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宗師》的編劇之一徐皓峰的「硬派武俠」硬在哪裡?

讀了一本半徐皓峰的書,有兩點感覺

1.主角都是一個悶騷的老頭,說一些獨特的話,做一些奇怪的事

2.對於武功的描寫,感覺噱頭很多,典故很多,但是沒感覺有多硬,甚至有動一下就把人彈開那種描寫,難道是硬在與歷史掛鉤?


【硬】的意思是質感。不是硬邦邦的武俠的意思,而是【有質感的武俠】。質感來自真實。這個真實指的是武術的真實。

題煮問為什麼主角都是悶老頭呢?這得講講皓峰兄的經歷。徐皓峰曾經肄業在家8年,和兩位老人朝夕相處。一位是徐皓峰的二姥爺,民國三位武術大師教出來的高徒:李仲軒,後來由二姥爺李仲軒口述,徐皓峰整理的《逝去的武林》曾經轟動一時。另一位老人是中國仙學養生術的繼承人,精通醫,道,武的胡海牙老人。這二位老人的傳授是使得徐皓峰得了滿身的寶

回到武俠的質感,題煮明顯不練武,上面那位兄弟應該也不練,至少是不練中國武術的。我作為武術愛好者,徐皓峰的書於我,等於是得了金庸小說里的九陰真經。怎麼說?拜師學藝的意思是你跟著師父好幾年他就給你幾句話,所謂寧給一定金,不給一句話,練武看似簡單,其實很多細微的東西,要是不捅破了,你一輩子也參不透,這也是為什麼現在中國武術的表現一塌糊塗,因為他們根本沒入門,練練套路那只是強生健體,想有成就必須要得些真東西。老人曾經發誓一輩子不收徒,卻於老年突然開口,這一開口就抖出一大包真東西。這是當代人練武人的福氣。

徐皓峰在採訪中自稱不會武功,這是大方之家的推辭之語。他曾經在《逝去的武林》說過他沒來得及學十二型。這就暴露了前面的他都已經學了。徐皓峰在片場從來動手不動口,對此我有一個大膽的合理假設,他會,但是一定跟二姥爺打過包票絕不顯露。只是他後來過起了作家的生活,武功不知荒廢沒有。

對於武術的描寫,徐皓峰是內行人,把人彈飛,不是什麼稀奇的事,我可以負責的說這是做得到的,外國也有許多研究中國內家拳的科研機構。大部分連馬步都不知道怎麼扎的人在那裡批評中國武術是以一件很可笑的事,同樣他們還批評中醫,這把我們幾千年來的祖宗都罵成了傻子。全世界沒有哪裡人敢看不起中國文化,除了中國人。

順便對比一下金庸大爺吧,有對比才有發現嘛

金庸大爺自己說過他接的是還珠樓主的脈,還珠樓主寫了什麼?《蜀山劍俠傳》啊,劍仙啊,人體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啊,你有科學他有神功啊。而徐皓峰走的更多是宮白羽那路,宮白羽寫了什麼?《偷拳》啊,楊氏太極的祖師爺去陳家溝拜師學藝的故事,把人打出幾丈遠就是極限了。前者是虛渺浪漫的幻想派,後者是硬橋硬馬的真武功派,現在叫「硬派武俠」是很合適的,因為實至名歸。

為什麼金庸大爺老是寫內力而不發力?那是因為內力虛無,怎麼寫都行,發力就不行了,讀者自己一試就露餡兒了,所以寫硬派武俠沒有深厚的武術底子根本寫不了,會背幾句口訣的有的是,基本都寫到後面就開始胡說八道,不懂就是不懂,沒治。

從某種意義上金庸對中國武家的負面影響太大。硬派武俠能寫的人絕對少之又少,但能為中國武術正一正名,武術是儒釋道醫之後的中國第五大家,不是飛來飛去的雜技

題煮說感覺皓峰兄的語言很奇怪,一方面這是他的風格。他的風格以乾淨利落為榮,以啰里八嗦為恥。另一方面這是接承古文之風。兩百字以內寫一篇文章,沒有任何文字能表現得比中文好,這話是從馮唐那裡拿的。徐皓峰的文字的幾大寶是:武術,中醫,道家,仙家,密宗,兵器,圍棋,電影,還有各種奇門遁甲。別人的文基本都是罐裝飲料,直接喝就可以了。他的文字像一罐奶粉,要自己泡開喝。那為什麼他要在文字里賽那麼多料呢?這便是一個做口述歷史人的直覺,他希望把一些好的東西記錄下來,傳承下去


推薦閱讀:

奇蹟子與戈德的最終決戰(10)
靈感工廠
魔法器材店 | 夜半笑聲(3)

TAG:電影 | 小說 | 武俠 | 一代宗師電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