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代國被前秦滅了之後,拓跋珪到底是流落中原還是生活在獨孤部中?

在讀張金龍先生的北魏政治史1里,發現他關於這一點的說法和李憑先生的北魏平城時代里所說的不一致,想了解一下雙方的論據各是什麼,並且想知道一個比較合理的解釋。@寒鯤 @元彥和 @sheereen Deng @友盟李飛 @越石暮年扶風賦


道武帝早年經歷是個大爭論,至今無定論。主要分為兩說。

一:採信魏書的滯留北方說

田餘慶先生的《拓跋史探》中《獨孤部落離散問題》一文中持此說,認為道武帝年幼時代國滅亡,隨母親賀氏在塞北各部避難。王仲犖先生的《魏晉南北朝史》也持有這種觀點。張金龍先生《北魏政治史》一卷中也肯定這個觀點。

這一說的史料來源是《魏書》及節錄《魏書》此段經歷的《北史》及之後的《通鑒》。

魏書在關於代國滅亡到魏國重建這九年的歷史較為簡陋,語多避諱。首先這牽扯到著名的崔浩修史案,太武帝時期的漢族重臣崔浩可能因為修史過於直白暴露了早期拓跋部落的胡俗事迹激化胡漢矛盾滅族,當然這也有崔浩個人的立場和政治傾向問題,「浩大欲整齊人倫」。其二,魏書的作者魏收修史的工作態度眾所周知的差,很大可能有曲筆,何況還有崔浩的前車之鑒。

這就導致了第二種內遷說的誕生。

二:整理南朝史料假設的內遷說

周一良先生的《關於崔浩國史之獄》認為因為國史之獄,代國滅亡前後魏書事迹有很多錯誤,然後從《晉書》、《宋書》、《南齊書》中考證出什翼犍兵敗被俘內遷長安,道武帝執父不孝遷蜀,道武帝祖父什翼健與道武帝生母賀氏翁媳婚配等「醜事」。

李憑先生的《北魏平城時代》第一章第一節就以此為基礎,完善了道武帝的早年經歷。

然而,因為《晉書》等南朝史籍屬於敵國傳聞,且的確存在明顯的事實錯誤,南朝人對北朝政事的了解程度和敵視也使得其本身和《魏書》等一樣缺乏可信度。

三:

除了北朝史籍與南朝史籍誰可信的這個根本問題。兩方爭執的主要論據有關鍵一條:道武帝本人的漢化究竟能不能證明其在中原接受教育的經歷。

現在關於北魏能區別於五胡政權立足於中國北方並從部落迅速封建化的建國過程研究中,對道武帝本人的遠見卓識抱有高度肯定,他本人漢化程度極高這毋庸置疑。

我們可以參考道武帝生母賀氏的少子秦王觚(觚身份存疑,多猜測為道武帝異父弟,因《賀皇后傳》有載:後後少子秦王觚使於燕,慕容垂止之。後以觚不返,憂念寢疾,皇始元年崩,時年四十六,祔葬於盛樂金陵。後追加尊謚,配饗焉。)被囚禁在後燕的表現:

烈弟觚,勇略有膽氣,少與兄儀從太祖,侍衛左右。使於慕容垂。垂末年,政在群下,遂止觚以求賂。太祖絕之。觚率左右數十騎,殺其衛將走歸。為慕容寶所執,歸中山。垂待之逾厚。觚因留心學業,誦讀經書數十萬言,垂之國人咸稱重之。太祖之討中山,慕容普驎既自立,遂害觚以固眾心。太祖聞之哀慟。及平中山,發普驎柩,斬其屍,收議害觚者高霸、程同等,皆夷五族,以大刃銼殺之。乃改葬觚,追謚秦愍王,封子夔為豫章王以紹觚。

可見道武帝兄弟沒接受過極大的漢文化影響,是不大可能的。但反對的姚宏傑先生說(出處見圖)五胡政權都在模仿漢制建國,其實道武帝也不足為奇。(我個人覺得道武帝畢竟與五胡不同,其他五胡政權建國前已經多年生活在漢制下了)

張金龍先生跳出了這個糾結道武帝漢化程度高是否因為在中原生活過的坑,另闢蹊徑說道武帝本人具有較高的軍事才能,年幼時候應該是在塞北草原生活的!(真是聰明,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對不起我又開始忍不住不正經了)

安介生先生曾有文與李憑先生商榷,然後被反商榷了回去,我們就不說這個了。

四:近來幾年支持內遷說的文章。

李玉順的《北魏道武帝早年蹤跡考》肯定了道武帝不可能在漠北的說法,認為北朝史籍在這段歷史上的空白與南朝史籍雖然矛盾但存在巧合,是可以互相佐證的。

孫險峰的《北魏道武帝早年經歷論考補釋》提出了一個論點:北魏建國的支持者,用來佐證道武帝內遷中原說。

一個年輕人,亡國儲君的遺腹子,是怎麼打敗他的叔叔獲得舊部支持然後逐漸壯大的呢?

在道武帝每次遇到困難和需要擴張的時候,他的舅公慕容垂在登國元年到五年一直給予道武帝軍事幫助。

也許,可能存在一種這樣的情況:道武帝在長安與慕容垂相識。

北魏建國早期與後燕存在結盟關係,也很可能是主從國這也是可以肯定的。畢竟要避諱的魏書都透露了這樣一個信息:

及太祖將圖慕容垂,遣儀觀釁。垂問儀太祖不自來之意。儀曰:"先人以來,世據北土,子孫相承,不失其舊。乃祖受晉正朔,爵稱代王,東與燕世為兄弟。儀之奉命,理謂非失。"垂壯其對,因戲曰:"吾威加四海,卿主不自見吾,云何非失?"儀曰:"燕若不修文德,欲以兵威自強,此乃本朝將帥之事,非儀所知也。"及還,報曰:"垂死乃可圖,今則未可。"太祖作色問之。儀曰:"垂年已暮,其子寶弱而無威,謀不能決。慕容德自負才氣,非弱主之臣。釁將內起,是可計之。"太祖以為然。後改封平原公。

稱帝的慕容垂責問稱魏王的道武帝為何不親自來朝見。

倪潤安《從叱羅招男墓誌看北魏道武帝早年入蜀事迹》認為最受質疑的曾遷至蜀說因為有了可以證明道武帝元從是蜀郡羅氏的證據,有了些可信度。(我個人更覺得關中招收到蜀郡人更可信了)

五:總之呢,堅信道武帝早年一直在塞北部落的北朝史籍說但求無過,的確令人易於接受,因為畢竟南朝史籍的內遷說缺乏證據,立足於史料的深度解析(腦洞)。

但周一良先生及李憑先生的考證實在精彩。

我個人是傾向於相信的,很大原因是道武帝個人的才略真的是北魏一個部落封建化的主要推動力量,不得不驚訝並且懷疑,他在中原接受過苻堅優待政策的高等教育。

近來在閱讀樓勁先生的新書《北魏開國史探》,中原自東漢末流行「當塗高」的讖語一直持續影響到五胡時期,以至於接受過漢制統治、漢文化影響的五胡政權紛紛有志應讖,道武帝的國號也是其內部的一場政治較量,其對漢化的決心和了解,令人心驚。

參考建議閱讀:

張金龍:《北魏政治史》一

周一良:《崔浩國史之獄》

李憑:《北魏平城時代》第一章

孫險峰:《北魏道武帝早年經歷論考補釋》

(十分推薦)

姚宏傑:《關於道武帝早年身世的若干問題》

PS:再雄才大略的道武帝也是靠著舅公起家然後翅膀硬了反咬一口的背德之人,這段歷史我覺得和劉備客於孫權很像。但政治就是這樣的,道德是不屑於說但要加以和諧的。



推薦閱讀:

請問 南北朝時期的戍主 有多少兵力 怎麼能兩次憑一己之力擊破北魏的有備而來的大軍?
三晉古迹(1)晉省雁並兩地北魏遺風景點推薦
高敖曹一家與東魏北齊的命運糾葛|文史宴
明明是叛亂,為什麼稱做「六鎮起義」?

TAG:北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