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讀書有哪些樂趣?


.

書籍的魅力,在於書中有一個和現實如此相似又如此不同的世界。

無論你是想擁抱生活,還是想逃離世事,在閱讀中都會得到滿足。

.


轉身入戲

圖片來自網路


-

如果你養成了閱讀的習慣,

就相當於正在為自己建造一個可以躲避人類幾乎所有不幸的避難所。


謝邀!

鑒於我最近讀書量嚴重不足,所以竟感覺沒有什麼好談的。倒有幾篇之前的舊文,且貼將出來,算是交差吧。

談談讀書:

[一]:

由初識字起至今三十多年,讀書之雜大概是很有一番可談的。

當然,讀小人書並不算是讀書,那完全是混著玩兒,但就是這樣的混著玩兒卻意外的讓我養成讀雜書的「惡習」。

三國演義貴為所謂四大名著其實膚淺無比,但我二年級開讀這演義時卻很是讓外公意外,那個時候他老人家正教我《千家詩選》,以餓肚子為籌碼逼迫我每天讀、背並熟記三首,由易而難由五言而七言,在這一年中我背熟了千家詩也翻完了三國演義。

可笑那個時候覺得劉備真可憐曹操真可恨還有趙雲最可愛孔明最聰明,其實被羅貫中騙得不淺,人曹操才是真正的大英雄大豪傑好不好,羅貫中滿肚子壞水兒不知道忽悠了多少人。

後來背三字經,玩兒似的。接著好像是論語,外公也不管我懂不懂,只要我背熟即可,於是一整個寒假我都在和論語較勁兒,恨透孔子這個老不死的了。

來年開學,唐詩三百首又陪了我一個學期,到暑假時就滾瓜亂熟倒背如流,於是開讀水滸。那過程辛苦極了,到結尾見宋江親手毒死李逵,不禁拍案大叫,怒不可遏。這大概也是我對所謂四大名著絕無好感的原因之一吧。

三年級開始啃宋詞,結果整天暈頭轉向,對那個時候的我來說宋詞難度太大,根本消化不了,死記硬背而已,聊勝於無。幸好暑假突然找到本《說岳全傳》,於是手不忍釋卷了整個夏天,直到讀完後才恍覺讀書已經變成習慣。嗯,這習慣真好。

後來開始讀《東坡文集》,懵懵懂懂的讀,隱隱約約的猜和想,一個夏天過完後作文水平突飛猛進,以致於教我的老師總疑心我的作文都是從哪裡抄來的,但從哪裡抄的呢?他老先生又百思不得其解。

到五年級,我通讀完唐宋八大家,而且那些文章所講的有些意思也大致明白一點了,同時也偏科嚴重,語文總是滿分,數學總是不及格。

中學第一年,流行金庸和古龍,於是我的課餘時間總奉獻給了武俠小說,大概從那個時候起我的性格開始慢慢成型:以喬峰為偶像,而且總想遇上我的阿朱。當然,我是絕對不會打死阿朱的,不管什麼原因都不會。

後來讀紅樓夢,只覺脂粉氣太重,實在是犯困,隱約想到四大名著之所以著名,恐怕就是因為讀這四本書的蠢貨太多。所以,是因為讀的人多於是就是著名的名著了?

尼瑪真是浪得虛名啊,害人不淺。

[二]:

我們的老祖宗倘要勸人讀書就總是閉著眼胡說書中有黃金屋和顏如玉,而且一代接著一代的忽悠了幾千百年。

其實倒也怪不了他們,蓋因這國人讀書的最高境界由古至今就是要學問經天地賣於帝王家,為帝王師就是文人們讀書的終極理想和目標了。

當然,為功名利祿為升官發財而讀書其實本來也沒什麼的,以我中華國民的普遍智商,不愛升官發財反而是腦子不太正常。

後來有個周某人被人杜撰出要為中華崛起而讀書的逸事,但這種空話大話除了讓論者自己的虛榮心一時爽歪歪之外也不過徒惹人笑爾。

其實讀書並沒那麼高尚,讀書只不過是要求得心靈的平靜,並在這過程中提高自己的知識範疇和素養。而最不濟的讀書,卻不過是只求好玩兒罷了。

我認真想了想,我讀書並沒有那麼高尚的目的,但也絕非是為了好玩兒,因為比讀書好玩兒的事兒多了去了。

其實不過就是習慣,或曰喜歡。

跑偏了,接著談。

我不愛像作流水賬那樣的一點點交代某年某月某天我正讀什麼來著,何況也沒那麼好的記性,我只能大致談談我某年讀過哪些書,這個要簡單的多。

初二那年我大概讀完了史記、詩經、小窗幽記、幽夢影、世說新語等等,後來就開始幫我的同學們寫情書掙「稿費」,稿酬是一塊錢一篇,而且獨此一家別無分號,生意好的不行,以致於我到現在都搞不清當年我寫的那些「情書」究竟「害」了多少人。

塊頭大到能砸死人的《資治通鑒》應該是從初三開讀的,而且那年好像也成天捧著《宋詩類鈔》費腦筋,後來似乎又讀過一部分野史雜記和評書之類。記不大清了。

還有,那年六月初北京發生了某事件,還沒套上大褲衩的央視那段時間整天都在播放手無寸鐵的學生「殺」這國荷槍實彈的軍人的「科幻動作片」。

啊,對了,好像這國央視選擇性剪輯視頻的優良傳統從那時就已經開始了。

幾代人的希望在當權者的謊言中破滅了,然而我除了說不清道不明的憤怒和悲傷外其實也並沒有覺得有什麼不同,因為這國人該餓肚子的還照舊在餓肚子,該三呼萬歲的還照舊在下跪。

後來開始讀史,二十四史大概用了接近四年慢慢過了一遍,大致明白了魯迅先生所謂的二十四史就是「獨夫的歷史和人吃人的歷史」是什麼意思,而且也慢慢由史書中看出瀰漫的血腥和人民無窮無盡的苦難。

這完全顛覆了這國課本里所謂華夏民族五千年文明源遠流長物產豐富地大物博之類的謊言,更證明了這國幾千百年來總是原地踏步不思進取的怪圈實在是古已有之的老傳統。

所以,讀書只不過是能讓你學聰明些不那麼被人輕易騙倒罷了,但前提是你得學會辨明是非善惡美醜,學會分辨謊言和真理。

但這個要怎麼才能做到呢?

好讀書、讀好書而已,除此別無他途。

[三]

我本來一向沒什麼耐心,但趁我的「三分鐘熱度」還沒完,不妨多說幾句,他日回頭檢視正可知今日所思所想,未嘗不好。

古人有云:好學深思、心知其意。這大概要算是讀書之最高境界了,但這個境界未免高的過於離譜了。

其實讀書最可喜者,乃是五柳先生所謂的: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則欣然忘食。

蓋因讀書一旦起了功利之心,心心念念道啊呀我要讀書了我要怎樣怎樣了就完全是純扯淡,那隻不過是把書讀進狗肚裡了,倒不如不讀還更好。

話說每勸或令小女讀閑書,威脅利誘皆有之,然而彼總回說每天都在學校讀書,回家如何又讀?於是萬萬不幹。

小女的想法大致代表了這國絕大部分人的讀書觀念,以為此讀書即彼讀書,其實大錯特錯。

公允的說,這國當下所謂的讀書,大多是接受洗腦的過程而已,所以「讀書」越多腦子越傻缺之輩比比皆是。

蓋因極權社會裡的所謂教育只是為當權者服務的,教育的目的本來是開人心智培養獨立思考之能力,但這國卻使人越「學」越糊塗,直到終於變成渾渾噩噩腦子裡灌滿專製漿糊的廢物。

那要怎麼避免呢?還是要回到讀書上來。

至少:

第一,要知道分析比較和求證,一件無論什麼事,萬不可只聽一家之言,這書里是這麼說吧你就要求證它為什麼要這麼說,是不是還有其他的說法,以及為什麼要這麼說而不是那麼說,以及它這麼說或者那麼說是以什麼為依據。

有點繞是吧?建議看不懂上面這段話的先回頭多讀幾年書再來吧。

第二,要知道「求解」。五柳先生的讀書不求甚解其實是玩笑話,其實人後邊還跟了一句每有會意則欣然忘食,這就是求過了解後才有的會意。讀書是一定要求解的,而且要上窮碧落下黃泉,求解的過程就是你尋找真理的過程。

第三,要選擇你感興趣的願意用心去領會的書來讀,只有用了心去領會讀書才可有所斬獲,那就是不能為外人道而自己則心有所得之興奮與釋然。

第四,讀書是有方法的:

東坡有八面受敵之法,這是一種。

近人余嘉錫在他的《四庫提要辯證》的序錄中說:「董遇謂讀書百遍而義自見,固是不易之論。百遍縱或未能,三複必不可少。這又是一種。

朱子說(這老兒的原文比較拗口,我很體貼的給翻成大白話了):讀書先要花十分氣力才能讀畢一書,第二書就只用花七八分功夫便可完成,以後越來越省力,也越來越快。這又是一種。其實這也是從「十目一行」到「一目十行」的過程。

(其實,談這個的由來乃是因為小女完全不愛讀閑書,甚或捧起書就打瞌睡,這就是腦子要被學校灌漿糊的前奏了)

[四]:

八股文有所謂破題和起講,這個題目怎麼破內容怎麼講,又是個問題。但且管他娘的,隨便從哪裡開始吧。

我手上正好有本勒龐的《烏合之眾》,床邊則有本奧威爾的《1984》,這兩本書一是以對無知大眾的批判和剖析一是以對極權的解構而為我所喜,這大概就是今日之我的由來了。

所以說,讀書真是有可怕的塑造人性的力量。

早年讀魯迅,很佩服他的眼光的精準和獨到以及行文之辛辣,於是筆下有意無意以其為「模板」。承幾位朋友的厚愛,那時我們甚至還有小範圍的所謂魯迅研究會。

然而說來可笑,那其實不過是三五七八人互引為同道而已,「會」這個字真是大而不當。

好日子總是易逝的,後來大家各奔東西,各自為生活在人世間輾轉掙扎,早忘了當初心心念念所想要做的魯迅筆下昂然前行的猛士了。

海子卧軌後不久,顧城也放下手中寫詩的筆掄起斧頭砍死了老婆。詩壇雙星的隕落無情的撲滅了無數如我一樣的文學青年的夢想,世界這麼扯淡,尼瑪文學值個鳥蛋?

那時聽說這兩位原來是如此下場後苦悶極了,自此不再讀什麼新詩。於是轉向房龍和羅素。後來我比較慶幸沒有先讀尼採的作品而是先把注意力放在了房龍的歷史學社會學和羅素的哲學上,這讓我漸漸變得稍微理智了些,終於明白「道終有道」並不是一句屁話。

但我卻又「認識」了奧威爾,《1984》和《動物莊園》里所描述的政治寓言其實我很早就意識到了,但沒有明確的想法,只到奧威爾的出現才使這不成熟的想法瓜熟蒂落,這大概也要算我的性格形成的另一大原因吧。

後來本雅明的出現就是水到渠成了,然後我才開始捧起所謂世界名著來讀,這過程中最可紀念的就是《霧都孤兒》,因為心念小奧列弗的境遇而一鼓作氣讀完後卻又覺得上了狄更斯的當,書的結尾小奧利弗的結局完全是他一廂情願的寫法,現世的社會哪裡有那麼溫情脈脈,小說家言畢竟不可當真。

尼採的哲學讀本《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初讀完後的感覺就是這人是瘋子。原來他還真是瘋子,連死都是因為瘋病發作在街上亂走而被馬撞後發生的,天才即瘋子就是他命定一生的註腳。

因為尼采,也順便讀了叔本華。這個比尼采更瘋的一生不肯親近女人的瘋子更可憐,對女人的「偏見」——其實也可以說是真知灼見——促使他不為女人所喜同時也為世間庸人唾棄。

其實天才大多數時候就是不折不扣的瘋子,尼采和叔本華的人生充分證明了這一點,但這絲毫不礙於他們的偉大。

多希望我能夠保持現下的熱度好好解釋解釋天才等於瘋子的合理性和不合理性,而且奇怪的是這兩個論據同樣都有其合理性。

但已經很晚了,希望下次還能夠繼續。

————

最後說句正經話來呼應題目:所謂讀書的樂趣,大略就是你終於發現由不同的時間和空間進入到同一文本的感受居然是如此的截然不同。這毫無疑問就是讀書的最大樂趣。


有幾點:

1、好混時間;

2、看起來很牛;

3、睡前助眠;

4、有無限的想像空間。

當然,認真點~!

5、能夠用最少的時間和極少的金錢成本去換別人用大量時間和可能大量金錢都買不到的經驗。


閱讀讓我在自己活著的這個世界之外,還能夠擁有一個更高的世界。


if (書中的信息.youKnow()){

cout&<&<"我勒個去,他居然也遇到過/他也知道哇/艾瑪我倆太有緣了;

}

else{

cout&<&<"我勒個去,居然還有這樣的事或人!/ 居然這事兒還能這麼辦!/ 艾瑪讀了這本書太有用了!!;

}


隔著時空,對著書另一頭的人相視而笑的感覺實在太妙。


喜歡讀書,往往是因為讀過一本好書。讀到好書時,就會有一種別人在你耳畔抑或柔聲輕語抑或慷慨激昂地交談,而且很多時候,會使你想起那些你曾幾何時擁有過,卻又逐漸丟失的東西。

當你讀過一本這樣的書後,你就無可救藥的上癮了。你就會不停的讀書,尋書,只為再次找到這種感覺。所以我覺得,讀書是會上癮的,其上癮後依賴性與毒品無異。


無節操複製自己兩年前在校報上的東西。

閱讀的理由

為什麼要閱讀?如果是為了獲得資訊,那麼去看電視上網甚至聽廣播會更有效率。如果是為了娛樂,那麼去玩遊戲鬥地主打麻將會更開心。在影像和聲音傳播效率和質量如此高效優秀的時代,電視廣播網路甚至一張圖片都能夠比書籍上的文字更加逼真的告訴你:這世界是什麼樣子,這世界正在發生什麼。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得先明白:閱讀究竟有什麼獨特的地方?

無論是《紅樓夢》這類經典文學,還是《哈利波特》這種流行奇幻小說,絕大多數有閱讀小說習慣的人都會說:原著總是比影視作品好看。原因在於,閱讀小說的時候人可以運用自己的想像力,你所想像出來的人事物哪怕並不清晰,對你而言卻是最自然的形式。例如小說里寫道:門那邊過來一個令你怦然心動的女孩(或男孩)。看電影的時候你卻發現那個演員絲毫拉動不了你的心跳。再比如,小說里寫道:宏偉華麗的殿堂。你卻覺得影視作品裡的場景惡俗不堪。這就是所謂的「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拉特」。有情節的小說尚且如此,那些寫意的詩歌散文就更是這樣。你怎麼去拍攝出李白的《靜夜思》《蜀道難》《將進酒》、怎麼沒人去拍蘇軾的《定風波》《江城子》《赤壁賦》?「與爾同消萬古愁」,「一蓑煙雨任平生」用什麼圖像表達?這不僅僅是想像力的問題,更涉及到閱讀的基礎——文字的特性。

無論我們怎麼讚頌和吹噓近代傳播技術的神奇與偉大,沒有一項技術能夠比得上文字。文字的出現使得思想、感情和記憶不再受限制於個人和時空,從這點上看它是一切傳播技術的祖先。可是影像和聲音無論再怎麼逼真究竟只是表象,它們永遠無法表達文字能承載的思想。而讀書就是最直接接觸文字的途徑。最能夠體現閱讀特質的書籍是什麼?是哲學。或許會有人通過其他方式表達李白、蘇軾等人的詩意,例如繪畫、音樂,但是絕對不可能有人畫出一幅《純粹理性批判》,更不可能拍出一部電影《實踐理性批判》,你也不可能譜一曲《判斷力批判》。哲學,非閱讀不可;或者說,思想非閱讀不可。這就是文字的特質,這就是閱讀的價值:直面書籍中的思想,進而也喚醒了閱讀者自身思考的潛能。通過閱讀獲得資訊,得到娛樂的功能逐漸被廣播、電視、電腦所取代,但是唯有對人思想的啟迪、發揮想像力的作用不會被取代。這便是閱讀獨特的地方,這也是閱讀最深刻最重要的理由。

我們還可以從比較實際、簡單的角度的說說閱讀的理由。不僅僅是哲學或者詩詞散文,閱讀能夠給人帶來的內容太多了。如果你喜歡奇幻科幻作品,你一定耐不住寂寞,一年只有幾部優秀的電影作品是滿足不了你的,而有關書籍里卻是何其豐饒。如果你喜歡歷史,《百家講壇》幾期節目是滿足不了你的,而書籍卻能給你幾乎讀不完的選擇。閱讀比起其他獲取知識的方式也自由方便多了,尤其是拿著一本書閱讀。你不能決定主持人說話的速度,你不可能扛著一部電視機或者電腦隨時隨地觀看。但是書籍是那麼的輕便,而且不受電源限制,你所需要的只有一道光、一雙手、一對眼。也許有一天技術會允許我們隨時隨地不受限制的使用電子產品,但是哪怕書籍被取代,閱讀卻不會被取代。

關於閱讀的理由,我甚至可以學孟子自問自答,人和動物有什麼區別?答案不是「仁義」,動物也講團結友愛。你能看見烏鴉反哺,獅群團隊捕獵,但是你絕對不會看見它們在閱讀。「人之所以異於禽獸者幾希?」能閱讀!

閱讀的理由如此之多,我倒想反問:「為什麼不閱讀?」


不少觀點會讓你拍案叫絕,不少分析讓你豁然開朗,不少情節讓你熱淚盈眶,不少角色讓你唏噓不已。讀書更多的還是一種情感的體會,而且與看電影不同,你能聯想出屬於自己的影像


最好的感覺就是那本書梳理了你的想法,有些想法我本來就有,但只是一部分,但看的那本書卻很好的歸納總結,並且有條理的把整個體系都列出來了,這是很有快感的,好像找到了知己,有找到了比自己還明白的知己。當自己思考出來的一些話出現在別人的書中,這種感覺讓我很激動。

還有種就是自己的思想、觀點被書中觀點破壞粉碎,然後重新建立思考也是非常爽的。


你為何讀書?當你單純的只是想讀書,並且付諸行動,樂趣自然而然的就產生了。


我來講講我的個人經歷吧

小時候因為貪玩,媽媽就讓我在家多看看書,因為媽媽當年是因為高考生病了,結果沒考上,家裡也無力負擔,然後爸爸也是上到高中畢業不得不輟學,兩個人都是比較喜歡讀書的,我家裡也有挺多他們之前的書,還有爸爸廠里都會定期發有雜誌,在我上三年級的時候,整個中國的歷史脈絡就比較清晰了,那些典故也是如數家珍,我當時只是覺得有意思,也沒想太多,後來才意識到讀書的好處。就是不知不覺中,你會覺得你的記憶力要比同齡人好很多,我不知道這是先天的還是後天的,但是像初中,高中(我是文科生),那些需要記憶的東西對我來說是不費什麼力氣的,小學一年級去老師那兒背書,然後旁邊有三年級的小哥哥在背唐詩,然後背了前兩句後兩句不會背了,但是我會,當時心裡還蠻得意的,四年級的時候,我們學習于謙的石灰吟,然後講到背景,土木堡之變什麼的,說到瓦剌,但是我們老師念成了瓦刺,因為對這段歷史還比較熟悉,就糾正了一下,可能當時大多數同學對於這段歷史還不太懂,但是心裡還是小小的自得吧。然後還有就是你的語言表述,文字能力可能不知不覺的就提高了。還有就是你的視野,你的眼界,不會太過於局限,還有對於自己自身的完善,好的文學作品真的是能夠讓人汲取到力量的,而且還會影響到一個人的氣質,我總是被人說我適合活在古代或是民國。就是,你讀的書會影響你的整個人。


看《平凡的世界》裡頭小霞被洪水捲走的時候,難受的看不下去;

看《活著》裡頭有慶慘遭不幸的時候,眼淚都流出來,罵福貴罵作者;

看《半生緣》裡頭曼楨被軟禁被欺負的時候,恨不得自己去告訴世鈞去救曼楨;

看《白鹿原》裡頭黑娃打斷白嘉軒腰桿兒的時候,感覺像自己挨了一棍;

...

哪有那麼多樂趣呢,也有傷心和難受。

看《三年高考五年模擬》那會兒也是,頭皮都撓破了就是不會,差點沒把書給撕了。



分頁阅读: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