縛人性和創造外就一無是處了,然而西方之所以出現現代科學一個很重要的節點就是哲學和宗教的合流啊...(我並不試圖提供一個最終的解釋,這個問題也不在我的能力範圍內,只是提供一個我自己也不是很有把握的說法,但主要還是為了希望破除人們對宗教的狹隘的理解)

基督教之前的哲學都是純粹的思辨哲學,是不產生任何現實影響的,直到基督教吸收了柏拉圖主義後哲學才進入政治的範疇開始指導並影響人們的生活。而其中一個非常值得關注的轉變在於基督教哲學中亞里士多德主義的興起,引起這種轉變的歷史契機有很多(如各國世俗王權的逐步統一和穩定以及黑死病、教會大分裂導致教權的威信下降、還有拜占庭的滅亡導致大量古典文獻流入西歐文化圈等等...)

而這就意味著人們通過哲學和宗教之間的內在矛盾激發起了對理性和信仰的重新定位並最終通過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達到高潮。此時的基督教哲學雖然仍帶著上帝的神性卻已經被邏輯和理性徹底抽空了內容,因為哲學歸根到底是世俗的,不帶有半點神聖的色彩,因而當"哲學成為宗教的婢女"時,基督教的崩潰就已是必然。(哲學是宗教的婢女不僅意味著哲學是為宗教服務的同時也意味著宗教沒了哲學就寸步難行了)

然而儘管哲學擺脫了宗教其對世俗生活的影響卻並沒有結束,隨著大陸理性主義和法國大革命的出現,以及印刷術和鐘錶等機械的普及,全歐洲陷入了對理性的崇拜和狂歡中...此時勝利者帶來的理性主義成為了新的"政治正確",並在由這個新上帝主導的機械文明中不斷開始侵佔人的意義世界。

至於民以食為天的東方...整個社會好像從來就沒有經歷什麼大的思想變化吧...(ps:理性的概念在任何時代其實都能找到,然而把理性作為唯一的政治正確,大概只有那個特殊時代的人們了)

當然我其實是不太能夠接受韋伯從"新教倫理"的角度去詮釋現代資本主義的產生的,然而不管技術如何影響、引導、推動我們的認識和思想,思想只有接上相應的軌道,變革才能有效的展開,畢竟思想才是變革最終的主體。就這點而言我認為基督教給予了思想和現實生活相接應的一個軌道,而不管如何這都是其不可磨滅的一個歷史價值。


一提起對科學的壓制,很多人第一反應都是宗教,其實世俗政治權力對科學的壓制要遠大於宗教。

一種科學理論如果對主流宗教觀念形成挑戰,那麼你可能會被宗教勢力壓制,但是如果不行成挑戰,那麼你就只是發現了上帝創造的這個世界的奧秘,同樣教會人士也在進行科研活動,最早到中國的傳教士都是有很高的科學素養的。

再反觀世俗權力,比如中國的科舉制,其發端當然不是阻礙科學發展,但是他卻將這個國家所有的讀書人的前途限制在學而優則仕上,學的內容也限制在狹窄的範圍內。你研究宇宙星辰的奧秘、發明新的機械永遠不如文章寫得好的文人,試問作為一個立志要留名青史的少年,你會選擇念好四書五經還是研究太陽為什麼從東邊升起。

中國歷史上長期重農抑商,小農經濟是社會的主要經濟形式,這種生產形式到了二十世紀都沒有多大改觀,他對於科技的推動也是極其有限。

在這樣的情況下,中國人對於科學和科技的態度都是十分實用主義的,知道節氣變化去耕作就好了,幹嘛要知道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變化呢?直到今天還有相當部分中國人持有這樣的觀念,而今天中國缺乏創新,山寨橫行,其原因當然有很多,但是在中國人中間普遍存在的實用主義觀念也是一個不可忽略的因素。


李約瑟難題

其實不光是中國,整個世界除了歐洲,像阿拉伯,印度,伊朗,這樣的歷史上無比輝煌的民族同樣陷入這個難題。不是中國陷入了停滯,而是歐洲發生了飛躍。

文明的進步,都是經常發生飛躍的,就像赫梯的鐵農具,巴比倫的輪子,英國的蒸汽機。。。而這個必有條件。

大約10000年前開始,農業,馬匹,車輪,冶金,文字所代表的一次技術革命,把人類從蒙昧時代解放出來,對世界的改造遠超之前的原始社會。關鍵技術進步體現在農業上,人類首次能夠主動的固定太陽能。並有了農業,就是可以有牲畜,人類進入定居時代。這個的條件就是要有合適的植物動物來馴化,而有的地方因為沒有好的植物,或許便於馴化的動物,始終沒有進入農業時代。比如非洲很多地方,因為大型動物都是河馬,獅子這樣的兇猛動物,毫無馴化可能,所以就沒有耕牛,更沒有牛車,文明程度基本和從樹上才下來差不多。

不是非洲的黑叔叔不聰明,而是沒有那個自然條件去發展出高級文明。而沒有高級文明就會繼續茹毛飲血,體能好的人就更能活下來,智商高體力差的自然淘汰。於是文明陷入死圈,幾萬年都出不來,如果沒有外來人的文明傳播,基本永遠這樣。

而兩河流域處於交通要道,和各地的交流比較多,這裡發現的大麥,那裡馴化的馬和牛,那裡的輪子,互相交流多了,文明的進步就多了,有了馴化植物和動物,就進入文明,有了輪子就可以對外交換,閑人一多,各種制度文明文化就開始出現。兩河流域進入文明時代比我們早一千年。文明一個地方突破之後,就開始對外傳播,慢慢的印度,伊朗,埃及,希臘,中國,都進入文明時代。

發現沒有?進入文明時代必須要有資足夠的資源,而這個資源很難說在一地湊齊,需要各地的交流來獲得。如果沒有資源或者說資源不足,或者說對外交流不便,文明就會卡死在這個短板上。比如非洲沒有溫順的動物,美洲沒有大型動物,美洲的羊駝根本駝不動馬車,所以文明程度就會很差。

那種陷入文明停滯時期的時期,就像一個小島上,沒有動物,只能捕魚,沒有鐵只有石器,永遠不能進入鐵器文明,也就無法進入文明。這樣的島在大航海之前不少。對於中國來說,或者對於地球來說,很可能就是一個更大的島。。。

就像大馬士革刀,精美無比,但是必須用印度的伍茲鋼才能鑄造,如果你找不到這樣的鐵礦,那永遠也造不出那麼好的刀。人不是上帝,人只能利用自然的資源,大地的恩賜來發展自己的文明,這些資源發展的上限就是人類文明的上限。(隨便說句,現在我認為文明的突破也要靠大自然的恩賜,而不是人力去拚命。就像我認為現在的疑難雜症,比如癌症,艾滋病之類,很可能自然演化出這些病得同時也演化了治病之物,等著我們去發現。)

中國在古代的文明發展程度,或許就是在中國古代的活動空間里的各種生存資源,獲得的某種最高的發展水平,無法再提高了。而要再提高,必須要突破活動空間,獲得新的資源。這個,中國古代一直在做,比如張騫帶回了西域的植物,才有了葡萄石榴,帶回了精鋼份,漢朝的武器和弓箭才得以進步。後來引進的占城稻,美洲的土豆紅薯都是一個道理。如果沒有這些的話,中國的文明就會陷死在那個圈子裡,你固有的黍米不管怎麼種,糧食產量是上不去的。(這有點像現在的論文,很多論文科研發現都發爛了,不管怎麼發都沒啥新意,所以論文灌水,因為科技某個方向能發的就那麼多。)

同樣,阿拉伯和印度的對外交流,比中國要更方便。阿拉伯的大航海,規模極大,到了那個時代的極限,從伏爾加河,到撒哈拉沙漠,從印度,到西班牙,各種地方的資源都得以調動。所以阿拉伯人發現了咖啡,知道了製作糖的工藝,還有很多很多的先進的東西。就是因為各種資源集中而帶來的文明進步,有了大量的新東西,有了市場財富,閑人就多,一多了就會有巴格達智慧之家這樣的學術機構,自然會發生進步。而同樣,阿拉伯的航海發現,也到了一個極限,他的資源也就是能搞出那麼多文明成果,再也無法有新的文明突破了。

歐洲人發現美洲之後,開始了大發現,大量的新東西發現了。比如土豆紅薯等等,有了土豆,德國英國這樣的地方本來氣候不好,不適合農業,變成了能養活大量人口的地區,人口多了就開始了各種發展。而大量的海外市場,需要大量的工人勞力,對工作效率有了需求。對紡織機的不斷研究,發明了鏜床,可以鑽出圓形的缸體,同時,新大陸發現了橡膠,解決了漏氣的問題,各種條件齊備之後,就發明了蒸汽機。換言之,蒸汽機本質就是新大陸發現的各種資源,而帶來的文明成果。正好英國的煤和鐵非常集中,於是工業革命滾滾向前。

殖民者的大尺度活動,把世界資源變成一體,贏得巨大紅利。比如巴西的橡膠到了南洋,大量種植,於是輪胎得以鋪開有了汽車,非洲的咖啡到了牙買加,成了全世界最好的。邁索爾的火箭,被英國研究後,進步成了康格里夫火箭。達爾文週遊世界,發現了物種的差別,寫出了進化論。英國殖民者發展的過程,其實就是調動全球資源掌握的紅利,這個資源不光是植物動物,自然資源,更是市場,人口,文化積累等等。英國的工業革命突破,和兩河流域的農業突破很像。

換言之,中國文明很難在沒有西方的影響下,大規模進入現代社會的可能。因為資源不夠,文明稟賦不夠。

那麼,這個地球的資源底線,發現的極限是在哪裡?難道大家沒有發現最近的幾十年,技術已經停滯了很久了么?以前是汽油發動機,現在還是。。以前是飛機,現在還是。

我很懷疑,我們的地球供應的資源可能讓人類的文明只能到一個程度,很難飛出地球。就像以前的小島人無法走出小島一樣,等著更高層次的文明來帶領我們進入更高層次。

所以,中國文明的停止也沒啥奇怪的,是人類歷史的通例,文明突破才是罕見的。要真正的擺脫這個,就是要大發現。向外星大發現,向海底大發現,向地底大發現,向北極南極大發現。甚至現在的互聯網時代,也是一個大發現的時代,多交流,向全世界尋求各種資源,比如動物植物,文化經濟資源。獲得真正的一種突破資源,就像以前的馴化牛,橡膠,咖啡那樣改變人類的文明成果,陷死在現有的圈子裡,是毫無任何可能突破文明的。


題主想要的答案來了~~

之前回答過這個問題:阿拉伯帝國為何沒有成為現代科學的發源地? - 丁星華的回答

這個問題雖然很不相同,但是基本思路是類似的,所以答案有些類似,答案的思路主要是根據麥克萊倫的《世界科學技術通史》以及吳國盛的《科學通史》整理而成,當然摻雜的也有不少私貨,因為難以將兩者分離,還望大家明鑒。

—————————————————————————————————————

一:科學史上的科學

科學史中所研究的科學範圍,是超出我們日常生活中所提到的科學的,在科學史研究中,研究的是更廣義意義上的科學,一般包括以下幾種:

1.古希臘的理性科學

2.近代科學革命產生的數理-實驗科學

3.更為廣泛意義上的博物學

4.更廣泛的包括技術系統的科學

題主所說的「西方科學史」的主線是:

古希臘——羅馬——中世紀——文藝復興——科學革命——現在。

以下敘述中的「科學」也是廣義化的,但西方科學發展中的主線與支線,大家一看便知,一個非常重要的線索就是文明的類型科學的類型這對關係。

二:科學史上的東方與西方

追溯到科學發展的源頭去看,科學史上有兩種比較典型的科學類型:東方的實用型科學古希臘的理性型科學,而承載這兩種科學類型的文明類型,也有兩種類型:水利型文明非水利型文明。

水利型文明與實用型科學:
代表是四大古文明,即兩河流域的美索不達米亞文明,尼羅河流域的埃及文明,印度河恆河流域的印度文明,以及長江,黃河流域的中國文明。這幾個文明都是近水而生,人們聚集在發達的水系旁邊進行農業生產,當農業與人口都開始繁榮後,多餘糧食的分配,水資源的分配,水利工程的建造和維護,排水,泄洪等都需要有組織的協作,而用水過程中出現的爭執也需要權威來調節,這就應運而生了比較核心的管理組織,也就是集權政治的原型。在這種文明環境中,國家的正常運行,人民的生活是管理階層首先要考慮的事,相應的,被管理階層所把持的科學也偏向於實用,多集中於水利(農業灌溉必不可少),天文(農業生產,平時生活,預測王朝命運等都需要天文),醫學。

非水利文明與希臘理性科學:希臘在地理位置上處於地中海沿岸,境內多山,沒有大河,也沒有大面積富饒的沖積平原,農業灌溉更加依靠雨水而不是與江河有關的水利,希臘人民靠本土條件難以為繼,逐漸發展出了比較好的航海和商業。同時,希臘距離美索不達米亞和埃及這些文明不近也不遠,便於交流而且不會被完全同化。另一方面,山脈把希臘的政治文明分割成多個小邦國,各個邦國之間形成合作競爭的關係。在此環境下,希臘人發展出了民主城邦制和奴隸制度,保證了閑暇階層的出現,自由民主的環境也使得政治辯論成為常態,這都培養了希臘人的理性精神。希臘的閑暇階層不同於東方的管理者,需要極力去維護一個集權大國的正常運行,而是更加註重於對政治合法性等這些內容進行思考。這些條件使得希臘成為科學史上的一朵奇葩,希臘人善於辯論,對事物有著一種尋根究底的熱情,超越世俗的學術精神,比如希臘的天文學不同於東方的實用性天文學,它是一種數理行星天文學,是為了解釋自然,而不是為了農業,占星等實用目的。用自然自身解釋自然,不再求助於神等外物,從泰勒斯的「水是萬物之源」,到柏拉圖的「理念論」,再到亞里士多德的綜合自然哲學,清晰的體現出理性科學出現的過程,這也是現代科學最古老的源頭。

三:兩種科學類型的發展

希臘理性科學的繼承及發展:希臘發展出了非功利的,比較系統的,有內在發展邏輯的理性科學傳統,比如托勒密的《天文學大成》,歐幾里得的《幾何原本》,更為重要的是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開創的理性的範式:柏拉圖的理念論和亞氏自然哲學,他們雖然不同,但都是有內在邏輯的理性系統。希臘-羅馬文明滅亡之後,這種理性融入到了基督教的教義之中,形成了前期的教父哲學和後期的經院哲學。希臘的文化同時被移植到伊斯蘭世界中去,十字軍東征之後,便開始在歐洲復興,經歷了航海時代,宗教改革,文藝復興之後,希臘的這種理性科學的主線便在哥白尼身上連接了起來。緊接著就是近代的科學革命了。要注意的是,這個時候是十六十七世紀,資本主義對科學的發展有作用,但是還遠沒有到工業革命時的那麼大的影響,在這中間主要的動力作用還理性科學內在的發展邏輯,宗教精神在其中也有不小的推動作用(宗教在近代科學產生過程中的作用,也是非常重要的,但討論又需要大量篇幅了,答主題目中所說的「宗教的嚴格拘束」不太公平)。

東方水利文明實用型科學的發展:實用型科學並沒有它內在的發展邏輯,它的發展是根據外部環境的需要,一旦外部環境沒有了需求時,它也就失去了發展的動力。這在中國歷史上表現的非常明顯,中國是非常典型的水利文明,集權的政治,官方掌控的科學都是其特點,這種由外部需求推動的科學與外部需要結合的非常緊密,長期來看就表現出科學技術發展的離散性,形不成系統。而且中國這種高度集權的國家,一旦形成了相應的治國文化後,這種文化對超越而無用的學術具有很強的限制作用(宗教還是文化,這是個問題)。中國在兩千年的歷史中,科學技術(取技術系統與博物學)其實一直都是非常強的,到了明代,達到了最高點。到了這個時候,外部的需求基本被滿足,除非產生社會結構的變革(像資本主義與城市那樣),或者是科學本身產生像希臘理性科學那樣的結構,科學技術的發展就很難前進了。但是二者都是困難的,前者是封建勢力不斷扼殺資本主義的萌芽,後者是中國的政治文化已經固定,形成很強的束縛了。這個時候,也剛好是西方開始抓住希臘理性之線開始復興的時候,從此中國在技術上也開始落後了。

四:總結

總之,以一種輝格史的角度來看的話,宏觀上西方科學發展的邏輯還是比較清晰的,主線的就是希臘這根理性之線,旁支就是伊斯蘭地區在中世紀時期對希臘學術的移植以及再移植,然而伊斯蘭世界始終也是典型的東方文明,即使移植了希臘學術,對近代科學產生有著極其重要的影響,但最終也沒能成功成為近代科學的策源地。

亞里士多德認為自由的學術有三個條件:

1.閑暇的階層

2.批判傳統

3.對世界的驚異

結合科學史可以看到,無論是古希臘,還是近代歐洲,都比較符合這些條件,而集權的國家則難以滿足。注意這裡沒有強調「民主」,只是強調學術發展應有一個相對自由的環境,集權國家在脫去蒙昧之後,也是能創造出相似的條件的。


原因很簡單。那就是科技發展和宗教其實沒有必然聯繫。

實際上科技發展的主要動力在於:科技發展是否有利可圖。當科技發展無利可圖的時候,只有貴族因為興趣而自主的科學家,以及一些閑暇時喜歡搞搞研究的官員等等在做研究。這種研究的速度和系統性都是很差的。

歷史上第一次能主動推動科技發展的,是資本主義制度。這是因為在資本主義制度下,科技發展有利可圖。因此,整個社會第一次有意識地開始推動科技進步。

比方說,歷史上第一個系統性鼓勵科技創新的制度就是專利制度。現代專利制度是在哪裡起源的呢?是15世紀的威尼斯共和國。而威尼斯,恰恰是歐洲資本主義起源最早、最發達的地方。

所以說,什麼小國紛爭、什麼控制鬆懈、什麼榮耀上帝,這都是不靠譜的原因。資本主義第一次給予了所有人一個創新的動力——科技創新往往能讓一個人變得更富有。在資本主義之前,是幾乎沒有這種好事的。

資本主義和主動創新的關係極為密切。中國兩次步入資本主義的進程都被北方游牧民族入侵打斷,而中國的地理情況也不利於資本主義的發展(歐洲的地中海實在是一個太過巨大的優勢),因此歐洲首先產生了資本主義,也就首先開始了系統化的科技創新。


人不行啊,古代裡面有閑階層一定是統治階層,西方的統治階層喜歡研究科學,探究未知。認為世界是神創造的,研究科學是宗教行為,而中國更側重於人與人的關係,當你爬到別人上面的時候無論科技怎麼發展你都能搭順風車。這種思想下怎麼會有人去研究科學?


1,西方早期的科學研究,比如牛頓,大多數是為了證明上帝存在的…

2,東方很多國家比如中國是大一統的局面,或者政教合一(阿拉伯),強制性的專制統治下自然科學發展很艱難的,這種明顯能打破統治者神話的發明一般都是明令禁止的吧。

3,西方的宗教到文藝復興之後就開始式微,思想領域和自然科學領域自然可以蓬勃發展;而東方精神上的轄制一直到19世紀都沒有改變,樓上也有說宗教不是完全的決定因素。

4,東方的農耕文化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天人合一」,追求人適應自然,追求感悟自然,所以這一點也和西方一直以來認識自然的觀點有分歧吧。

暫時想到這麼多,再說吧。


有種說法是,中國是大陸文明,古代以農業為主,而農業這東西靠的是經驗,比如經驗豐富的老人就會受到尊重,而中國古代的科技、醫學也基本都是以記錄收集經驗為主的,推理較少;而西方(古希臘)是航海文明,大海之上,水手靠邏輯判斷來確定航向等,因此,西方的幾何學就比較發達,邏輯思維也就容易形成。

我覺得,中國之所以科技和宗教不發達,西方之所以科技和宗教很發到,就是不同文明類型形成的思維方式問題,中國是偏於經驗思維方式,西方是偏重邏輯思維方式,中國尊老,西方尊邏輯之上的東西,中國善於總結,西方善於推理。農業文明時代,顯然是中國更符合自然選擇,中國也一直領先全球,工業文明時代,邏輯的威力大漲,西方逐漸領先。


我的答案沒有那麼專業,不過是一手資料…

因為類似問題我和我的朋友們討論過,他們有的是土耳其人有的是巴基斯坦人,都是穆斯林。

我們討論的結果是,宗教信仰不會對科學發展有太大的阻礙。

宗教很多時候是在解決人們哲學上的困惑,很多人都會問自己從哪裡來到哪裡去的問題,有的時候會很迷茫找不到方向很煩躁。他們說宗教就是讓你平靜下來,給你一個答案,引領你指導你。

這個問題的由來,是宗教告訴我們了不知道的事,好像看起來是給出一個有悖於科學的錯誤答案從而阻止了我們追求真知,我土耳其朋友給出的回答是,他們的神鼓勵他們追求科學和真理,努力學習接受良好的教育可以上天堂。他還告訴我在土耳其有一句神的名言,大意是就算科學和真知在中國(形容旅途遙遠)你們也要不遠萬里追尋它。

他們還堅信人的能力有限,科學無限,我們總有不懂的東西,當我們因為那一部分不懂而迷茫時,宗教安撫你引導你,給你一個向善的哲學答案。

另外他們還講了很多穆斯林的好處,讓我一定要去土耳其看望他們。看來這次這次一定要成行啦。


有種說法叫氣候決定論。

東方文明例如中國、印度、古埃及,都是溫帶、亞熱帶國家。從來都是風調雨順,靠自然農業就能衣食豐足,犯不著搞什麼小發明。而早期工業國家多半國土狹小,冬天寒冷,人口增加時就會糧食不足。所以才要拚命發展工業和擴展海外殖民地。


首先說第一個,為什麼東方文明的科技史遠沒有西方科技史豐富。

其實東西方一樣豐富,只不過西方在一開始就有很多人不迷信權威,能提出自己的觀點,並且一直延續下來,比如「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亞里士多德說的。而中國類似的觀點,如孔子的」三人行必有我師「,僅僅是作為尊師的看法,後來韓愈的《師說》裡面也說了,「師不必賢與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師」,這個卻作為文學上面的經典,而沒有作為思想上的經典去影響別人。

然後就是行動,布魯諾寧願被燒死,也要堅持自己的意見,伽利略雖然表面屈服,但是本身卻並不放棄自己的看法,而東方人在科學方面就缺少一點自己的主見,或者說有主見的也沒有被當回事。

東西方真正拉開差距的時候,其實是古登堡發明印刷術之後的事情了,由於西方人的「實用主義」的思路,以及不迷信權威的方式,在知識傳承壁壘打破之後,更能利用現有資源去研究提高,而東方的「學而優則仕」則限制了人們在自然科學和發明創造方面的進步。

然後說第二個,為什麼缺乏大辯論,缺少對自然科學的廣泛興趣。

這個要說到東西方政體,東方崇尚大一統,基本上讀書人的目標都是從政,實在不能從政,就當個幕僚,再差一點的是當個教書匠,在大一統的思路下,人們對自然科學的興趣遠遠比不上「貨與帝王家」的效果,而且封建帝王為了長治久安,宣揚「君權神授」,也不待見那些討論「地球是圓的」的那些人。西方的教會也是這樣的態度。

中國並不是沒有大辯論,在什麼時候呢?春秋戰國,群雄混戰,小國寡民卻有很多的思想,人多了反而沒主意了。而歐洲幾乎都是小國家,混戰了幾百年還是小國家一堆,這裡面不同的思想經過碰撞,自然有一些新玩意傳承下來。

第三個,東方文明沒有受到宗教對部分科學的嚴格拘束,反而少有重大發現。

其實東方沒少受到宗教的拘束,不光有佛教、道教,還有儒教,對比一下西方教會,你就知道東方的發明家該有多不容易了。

寫了很多,但是因為不嚴謹,還是匿了吧,謝邀。


歐洲很「幸運」或者很「不幸」挨著阿拉伯,能夠像內存一樣暫時保存著古希臘、羅馬的知識並繼續發展。歐洲中世紀壓抑的太久了,借著所謂「文藝復興」重新發現了阿拉伯保存的古希臘、羅馬的知識後,其實是徹底擺脫了教廷的控制。

而中國,其實是控制越來越緊的過程,所以與歐洲正好相反。


因為匿名,所以在這評論下兩個答案。

冷哲說科技是否有利可圖才是關鍵,這隻對了一半。這能解釋資本主義下科技為什麼發展那麼快,但不能解釋為什麼這種突破性發展始於歐洲。另外還是聚焦下科學或技術吧,有力可圖更直接促進的是技術,這也可以解釋為何近代自然科學大發展之前,中國的技術遙遙領先於歐洲。近代自然科學的起點是文藝復興,其出現的根本原因自然是因為資本主義萌芽的發軔,但直接原因是「七、直接原因:教會嚴格控制人們思想,激起資產階級與平民的不滿。」——百度百科文藝復興詞條。宗教對科學發展從未起過直接促進作用,但不代表不相關。我認為即使中國進入到資本主義階段,也不會很快自發出現基礎理論上的突破。一直要到經濟發展到逐漸清除意識形態方面的影響之後,才有可能。這就是思想的影響力。

Crazier Miami說宗教反而起到了促進作用。印象是對的,但結論是錯的。首先伊斯蘭教是個神奇的宗教,雖然現在他們內部打來打去的看起來特別凶,但其實真主對他的信仰者特別好,而且心態也很開放,學什麼都比較來勁。文藝復興的文化基礎就是像施偉所說,旁邊有個阿拉伯,替他們保存了大量的希臘羅馬經典。但就是因為太好了,你覺得像日心說進化論這些無神論的基礎,有可能從伊斯蘭教內部出現嗎?好比父母對小孩特別好,這小孩得睿智到什麼程度才能清醒的說,你們這是溺愛啊!我要反抗?

=========

因為沒有壓迫,就沒有反抗。這個當然不太準確,但有一定道理。

剛好最近在讀錢穆的《國史大綱》,他也提到了這個問題。我記得不太清楚,所以只是試答一番。如果有興趣,你可以自己去看。前幾頁就能看到。

他的大意是,歐洲以羅馬帝國為代表,其統治是以一族為核心的軍事鎮壓為特徵的,並不像中國這般很早就是各地的利益代表博弈均衡之下建立的利益共同體。而一個核心總是容易腐化崩潰的,因而歐洲戰亂不斷,每一次戰亂都幾乎是重新來過。因此歐洲文明對於「力量」的渴望要遠勝於中華文明。這會導致學術研究更偏向於「格物之理」的傾向,畢竟人力是有限的,要想增加力量,主要還是要靠外物。

另外,中華文明並非較少受宗教約束,這樣說有點倒因為果。中華文明其實很早就擺脫了宗教的約束,所以宗教根本沒什麼機會去約束中華文明的任何方面,包括科學研究。有些比如化學醫藥方面的進展,甚至是宗教搞出來的。除了魏晉南北朝那段亂世將文明摧殘殆盡的情況下,佛教藉此大加發展甚至參政之外,其餘時間,宗教大多只是統治者的工具。佔據中華文明統治地位的是儒家思想,關心的是此岸的生活,關心的是人而非神佛等任何未知之物。人的對頭只能是人,即使要反抗,其研究領域還是會集中在與人相關的「此岸」。中國人對於與人相關的科學技術,研究的也很勤快,成果也很豐富,比如天文曆法、水利、農耕等。但日心說,研究出來有什麼用?

但歐洲,很晚才擺脫宗教的控制。宗教是可以對世俗生活進行安排的,可以對世俗權力進行干涉的。換句話說,就是因為約束的太多,所以宗教拉走了大多數仇恨。而宗教的對頭,不可能是另一個宗教,也不可能是普通人的生活,只能是科學。要反抗宗教,最有利的武器就是科學。日心說進化論在日常生活中沒用,但對於幹掉宗教來說,簡直是大殺器。這也就是所謂沒有壓迫就沒有反抗了。

唉,說的多卻大而無當,實在太差了。求摺疊吧。


李約瑟認為中國人沒有基督教的信仰,因此中國人沒能發展出"機械化"的世界觀, 使得中國人在科學探索發生短路

基督教信仰認為世界是由一個理性,全能的上帝所創造,一切都是上帝受造之物,也就存在著規律與法則,因此人類能夠用語言去描述發現這個世界. 是基督教幫助歐洲人清除思想上的盲點

反觀印度人與中國人的多神論,使得他們認為世界的一切如星月,石頭,草木,山海具有靈魂思想,正經歷著生死輪迴,例如中國道家的學說就認為世界不是人的智慧所能理解的


分頁阅读: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