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湖北省仙桃市的名字怎麼來的?


作為一個仙桃人,我經常被問到仙桃是不是有很多桃子,當然沒有。而仙桃這個名字是怎麼來的呢?

其實沔陽改仙桃是歷史的誤會。

1986年10月,沔陽撤縣建市,正式更名為仙桃,一個沿用千年的名稱就此作古。從那以後,「千里送鵝毛」的典故被慢慢遺忘,取而代之的是關於仙桃的傳說,因為沒有根基,這些傳說一個比一個荒唐,無法自圓其說。沔陽人鬱悶了,好好的為什麼要改成仙桃呢?

對於這個問題,最有發言權的應該是周想生老人。周老是沔陽最後一個縣委書記,也是仙桃第一個市委書記。可是周老的答案卻令人吃驚,他也鬧不清是怎麼回事。

1985年底,按照事先的部署,沔陽縣向荊州地區行署遞交了縣改市的請示報告,擬將沔陽縣改成沔陽市。記住了,是沔陽市。公文經過地區行署、省政府逐級批轉後,國務院於1986年5月正式批複,同意沔陽縣改為仙桃市。平白無故冒出個仙桃市,行署發脾氣了,認為沔陽有人搗鬼,縣委書記首當其衝。真是天大的冤枉啊!周老劈頭蓋臉地挨了一通批評,到現在還蒙在鼓裡。

原來批複上有這樣一句話:「以便調整行政區劃」。這是行署不願意看到的。可以這樣推斷,仙桃市成立後,很有可能脫離大荊州,另立門戶。最有可能的就是通過一段時間的過渡,將沔陽、天門、潛江、洪湖四塊地域整合起來,由升格後的仙桃市管轄。記得有段時間,洪湖的區號好像也是0728,時間不長,又變回0716了。毫無疑問,這個計劃因為種種原因最終流產,但是仙桃市卻再也變不回去了。

明明申請的是沔陽市,到頭來卻批了個仙桃市,簡直莫名其妙。對行署好解釋,白紙黑字,請示報告上寫得清清楚楚,絕對沒錯!問題明擺著出在省里。一問,還真是。省政府有位叫王俊峰的副秘書長給了個解釋,說了兩個理由。一是湖北有個沔陽,四川有個綿陽,易混淆;二是「沔」字太生僻,遲早要簡化掉的。

也有一定的道理,特別是第二個理由。一二八師駐守沔陽時,王勁哉嫌「沔」字難寫,要把右邊改成「丐」,沔陽人不答應。要改都改,順便把陝西的「陝」字也改了吧。因為「陝」的繁體字是耳朵旁邊加個「大」字,「大」字裡面夾兩個「入」字,不好寫,不如改成兩個「人」字。王勁哉看沔陽人認了真,只好作罷。還有個傳說,說「沔」字起初真的就是王勁哉想像的那樣,一邊是「水」,一邊是「丐」,很不吉利。字面意思就是水災頻仍,滿世界都是乞丐。不知是哪位皇帝可憐沔陽人,在「丐」字右邊添了一小筆,改成「面」了,從此五穀豐登。「沔」字還真不好寫,相信寫錯的不在少數,當年王任重給沔陽題詞,也寫了個錯別字。

省政府講了理由,行署還是不答應,督促沔陽連續寫了五次報告,堅持把名字改回來。但是沒用。開什麼玩笑?國務院批了的,能隨便改嗎?這一拖就是五個月,挺不下去了,要定班子,要開展工作啊,於是匆匆忙忙開了個成立大會,算是功德圓滿了。

到今天為止,恢復沔陽的呼聲一刻都沒有停止過,幾乎所有沔陽人都想不通,海外沔陽籍同鄉意見最大。但是木已成舟了,再改也不划算,成本太高。其實仙桃這名字也不錯,是原先城關鎮的稱謂,很順口。經過二十多年的打拚,仙桃早已聞名全國,尤其是體操,搞得風生水起,全世界都在關注。

仙桃改不改回沔陽,無所謂。仙桃人要向前看,高瞻遠矚,而不是對陳年往事耿耿於懷,固步自封。「沙湖沔陽州,十年 九不收」這樣一首悲傷的歌謠,應該離我們越遠越好 。

~~~~~~~~~~

這個本來也是我在網上找到的答案啊!


我是湖南嶽陽臨湘人,我們沿江有許多移民都來自湖北沔陽,多是躲避戰亂(太平天國戰亂,北伐戰爭、抗日戰爭)以及自然災害,據說沔陽那個地方很窮的,以前經常鬧災荒。我得外婆也是這樣過來的,她已經去世了,跟我講過小時候南逃時候的故事。

目前,沿江幾個鄉鎮都說湖北話,無論方言、生活方式和禮儀習俗跟湖南山區人完全不一樣,沔陽蒸菜比較流行,人都比較圓滑。

我外婆至死都不知道後來冒出來的仙桃市怎麼回事,她一直強調自己是沔陽人。我是查了資料才知道這回事的。但不解:仙桃比沔陽好聽嗎?


我看過很多由來 最喜歡並且會解釋給別人聽的是 仙桃是傳說千里送鵝毛的故事中仙鶴逃走走 掉落羽毛的地方(仙逃)


之前的幾個答主都引用官方的說法,自然有一定依據,我想在這說幾個我在中學時代淘到的兩本老書上對仙桃這個地名的解答,權且當做故鄉的一些美好的傳說和故事吧:

①王母蟠桃會,仙女摘桃掉落人間,正好落在此處,生長出一片桃林,故稱仙桃(神話向);

②和之前幾個答主說的錦瑞河入漢江,形成尖刀嘴,後來世代久居此地的人覺得尖刀這個名字不好,諧音改為仙桃(口語向);

③也是錦瑞河入漢江處,傳聞明末清初時,一老頭,脾氣很倔,推一小車在此買桃,不知是桃品相不好還是價格過高,反正過了幾天都沒人來買,老頭一氣之下掀了小車,桃潑了一地,此地就被稱為掀桃,後來也是諧音稱為仙桃(故事向)。

可惜的是我高中之後就沒找到這兩本老書了,再後來去舊書店也一直沒找到過類似的書刊了,不過家裡還有一本沔陽縣誌。

另外為什麼不叫沔陽市,我覺得拉天門潛江洪湖的說法有點牽強,按我之前看到的一些刊物上,國內八九十年代時期是各地進行行政等級改革的一個高發期,其中一個重要的形式就是設立縣級市,簡化行政級別數量,從省到縣取消市的這一步,並且知道千禧年後仍然有很多地方向國務院申請省直轄(非湖北省),但是國務院從九十年代後期之後就沒有批准縣級市的申請了。而當初為何沔陽變成仙桃的原因的話感覺還是沔陽縣從解放初期就長期駐仙桃鎮,並且荊州專區時代沔陽縣的行政條文里常寫:沔陽(駐仙桃鎮)。而當沔陽縣從荊州地區分離出來,劃歸省直管的時候繼續這樣行文似乎會有很多弊端,自然就改名為仙桃市了。


「人間仙境,世外桃源。」

各取第三字,其曰:仙桃。


官方說明如下,鏈接,仙桃市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仙桃的由來

  古時,漢水之南,有一條支流,名曰 " 錦瑞河 " 。河由老磯頭處入口,繞龍華山的延腳南流後而向東,形成 " 鳳頸分流 " 的兩河三岸三角洲的龍華山。三角尖端,劈江分水,減緩漢江流速,使水上過往舟楫漁船在此停泊,形成碼頭,由此得名 " 尖刀嘴 " ,傳揚於千里漢江。

嘉靖十年 ( 公元 1531 年 ) ,沔陽州府派官駐此統領船運事務。嘉靖四十三年 ( 公元 1564 年 ) 駐軍防匪。自此商賈雲集,日漸繁榮。明末,李自成起義軍逼近沔陽,官府增兵駐守布防,取名曰 " 仙鎮哨 " ,繼而設行政機構於此,命名曰 " 仙鎮公署 " ,形成統一鎮區。後命名為 " 仙桃鎮 " ,一直沿襲。 1952 年,沔陽縣治遷入仙桃鎮。 1986 年,撤縣建市,以縣治地名為市名。

美麗的傳說

  相傳很久以前,一群仙女手捧仙桃前去為王母娘娘祝壽,驀然回首,一方綠洲映入眼帘。不禁下凡,擺攤賣桃,以探民風。購者紛紛,或曰上敬雙親,或曰下慈子女。民風敦厚,可見一斑。仙女感動,乃騰空撒桃。須臾,十里桃林,桃花灼灼,仙桃累累,香飄四方。 " 仙桃 " 之名,由此得來。


仙桃市東鄰省會武漢,西接荊州、宜昌,北依漢水,南靠長江,是國家新型城鎮化試點城市[2] 。仙桃擁有1500多年的建制歷史,是荊楚文化的重要發祥地之一,是聞名全國的亞洲體操之鄉、文化之鄉、狀元之鄉、魚米之鄉。

古時,漢水之南,有一條支流,名曰「錦瑞河」。河由老磯頭處入口,繞龍華山的延腳南流後而向東,形成「鳳頸分流」的兩河三岸三角洲的龍華山。三角尖端,劈江分水,減緩漢江流速,使水上過往舟楫漁船在此停泊,形成碼頭,由此得名「尖刀嘴」,傳揚於千里漢江。

嘉靖十年(公元1531年),沔陽州府派官駐此統領船運事務。嘉靖四十三年(公元1564年)駐軍防匪。自此商賈雲集,日漸繁榮。明末,李自成起義軍逼近沔陽,官府增兵駐守布防,取名曰「仙鎮哨」,繼而設行政機構於此,命名曰「仙鎮公署」,形成統一鎮區。後命名為「仙桃鎮」,一直沿襲。1952年,沔陽縣治遷入仙桃鎮。1986年,撤縣建市,以縣治地名為市名[5] 。


推薦閱讀:

TAG:湖北 | 仙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