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美國人家庭觀念重但是離婚率依然高?


一談到夫妻關係,熱點話題往往是美國的離婚率高。據統計,美國初婚的夫妻,有近一半要以離婚收場,再婚之後分道揚鑣的比率則更高。離婚率高是不爭的事實,但其中的原因,很大程度上和平等相愛也有關係。

  由於男女雙方各自獨立,婚姻少了很多社會壓力和經濟約束,家庭承載的更多的是情感交流的功能,而不是物質、門第、道德或者純粹的傳宗接代。雙方只因相愛而結婚,一旦愛情喪失,雙方都要「離」。

  從上世紀90年代起,美國每年的民調都持續表明,有90%左右的美國人認為婚外情是錯誤的,並有四分之三的人認為這種行為不應該被容忍。換句話說,美國人對婚外情的容忍度很低,更別提正式的「二奶」和「小三」了。加上離婚程序相當簡單,所以朝三暮四、見異思遷的行為一旦曝光,雙方可能很快一拍兩散。

  因此,離婚率高並不能代表美國人的家庭觀念淡薄。相反,經過深入的觀察,我發現,美國人的家庭觀念會令以家庭至上自居的中國人汗顏。在這裡,不僅妻子愛家顧家,丈夫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當家庭和事業發生衝突時,無論是因為晉陞,還是求學,如果要拋妻離子、兩地分居,多數男性會毫不猶豫地首選家庭。因果關係很清楚:家庭好了,工作才能好;工作好了,家庭卻未必好。

  事實上,整個美國社會都推崇家庭的重要性。大大小小的美國選舉,就很能說明這個問題。幾乎每一個候選人,都要大打家庭牌。一個男人,如果不愛家,是絕對得不到選民支持的。背後的邏輯也很簡單:一個不愛家的人,何以愛天下?此外,企業的許多制度規定也為保障家庭讓路。例如,為了讓員工能夠兼顧家庭,多數公司的工作時間極為彈性,早上7點上班、下午3點下班很常見。

  當我畢業時,在自己的畢業典禮上,美國人的家庭觀念又一次把我深深打動。典禮儀式中,最重要的內容之一就是臨別贈言,給畢業生未來的職業生涯充電。

  上台演講的都是最受尊敬的教授,當年給我演講的是信息管理領域的知名學者Michael
Smith,他說他的祖父告誡他:不能把個人的職業成功置於家庭之上。他認為這是對的,所以在這個場合慎重轉告給我們,希望我們能取得一種終生受用的、平衡的成功。

  在這種場合聽到這種話,我既感意外,又有一種醍醐灌頂的感覺,因為在中國,多年的教育其實告訴我,為了事業可以犧牲家庭。

  現代美國人的主流家庭觀念,是有一條主線的,那就是基於平等的愛。一個心智健全的人,應該懂得如何去尊重、如何去愛。


美國家庭觀念重?何謂家庭觀念?這些包含哪些方面?有多重?「家庭觀念」這個詞首先要定義一下,給個範圍,如果沒有明確這個定義,明確範圍去討論就沒有意義了,其實這個世界那個國家不說自己家庭觀念重,那怕可以娶四個老婆的國家依然也說自己很看重家庭。其實這個家庭觀念是美式的家庭觀念,不是中式的家庭觀念,大家不要混淆了,不要用自己的「家庭觀念」去套美式的「家庭觀念」


自由...是不是就是造成離異的關鍵呢?

沒錯,這片土地的人們,就是崇尚自由,從小到大,都是不斷追尋著自己的嚮往。做自己想做的事,保持著獨立的人格。

在婚姻里,兩人之間也不會形成單方面的依賴和主導。當男女權利,越來越平等過後,又想保持完全獨立的人格,追尋各自的自由。當雙方都不願意犧牲掉這個自由時,也許分開是最好的解決方式。

婚姻的形式,從各種傳統的古老文化,到近代以及現在文明,已經發生了本質的變化。

首先就是男女平等,要知道在人類幾千年文明裡,男女就從來沒能平等過,女人其實能做男人所有的事,男人卻沒法做全女人能做的事,比如生孩子。所以生來基因就決定了,不平等!

當然有一天科學足夠發達了,男人也能生孩子了,就可以絕對平等了,但同時也不再需要婚姻這種東西的存在了,哈哈哈!

婚姻的產生,本質上的原因就是,財產私有化概念的出現。在這之前,人類和動物一樣,除了食物,並沒有什麼物權的概念,所以母系社會的孩子們,不需要知道自己父親是誰,財產都是公用,女性就像蜂后一樣成為社會的核心。

私有化概念開始產生後,男人們除了要把自己DNA灑出去,也開始考慮自己此生用不完的財物,交給自己的後代,所以需要知道誰是自己的孩子,孩子們也需要知道自己父親是誰。母系社會從此轉向父系社會,婚姻和家庭概念,從此產生。而男人,因為在農耕時代是主要生產力和技能掌握者,逐漸開始主導社會,而女人,則成為家中的主導,各司其職。

而在男權過於強大的時代,一夫多妻,也是常見現象。後來隨著時代演變,大量生產力被機械化替代,女性除了生兒育女,也開始掌握更多技能,開始替代大部分男人的工作。所以女權崛起,一夫一妻制的家庭概念逐漸成型,並深入人心,成為主流價值觀。家庭,也成為評判一個人一輩子是否圓滿的標準之一。

所以人類經歷了一妻多夫,一夫多妻,一夫一妻,試圖找到完美的平衡。但往往任何事物接近平衡的那一瞬間,又會被打破。

從婚姻產生的本質來看,也不難理解,為什麼在歐美,如此多的單親家庭,單身媽媽。因為女性地位又回復到接近母系原始社會的狀況,男人在許多女性眼中已經不是必要生產力了。就算是要撫養孩子,在政策和經濟條件的允許下,自己還是可以不依靠男人來實現人生目標,雖然會艱苦一點(在許多發達國家,兒童的成長的津貼和教育,政府會負擔絕大部分,甚至全包)

相信這種狀況,在未來會更加普遍化,試想一下,人工智慧開始替代生產力之後,或許生孩子這事都可以交給代孕機器了,噢,現在已經開始人工代孕了。

那麼人們除了情愛的需求,還有組成家庭的必要嗎?

我想,從孩子們的口中還是能得到答案的。父母對於孩子後天人格的影響,至關重要,特別是安全感。動物一般是不需要來自父親的安全感的,但人類,好像在文明演變中,逐漸把這種安全感需求寫進了基因。

我們正處於一個變革的時代,曾經牢固的婚姻模式,正在變化和瓦解,也許在你的成長曆程中,曾經受到過父母離異帶來的傷,更不想把這種傷害轉嫁給下一代。或許重新思考一下,在男女權利複雜變化的今天,新的相處模式,和角色定位?

有的人選擇和自己的基因作對,和社會作對,和年齡作對。也許你是抗爭的英雄,也可能是逃避的小丑。

也許在兩性關係中,男人不必做完女人該做的事,女人也不要把自己當成男人來活,也許大家都會輕鬆一些。當然如果性格比較強勢的女性,也可以找一個懂得忍讓的男性達到互補平衡。兩人都同樣男性化,或者同樣女性化,這樣與同性戀有什麼區別?

男女權利和關係總在不停的變化,如果總把以往的認知和經驗作為參考,恐怕是問題百出的,把自己的自由看得太過重要的話,其實也是一種自私。如果只有一方捨棄這種自私,那麼另一方勢必膨脹過度,難以長久。


弱弱地問一句,前提是否成立?


因為愛所以家庭觀念重,不愛了維持不了家庭觀念所以就離了。所以對美國人來說,家庭觀念和離婚都只是結果,感情才是源頭。


推薦閱讀:

TAG:美國 | 婚姻 | 家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