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舍離」之後,你的生活發生了什麼變化?
東西越買越多,越覺得自己缺東西,其實很多東西都是買來扔的。家裡堆了一堆垃圾,又捨不得扔,總想著自己以後會用得上,然而只是積塵而已。我發現不管買多少東西,都填補不了自己內心的空缺。所以想嘗試斷舍離,減少自己的物慾。想知道大家通過斷舍離之後,生活發生了哪些變化呢?
斷舍離因為想清楚了消費的真相?
不,我只是因為懶。
這個世界上,有很多騙局。
它們的主要目的都是為了:
讓你老實花錢
讓你老實交出時間
然後庄家自己賺錢
其中,收納也是場巨大的騙局。
我小時候,課桌很亂,東西太多,
我媽執著地把我稱為「亂世佳人」,
哦,不,「亂家世人」。
之後我接受到的觀點是
要學會整理,學會收納。
搞得好像不學會複雜性極其高的收納方式
就無法成長為一個女人類,
而成為了一個蜜汁人類亞種。
而現在的營銷號呢,最愛讓人買買買。
刺激消費,促進經濟,也沒錯,
但對於個人來說,
被刺激而購買的東西真的有必要嗎?
一個月用不到4次的榨汁機豆漿機養生壺,
一年穿不到4回的衣服和鞋,
款式基本差不多的包……
總有人在耳邊念叨
只有物才能帶來心靈的富足啊。
就算那些鼓吹心靈富足的人,
還是在讓人買更高檔次的東西。
對於大衣櫃的渴望本質上是想把它們都填滿,
對於物的欲求就和打不死的聖鬥士小強一樣,
淵源流傳。
當然,我們這麼負能量的公眾號,
不是來抨擊物慾的,
你愛買買吧,又沒有花我的錢。
可怕的是隨之產生的收納和整理啊!
什麼是收納呢?
灰姑娘坐在爐子邊分紅豆綠豆能分很久很久,
這就是收納。
收納應該是:
把需要的東西放到該在的地方
而不是:把根本不用或者完全不常用的東西
整理得整整齊齊,
造成「我很富足」「我很充實」的假象。
第二種「偽收納」,
造成了空間的浪費、選擇權的增加,
取得更麻煩,放得更困難,想想就很累。
生活這麼喪了,還要讓自己這麼累,為啥呢?
狗子昨天的文章也談到了,
我們就是為了一個「爽」。
後來呢,有人認識到了這個問題,
於是有了斷舍離,
這其實也就是最近五六年才興起的概念。
我顯然沒有情操高雅到
「產生對物的濃情和長情」。
一個東西用很久,是因為它好用,設計合理,
感情再充沛,一個垃圾產品,改扔還是扔。
有個腦筋急轉彎是,
怎麼能在一秒鐘之內,分紅豆和綠豆?
答案是:只有一顆紅豆,一顆綠豆。
這說明,東西保持在自己能控制的範圍內,
就不需要學習複雜收納技巧,
只需簡單放一放,
地方也夠了,拿取也方便。
如果我從50000平方米的床上醒來,
有199個僕人給我燙衣服、洗衣服、晾衣服,
選衣服直接使用量身定做的APP,
手指點點就能挑選,
我也會買上10000件衣服吧。
說白了,
不買不是因為不想要,
是因為懶。
「懶」這一個字,
和「爽」相匹配,
它們都是生命中重要的金句。
我覺得收拾家的過程,就是一個整理思緒的過程。斷舍離的精髓在於把全部的東西整理之後,對破舊的捨棄,對尚可利用的捐贈或者送人,留下自己最喜歡的物品,也是保留自己認為最重要的回憶。
通過這個過程,把很多塵封多年的衣物、鞋包、書本、紀念物進行了一次徹底的整理
最大的變化就是——家裡的衣櫃和抽屜空了很多位置,小房子也煥發出了一種簡約的美感;找出了很多以為丟失的物品,現在固定了收納位置,找東西很方便,節省了很多時間;對衣服鞋包的購物慾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剋制,對類似的款式順利拔草,省錢;節約的時間,用來做更多自己喜歡的事情;節約的鈔票,用來買更值得入手的東西;感覺生活質量和效率都有了一定的提升。以前美術集訓,我帶的東西是全班最多的,並且帶的都是沒用但是我覺得不帶就會沒有安全感的東西,大學放假回去也是累死累活的拿很多東西。現在寒假一個箱子回家,實習工作後就帶一個化妝包回家,感覺整個人都特別輕鬆,平時生活也不那麼拖拉。有人說斷舍離是一種修行,我覺得說得非常好。我也會堅持下去這種修行⊙▽⊙
推薦閱讀:
※看過《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與《斷舍離》的大俠請看過來。是否實踐過,效果如何?
※收藏夾的斷舍離也許比實物斷舍離更重要
※為什麼要「斷舍離」?
TAG:斷舍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