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現在的部分信託產品還能做到10%以上?

接到過電話,12%,15%,請問這種信託的收益是怎麼來的?風險有多大?


補充幾句話。

掛 @君淡如水 的答案來批判一番目的並不是要撕逼。

抱歉。

具體他說的是什麼其實無所謂啦,主要是這個答案讓12-15%的高收益合理化了,而且還是一副內部人士口吻,給人感覺就是你少見多怪啦,信託給這麼高收益其實背後是有門道的,你不要質疑。

我很憤怒的是這一點。個人覺得給這些所謂的高收益項目找理由,其實就變相是為騙子站台。

====================

求不懂的彆強答。

1、收益不高一樣搶破頭。我司現在發行的產品收益也就7%,個人根本搶不到,內部員工想買都很困難……

2、信託風險就別提了,都是剛性兌付,對個人來說風險都一樣。

3、什麼叫違規投資地產、證券?信託是可以光明正大投的好么。。。信託每筆投資都是需要報備銀監局的,怎麼個違規操作法?再說了,高暴利也不代表信託公司必須要給你高收益啊!這兜底風險可全在信託公司這邊呢!你買了一個房地產項目的信託產品,和買了一個省級政府平台的信託產品,風險幾乎沒差,最後出了事信託公司都要墊付本息給你的。

至於 @趙結實 的答案,也同理。

這麼說吧,信託現在自己做項目都到不了12% 15%,你猜你為什麼能有這麼高收益?我個人有個武斷的結論:不管是信託還是P2P還是什麼互聯網金融,凡是宣稱年化15%以上收益的產品,全是騙子。10%以上收益的,大部分要謹慎。

怎麼正確的購買信託產品?

不要相信任何第三方理財公司。

不要相信任何第三方理財公司。

不要相信任何第三方理財公司。

重要的事情說三遍。直接去信託公司的官網購買,直接跟信託公司簽訂信託合同。

有人問了,那銀行代銷的信託產品可以買不?理論上大銀行代銷的信託產品都是真的,但出了風險還是可能有推諉責任的情況(例如當年中誠信託和工行),最好最好直接找信託自己的財富管理中心。

利益相關:某信託公司項目經理。但並不負責信託產品銷售,所以要投資信託產品請別私信我。


信託平均收益率早就破8了,現在還有15個點的信託?8個點都是300萬以上才能買,即使這樣,以往的老客戶都不預約都很難買的到,你說的那個不會是忽悠的P2P吧...


如果這是真的。請說最低投資需要多少錢。如果是五萬,就別說了。


總成本現在都到不了這個數!!!4月份的集合信託產品的平均收益已經破7了吧,但仍然是資金排隊等產品的狀態。如果說是「接到電話」里提到信託產品的收益水平這麼高,九成九不是「信託產品」。忽然覺得信託產品這種叫法好奇怪。。


首先就如樓上說了現在信託平均收益率早就破8了,還有就是信託產品是不能公開推介的。基於以上兩點基本可以判定這個信託是假的了。

至於說到說到風險問題,目前來說還是有剛兌的潛規則的。具體能不能打破這個規則,關注五礦信託70億訴訟進展。


風險和收益是對稱的,超出常規的收益都背負著超常的風險。


風險有多大?綜合看,收益率高的風險就高,無論背後有哪些理由,全部暗含了風險事件,所有你能看到的支撐高收益率背後的優勢都直接指向其反面的風險事件。

資產配資的思維一定要有,看預期收益率來理財,利息給你了,本金不見了。

市場雖然談不上高度有效,但至少幾個不同層級的資產方向風險調整後的收益率差不了太多,股票除外。


原來信託收益這麼低。。


現在還有少數信託還是有辦法達到10%的。

1.高風險項目

2.劣後級

3.大資金份額,如果滿足這三點中部分或全部的信託項目能達到10%也不足為奇。不過你說什麼15%基本上是沒有了。不過,正規的信託是不會打電話給你的,信託公司全國就幾十家,信託公司展業不會亂打陌生電話的,像打電話跟你推銷的基本都是騙人的。除非你之前購買過信託產品或者銀行大額理財,信託公司確定你滿足正規投資者要求才會跟你溝通。


沒有1000萬,不要做信託!不夠格,對,這就是現實!也是負責任的說話,可以做做私募債,當前主流


推薦閱讀:

中日「政冷經熱」模式破產
澳門做下一個國際金融中心,有戲么?
從個人投資者角度看技術分析與基本分析

TAG:理財 | 個人理財 | 信託 | 金融 | 金融市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