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貓足立的實戰意義?

想請教一下一些套路裡面貓足立的實戰意義


所謂的貓足立,在我們流派里叫做「貓足」,少了個立字。

根據先師的解釋,足(Ashi)和立(Tachi)是兩個不同的概念,足是各種移動中的瞬間站姿,而立才是一個可以用作拳架、一定時間內可以站定的站姿。所以貓足在我們流祖看來,它主要不是拿來做拳架的,這一點和其他流派的「貓の構」不太一樣。具體出現差別的原因則要扯到各種歷史文化方面的東西,在此不多說。

回到貓足,在分享我的理解前,先看幾個普通人打架的圖。

首先是要把腿抬起來的情況。

然後是要往前沖的情況。

這個圖裡也有頂住對方衝擊的情況,不明顯,看下圖。

這些動作都呈現出了一個共性:某些移動的瞬間,後腿用力支撐住或者推動全身:比如起腿、往前上步、先後撤再往前的瞬間、頂住對方來力等等。這裡除去貓足的一些實際用法,它的練習功效在於強化這些狀態下的表現。

回過頭來看這些普通人打架的動作有什麼缺點呢?首先感覺很飄,重心都提在上面,前進時需要身體前傾、被衝擊時人往後斜。其次腿上沒勁,感覺不太穩,前進時速度不快衝擊力不大,起腿時支撐腳不穩、被衝擊時站不住。

基於這種常見又相對薄弱的站姿,武術練習是一定要加以補全的。所以貓足的基本要求是鍛煉支撐腿的力量、重心坐在支撐腿上,首先穩定住這個站姿,然後再尋求變化。對了,站不穩了馬上換個站得穩的就行了,所以步法變化靈巧也是能增加全局穩定性的。

空手道練習過程中如果出現貓足,應該特別注意它應對的是哪些情況,是前進、是後撤、還是要起腿,或者是都有。

根據型的前後動作聯繫,找到這個貓足的運用方式,並且有意識地去強化那種感覺。這種核心的體感到位了,要比知道一兩個用法更有實際意義。

————————————————————————————————————————

以下關於貓足的私貨。

私貨一:

首先是很多朋友問我沖繩空手道和日本空手道有哪些差別。太籠統了,我總是不太好解釋,正好這裡我們可以從貓足入手,管中窺豹一下。

貓足(正身)、後屈立(側身)、受足(比後屈立步幅小,且前足腳後跟離地,但一樣是側身),這三種站姿在早期的空手道里是不明顯區分的,之後隨著空手道的不斷規範化科學化,動作也被逐漸細分。

沖繩作為空手道的發源地,一些動作和日本本土還是有比較大的區別的,貓足的動作出現正身、側身對敵的差別之後,有了貓足、受足兩種。在日本本土的幾個主要流派里,受足不怎麼見到。在日本松濤館流里,和沖繩同源的型里出現受足的地方,他們多是做了後屈立。後屈立其實也有分別,比如極真的後屈立和松濤館的後屈立有區別,極真的在正側身的問題上更接近貓足,兩腳之間的角度也有差異,在此不作展開。

下圖是松濤館流的後屈立

下圖是小林流的受足

後者更像貓足一些,在一些其他沖繩館子里,受足貓足的分野依然不是很明顯,顯得比較古早和粗放。從這一點看,受足貓足的意義是非常近似的,差別更多的在與正身和側身這兩種姿態上。

而日本松濤館等空手道流派的貓足、後屈立之間區別更明顯,這些站姿顯然已經是有著截然不同的意義了。

所以說別看衣服一樣,型看上去也像,其中差別其實也並沒有那麼小,好在空手道沒有出現傳承斷檔,本土和沖繩的技術還是能互相參考的,這讓整個空手道體系的技術顯得更為豐富。

————————————————————————————————————————

私貨二:

另一方面,也有朋友問我為什麼傳統空手道練習者不太喜歡競技空手道。

其實說不上不喜歡,我很喜歡看競技選手演武,動作準度力度都是沒得說的,真的打得漂亮。但是在型的意義上,不同人和派系會有不一樣的認知,這裡也借貓足講一下。

看一下傳統的貓足和現在賽場上的貓足。

第一張是沖繩小林流究道館的一次演武(穿的是沖繩傳統服裝,不是空手道服)。

這是某次WKF競技賽上的演武

這兩張演武照片都是貓足,並且都做到支撐腿有力穩定、重心落在胯上而不是浮在上面,符合貓足的兩個基本練習目的。

但是兩者差別又不小,前者的做法是腳後跟略微離地就行了,後者則是腳背綳直。前腳使用虎趾著地其實在日本本土的正統流派中也很普遍,這麼做能把前腳和前蹴動作聯繫起來,腳型統一。在此基礎上,把腳背綳直,下肢動作線條也更為硬朗誇張,可能也符合審美情趣吧,在競技型里被格外推崇,顯得更為誇張,以至於現在傳統的空手道練習者多少都會遇到過類似的要求。

而在我的理念中,前者是更貼近實際情況的,而且因為前腳掌貼地面積比虎趾(腳趾根部)大、足跟離地近,也更易於在這種脆弱的站姿中保持穩定,而且貓足也不只是為前蹴服務的,過分誇張腳型統一也不合理。

在一次講習會上,究道館的老師專門指出過這個問題,腳背綳直,則大腿會不自覺地用上力,下肢會比較僵,影響步型變化,並且在這些競技型中,貓足移動時常被故意做得很慢很誇張,也和「瞬間狀態」的要求不符合。

類似的理念和動作的差異還有其他許多,奧運會空手道如果是以這種「競技型」的面貌出現,並且進入大眾對於空手道的認知,沖繩的老拳師們恐怕比較難以接受,會覺得自己祖上傳下來的技藝被世人誤解。

我雖然不否認競技選手的練習度和動作水準,但作為傳統空手道的練習者,看到這種事態發展,也是感受比較複雜的。


貓足立

很明顯,這個動作攻可起身前撲守可轉身而逃(霧)

來自朋友圈的盜圖,出處估計是水印吧。

騰空後踹

後旋踢

捨身技

感謝收看喵喵空手之奧義,osu喵~~~~~


我就是用貓足立組手的人。

最適合保護自己的一個構架,完美地護住了自己的襠部,前腳提膝可以防左右回蹴,腳尖一點起來就可以前蹴。手上有前後高低但都在中線,能製造距離爭取緩衝或格擋別人。

貓足立可以快速啟動的攻擊有前腿的前蹴和前腿角度不大踢腿內側(乃至襠部)的回蹴,這些需要腳掌對地點一下啟動;如果前腳腳跟踩實,則可以打前手拳。再之後的連續技就無法維持貓足立的構架而轉到別的構架去了。

貓足立有什麼缺點?抵禦重擊的能力和連續攻擊的能力,俗話說就是硬杠。因此貓足立的使用常在安全距離到擊打距離的臨界點時使用,要麼一觸即走,若是演化成近身拼拳,便得轉換成其他姿勢(事實是如果並非全接觸規則,近身拼拳不會太多)

在極真現有的全接觸規則導致新生代選手(其實相對我們是大叔了)採用實戰步之前,貓足立一直是老一輩的常用構架,大山的一些老一些的弟子們甚至在比賽時也習慣如此。有規則就肯定會讓技術的一部分被褪色,我有理由相信貓足立比現有的常用架子更適合不期而遇、無護具、無規則下的實戰。

我喜歡貓足立,而且貓這種動物不是也很可愛嗎?


看一看松井章圭館長的視頻里其實就能發現貓足立的,他要用前腿時經常重心後移看百人組手那個視頻就比較多(每一場時間短場次多很容易分辨),作用是對於前腿,啟動快變化快。比較多的是一種瞬間姿態或者過渡(1樓說的很清楚了),樓上那種也是有的,主要還是看個人運用


推薦閱讀:

空手道中這個動作是什麼意思,是接其他招式的起式嗎?

TAG:空手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