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說的「無想」境界到底是指啥?

劍術家伊東景久認為無想就是「迷惑帶著意識如微塵般道化為無」、「無意識」。那麼這和佛教中的四禪天定有什麼區別?


以前在《坂本龍馬》里看過一個故事,每當有門徒從千葉一門學滿,千葉周作便會和他們說一個故事,故事是這樣的:從前有一個樵夫去山裡砍柴,這時來了一頭異獸,樵夫疑惑之時,異獸開口了:「我是名為【悟】的異獸。」樵夫心想:「這獸稀奇,我要活捉它」。異獸笑了:「你想活捉我對吧?」樵夫大驚,心想:「它如何可以知道我的想法?」異獸又笑了:「你在為我可以知曉你的心思而吃驚不已吧?」樵夫更加驚異,想:「我還是不管它了,繼續砍柴吧。」異獸張開血盆大口,大笑:「你在想你無計可施,所以只有低頭砍柴了吧?」樵夫沒有繼續說話,只是埋頭砍柴,突然斧頭從斧柄滑出,砸向異獸的頭部,【悟】沒有再說一句話便死了-----劍術中說的【無想劍】的極致就在於此。

樵夫心思縝密,可以根據情況隨機應變,採取合適的動作,在劍術上說就是可以準確的擊中敵人,稱為【心妙劍】(又可稱為【神妙劍】),劍術達到這種地步,可以稱之為「巧」,但是這種劍術碰上【悟】這種敵人就會落敗,而那飛出的斧頭就是【無想劍】,斧頭無念無想,不受任何約束移動,劍術達到這種境界,鮮有敵手。

至於文章最後的一段話更令我有感觸:如果說【心妙劍】是常人的極限,那麼【無想劍】就是天才的極限。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無想不是什麼都不想。而是在長久的修鍊中達到一種處事不驚的狀態。其實就是,你都看多聽多見怪不怪了。


碼著


一刀齋的奧義名為無想劍,這位號稱最接近劍聖的男人酷愛飲酒,飲少輒醉,隨地就睡,仇家又多,就培養自己,下意識反擊和不用劍戰鬥的能力,最終修得奧義【無想劍】

但若是說著名詩人畫家兵法家宮本武藏的禪劍,那就是吸收了佛學的劍術理念,與實際操作並無太大聯繫。


那都是名詞,


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

——《金剛經》

其實,沒區別,他說的就是這個。傳統功術很多東西,是伴隨佛道儒三家的東西,發展衍生出來。像達摩祖師為禪宗所留的羅漢拳,就是養身,強生健體,明佛心,養佛性所用。道家,也有以「武入道,以醫載道」。


日本的武士道是融合了中國的俠客文化,儒家文化,道教和佛教文化為一體的,而無念無想是原來佛教的術語之一,舉個栗子你就你就明白了

澤庵宗彭禪師是日本江戶初期臨濟宗大德寺派的高僧,精通詩歌、俳句、茶道,為東海寺之開山祖師。

某天,有個商人拿了一幅裸體的仕女畫,故意請澤庵宗彭禪師在畫上題詞。商人心想,澤庵宗彭禪師一定會尷尬地推辭。沒想到澤庵宗彭禪師不但沒有拒絕,還一面欣賞著畫中的美女一面讚歎說:「多麼好的一幅畫啊!」隨即在畫上題字:「佛賣法。祖師賣佛,末世之僧賣祖師:有女賣色身,消眾生煩惱。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柳綠花紅,夜夜明月照清池,心不留亦影不留。」

原本想看禪師笑話的商人,見澤庵宗彭禪師如此心胸坦蕩、磊落自在。反而慚愧不已。

澤庵宗彭禪師一生提倡「無念無想」的禪風,所以即使是為一幅裸女畫題字,也能自在地題偈「心不留亦影不留」,讓不懷好意的商人折服。在禪者眼中,世間一切都是虛幻不實的,有如過眼煙雲,因此心不會為女色所牽動,更不會產生一絲「念想」,因為他早就泯除人我、凈穢、男女等等差別妄想,而能自在無礙。

有些人喜歡追逐感官聲色的刺激,希望從中得到享樂,但是當這些感官享受一過,反而更讓人覺得寂寞空虛。人若時時受到這些外境聲色驅使,內心是永遠得不到安寧的。反觀禪者,心不隨外境所轉。所謂「但自無心於萬物,何妨萬物假圍繞」,只要心不在萬物上染著。縱然萬物圍繞,也依然可以身心清凈無垢。


無想即無思,保持全身心的投入,以達到冥冥之中和劍感的交融,這是劍術理論上的一種境界


推薦閱讀:

各種劍道護具包有哪些優點?
劍道買護甲,有什麼注意事項?
劍道怎麼學習二刀流?
如何對二刀進行攻め?

TAG:日本文化 | 佛教 | 亞洲宗教 | 劍道 | 浪客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