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社會整體看先攢錢再消費和先消費再還錢的生活方式有本質區別嗎?
01-30
一般認為先借債再賺錢還還可以讓你更早享受到上一級的生活,鼓勵消費,但是總覺得這樣解釋太簡單了。有人可能會說通脹通縮的影響,如果排除這部分要素呢?畢竟習慣借錢的美國在經濟停滯的時候也沒人攢錢,習慣攢錢的日本在高速發展時也沒人借錢,這似乎更接近一種社會習俗而不是理性的考慮?
取決於社會保障系統。如果社會有完善成熟的醫療、教育、養老和保險的保障機制,借貸消費無疑是博弈論上的最優解。然而該前提四千年來從未在中國出現過
前者是傳統消費觀,後者提高了生活質量,但存在更大壓力和風險。
前者是原始的方式,後者理解為人類自創的。區別在於後者需要不斷的維持,這個秩序才能為人類所用。否則就會發生財富轉移。信用就是這樣,一旦用起來很好用,但維持著成本也很大
這兩種生活方式當然有區別了,顯然後者的資本流動率更高,資源配給能更優化。
美國可以任性,那是因為美元在全球的霸主地位,石油、大宗商品的全球結算基本都是美元,更別說之前不雷頓森林體系美元就是黃金了。不用拿日本對比,歐洲國家的消費觀念也沒美國那麼前衛。社會習俗有一定影響,不過還得看政府和市場,現在國內買房買車不都是貸款了么,政府出台制度,市場配合。只不過美國玩得更嗨、也有資本玩罷了。畢竟人性中都有不耐,人民幣提升到美元地位,說不定中國玩的更嗨。貸款肯定跑贏物價,東西也總是在折價,所以我堅持選擇有錢再任性
據說有個實驗,孩子可以選擇立刻獲得一塊糖和攢著但是可以獲得更多的糖,然後能忍耐的孩子在未來的成長中成功的更多。有奮鬥的目標和能回應期待的獎勵也能讓人不斷提高享受更高級的生活啊。私以為不管是攢錢還是提前消費,自己的三觀和掙錢/還債能力只要能追上甚至超過消費的水平,兩者怎樣都一樣。但是本錢越來越少的話無論怎樣都是不理性的
推薦閱讀:
※瘋狂的市場,轉手就賺2000的玩客雲
※聽說今天國航出事情了?我來說幾句....
※信用卡風控是如何判別客戶卡片的安全風險的?在什麼情況下會提醒客戶更換新卡?
※中行9000羊毛,手把手叫你薅
※因為窮,我要多去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