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通過什麼事情認識到自己的狹隘和淺薄,並予以突破的?
與綜合水平遠超自己的人交流時,會明顯感覺到對方思路的廣闊與深度。相比自己內在的智識,則難免自卑感油然而生。對於這種情況,一般很在意對方接觸過的知識與實踐環境,考慮問題會有意識或無意識地代入對方的思維模式。
很早就知道天外有天 人外有人 但卻沒有突破瓶頸 井底之蛙搬過活
當現在的男朋友開始毫不忌諱的挑剔我身上的各種詬病的時候開始發現自己夠淺薄 還沒開始突破自我因為最近才真切意識到這個問題不過在14年初意識到這個問題這一年也有了目標不斷學習 不斷提升 才是王道!我不知道我所想得東西到哪種程度了,總之,關於唯心唯物這個平衡 我可以更客觀的看待了。正是矛盾。 沒錯 它們相生相亡。 我們對這個世界所有的偏見 同時就是對自我的不滿。這是共存的,我們像一個慢慢進展的過程 生到死近乎虛無無所謂的存在,所有的自我狹隘都是因為我們建立。也就是說 是我們親手建立了自己的狹隘。我們接受的所有東西信息 都在不停的為我們樹立了高牆, 接下來我們就是在一步步的打破原來的,再建 再破。就是這樣的一種 。所謂知道的越多越發現自己的無知 ,其含義分為兩面,一面是進取獲得後發現所知甚少,另一面是就是知道了新的拋棄舊的的時候 發現舊的那麼可笑我們 我們所有建立的東西其實都不堪一擊。我們用著這個智慧思維所建立的共識模式才得以而接下來也一直會重複這過程最極致的狀態 就是無限,每條路都是無限的,也就是 其實這個世界上所有的存在也都不存在。這本身人類社會所有都是無限每種歡的背後都是一大片哀。我們一直以為的兩種正負的轉換 其實也都是我們判定了其中的正負後才有的一種描述,真實的世界 從來都不care任何人。這也就是為什麼悲劇也會存在美學。 每次失敗都是在一步步走向成功,也就是實際上所謂的成功無非是挫折失敗的過程總積累的某個點的總結。不要設限,是我當下的追求。因為我發現了這個世界是無限的。過去所仰望的那些人 不再那麼重要了,不過是早我一步打開了限制的障礙。
當我在宜家一眼相中這隻杯子時就和好友說:我要等到夏天的時候用這隻杯子喝芬達或者橙汁,這隻杯子只能倒這兩樣~說完我就意識到我這般矯情和《小時代》里的宮洺有何區別,想想當時各種唾棄四娘的矯揉造作,自己不也這幅德行?只不過尚屬正常範圍之內罷了。所以咯,『你理解的不代表別人都能理解,同樣你不能理解的不代表別人也都不能理解。做好自己,也給別人留有餘地。』(via Joyce.Z)
原本同一起跑線,同一環境下一起成長學習的人,你發現你已經沒辦法追趕上他們的腳步。
接觸到知乎,才知道原來世界比腦子裡所想的大得具體,大得震撼,知識比自己所意識到的廣得多,自己比自己認為的無知淺薄狹隘的多的多,當你在荒廢時間的時候,比你優秀一萬倍優越一萬倍的人都在拚命!突然,傻逼和自己划上了等號
1有關完美主義這種病。有時候因為一點點細節不滿意就放棄太不明智,即使是有瑕疵的成果也比空氣強。對的,這就是改掉強迫症的辦法,暴露自己,看看自己可不可以忍受,脫敏療法。2學習動機理論。學習效果和學習動機的關係並非線性,而是呈倒U型。簡易任務適合稍高強度動機,一般情況,中等強度即可。(一直在想,高考焦慮情況和患得患失太嚴重,早一點知道這些,一定會大不相同。)3錢很重要,真的。不是我自己的體驗,而是以一個旁觀者的角度來看的。我母親創業之後,人開朗大方起來,一個人或者一個家庭的賬面流水有時候不經意間,就影響一個人的眼界。明明曾經是一個不會說話,容易受委屈的家庭婦女,現在非常開朗自信,並且越來越好。人在擁有資源之後,就會有話語權。這句話直白而又集中要害。4devotion。學校教育我們要像雷鋒一樣為人貢獻,社會卻說這樣做是傻子。現在大多數都逐漸變成利己主義,不少像我一樣不斷的獲取知乎的養分,卻沒有貢獻乾貨的人。現在是貢獻的慾望讓我更加努力,我不希望自己只是獲得者,乞討者。貢獻的「傻子」們除了內心的滿足感,還獲得更有價值的人,接納,資源。 答案沒有完,慢慢修改。
看大家都說要寫答案,不能只看,那就勉為其難的嘗試一下吧!
對於突破自己的淺薄,我這兩年真是深有體會,今天算是找到地方說了。
1,讀書
沒錯,讀書,讀什麼樣的書呢?不是什麼《讀者》之類的雜誌,也不是網路上各種小說,而是正經的有深度的出版書籍。像馮唐的書就比較過癮(雖然有人瞧不起馮唐,但他的書還是值得一看的。),張愛玲,金庸,以及外國名著。這裡尤其說一下南懷瑾老師的書,那真是打開新世界的大門啊!!!相見恨晚,拜讀再拜讀!2,網路
a:換了工作之後,一天有十幾個小時面對電腦和手機,整天上網。於是豆瓣,微博,知乎,其他各種論壇的大量信息劈頭蓋臉的砸來!前所未有。在豆瓣,我遇見了一些深藏不露的高人,順著他們我找到了更牛逼的人和事。在知乎,那更是發現新大陸般的瘋狂刷刷刷!微博則是不斷的告訴我世界的哪裡發生了什麼事,什麼人是什麼樣的。b:然後就是不得不提的「公開課」,哈佛幸福公開課,這絕對是刷新大腦的一門課!原來世界是這樣的啊!原來我們的情緒是這樣的啊!感覺看個十幾遍也不為過!
c:再有就是「百度雲」,這是個好東西啊!你知道的!你懂的!海量免費書籍視頻啊!該有的不該有的全都有啊!不過最近幾個月資源被截斷了很多。
d:騰訊,優酷,愛奇藝的電影,真人秀,紀錄片。開開眼界。
3,認識人和出去玩
新的人,新的事,新的地方必然會帶來新的知識和想法,多認識人,多出去走走,世界就更大一些。知道的越多,愈發知道自己的淺薄…
在原來上學的時候,就會更多的學習理科,因為我對理科更有天賦,邏輯性更強,然後會努力展現的自己不好好學習的樣子,把自己不認真學習的表現放大化,讓別人認為我不好好學習也能夠在班裡名列前茅,從而我從內心上期望別人認為我聰明。而在面對文科的時候,本來興緻就不高,如果努力學習還學不好的話會讓別人看不起(其實就是他看重別人對自己的看法了,害怕別人看不起自己,害怕別人認為我就算好好學習也學不好),所以就索性不好好學習文科,也沒有付出相應的努力(現在回想,理科有可能有學習的捷徑,如果總結歸納能力強,邏輯性強,就可以用較少的努力取得更好的成績,而文科真的是一份耕耘一份收穫,必須要有足夠的知識儲備),別的同學和老師就會認為我很聰明,別人學的很費勁的理科我不用上課好好聽講,不用好好寫作業就能取得好成績,如果我再好好學習文科就肯定能考上頂尖學校。而我也一直沉迷在這樣的假象之中,沉浸在別人的誇獎和自我的陶醉中,愚蠢的認為自己如果好好學就清華北大了。看著成績不如自己的人,我會認為我並沒有付出什麼努力就能夠趕超他們,這是我的天賦。而面對比自己強的人,就會覺得是因為自己不夠努力,他們其實天賦不如我,我只要努力了就會比他們強。
而最終的結果就是,付出百倍努力學習比我好的人,考上了頂尖的學校,一路高歌猛進,畢業又去了頂尖的公司。付出百倍努力學習不如我的人,一路上依然堅持不懈,不屈不撓,時刻充實自己,也在現在找到滿意的歸宿,繼續努力著。而恰恰是像我這樣,狹隘的認為自己比別人都強,看不起比自己努力的人,凡事又只愛想不愛做的懶惰的人,每天無所事事,混混沌沌,找不到人生的目標,在迷茫中迷失努力的方向。
我是在大學畢業後認識到這個問題的,在上大學的時候,大家並沒有拉開很大差距,有的人學習好,有的人社團參加的多,有的人交際圈更廣,有的人興趣愛好多,有的人遊戲玩的好,最主要的是沉浸在享受大學生活的狀態中,並沒有明確的橫向比較和對未來明確的規劃。而畢業之後想的東西更現實了,會明確感受到自身與他人的差距,這時候才去總結自身的問題,悔之晚矣。
確實是,每個人要為之前做過的錯事承擔惡果,意識到了自身的問題,想要瞬間趕超是不現實的,那段時間也是我最迷茫最鬱悶的時候,因為各種事情對自己個人的否定,碰到沒做好的事情都會把責任推到自己身上,而又不知道怎麼解決,在無限的自我否定的思想中迷失。工作中不能融入,又沒有積極性去努力完成工作。朋友聚會看到別人談論工作生活眉飛色舞,彷彿充滿了對生活的希望,又與自己產生強烈對比。精神狀態不好,又充滿負能量,追女生的時候也是處處碰壁。事業友情愛情紛紛出現危機,想想那時的我真的苦澀。
之後,看了一些心理學方面的書,也敞開心扉的與信任的人交流溝通了自身的問題,尤其是與父母多交流溝通,借鑒他們的經驗。心理學的書真的很有幫助,能夠幫助我們認清自我,意識到我們之前的那些做法會有那些心理學的原因,想明白了才能夠去克服去改正。意識到所有人都會有這樣那樣的思維方式,有些錯誤的思維方式是普遍存在的,體會到個人的局限與無知,不斷刷新自我認知與三觀的過程。同時,多與各類人接觸,就會明白其實每個人也都是迷茫的,都不是所展現出來的那樣光鮮亮麗,都是在不斷地改變和安逸中抉擇,只有內心強大了才能堅持下去。
其實我想說,狹隘與淺薄會讓我們意識不到自身的問題,而長時間的狹隘與淺薄會養成習慣。能夠認識到自己的問題就是好的兆頭,改變則是一段陣痛的過程,也是一段不斷認識自我,提升自我的過程,堅持下來就終會破繭而出。
如果真要寫一個答案,我覺得淘寶也是一個學知識的地方。從知乎鏈接淘寶,買某美鋼筆,覺得淘寶店家的廣告真用心,介紹歷史、選購攻略,完全是憑實力在做,生意做到這個份上,我頓時覺得我很無知。問題還要有修改部分,我……還是沒改,不停買東西。
旅行。看到不同的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發現自己的狹隘;衝破的方法就是看更多的世界。
以前是很宅的女生,沒什麼愛好就在家悶著。大四偶然得到法國交換的機會,此後喜歡上到處走。
從"星期天怎麼可能街上真的沒有人"這種疑問開始,發現人是可以有不同的活法的,每個人每個選擇一定有她的理由,也許你我接受不了,但我們應該去了解他為什麼這麼做,而不是尖叫、恥笑、指責或者強迫他跟你做一樣的事情。原來可以周日全部商店關門所有人都跟家人朋友一起消磨時光,原來可以平衡工作和生活夏天去度個假晒晒太陽,原來這個崗位不是離了你就不能運轉,原來。。。
太多人喜歡judge他人的生活,可是法國是穿什麼奇裝異服都沒人多看你一眼的地方,我覺得,至少,表面上更包容。我一直以來接受的教育讓我已經不太會「換個角度思考問題」了,只是看別人這麼做那就這麼做吧,而且習慣了腦子裡有了問號,就等人來告訴我答案,而其實生活中是沒有「正確答案」這種東西的。
最密集的衝擊還是在第一次來法國交換的時候吧。很多驚奇都不記得了,反正後來喜歡上到處走,倒不太好奇「世界第一大」或「亞洲第一高」之類的,好奇的只是普通人的生活和他們為什麼這樣選擇。
&>在法國街上看到救護車呼嘯,所有等紅燈的車輛整齊調轉45°讓路,覺得「哇,人家發達國家好有規矩啊」;然後在紐約曼哈頓,等紅燈的十幾秒內看到七八輛消防車從眼前飛過,居然還有計程車跟碩大的消防車搶彎道!也是拼。。。這時,我會覺得,啊,遵守交通規則和什麼發達國家有沒有錢是否文明關係不大,每個區域的生存法則罷了(曼哈頓就是拚命啊)。
&>以前心裡多少覺得抽煙是個標籤,意味著痞氣或者不學無術之類的負面含義。但是你看到法國那麼多人在抽煙,尤其是女性:從高中生到老奶奶,從職業高中到精英學校,公司里從清潔工到大boss……你自然會想,他們都是廢材嗎?當然不。然後我又一度覺得吸煙的女性很酷,那個姿勢有自信、高傲、性感甚至思想的火花在裡面。所以吸煙的人就酷嗎?發現也不是。怎麼發現的?怎麼根本上衝破我心中的偏見(不管積極的還是負面的)?我去跟他們聊天,跟痞氣的,跟佼佼者,跟拽拽的,跟年長的,等等,不同的吸煙者聊天,發現每個人有不同的故事,吸煙有不同的理由,沒有什麼好臉譜化的。
兩個字:挫折
看知乎,尤其看到自己的領域寫不出別人的角度,別人的嫻熟,別人的透徹,總覺得自己讀的書是不是都變糞了。
在我看到這個問題的時候正是我跟女朋友鬧分手的時候,至於鬧分手的原因,在我不在她身邊的時候她跟她的男同事出去吃過兩次飯,看過一次電影。我接受不了,後來沒完沒了的跟她鬧,終於在第五天,他跟我提出了分手。我總以「我有心裡潔癖」,「我不會做出這樣的事」等等向他闡述我的想法。期間,他曾經打自己,給我下跪,可當時的我無論如何不能原諒她。後來我開始找人聊天,上知乎。現在的我知道自己很淺薄,不是因為她跟我鬧分手,而是因為我總是把自己的想法強加給別人,不懂得聆聽,我確實在物質層面對他做到全部,可每個人不能完全活在物質中。我知道我曾經跟她說過的那些話有多傷人,我不能以我還是一個學生,我還沒進入社會來為自己開脫。我現在不是想馬上跟她複合,而是希望她能給我一個與她進行心靈交流的機會。我太物質了,佔有慾太強,我太自以為是。這就是我通過這件事認識到的一個自我。我會努力,同時祝她幸福。
參加活動,與人交流,通過別人和自己的對比發現。然後就是看書,《遇見未知的自己》,讀了之後改變很多,遇事更加平和了。再有就是看一些心理學方面的知識,能更加的了解自己。
發現被騙了才會意識到騙子的高明~同理,跟高手過招,或者有高手帶你打怪一段時間後就會發現自己以前的淺薄和狹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