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幽王烽火戲諸侯是真有其事,還是後人杜撰?
01-30
懷疑是思想進步的開始,希望我國再多這種精神,改革才真正開始
至少史書存在這種說法,若是深究則必然成為史學理論的探討,書寫歷史還要真實性與藝術性統一起來
錢穆的國史大綱里明確說這事純屬扯淡,不可信。平王東遷的貓膩太多了,後來的史官也是迎合主子,胡亂編造。史記所記載的歷史也得分三七開,有些事情也是純瞎扯。
假的 課上教授辟的謠為的是把亡國責任推給女人就跟吳三桂和陳圓圓一樣嘛
年代太久遠,信史不多,烽火戲諸侯是為廣泛接受的一個事件
這段記載應該是中國最早的小品
烽火戲諸侯是總管大太監…還我曹蒹葭
前些天讀中國通史發現這個事情不對,因此也提了個問題,在網上粗略的搜索並吸收了一些信息,結果應該是假的。
周將亡矣,周亡矣。我感到了陰謀的套路
我要是沒有記錯是史記記載的史記作者西漢的司馬遷 劉徹時期的那就會避諱 周幽王 和 漢武帝的共同點這個共同點是什麼呢 沒錯 廢長立幼這應該是最主要惹到個諸侯的原因了 而且這個烽火戲諸侯 除了史記 別的文獻好像是沒有記載的聽起來更像司馬遷編的故事
那就當是寓言故事看
杜撰的
謝邀,說一說我自己的看法。
「烽火戲諸侯」這一事件基本認定為假的。且不說缺乏相關的當時史料文獻,以及相應的文物證明該事件的發生。後世的資料,也是各有說法,鮮有同一。其實即便是《史記》《資治通鑒》這樣影響極大的史家巨著也有少許不實的地方,我們以後有時間再討論。從理性上分析來說,這個事件基本不可能發生:1.烽火。這個傳播說實話只能在附近起傳播效果,太遠的根本無法獲知信號;一般大敵情,都是一地烽火,周圍諸侯了解情況,再決定是否自己點燃烽火讓離烽火更遠的諸侯知曉。不可能每次一個諸侯有點叛亂什麼的事兒整個周的諸侯全部出兵(雖然周的制度基本使得基本不叛亂)。所以說幽王的信號,基本都是鎬京周邊的諸侯才看到;2.敵情。分封制使得諸侯自己高度自治(都是自己諸侯國的君主),諸侯王有自己的軍隊,也有自己的偵查系統與通訊系統,不可能就只有狼煙這一通訊手段。各諸侯均有使者在鎬京,有的諸侯國離鎬京不遠,一旦真有敵情,諸候的特使均會儘快報知君主,君主根據情況再出兵(不會每次都親自領兵);3.行軍。到鎬京的路並不好走,而當時騎兵極少,行軍過程將會比較慢。按照周制,最近諸侯駐紮也會在城外十幾里甚至幾十里建寨紮營。結合以上,發現周的情報系統沒這麼差,也不會草率地出兵,出兵也是一個相對較長的過程,而且諸侯領軍到後依照禮制也不會靠近鎬京(不宣則不入周土,無事則不離封地)。褒姒能看見十幾里甚至數十里外的諸侯驚慌失措?所以各處都是bug。討論一下西周真正的滅亡原因:
1.幽王沉溺酒色,不理政事(這些是真的)導致社會矛盾激化,政局不穩;2.重用虢石父,加重剝削,百姓皆恨;3.公元前774年,幽王廢嫡立庶,廢黜王后申後和太子姬宜臼,而立寵妃褒姒為王后,褒姒所生之子姬伯服為太子。申後與宜臼逃回申國。公元前772年,周幽王主動進攻原來的申後外家申國,公元前771年,申侯聯合繒國、西夷犬戎攻打周幽王,於是在驪山下殺死周幽王,西周滅亡。周幽王死後,諸侯們與申侯共同擁立前任太子姬宜臼繼位,是為周平王,史稱東周。注意到了沒,諸侯們與申候共同擁立前任太子姬宜臼!諸侯們站的是周的禮與宗法這一邊!西周滅亡其實主要是內部矛盾,外部的是申候藉助他們的力量,申候被打所以可以打回去,其他諸侯起兵攻鎬京就是大逆不道了。為什麼《史記》要「烽火戲諸侯」?很簡單,漢武帝劉徹不是漢景帝劉啟的嫡長子!劉啟廢掉了嫡長子劉榮才立第十子劉徹為太子。如實寫,是不是在影射陛下?《史記》正二八經寫?恐怕不止司馬遷,估計司馬家都沒了假的。在這個故事裡,當天晚上燃了烽火,諸侯最遲第二天就從關東趕到了(函谷)關西,莫非坐了動鐵?
後人說後人杜撰 的
推薦閱讀:
※秦國向秦帝國的轉變———外戚集團的急劇衰落 (歷史劇)
※戰國示意圖——統一
※箭鏃收藏指南:先秦青銅鏃最漂亮、禮射鳥紋鏃最稀有?
※如果商鞅沒提出重農抑商,中國會出現資本主義社會嗎?
※二線部隊披甲率超70%?解密里耶秦簡里的秦軍武備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