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你活得光鮮亮麗,父母卻在低聲下氣》一文,算是道德綁架嗎?
附原文:
前段時間,和朋友聊天,他陪一個弟弟在北海道旅行。
我問他玩得是不是很開心。他告訴我,他和弟弟不是一路人,所以旅途並不是很愉快。
他細細跟我講道,弟弟纏著爸媽要去日本玩,他媽不放心,便邀請我朋友跟著弟弟過去。
他的弟弟,家境不算富裕,剛上大學也沒有能力自己賺錢,卻有著揮金如土的本事。就拿一件小事來講吧,日本物價很貴,一片哈密瓜要30人民幣左右。
朋友問我:「你能夠認同自己還不能掙錢,家裡也不是很有錢,眼都不眨只是因為口渴了,不肯買水卻一口氣吃了三片哈密瓜的小孩嗎?」
這孩子,讓我想到一句印象很深刻的話:父母尚在苟且,你卻在炫耀詩和遠方。
身邊這樣的人,挺多的。
我另外一個朋友,家庭條件很一般,卻把日子過得很「高級」。
她嫌單位盒飯難吃,每天中午出去下館子,下午還必定訂一杯十幾塊錢的奶茶外送。和她一起出去逛街,她總會拉著我吃人氣很高、價格也很昂貴的餐廳。和她旅遊,她對景區里各式物價虛高的食物和紀念品,向來都是瀟洒地買買買,花錢如流水。臭豆腐不算好吃,她嘗了一塊,吐出來,嫌惡地皺皺眉,扔了。
我都不敢勸她花錢別太大手大腳。每次試圖奉勸她,她都不服氣地斜乜著眼,搬出她的有兩句名言,理直氣壯地開腔。
第一句,「女孩子,要富養」;第二句,「出來玩,就一定要開心,別太在乎錢。」似乎我要是勸她適當地節約,倒顯得我太摳門太小氣了。
我本以為她必定家境殷實,直到有一次去她家裡。她住在城郊的民房裡,老舊潮濕,又窄又小,從一樓上二樓,要從一個很陡峭的樓梯爬上去。
她的奶奶穿著她高中時的校服外套,坐在家裡揀菜。她問奶奶怎麼不去打牌,老人家說道:這兩天輸了幾十塊錢,今天不高興去了。
我借用他們家衛生間,奶奶不忘囑咐我,要用桶里盛的洗過拖把的水沖,別按按鈕,水一衝嘩啦啦的,浪費錢。
正是這樣節儉的老人,卻把自己靠賣菜一塊一塊攢來的積蓄,盡數交給孫女,任由孫女揮霍。
中午和她爸爸媽媽一起吃飯,她爸表態,不指望她賺錢養家,她賺的那點工資,給自己吃穿用度就好了。
後來,那位朋友約我假期一起去旅遊,向我提起冬天上下班很冷,她準備買車,家裡人也同意給她買。聽到這些,我都只能笑笑,不知道該回應些什麼。
有句笑話這樣說,「我視金錢如糞土,爸媽視我如化糞池。」
我們這一代,不少人如此。
前段時間網上討論孩子究竟該窮養還是富養,提倡富養的人問:男孩要窮養?你孩子跟你多大仇啊?
我也想問問那些拿著父母的血汗錢揮霍無度的子女:孩子要富養?你爸媽欠你多少錢啊?
我認識一個男生,他從上大學後到工作前的所有花銷,都是向父母打了欠條的。偶爾出行旅遊花的錢,也是靠自己兼職打工賺來的。工作後,他就從每個月的工資里抽錢一筆筆地償還父母。孩子成年後,父母已經沒有了撫養義務,壓根不必探討窮養、富養的話題。可現實情況是,不少人結了婚,還讓爸媽背房貸。
如果你和我一樣,出身於平凡的家庭,那麼你應該很清楚,父母掙來的每一分錢,都很不容易。
當父母在烈日炎炎下滿頭大汗地從事體力勞作時,當父母在小小格子間里腰酸背痛地從事腦力勞動時,你一頓大餐就消費掉他們一天的薪水,真的不會有一絲絲愧疚嗎?
當父母被領導大呼小叫的時候,當父母被客戶呼來喝去的時候,你卻在呼朋引伴、瀟洒度日,真的不會於心不忍嗎?
當你用iPhone、iPad、Mac把自己全副武裝的時候,父母卻連買個10塊錢100M的流量包都要思忖好久,最後還沒捨得買;
當你穿著一身說得出名字的品牌,一雙鞋就要幾千塊的時候,父母卻在穿著被你淘汰的舊鞋,他們不懂你說的品牌,你還笑他們落伍;
當你覺得你的知識、素養、視野都遠超父母,因此嫌棄父母「沒見過世面」的時候,有沒有想過,其實,正是父母托舉著你到更高的地方,你才有機會看到了更大的世界?
你活得青春無敵、你過得光鮮亮麗,卻看不見你身後,默默供養著你的父母,為了讓你過上更好的生活,還在向這個世界低聲下氣。
別在缺錢的時候才想起父母,他們不是ATM,他們胸膛上有溫度,他們心跳里有感情。
——爸媽愛我們,愛得不容易。
多少年輕人背著「父母太不容易了,除非父母過得比我好,至少過得跟我一樣好,否則我不能享受生活,不然怎麼對得起他們的辛苦付出」這樣的沉重擔子在理想和現實的夾縫中掙扎。看到漂亮衣服心動不已,馬上被「父母100塊的衣服穿三年」的事實打消念頭;家裡當年花2000塊買的小彩電還光榮在崗,我怎能花6000塊買一部手機?這些想法都是很可怕的。愛美和愛好都是人的天性,不斷打擊和壓抑,只會讓人漸漸喪失追求美好事物的信心和勇氣,一步步變得狹隘短見。不可否認的是,的確有很多父母為供養孩子的生活和教育,不斷犧牲和付出。可問題是,父母無力提供優質的生活教育條件是否意味著孩子就沒有追求更好生活品質的權利?不加重父母的負擔,在自己的能力範圍之內改善自己的生活水準到底有什麼不對?父母吃苦受累不就希望孩子過得好?網路上的營銷軟文很多,作者抓住了一個讓所有人都無法站在對立面的「孝道」的制高點上,但恕我無法苟同作者在文章中表達的「欠債還錢,天經地義」的親子關係。父母想讓我過得好,我就要過得好,還要讓他們過得更好,而不是抱著「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的孤勇在原地踏步。以上~
富養的例子比較多,父母辛辛苦苦為孩子掙錢,孩子不懂感恩,認為這些都是理所當然的。。
窮養的例子不多,不過也有過一則真實的案例:一對夫妻很有錢(可以隨便買幾套別墅的那種),擔心自己孩子像很多富二代一樣以為錢很容易來、敗家。於是夫妻決定在孩子面前裝成生活節儉、負債纍纍的窮人,教育孩子要節儉、努力向上。本來挺順利的,這孩子各方面都很出色,不少知情人都說夫妻這種做法很好。只可惜功敗垂成,孩子還是知道了家裡的真實情況,覺得父母從自己出生就一直在欺負自己,自己的人生根本就是在欺騙中度過的。孩子一氣之下離開家,再也沒有家裡人見過他。。。回到題目,嚴格上來說確實算道德綁架,不過出發點是好的,而且綁架程度也是相對輕微的。這篇文章目的還是揮霍的年輕人們多想想自己父母,要知道感恩,不要以為父母給自己的都是理所當然的。。不過從當事人來說,這位作者就叫做「別人家事怎麼就輪到你管了?」,他們的孩子怎麼養,以後他們孩子怎麼對待他們,那都是他們家的事,輪不到別人管。。又是一碗燙嘴的雞湯。
網路雞湯總是避免不了陷入極端,將事物的一個點無窮誇大,達到自己騙關注騙轉發的醜惡目的。先亮明觀點~父母與子女,最好的關係是雙方都不計較自己的付出,而珍惜對方給予自己的一切,並且竭盡所能地付出於對方。
反觀此文,所列兩例皆是子女為暫時的虛榮不顧父母辛苦揮霍無度,而現實中有多少人活得這麼極端呢,古人云養不教父之過,所有的惡果難道不是父母給孩子種下的?有真正良好教育的孩子有多少會走這種極端自私的道路。所以我從來無法真正同情那些被子女所不管不顧的孤寂老人,這樣的子女不是自己一天一天親手養大的嗎?在子女教育中,父母佔據很大的原因,不是所有的父母都會教育孩子,塑造一個怎樣的孩子,家庭有不容推卸的責任。
給年輕人套上「父母低聲下氣,我無權活得光鮮亮麗」的沉重枷鎖,只會讓年輕人背負罪惡感,在心理上產生負債的感覺,在生活上無力享受自己奮鬥的成果。花錢大手大腳不應該被提倡,而年輕人概念中的「適度消費」在父母那個年齡段很多都被認為是「鋪張浪費」,這種觀念上的差別導致的批判,是否真的有必要。舉個栗子,Kindle(此處是沒收錢的義務廣告~)這個玩意兒對於父母那一輩來說可能根本不知道是什麼,很多情況下會以為一切電子產品都是毫無必要的享受用品,而對於年輕人來說Kindle是獲取精神食糧的一個重要工具,還能節省買實體書的一部分開支。因此,父母對於現代社會的成果以及年輕人需求的無知最終導致的埋怨根本不必要也不應該成為年輕人不消費不享受生活的負擔。(為了解決類似問題,我給父母也購置了一台Kindle,整天沉迷於手機的老爸也開始津津有味的捧著大字型大小Kindle看起了免費的《水滸傳》,也理解了我買Kindle的初衷。)
作為一名年輕女性,很多人都有愛美的需求,護膚品和化妝品以及好看的衣服是必要的。正因為捨得投入,所以才有了現在過年回家眾親戚都說「哎呀,**真是越來越漂亮啦。」的場景。我爸媽也因此覺得很有面子,我媽甚至把我本科畢業時拍的照片當作手機壁紙到處給同事們得瑟(也是醉啦......)。所以當我購買化妝品時,我也會平心靜氣的跟我父母說,這些東西幫助我成為現在的我,更美麗自信一點的我將來求職以及步入社會或許能夠更加順利一點。雖然我媽也不怎麼用化妝品,但父母會明白這些投資是必要的,並且不會責怪我,而且我也很少購買超出自己能力的奢侈品,如果遇到心儀的奢侈品也會憑藉自己的努力購買。很多時候我還會買一些我覺得好用的化妝品回家送給我媽,出門旅遊時買個稍微貴點的太陽鏡給我爸,兩口子還是超級開心噠~父母不消費很多情況下是不知道該買些什麼。年輕人在自身家庭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做一些適當的享受類的消費,不應該受到指責與批判,運用自己的見識提高自己生活品味的同時提升全家的生活品質難道不該給個贊?
文中所描繪的子女與父母之間的極端反差出現在生活中的情況真的很少很少,一個心智正常的人也不會做出如此極端之事。現實中大多數年輕人對於花家裡錢這種事總是抱有愧疚之心,早日實現經濟獨立是無數人的奮鬥動力。
也希望父母們在轉發此類文章之時捫心自問一下,孩子真的有如此這般過分嗎?這碗燙嘴的雞湯給孩子喝下去,孩子們真的不會覺得委屈嗎?年輕人在看到此類文章時也應反思,自己平時是否願意同父母分享自己的努力成果,是否與父母有足夠的交流。(有大手大腳壞毛病的,自己也盡量剋制克制~畢竟對自己也不好)
最後重申一下觀點,父母與子女最好的關係,是雙方都不計較自己的付出,而珍惜對方給予自己的一切,並且竭盡所能地付出於對方。私以為此原則試用於一切親密的關係。友情,愛情,親情皆是如此。
以上~在我看來,各種網路文章的瘋傳很大程度都是片面對待問題,將一個問題誇張化極端化。父母愛我們確實不容易,我們也確實應該適度節約。
但是文中提到的不論是所謂的弟弟還是女孩, 都是說他們花錢大手,家庭條件很一般。但是如果弟弟或者女孩個人能力非常強,年薪也高,這些是不是可以原諒。
父母對我們確實有無盡的關愛,我們在成長的過程中都有過大手大腳的時候,也有叛逆讓父母傷心的時候,但是那就代表我們狼心狗肺不疼愛父母嗎?我們在買了好吃的也想和爸媽分享,掙了錢也會想著給媽媽買條圍巾給爸爸買一套保暖內衣。花錢大手就等於人渣嗎?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殊情況,我的原則就是禁止一切批判,禁止一切經驗傳道。因為別人的路你沒有走過,你也不了解別人的心態情況,沒有發言權。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他們是想努力擺脫那種貧困的境地,過上有品位的生活。要是能自我能力強一點,未來發展好一點,也無可厚非。根據文章無法完全看出兩個人不孝順,你敢保證自己沒有對父母做過一點渣事嗎?更希望父母與孩子能有更好的溝通方式,面對各種心態的變化父母能及時給予關懷,還是那句話,人終其一生都在彌補童年受過的創傷。贊同原文作者觀點。不算道德綁架。還想說點別的。
道德綁架是將社會提倡的行為強製為個人義務,不知具體情況就站在道德的高地對他人進行批評。萬事皆有一個度,作者的論斷並沒有超過這個度。他沒有說,你的父母在吃鹹菜的時候你也不能心安理得地吃西餐廳,他也沒有說父母在太陽底下工作而你在空調底下辦公的時應時時問心有愧。傳統的孝道思想讓我們當看到子女比父母的生活層次高很多的時候選擇性地批評子女,但作者也有分情況看,如果個人非常拼搏努力讓自己生活得很好(文中「我認識一個男生」),那無可厚非,而那些依舊在依賴父母作為經濟來源的人卻高額消費一些生活的非必需品(文中朋友弟弟),才是真正值得批判的。別濫用道德綁架這個詞,多少壞的行為用上了這個理由彷彿就能為自己解脫。孝順是天經地義的事情,如果沒有法律的規定,是否拋棄父母的人也可以理直氣壯地說「別拿孝道來綁架我」?朋友之間尚是「苟富貴,勿相忘」,而飛上枝頭卻拋卻,或是經濟上壓榨著父母來享受自己的愜意生活,這樣的人實在可恨。這篇文章多少有一些「雞湯」的嫌疑,因為文中的理論很對,但在現實中並沒有可操作性;而說到那個女生,我想很多人都多多少少都是這個樣子的吧?作為80,90後的我們(尤其是從農村出來的孩子),有很大一部分都是跨越了「階級」的人,我們當下的生活與父母並不在一個層次,消費觀念與父母也多少有些衝突。我們痛心疾首地批判那種「不孝」,でも,so what?! 你當下有能力做出改變嗎?那一天少花的十塊錢能讓父母從小平房搬到小區樓房嗎?能把父母在太陽底下的工作換到辦公室嗎?能讓父母和你一起去個新馬泰旅遊嗎?即使你艱苦卓越地奮鬥了個差不多,父母本人是否願意做出改變?就如文中女生的奶奶,你真的每月給她幾百幾千,老人多半兒還是穿舊衣服自己洗菜用拖布水沖廁,強制改變的結果只能是兩敗俱傷心。那我自己來說事兒吧,剛上大學的時候覺得花父母辛苦種地掙的錢萬分愧疚,於是對自己各種摳,只打便宜的菜,買劣質的衣服,同學聚會也很少參加,但其實省下的錢並沒有改善家裡的生活反而讓我在大學的朋友圈有一個並不是特別好的印象(別談內在,錢很重要);而現在,當自己真的能夠自力更生了,我一個月人民幣一萬六左右的工資,開著車吹著空調吃著pizza,而老爸仍舊在工地打工,老媽在家看孩子。可是又能怎樣?我拚命地想要回饋家裡,給他們錢給他們網購牌子衣服有營養的零食,托朋友帶魚油葡萄籽這些保健品回去,但當我暑假回去的時候發現兩個冬天過去了當時買的衝鋒衣還帶著標籤疊在衣櫃里,零食都被孩子吃了,四五瓶的魚油落滿了灰塵膠囊已經坨在了一塊,理由只是捨不得;他們還說,你弄回來錢幹啥,自己花唄,我們先給你存著等你回來買房的時候用。我要怎樣?我能怎樣?我能強迫著他們接受我的好意嗎?
我依舊每天喝著十塊錢的可樂住著房租三千多的屋子。那些道德高地的鍵盤俠其實往往是經歷的事情太少,看不慣的事情太多,但社會上很多事情存在是合理的,一家有一家的相處模式。大學時候有朋友很驚訝地問我「你稱呼你爸媽居然不用『您』而用『你』!」 而且她每天都和她媽媽電話聊天,而我,每周老媽與我的通話一般就兩分鐘,一分鐘用來勸說我要多吃一個饅頭別餓著一分鐘用來說服我再買一條秋褲別凍著(持續了七八年,真的)。讀博的時候一室友老媽過來陪讀,偶爾去她屋子能看到她躺在床的正中央而她老媽做縮在一個角兒,兩人各自玩pad或手機。我們很訝異,哪有如此對父母的,可是有一次我聽到她買菜回來跟她媽說沃爾瑪黃玉米便宜買了好多但怕她媽不愛吃就又跑到另外一個超市買了一些白玉米,然後我就明白,她們彼此很好,只是和我們不一樣的相處模式罷了。前些天出去自駕游紐約波士頓尼亞加拉華盛頓,一周的時間,花了一千多刀,應該是老爸在工地上兩個月的工資了吧。我很愧疚,可是也玩的很開心。一輩子可能就去這麼一次吧。另外,你現在背負著父母的思想重擔不去詩和遠方,那你以為當你真的奮鬥到了你和父母都不用苟且的層次時,你真的還有時間有心情去詩和遠方嗎?嘿嘿,二十分鐘前我繼母把這篇文章發到了朋友圈,當然,我弟弟還小,自然不是發給他看,是發給我的。為了我還在受難的父親,我選擇不回應,但是想在這裡好好答一答。
背景我繼母來家十多年,那時我初一,因此開始住校,沒間斷過。從她進家,沒給我洗過一件衣服,上學上班無論遠近從沒去看望過我,所謂做飯,也就是爸爸弟弟在家的話喊我一起吃飯,若只有我在家,多半就是都不餓不吃了,連我喜歡吃什麼討厭吃什麼一概不知。2010年大四,截止上學期還是每月拿父親的450塊錢給我做生活費,下學期自立工讀了半年,每月1100塊,後來考公務員,工資依舊只管溫飽。去年開始,父親落難,家裡出了不少錢。剛好我結婚,沒辦婚禮沒穿婚紗沒有嫁妝,她不說婚禮只逼迫我去找那時還是男友的老公要錢。呵呵,繼母的母親曾親口說,她女兒若讓我凈身出戶她都不答應,結果呢?我自己有幾萬存款,沒有跟男友開口要錢,寫信給父親,打算毫無保留拿出來,父親說不需要(他工資卡以及所有收入都在她那裡保管,有多少錢我不知道但父親自然清楚)。因此沒把錢給她,預備給父親養老用,老公第一次見父親時拿了一萬塊錢,因為花不到,留下了五千。另外,我已故的親生母親與我父親有一套房子,十年來繼母一直在收租,並直言這房子有她兒子的份並拒絕給我住。我也不是法盲,不否認,現在也沒打算去爭,隨她去。現狀我懷孕九個月,預產期不到一個月,繼母三番五次打電話,除了要錢就是要把我親生父母買給我的保險取走用,讓我去辦手續(繼母不是投保人也不是被保險人,沒許可權)。本想與父親確認是否交給她後再做決定,奈何父親通話不便,託人捎話讓他來電未果,也受夠了她的金錢主義,於是拉黑了各種聯繫方式,不接電話,她便在朋友圈發了此文。列位,我相信有不知道感恩的子女,但是這世上也有隻會綁架的父母。
說到這裡,說說我對父親的感情,還是很失望的。他許諾過,一定找個對我好的妻子,這點事實證明純屬虛構,呵呵,男人本性都是要找年輕貌美的,父親是他的第一角色也可以拋之腦後。不僅如此,言語間曾親口對我透露過後悔與我母親成家太早的想法。這是什麼?這是他對自己與我母親之間感情的徹底否定,而我母親之所以過世是某年國慶節陪他回老家看望我奶奶路上出了車禍。父親總拿他不會害我,繼母不會害我這樣的話來迫使我順從。我對他有推卸不掉的責任,即便他什麼都留給繼母和弟弟,我該贍養他依舊義不容辭做得到。但是父親應有的高大形象,早就在十幾年的摸爬滾打里漸漸消失了。謝邀。對於題主的問題,只有高二學歷的我準備分成兩部分回答:如何看待和算不算道德綁架我先回答算不算道德綁架,算。以我之理解,此文章先提出了一種態度,減少對父母金錢的索取和增加對提供金錢的父母的愛。這是作者的價值取向。隨後批判了生活中,社會上一些不符合該價值取向的人和事。如果僅僅是一種態度,提倡如此做,還不算道德綁架。到了後面的批判部分,就算道德綁架了,用自己思考(或者從傳統宗教等)得出的標準來要求(批判)他人,就構成了百度百科級意義上的道德綁架(我在說些什麼)然後回答如何看待片面取材,強烈主觀化 (儘管語言較平穩)但是總的價值取向是好的,然後——不以為意最後,手動滑稽。
其實這篇文章看到過有段時間了,最近越發在朋友圈微博里轉載,關於富養和窮養,我覺得還是量力而行就好,過渡富養導致的孩子任性目中無人,連基本的跟人打招呼的最基本禮貌都沒有了(身邊真的有這種小孩),至於窮養,雖然身邊沒有文章中提過需要寫欠條以後還債的,但家庭條件一般的也很多啊,孩子也有很懂事的。
有句話說過,所有人都有可能背叛你,但你父母不會。感恩父母,讀書的時候每周打個電話,問問家裡情況,現在工作了,帶父母出去吃吃飯,周邊城市轉轉,我覺得很自然啊,吵架過嗎,當然吵過,吵完冷靜的說一下你自己的理由,父母也會理解,出去旅遊偶爾買個大件,自己先要有個底,超出底線,那還是不要的好......
寫的有點亂,先寫這些吧文本身寫的比較客觀,也沒非得給花錢多的人打上標籤之類,只是說出了社會中廣泛存在的事實,然後來一番數落批評,只能說是觀點闡述以及鞭策激勵,算不上道德綁架。
但是標題瞎眼,三流軟文營銷水平。算不上道德綁架。之前評論的這幾位,用不著長篇大論,用不著旁徵博引,也不需要像高中作文那樣分什麼兩部分。覺得文章說的有理,就去執行,覺得是扯淡、是軟文,繼續你的詩和遠方,沒人綁架你
敢寫《你活的光鮮亮麗,群眾卻在低聲下氣》嗎
這是等價交換的社會,可憐的老人年輕時候肯定走過許多彎路,和你無關
就文中的兩種情況來說,不算道德綁架。作為成年人應該獨立,喜歡奢侈的生活並不是錯,前提是你自己承擔得起這種花費,讓父母買單就過分了。
身份不同,消費能力也不同,學生用父母錢,工作了用自己的錢,我覺得學生不應該,上班後隨自己安排吧
那如果是自己賺的錢呢?
我算是一個模特吧,兼職的,每個月差不多七八千,有時候努力就會多很多錢,有時候不努力就一兩千。偶爾會問父母要一點,不會超過一兩千。對了我還在上大學,不過也快畢業了。
我喜歡珠寶和名牌包包以及各種奢侈品。我有至少10個的奢侈品包包,普拉達是我的最愛,迪奧香奈爾古奇LV都有。我的鞋子一定要是名牌,珠寶也很多,16.5mm的珍珠項鏈,海水珠,翡翠,粉藍寶都有,一大盒子。
但買這些的錢也算都是我自己賺的。因為偶爾我也會問父母要點錢,偶爾的頻率是至少過一個季度才會要,一般半年問一次,一次一兩千、兩三千不等。
父母雙公,家境一般吧小康,有著生活的一地雞毛。那我這樣子喜歡買這些東西是對還是錯呢?推薦閱讀:
※與媽媽談話錄(二)
※同小區購買兩套房子,該讓父母過來住嗎?
※姐弟戀在面對父母的壓力的時候,該如何是好?
※學校「叫停」家長簽字:檢查作業不是爸媽的事,你怎麼看?
※如何勸服爸媽給自己一個人去旅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