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匯 報價如何產生的?

外匯的價格是如何產生的???


國際外匯市場的交易主體如果用一棵樹來比喻的話,那銀行就是樹榦,其它交易商和投資者就是枝葉了。銀行的報價是依據自己的外匯負債(就是大家的存款了)和外匯資產的風險控制標準來決定的。

  為了防止擠兌或者其它的風險,銀行的外幣儲備必須有多樣性,這給銀行的經營帶來了極大的市場風險,所以一般的銀行針對其持有的每一種外幣都會有一個風險控制額度,比如說一億美元(風險控制額度±10%),8000萬歐元(風險控制額度±5%),一億瑞士法郎(風險控制額度±15%)。

  當某種貨幣的持有量高出或者少於風險控制的允許範圍的時候,銀行就必須對外平盤,使得該貨幣的持有量處於可控風險的額度內,這時候銀行會根據當時的市場價格以及自己所希望的市場價格和自己所需要的數量來制定自己對於該貨幣的報價,這個報價可能會和其它銀行的報價相近,也可能會和其它銀行的價格相差很遠。

  當某種貨幣的匯率對於銀行非常有利的時候,銀行會考慮以這個價格來交易這種貨幣,但是由於存在數量、期限等諸多問題,所以大多數時候我們在路透社(Reuters)和彭博(Bloomberg)看見的報價都是協議價,或者意向價,是否能夠按照這個價格成交,還是未知數。

  銀行向自己的客戶的報價,往往是銀行可以接受的、又容易立刻對外平盤的價格,並且在數量上,遠小於自己在這種貨幣上的風險控制額度,一旦出現客戶的交易量過大的時候,交易員會告訴你另外一個價格。

  外匯的交易是詢價交易,也叫協議交易,銀行對外的報價也是獨立的,銀行針對每一個客戶的報價也都是獨立,我們所看到的報價,大多是綜合多個銀行的報價集中體現出來的,對於交易的獨立個體,銀行可以單獨向這個個體報價,當然銀行也可以針對某個特定的群體報價。

  如果你使用路透社的報價終端的話,你就可以看見,每一個報價後面都有一個銀行簡稱,這表明,這家銀行在上一時刻向市場報出(問詢)了一個該貨幣的該價格的報價,如果有人回應,這個人會直接與該銀行聯繫,而不是和路透社聯繫。

  有的時候,在和銀行進行了交易之後,在很短時間內,你就可以看見和你交易的銀行在路透社的終端上報出了一個和你的交易價格一樣的(或者是相差1~2個點的)價格,這說明,該銀行可能是由於和你進行了交易,對外平盤,當然也可能是某個其它銀行向該銀行平盤時,該銀行頭寸不夠,需要再做一筆和你剛才的交易價一樣(或差不多)的交易,補足頭寸。

  由於大宗交易的交割期經常會是48小時,有很多時候,我們還能在路透社終端的通訊系統中看見銀行和銀行之間的詢價信息,有的時候她們的詢價很搞笑的,動不動就會說「這個價能幫我留一天(或幾個小時、一段時間)嗎?」而她的詢價對手有時候會回答「只能留12個小時,過後請重新詢價」冷冰冰的回過去,總給人以熱臉貼冷屁股的感覺,相對而言外匯市場的交易量大,但是其每一筆交易都是暗箱操作,你並不知道你的交易行實際的、可以接受的價格是什麼,你也不知道你的交易行實際的、可以接受的交易量是多少,所以我們無法通過一個合理的機制來統計交易量。

  另一個方面,雖然整個外匯市場每天的交易量超過2萬億美元,但是絕大多數交易員或者報價員在交易的時候有交易額度授許可權制,一旦他在這個時間段的交易額度不夠了,她還會冷冰冰的告訴你,「現在沒有價」。

  基本上目前的報價有這樣幾種

  詢價:發出詢價價格,等待其它銀行回應,或者向某一個特點的目標(其它銀行、經紀商、客戶)發出詢價價格,等待其回應,這個價格會體現在路透社或者Bloomberg的終端上,同時也會體現在他們的通訊系統中。這個價格是個單向的價格,這種報價方式往往發生在交易員(Dealer)的規定的授權額度或者某種貨幣風險控制額度不足的時候。

  報價:報出自己目前的買賣價,等待他人的回應,一般情況下,我們在某些保證金交易平台、銀行網站上看到的報價,因為報價人並不知道你是買還是賣,這種報價直到報出該價格的交易員(Dealer)的授權額度滿了或者該貨幣的風險額度達到一定的水平了以後該交易員的報價才會改變。

  撮合價:一般發生在經紀商的對外報價中,經紀商會將價格最相近(但不一樣)時間最相近(可能是同一時間)的兩個報價放在一起進行撮合,然後對外報 價,等待交易雙方的回應。由於這裡有個數量的問題,所以一般情況下經紀商會提出自己所希望數量要求,如果經紀商非常想促成交易雙方的交易那麼他會用自己的資金補足數量上的差異,這個價格也會體現在路透社或者Bloomberg的終端上。

  外匯牌價與個人外匯買賣行情的區別在我國,外匯牌價是指外匯指定銀行的外匯兌換掛牌價,是各銀行根據中國人民銀行公布的人民幣市場中間價以及國際外匯市場行情,所制定的各種外幣與人民幣之間的買賣價格(各分行、支行與總行外匯牌價相同)。這種價格在同一天中不會變動,但在不同的日期則可能有變動。

  投資者所知的「個人外匯買賣(外匯寶)行情」,則是外匯指定銀行所顯示的外幣與美元之間的交易價格(直盤匯率),以及美元之外的兩種外幣之間的交叉匯率(交叉盤匯率)。這種價格是不斷變動的,類似於股市行情的不斷更新,因此這種價格在一天中有最高價和最低價。「個人外匯買賣(外匯寶)行情」實際上是國際外匯市場在國內某地區、某外匯指定銀行的局部延伸,它作為能即時成交的「市場價格」,變動性較大。

  需要注意的是,匯率的報價是由銀行等做市商根據外匯交易市場的實時行情報出來的,類似於路透社這樣的外匯交易終端平台,其撮合的也只是做市商和做市商所報出來的外匯價格和數量,普通的機構和個人由於在交易數量上很難達到條件,因此根本進不了這些終端平台,更不可能直接成交,只能接受經紀商或銀行的報價,才能同經紀商或銀行達成交易。

  也就是說,跟交易者進行交易的不是另外一個交易者,而是銀行或經紀商,你只是在跟銀行或經紀商做買賣。因為兌換外幣的正規渠道都是在銀行。

  即使交易者在經紀商那裡開設賬戶並進行交易,經紀商也多數是在跟國際性大銀行進行交易,當國際性大銀行內部的外匯買賣產生溢出現象時,才會將多餘的買盤或賣盤及其價格,拿到路透社交易系統里去詢價和交易 路透終端即時匯率版面,為交易員即時顯示世界各大銀行外匯買賣的參考數據,值得注意的是,此匯價只為參考價,不是交易者參與市場交易的成交價格。

  外匯交易的報價形式

  外匯交易報價的術語及其含義

  大數(The Big Figure):匯價的基本部分,通常交易員不會報出,只有在需證實交易的時候,或是在變化劇烈的市場才會報出。如GBP/USD=1.6500中,5就是大數。

  小數(The Small Figure):匯價的最後兩個數字,如在GBP/USD=1.6500中,00就是小數。

  基點(Pips或Points):匯價變化的最小部分,通常也稱點。在上述5位有效數字中,從右邊向左邊數過去,第一位稱為「X個(基本)點」,第二位稱為「X+個(基本)點」,第三位稱為「X百個(基本)點」,依此類推。

  點差(The Spread):買價和賣價的差額。

  買價(Bid):是做市商準備買入基礎貨幣的報價。以報價者而言,就是報價銀行或外匯經紀商在報價當時願意買入被報價貨幣的最高價位。就詢價者而言,報價銀行所報出的買入價格代表詢價者可以賣出被報價幣的最高價位。以詢價者而言,詢價者當然希望賣價愈高愈好,但以報價者的角度來看,報價銀行希望買價愈低愈好。

  賣價(Offer):是做市商準備賣出基礎貨幣的價格。以報價者的立場來看,就是報價者或經濟商在報價當時願意賣出被報價幣的最低價位。以詢價者的立場來看,賣出價格是詢價者可以買入被報價幣的最低價位。


如果您記住下面兩點,讀懂外彙報價就會變得簡單:

1. 前一種貨幣是基礎貨幣

2. 基礎貨幣的價值總以 1 為單位

作為外匯市場的主角,美元(USD)在外彙報價中常常被作為基礎貨幣。當美元作為基礎貨幣的時候,你可以把外彙報價想像成 1 美元值多少另一種貨幣。

當美元作為基礎貨幣時,如果匯率上漲,則意味著美元增值,同時相對於美元的另一貨幣貶值。報價上漲說明美元現在可以兌換比以前更多的另一種貨幣。

基礎貨幣不是美元的主要貨幣對

基礎貨幣除了可以是美元以外,還可以是英鎊(GBP)、澳元(AUD),或歐元(EUR)。當美元不作為基礎貨幣時,報價上漲說明美元的貶值,美元現在可以購買的另一種貨幣的量比過去少了。

換句話來說,貨幣報價上漲表示基礎貨幣的增值,貨幣報價的下跌則表示基礎貨幣的貶值。

交叉貨幣對

如果貨幣對中不包括美元,則該貨幣對屬於交叉貨幣對。

賣價,買價,和點差

與其他市場一樣,外彙報價由賣價 (bid) 和買價 (ask) 組成。買價與賣價的差別為點差,交易商通過買賣的點差獲利。

賣價 (bid) 是您賣出基礎貨幣的價格;

買價 (ask)是您買入基礎貨幣的價格

點差為賣價或買價之間的差價,是作為交易時的費用。在外匯交易市場,點差與其它市場比較會相對較低,使得在針對較小价格波動的交易來說,這個交易更符合成本效益。

什麼是「點」?

外彙報價經常波動,並以「點」作為計算單位。一點指小數點後的第四位,或是1/100的1%。

匯率價格的最後一數,稱之為一點,如 USD/JPY 為 114.51 中的0.01、EUR/USD 為 1.2801 中的 0.0001,都稱作為一點,這是匯率變動的最小基本單位。 日元是所有主要貨幣中的例外情況,對日元來說,點代表小數點後的第二位。


推薦閱讀:

英國FCA監管的的優勢是什麼?及受其監管十大外匯經紀商都有哪些?
現匯現鈔的區別?
外匯馬上成了。就差一點點了?

TAG:外匯 | 外匯平台 | 外匯交易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