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電影《移動迷宮3:死亡解藥》?
評論里的大夥不要再爭立場道德的問題了...
每個立場都沒錯,只是這部片子槽點太多,我只是把我覺得槽點最大的地方分享出來。以下是原答案最大的問題是男主的人設,我一開始覺得男主是聖母,後來覺得男主是為了兄弟對抗全世界,最後發現男主是弱智。個人覺得男主那一派的「好人」目光短淺的可以。殘忍的實驗是為了拯救全人類,男主卻只想著自己那幾個朋友。之前沒出過牆外反抗實驗可以理解,出去了看見人類如今的處境後心裡仍然沒有b數,還在搗亂,最後人類僅存的城市毀於一旦。在男主的世界觀里,幫我忙就是好人,弄疼我就是壞人,結果幫他忙的是一群亡命徒,弄疼他的是全人類唯一的希望。假如男主配合實驗,血清研究出來皆大歡喜,大家都可以得救,結果男主因為私情毀了人類的未來,最後剩幾個人在一個小角落裡苟活。問題並沒有徹底解決,男主只是在逃避而已,並不是每個人都有免疫者體質,想徹底解決問題還是得靠男主的血清,那就還是要做人體實驗,早知如此何必當初呢?男主的人設要是個普通的會自私的人我也不說什麼,最可笑的是影片試圖把男主塑造成一個博愛的人,還一遍一遍的跟男主強調「你不能拯救所有人」,我壓根就沒看出來這貨想拯救所有人...
到這我明白男主不是聖母了,男主只想救兄弟,為了兄弟可以對抗全世界。
那我們看看紐特的下場
就從紐特之死來看,男主就是要負全責,他要是那麼在乎兄弟,為什麼不早點通知大家紐特被感染的事實?把這樣一個定時炸彈放在朋友們身邊是為了朋友們好嗎?就算尊重紐特的選擇,把他被感染這個事情瞞下去,男主為什麼不自己隨身攜帶血清?紐特最後死於血清不及時對吧?男主在知道紐特有生命危險的情況下,沒有採取任何的預防措施,換句話說就是完全沒當回事。我認為這完全不是在乎兄弟的表現。我以為他是為了兄弟對抗全世界的立場,到紐特之死這我又懵了...好了那可能兄弟也不是男主想要的
結局男主在海邊醒來,大家找到了新家園,研究人員沒了,科技也沒了,病毒沒法解決了,大家開心的等死吧...我們的主角這時露出了會心的笑容
好吧這看來才是男主想要的...這不是弱智是什麼
這部片子真是充斥著不合理,全副武裝的士兵打不過休閑裝+手槍,看似堅固的圍牆被一輛皮卡摧毀,每次陷入絕境飛機總能及時趕到,反派自曝和不知道補刀...是的,這些問題很多片子都有,但沒有占這麼多的,爛都爛的沒有新意。
再加上個弱智男主,簡直了。《移動迷宮3》:所謂反烏托邦其實就是美國爽文
把人關在一個所謂的城牆內,然後主角依靠自己的本事帶著一群人破牆而出,發現外面的世界也並沒有想像中那麼好,最後帶領人民推翻BOSS……美國網文的套路還真是很線性啊。
經歷了迷宮和喪屍的考驗,《移動迷宮》系列終於在今天迎來了「收官一跑」。
作為三部曲的最後一部,《移動迷宮3:死亡解藥》把四年間的所有謎團一次性解開,而以托馬斯為首的林間地「跑男團」成員們,也將一邊拯救上一部最後被WCKD帶走的米諾,一邊直面造成這一切的幕後黑手。
繼《移動迷宮2:燒痕審判》被吐槽「根本沒有迷宮簡直是標題黨」之後,這一部再接再厲,連作為系列招牌的「跑酷」也不剩多少,真正做到了既不「maze」也不「runner」。
鍋當然不全是電影的,畢竟原著擺在那裡,改編也不能無中生有。
但《移動迷宮3》也徹底暴露了原著「美國爽文」的本質。
========輕微劇透預警========
在反烏托邦的YA novels路上,一條道走到黑
《移動迷宮》和之前同類型的大熱作品《飢餓遊戲》《分歧者》一樣,都是網紅小說改編。
這類小說在外國網路文學站點上有個特殊的標籤——YA(young adult)。
YA小說的主角都是青少年,主題往往帶有反強權色彩,以反烏托邦題材最受歡迎。
YA小說改編電影的巔峰之作是2013年的《飢餓遊戲2:星火燎原》,在當年力壓《鋼鐵俠3》拿下北美票房年冠。
但《飢餓遊戲2》在大陸的票房成績卻不理想:僅有1.76億人民幣。
《移動迷宮》系列的票房表現也是不俗。第一部以不到4000萬的成本,拿下全球接近3億5千萬的票房,作為系列第一槍可稱亮眼,續集因此提上日程。在《飢餓遊戲》大獲成功之後,《移動迷宮2》的投資翻了接近一倍,雖然最終票房不及預期,但是也有接近三億的成績,至少不虧。由此可見外國人特別是美國人,還是非常吃這一套的。
但這種類型的小說看多了之後會發現,即使設定上偶爾有些巧思,但通常禁不起仔細推敲。尤其是以純粹的反烏托邦題材來看,實在缺乏思考。
舉個例子。
在《移動迷宮3》中,全作核心懸念終於被揭開:WCKD為了研製對抗耀斑病毒的解藥,想要犧牲托馬斯等一批擁有免疫的青少年。
但作為正義主角的托馬斯,為了營救好基友米諾,不僅搭上了(複數個)小夥伴的性命,還讓一大堆無辜群眾跟著擔風險——究竟誰才是反派?
顯然《移動迷宮3》無意在「救朋友還是救世界」這個問題上進行深入探討,反正男主做的一定是對的,站在男主對立面的就一定是反派。
這種簡單的正反派臉譜化和「非黑即白」的價值觀,就連國產網文好像都不屑玩了,堂堂好萊塢還玩得不亦樂乎。
可以看出美國人的思維還是簡單且線性的,不像中國人有那麼多彎彎繞。
這也難怪。由於這類作品本質上是青少年讀物(就像《暮光之城》),吸引的都是低齡粉絲,外人也知道都是糊弄孩子的,所以即使存在各種不合理、各種青春無敵,也沒什麼人深究。畢竟是給青少年看的小說,孩子們的世界觀還不完整,你能指望他們喜歡的東西有多深刻?
難關易過,兒童版《大逃殺》的水平
前面說到,《移動迷宮3》以反烏托邦題材來看,難免顯得缺乏思考,主題也流於淺顯。
而換個角度,以生存題材來看待之,卻又因為男主光環加身,而讓苦心渲染的大場面顯得小里小氣。
美國的生存片,基本還停留在中二的水平,男主往往靠信念和人格魅力克服難關。
想當初《移動迷宮1》之所以口碑叫響,主要是巨大機關的設置尚算新穎,不斷變換的銅牆鐵壁和高速移動的機械怪蟲,讓「迷宮逃生」緊張刺激,節奏飛快,看起來就像放大版的《CUBE》。再加上懸念層層渲染,主角團成員個個性格鮮明,使第一部成為同類電影(《分歧者》《飢餓遊戲》)里最好的開篇之作。
滿以為出了新手村,後面要挑戰更高級的怪了,結果第二部直接垮掉。自從主角團「翻牆」成功來到外面的世界,難度就一降再降,對手從殺人迷宮降格成了喪屍。
好在第二部還有末世廢土景觀,主角團在荒山野嶺和廢棄城市間各種跑酷,總還算個看點。
結果到了這一部,索性連跑酷都沒有了,主角出入都開車。
而且托馬斯走到哪兒都呼朋引伴,這人格魅力也是呼呼地往外冒。老朋友有人手,新朋友路子野,連號稱安保一流的反派核心實驗大樓都能來去自如。
最鬧心的是,作為一部科幻冒險影片,主角面臨的最大危機居然是和人近戰肉搏然後中了一槍!
整部影片看下來,所有前作積累的驚悚元素和讓人呼吸不暢的緊張感都缺失了,唯一算得上刺激感官的僅僅是隧道里被喪屍群追——可在經歷了第二部「高樓追擊」後,這種程度的小兒科當然無法滿足觀眾的胃口。
這一題材的榜樣和標杆就是深作欣二執導的日本電影《大逃殺》。快20年前的作品,用事實證明了特效乏力一樣能營造出緊張到爆的氣氛。影片最後男主生還,雖然不能說沒有開掛的成分,但於情於理總還是令人服氣的。
除了生存難度夠高,《大逃殺》中也不乏對人性的叩問,這也使其免於淪為一般的血漿片,叫人在看過之後還會思考。
反觀《移動迷宮3》。頭頂光環,開金手指,被擊中要害也不會死,連免疫能力都高人一等,所有的危機都一力單扛……托馬斯不就是教科書式的爽文男主?
套路也分好套路和惡俗套路
YA小說的主題原本包羅萬象,囊括科幻、懸疑、浪漫等諸多元素,但「反烏托邦」題材一直是熱門中的熱門。
同類作品數量爆炸,如何寫得精彩,難度不亞於給推理小說找個前人從未用過的精妙梗。
遺憾的是,像《移動迷宮》《飢餓遊戲》這類火爆美國粉絲圈的網紅小說,幾乎都可以用同一句話概括其劇情:主角不斷發現自己被忽悠,然後想方設法逃出,之後發現自己還是被更大的圈套忽悠。
這種套路就是典型的網路爽文套路,改編成電影就是典型的中二偶像電影。
但套路也可以有好的套路。
比如《移動迷宮1》中,托馬斯突入迷宮解救艾爾比。那是男主人格最閃光的一次。並非依靠天賦優越,也來不及思考大是大非,聽從身體的本能而動,卻讓他比《移動迷宮3》中闖入WCKD大本營拯救米諾來得更像英雄。
但這一系列卻在後來越來越少見這種高光,取而代之的是各種無腦橋段。
在去年的《王牌特工:黃金圈》因為強行煽情煽死了梅林,慘遭觀眾一波血噴之後,《移動迷宮3》重蹈覆轍,也在系列尾聲怒煽一記,成功煽死了高人氣角色,甚至最後還祭出了惡俗老梗:「遺書殺」。可以想見,這種廉價的催淚手段必然又要經歷粉絲山呼海嘯的討伐。
除此之外,反派弱雞的弊端也顯露無疑。
作為高智商精英反派團體,WCKD動輒被托馬斯和他的草台班子劫飛機劫火車,最後連大本營都被人家全鍋端了。
而且不知道是不是因為攤子鋪得太大最後無法順利收尾,為了減輕主角團的負擔,反派核心團隊中的主力研發人員要麼是忠裝反,要麼緊要關頭迅速洗白回歸正義陣營。
唯一努力負隅頑抗、堅持不向主角投誠的只有小指頭(劃掉)詹森——奈何智商全程不在線,比在《權游》第7季里的表現還讓人無語。
歸根結底,這都是由於小說作者在描寫主角時筆力不濟,不得不通過弱化反派才能體現主角的高大全偉光正。殊不知,只有對手強大,才能凸顯主角的強大。而這樣本末倒置的做法,只能讓人對主角的能力產生質疑。
改編也分優秀改編和辣雞改編
知名網路小說因為其廣泛的群眾基礎,越來越多地被改編成影視作品,這種情況在近些年的中國也多不勝數。但影視化改編最終多半以撲街收場,原因無他,不外乎是改編不力。
其實這一點上美國也沒有做得更好。那些大熱的反烏托邦題材網路小說,無論《飢餓遊戲》還是《分歧者》,原作本身就很幼稚,改編成劇本之後水平更捉急。
而《移動迷宮1》的確在當時做出了不錯的改編表率。它被認為「成功吸引了沒有閱讀過原著的觀眾」,甚至在海外市場上也大獲成功。
《移動迷宮1》中對原著進行的最大改編是,逃離迷宮的方式。
托馬斯利用迷宮的移動殺死了一隻機械怪蟲,接著利用怪蟲體內的裝置打開了通道。這一設計非常優秀,充分體現出了托馬斯的存在價值:只有他才勇於在夜裡進入迷宮,進而有殺死怪蟲的機會。
反觀原著,托馬斯僅僅是發現了其他人沒有注意到的細節,整體顯得說服力不足。
但這種精彩改編到了第三部也已經不見蹤影。尤其是最後莫名其妙歡樂祥和happy ending的氣氛……編劇你是不是忘了世界末日還沒過去?研發疫苗的人已經全都死光?就這樣讓一小撮有抗體的年輕人找個世界角落躲起來就完事了?原作雖然爛尾,好歹給了個「男主基因救世」的囫圇說法,電影這種推翻烏托邦、大家一起愉快等死的結局是怎麼回事??
說起來,論起寫爽文,我們中國網友是老祖宗。
據說起點爽文在國外很有市場,好多歐美網站上都有大量中文網路爽文被翻譯成英文,也有一群忠實讀者每天追在後面哭著喊著求更新,還要給翻譯者打賞。
國外網友甚至還給天朝網文建立了專門的搬運網站——顯然他們不太明白武俠和仙俠的區別。
雖然我們日常嫌棄起點晉江那些玄幻修真或者穿越的網路小說全是渣渣,改編的電視劇更是辣眼睛沒法看,但多了解一下牆外的世界就會發現,歐美年輕人也看《移動迷宮》《飢餓遊戲》,品味也並沒比我們高到哪裡去。
就算披著反烏托邦的外衣,內里終究是男主打破邪惡力量布下的藩籬,不斷練級,最終推翻惡勢力的套路。
既然都是爽文,那就誰也別嫌誰。
區別只不過在於,他們更會拍電影,而我們這幾年的IP電影卻拍一個砸一個。
「移動迷宮3:死亡解藥」上映四天票房1.48億。
(數據來源於"貓眼票房")
說真的,阿布看到這個數據有一點點小開心。
一個標準的美國商業大片四天拿到1億多票房,而且被一個印度勵志片壓在身下用力摩擦。
這證明了什麼?
證明這種毫無營養的"爆米花"已經快被我們吃膩了(希望我的判斷是對的)。
隨著這兩年中國電影市場的全面爆發,其他國家全部看到了中國這個大票倉。
最典型的例子。
2016年的「魔獸」。
人設平庸、衝突薄弱,作為一個當初的魔獸玩家,阿布都覺得這部電影有些乏味。
「魔獸」在美國本土和歐洲均遭遇到了票房+口碑雙重滑鐵盧。
暴雪和環球都已經決定不再拍攝續集,直接放棄這個系列。
結果······
登陸中國之後,在"情懷"的加持下,拿到了14.68億人民幣的票房。
全世界都驚訝了。
估計暴雪和環球老闆晚上睡著覺都能把自己給笑醒。
霎那間,所有的影視公司都把目光聚集到中國電影產業上想要分一杯羹。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
擠進中國院線的各路大片質量良莠不齊。
大部分情況下,很多好萊塢大片在中國都能撈個盆滿缽盈。
這其中包括一些濫竽充數,只講究視覺,完全忽視劇情的電影。
但是現在,這種情況很可能要改變了!
這部票房遇冷的「移動迷宮3:死亡解藥」,就是阿布上述的那種類型。
它的失利,對於中國電影來說,是一個好的開始。
移動迷宮3:死亡解藥
The Maze Runner: The Death Cure
首先阿布要講清楚。
「移動迷宮3」不是沒有優點。
成熟的好萊塢電影工業化體系製作,良好的視覺體驗。
電影開始就用一段讓觀眾腎上腺素飆升的飆車、槍戰戲吸引住觀眾的目光。
全片對於打鬥、追殺等戲份的設計和投入毫不吝嗇。
但是,它的缺點同樣也出在這裡。
導演似乎太過於注重視覺,完全沒有考慮人物以及劇情。
阿布在觀影過程中,幾度想要起身離開。
劇情的生硬、主角的強大光環、每次面臨危險總會出現"Time of Heroes"······
我總感覺編劇和導演在拿我當傻瓜一樣對待。
我的智商受到了極大的侮辱。
相信很多小夥伴也和我有著同樣的想法,這應該也是它只能在豆瓣上拿到這個分數的原因。
這部電影,根本都對不起那些喜歡「移動迷宮」系列的人。
作為整個系列的完結篇。
我根本看不出製作方的任何誠意,似乎只是為了完結而完結。
很明顯,它爛尾了。
爛的十分徹底,就連故事內容都懶得和原著想要表達的思想保持一致。
「移動迷宮」改編自詹姆斯·達什納的同名科幻小說三部曲。
在原著小說中,所有的故事情節都為詹姆斯想表達的觀點服務——
反烏托邦。
烏托邦:人類思想意識中最美好的社會,類似西方早起的"空想社會主義"。
而反烏托邦作為前者的對立面。
在科幻小說中形成了一種獨立的文學體裁和流派。
"在反烏托邦社會中,物質文明泛濫並高於精神文明,精神依賴於物質,精神受控於物質,人類的精神在高度發達的技術社會並沒有真正的自由。"
第一部「移動迷宮」,很好的繼承了小說中的思想。
托馬斯(迪倫·歐布萊恩 飾)和其他人被送到了一塊鬱鬱蔥蔥的樹林中。
這裡的人都和他一樣,被抹除了記憶,在叢林中開始從新生活,自己建造房子、尋找食物,種植蔬菜。
他們不知道自己為什麼被扔到這裡,不知道怎麼逃出去。
樹林四周是高大的石頭牆。
唯一的入口緊閉著,每天會有固定的時間打開。
但是沒有人敢進去。
因為石牆外是一個超級大的迷宮,迷宮中還有未曾見過的怪獸。
是躲在樹林中茫然的度過一生,還是鼓起勇氣衝出迷宮。
擺在幾位主角面前的難題,同樣也需要我們認真思考去解答。
第一部「移動迷宮」在滿足了觀眾追求刺激的慾望之後,也讓我們看到了一些更深層次的東西。
但是從第二部開始。
所有的內核全部被拋棄,轉變為只為追求刺激效果的打喪屍遊戲。
整部電影瀰漫著一股「生化危機」即視感。
而我們今天要說的第三部,同樣如此。
我並不反感好萊塢商業大片。
畢竟所有的導演和影視公司都是需要錢才能生活才能繼續拍片的。
而且有很大一批觀眾,很喜歡這種好萊塢大片。
文藝片這種叫好不叫座的電影,不可能大量出現。
但是我希望的是。
商業大片也能稍微認真的梳理一下劇情。
本來商業片的劇情就不是很難,我搞不懂為什麼還會拍的這樣無腦。
在「移動迷宮3」中,托馬斯等人明明已經聽見米諾(李起弘 飾)在火車車廂中回應,結果還救錯了人;布蘭達帶著一幫人乘坐大巴從空中墜落,車中人無一傷亡·······
我當時就想甩出一套佩服三連。
還有很多逆天操作,阿布都懶得說了。
我能接受主角不死論。
我能接受老套的人物設定,主角托馬斯身上流淌著萬中無一的熊貓血。
我也能接受所有的好萊塢大片中反派明明能殺人卻非要一頓瞎比比最後把自己給說死。
但是那些侮辱智商,反物理學的設計。
我真的不能接受。
結果「移動迷宮3」好像專門為了向阿布這種人發起挑戰。
各種反物理學設計、各種劇情生硬轉折,各種主角buff加成。
我希望好萊塢大片能從「移動迷宮3」的失利中好好的吸取教訓。
儘管中國的電影市場在瘋狂生長,創造出了一個又一個的票房神話。
但是我們依然在不斷地提升自己對於電影的欣賞水平,那些想要渾水摸魚的電影,肯定會被我們拋棄。
爆米花電影能夠成功,也需要依賴著順暢的劇情。
僅僅憑藉視覺效果就想騙到票房的時代終究會過去。
本文首發於腹黑電影公眾號:fhmovie。
今天剛刷完,Imax 3D 票價19.9元。講真,第三部除了覺得載人Bus比較耐操,比起前兩部簡直不值一提。我旁邊一哥們兒說,花錢來睡覺了。我是綳著看完了,但真不理想,移動迷宮三部曲同《飢餓遊戲》、《分歧者》一樣,這三部電影里,我最喜歡的應該是《分歧者》了吧。《飢餓遊戲》實在是等不了了,最後一部出來前幾部的劇情都忘記不少,唯有《分歧者》讓我在電影院購票看完了。
《移動迷宮3 死亡解藥》:把好牌打爛的典型示範
說起來,自己其實不算喜歡這個系列,只是因為看過前兩部,所以想把這個故事看完。
作為同類型電影,《移動迷宮》的完成度和精彩度,要比收拾得體的《飢餓遊戲》差一點,又要比不斷作死的《分歧者》好一些,這般不上不下的地位,像極了影片不尷不尬的質量。
且不說三部曲越來越差的事實,這第三部「死亡解藥」本來有不少條件和機會拍好,但它都成功規避掉了,最終落得一個不得善終的結局。
【友情提示:下文有劇透。】
先說最讓人頭疼的,也是很多作品難以避免的問題,「主角光環」過於強大。
本片的主線驅動力來源於托馬斯等人營救米諾的行動,秉持著「有困難要迎難而上,沒有困難製造困難也要上」的精神,這一路下來實在「驚喜連連」。
雖然主角光環避無可避,但一部好作品可以有許多種辦法去修飾、緩解、掩蓋它,放到此片中,可以是托馬斯早已準備好的計劃,也可以是紐特等人攜帶的裝備去化險為夷……
但結果是托馬斯帶著小夥伴們有勇無謀地一波「莽夫流」,每當快完蛋時自有其他人來救駕,瞌睡了就有人送枕頭,這種舒適愜意伴隨全程。
再說貫穿全片的核心主旨,即主角一行人的深厚友情。很明顯影片把這份情誼當成了(比設定)更重要的賣點,那它就該拿出相應的「誠意」來。
事實是,托馬斯等人的友情在前兩部中並沒有什麼像樣的表現或鋪墊,更像是不得已結伴而逃的「獄友」——這種關係當然能誕生偉大的友情,但它只能算一部分起因和經過,並不能直接演變成結果(起碼也要給點特寫)。
如此給人的感覺,就是沒有潤滑的XXOO,光聽著都覺得生硬。
接著說該系列原本可以稱之為看點的動作戲,第一部《移動迷宮》的時候,「青少年跑酷」是影片的主要標籤,在第二部時該元素已經淡化了不少,變成了更常規的科幻動作片,而到了「死亡解藥」,動作場面被稀釋地越加可有可無,片頭劫火車的乏善可陳,米諾夢裡的迷宮和大蜘蛛,還有在暴亂前後的城市內外,所有警衛、暴民都完全扮演了背景板……
只有托馬斯三人從實驗部大樓跳進水池的跟拍鏡頭才讓人有點反應,可相比起全片冗長的過程,一兩個閃光點只能算腐草之螢光。
前面那幾點,勉強算是導演主創功力不夠,沒法盡善盡美,那麼後面幾點就真是眼看著把一副好牌硬生生胡亂打輸的遺憾了。
首當其衝的,便是影片中反烏托邦世界的落地。
原本第一部中逃離迷宮的設計和寓意其實相當不錯,到了第三部突然又要回去了,那就得拿出更站得住腳的理由來(不僅僅是救人),但影片只給出了簡單的、臉譜化的高牆內外的對峙。
實際上,牆內牆外都想「拯救人類」的初衷可以大做文章,艾娃冷酷的犧牲精神,詹森冷血的精英主義,特蕾莎堅守的舍小取大,托馬斯嚮往的自由平等,乃至於勞倫斯毀滅一切的瘋狂都有讓人信服的潛質。
可最終,上述隨便哪個都可以放大處理的思想都只是點到為止(比如紐特死在可以救他的托馬斯面前,能發揮更大價值),在表現平平的電影表面下,沒有留下和作品設定相應的深度。
在此前提下,另一個令我痛惜不已的地方也順理成章——年輕演員的演技就不說了,在影片肉眼可見的天花板壓制下,其他幾位實力演員也沒多少發揮空間。
艾丹·吉倫、吉安卡洛·埃斯珀西多、派翠西婭·克拉克森等等,遠的不說,就說近年幾部美劇里的經典角色,他們分別是《權力的遊戲》「小指頭」、《絕命毒師(律師)》「炸雞叔」、《紙牌屋》「老妖婆」——電影當然不能和劇集比,可只要稍微多給一點層次,表演附加值立刻就能上來。
像是艾丹叔,他飾演反派更適合走陰鬱、有城府的戲路,事實上第二部里他也是這樣演的,第三部里卻走了「給我炸死他!他跑了我好生氣!只要我活下去!」的惡俗套路。
最要命的是影片的終極定位和收尾。
繞了大半天,最終拯救人類的希望,居然是實驗部前員工托馬斯,他是血液基因變異了還是怎麼的,「死亡解藥」一直在眼皮子底下就沒人發現嗎?
結局的處理也讓我皺眉頭,托馬斯和特蕾莎一起逃走整個大團圓也好,兩人一起葬生火海弄出悲劇也罷,讓準備等死的托馬斯苟活了下來、掌握著挽救人類技術的特蕾莎死掉,這種看上去似乎像那麼回事其實莫名其妙的設計,讓影片的觀點訴求完全迷失了。
更雷人的是,當重傷的托馬斯蘇醒過來時,我還以為人類得救了呢,沒想到結束前托馬斯又拿出了自己那小瓶血清……敢情你還藏著,除了你們住的這個世外桃源,沒想過要拯救其他等死的人類,這不和大反派詹森一樣了嗎?
到這個時候,我也不知道自己有沒有理解錯了——即便全人類得救了,也無法挽救「移動迷宮」早已走失的基調。
此類青少年反烏托邦作品提醒了我們,挖坑的時候一定要先想好怎麼填,以及發現填不了時,一定要換個法子埋土。
【歡迎關注我的公號「有愛評論區」,果然未來的好故事只會出現在美劇里而不是好萊塢電影里啊……】
開啟讚賞
有一種過期爆米花電影的味道
#移動迷宮3#3星。65分。
和第二部水準差不多,遠不如第一部。不得不吐槽:這套當年跟風《飢餓遊戲》的拍攝的青少年反烏托邦作品,拖的時間也忒長了:第三部在第二部3年後上映,片長居然還搞成142分鐘,拍片子的累,看片子的也累。無論是世界觀設定,還是劇情走向,《移動迷宮3》都有一種「過期爆米花電影」的味道。現在最流行的是具有代入感的現實主義題材吶,這片子風向不對。
《移動迷宮》概念的三要素 1)架空的反烏托邦題材,2)Big Brother般存在的大反派 3)青少年生存遊戲。這樣的後飢餓遊戲時代作品,感覺就像是10年前的產物。在最高潮的真相大白部分,也極其老套:誰都知道女一會反轉,誰都知道大反派「小指頭」屁話會很多,誰都知道男一主角光環耀眼到睜不開眼,導演還真的硬生生拍出來了。
從製作上看,《移動迷宮3》幾場大戲還是花了很多錢的,確實是名副其實的好萊塢開年大片。前面查了查6800萬美元,果然這幫小鮮肉片酬不高。
上來第一段,就對《速度與激情5》開賽車劫火車的經典戲份,進行了深度地模仿。雖然比《速5》澎湃的節奏,差了兩個檔次,但作為開場戲還是可以一看的。
但篇名正式亮出來後,節奏開始全面崩塌。5分鐘能說完的事情,導演要拖成30分鐘。導致全片的片長高達142分鐘。真怕影片的目標觀影群體」青少年們"會在影院中睡著。《移動迷宮3》這種片子,100分鐘,最多了。
進入最後的決戰戲後,製片方估計把全片2/3預算都扔了進來,狂燒錢拍各種大場面戲份,不過各種劇情Bug開始層出不窮:滿滿一車廂的人被大吊車吊起從百米高處墜落竟毫髮無傷、高層鋼化玻璃一砸就碎、為了救10幾個人,毀了整整一座城。這不是反烏托邦,是反人類吶。
現在看來,影片的勝負手可能就在迪倫奧布賴恩的嚴重受傷。這種系列就應該快刀斬亂麻,背靠背三部連拍。拖的越久,商業風險越高。
總的來說電影動作畫面特效演技這些中規中矩算不上爛片,最大的槽點是主線男主托馬斯的三觀,讓我想起了遊戲《軒轅劍天之痕》的劇情,反派太師宇文拓犧牲六郡共三十六萬餘人性命祭煉萬靈血珠,代替煉妖壺布陣修復天之痕以挽救天下蒼生,結果男主陳靖仇一路拖他後腿?? ? ??
本片男主亦然,他到底蠢不蠢我不知道,但他絕對沒有動過腦子(?_?)或許朋友的慘死令他失去思考能力,或許他就是天生目光短淺。本片主旨可以總結為在探討,是犧牲小我成全大我還是合理利己,而男主代表的價值觀碰巧和我不符,全片看的我無比焦躁,一直在想他怎麼還不死(╯°Д°)╯︵┻━┻――――――――更新分割線――――――――――
神煩這個男主!眼界超淺!!!
就不能好好和女主溝通,相互理解一下嗎?災難總部不研發血清大家坐著等死嗎?你有男主光環不會死,別人會啊!哦,我忘了,你和你的朋友都體質特殊不會感染。陌生人的生死與你無關。最後,女主死了真好,不用和這個男主在一起(?_?)引用豆瓣上一哥們的短評
「太TM沒意思了,這也沒有迷宮啊,凈TM移動了,太能瞎編了,那跟三峽大壩似的牆,一個皮卡就能給炸了,帶的原子彈啊?」
看完評論笑尿了,說真的,就片頭追逐火車還挺刺激,後面的全部垮掉。快要睡著的時候結尾高潮劇情開始了,這一開始就是半個多小時,特效滿天飛,完全沒邏輯,漏洞一堆,完全就是看個熱鬧。雖然沒看過前兩部,但是看了第三部之後也就沒興趣了解前兩部的劇情了。個人意見,不喜勿噴,謝謝
┈┈┈┈┈┈┈┈┈┈┈┈┈┈┈
一覺醒來看到留言,都說第一部還不錯,準備去看看。如此看來,這第三部真的是狗尾續貂了。我就想知道
為啥要打死那個和藹可親的白髮老奶奶全場最佳:飛機
wicked手下的兵得先送去學學瞄準
Maze Runner: 沒有maze, 也沒有runner更新:那些總說紐特托馬斯一行人自私的,你們是被好萊塢個人英雄主義大片洗腦了吧!拋開其他的不足不說,從真實角度出發,人性本來就是自私、複雜的。但是由於托馬斯深愛著女主,所以最後在勸說下還是願意接受血清的實驗。這才是一個普通人的動機!你以為人人都是耶穌嗎。
紐特死了,我很傷心,一路看著他和托馬斯走來,他是那麼強,甚至忘記了他也只是一個沒有免疫的普通人。連他變成殭屍都覺得好帥。
電影有好萊塢編劇的套路,想講講爆米花套路之外。首先,希望大家看的時候不要站在上帝視角來看。第一,電影中的每一個勢力都代表不同立場的人群。城中的倖存者、城外為了自救的感染者、普通人、為了逃離折磨的少數免疫者。很慶幸編劇沒有進行臉譜化的人物塑造,去劃定哪一方是好人,哪一方是壞人。沒有意義,末世之中,大家都是自救。每一方都有自己「不得不」的行為動機。第二,編劇沒有從普通人的自救之路的視角講故事,從免疫者的視角來講這個故事,但是你會發現,即使從免疫者的角度來寫,觀眾也沒有(至少大部分人沒有)站在免疫者的主觀情感角度來看,而是相對比較客觀的情感來看待這幾方的博弈。第三,電影令人意識到在這種末世,誰掌握了稀缺的資源誰就有活下去的機會。比如,免疫者從第一部中待宰羔羊到第三部中拯救者的不斷轉變,的確是一種當代社會的縮影。第四,故事的結尾,特蕾莎死了。象徵著普通人的自救徹底失敗了。大部分免疫者和少部分被拯救的普通人開啟了新的文明。沒有個人英雄主義的讓主角去拯救了全世界人類,避開了好萊塢套路。如果從普通人的視角看,結局也的確令人唏噓。聊這部電影之前,我們先複習一下一個經典的命題:一個瘋子把五個無辜的人綁在電車軌道上。一輛失控的電車朝他們駛來,並且片刻後就要碾壓到他們。幸運的是,你可以拉一個拉杆,讓電車開到另一條軌道上。然而問題在於,那個瘋子在另一個電車軌道上也綁了一個人。考慮以上狀況,你是否應拉杆?拉動拉杆?不好意思,你間接殺害了一個人。不拉動,那麼你見死不救,你仍然要對五個人的死負一定的責任。這是倫理學領域最有有名的思想實驗之一——電車難題。它還有另外一個版本:你站在天橋上,看到有一台剎車損壞的電車。在軌道前方,有五個正在工作的人,他們不曉得電車向他們衝來。一個體重很重的路人,正站在你身邊,你發現他的巨大體形與重量,正好可以擋住電車,讓電車出軌,不致於撞上那五個工人。你是否應該動手,把這個很胖的路人從天橋上推落,以拯救那五個工人,還是應該坐視電車撞上那五個工人?你會怎麼做???或許,你會很清楚,雖然死掉一個人和死掉五個人存在相當大的數量上的差別,但從本質上講,他們都是生命,並無不同。你怎麼能決定他們的生死?換到現實的社會問題上,這個問題是這樣的——你是否會為了多數人的利益犧牲少數人的利益?注意,這個決定是需要你作出的。《移動迷宮》,就是電車難題的又一個版本。末日病毒來襲,人類幾乎滅絕。有一群人天生對此病毒免疫,研究他們的血液將得到解藥,卻不得不對他們實施種種不人道的行為——應激狀態下他們的抗體是最活躍的。而你是一名試圖拯救世界的醫生,你會怎麼做?是放手不管,讓一小部分免疫者活下去,還是研究免疫者從而讓更多的人活下去?你很清楚,有極大的可能你能夠拯救人類。想必,你會和特蕾莎一樣,選擇做研究吧?這個命題不難,對吧?那如果這群免疫者是曾和你親密生活過的朋友呢?甚至其中之一是你曾經的戀人呢?你還會如此選擇嗎?或許,你還會選擇研究免疫者。雖然看著他們被殘忍對待你心有不忍,但是明明知道有機會拯救更多人你卻放棄,你更是不忍。雖然內心煎熬,你還是堅持了下去。那如果恰恰真正有用的血液來自你的戀人呢?你還下得去手嗎?這個問題回答起來就非常尷尬了。《移動迷宮》選擇了一個非常討巧的決定,把電車難題拋給當事人。免疫者當然不願意自己成為實驗室里的小白鼠,逃出移動迷宮之後,他們又去拯救自己的好友米諾,但不幸地發現紐特感染了病毒。紐特成為狂客的關鍵時刻,托馬斯被特蕾莎告知——只有他的血是有用的。為了救你的朋友,你要不要做小白鼠?當然要救。這樣,是不是就皆大歡喜了?那電影豈不是太無聊!如果紐特死了呢?托馬斯,你不需要救你的朋友了,但是你要來拯救人類嗎?托馬斯選擇回到自己千辛萬苦剛剛逃離的實驗室。知道自己的確是研製解藥的關鍵人物,他有些崩潰——米諾豈不是一直在代他受罪?又或者,他在想,如果自己當時沒有反抗,乖乖被送到實驗室,豈不是能早早地救下許多人?等等,還有另外的受害者——病毒感染者。布倫達是其一,米諾是其一,安保頭子詹森也是。在這一道電車難題里,布倫達僥倖開掛逃脫,米諾選擇了走向死亡,普羅眾生沒有那樣的幸運也沒有那樣的勇氣,只能等死。詹森選擇了反抗,反抗死亡。反抗死亡就要向另一方施害。但明明知道有希望活下去,為什麼不抓住這一絲希望?真正的問題是,即使這樣子活下去,不還是淪喪了嗎?所以,最後詹森被實驗用的兩名狂客撕咬太有象徵意義。滅絕人性,只為了活下去,只為了權利,不也是另一種「狂客」嗎?自己不還是被「病毒」給吞噬了嗎?至於特蕾莎,她是回不去的。逃生的本能促使她跑上天台,但真正面對自己曾經的那群朋友的一刻,她明白自己再也無法面對他們。她選擇了人類,背叛了朋友。死,是她最好的選擇。托馬斯是要去拯救人類的,但人類最後一個城市正在毀滅之中,不知道又要有多少人死去,此時此刻,他能拯救什麼?還是讓他昏死過去吧,省得又讓他面臨兩難選擇——是早一點拯救更多的感染者、保護未感染者,還是先顧好自己的小命?這樣處理,的確巧妙地繞過了不少難題,但震撼人心的力度卻減弱了不少。如果特蕾莎選擇回到朋友身邊,故事該怎麼講述呢?追了三年的電影,就這麼結束了。反烏托邦?《飢餓遊戲》是,但《移動迷宮》,我認為不是。
http://weixin.qq.com/r/O0SagjjExmW5rXzh9xEp (二維碼自動識別)
就是一辣雞!
我感覺自己被老公欺騙了坐在那裡憋了2個小時!
如果不是看在他看得津津有味的份上我早就拎包走人了!!!!!他居然還說「堪比黑白熊」?!
WTF拜託!!!!黑白熊好歹有封閉場景,有互相殘殺,有推理解謎!但是!!!!!你TM的迷宮呢?!你TM互相殘殺呢?!你TM的解謎呢?!
最大的邏輯漏洞就是,你TM一個實驗組織,過了3部片到最後才告訴我男主(破實驗組織的前員工)是天選之子?!
入職體檢呢?吃素的?!干!!!!!
我的評價?!下次他敢再帶我去看這種辣雞喪屍片我就和他丫離婚!!!!!
每年都會引進幾部給國產片希望的好萊塢電影。。。
觀眾和從業者都會藉機感慨:好萊塢也可以拍這麼糟糕,是不是對國產電影要求太高了。。。
感覺像有人在下一盤很大的棋。。。哈哈哈。。。移動迷宮3:跑男團大戰小指頭
結局:玖健感染殭屍病毒zs,小指頭被殭屍咬死,跑男團逃到了龍石島展開新生活越看越對主角反感。主角不過是聖母程心式的善良。刻畫的越多,在縱觀全局之後,只會越反感。
女主和那個女boss才是艱難啊,背負著罵名了,也無怨無悔,沒有霹靂手段,何來菩薩心腸。ps:最後吐槽一波,槍戰戲,全甲長槍帶四倍鏡打不過無甲手槍!看到主角在小島上醒來,聚在一起的時候,特別想實驗部發個導彈過來給他們炸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