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幽王烽火戲諸侯是真有其事,還是後人杜撰?
錢穆在《國史大綱》中對此提出疑義:「此委巷小人之談。諸侯並不能見烽同至,至而
聞無寇,亦必休兵信宿而去,此有何可笑?舉烽傳警,乃漢人備匈奴事耳。驪山一役,
由幽王舉兵討申,更無需舉烽。」烽火戲諸侯是司馬遷編造的,假的,歷史上不成立的。烽火報警是漢朝才有的禦敵系統,西周和先秦都沒有。要有可能是擊鼓戲諸侯,不過也不成立,因為當西戎,申侯,繒侯的軍隊進攻過來時,擊鼓聲已經無法分辨是求救的鼓聲還是敵人進攻的鼓聲,而且聲音傳播路途有限,用來求救援不太現實。綜上所述,烽火戲諸侯是編造的,但褒姒真的不愛笑,出生底層,自小孤兒。周朝的滅亡是歷史的必然,不能怪褒姒。
大多數出土的文獻都表明平王出奔舅氏之後幽王親征西申,結果曾國聯合西戎在背後捅了一刀
錢穆先生的國史大綱里說是後人杜撰的
考慮一下技術問題。西周諸侯又不是快反部隊。
各國出動軍隊需要動員時間,而且還要準備路上的口糧。軍需物資。在當時技術水平就需要相當時間。部隊編組就是戰車和步兵(可能有零星騎兵)。行軍速度不會很快。封國距離不同。可能有的已經到了。有的還沒有出發。
周幽王廢申後及太子,立褒姒為後,其兒為儲。
廢太子家族有一個申侯舉兵當帶路黨,引犬戎入室,終結了西周。
廢太子在軍中被諸侯擁立繼位,是為周平王。
為躲避犬戎鋒芒周平王離開戰亂後殘破的鎬京,遷都到離申侯領地近的地方名曰洛邑,是為東周。
周平王這下是正統了,褒姒如不是妖孽,他們引西戎入室造反就很尷尬了。
褒姒會成為妖孽在於她的娘家名不見經傳,沒兵沒地盤,周幽王的問題是輕視了廢太子一黨以及他們家族保護自身利益的決(噁)心。
但仔細地去想想,周幽王這個廢太子的行為,對於廢太子一黨而言無異於烽火戲諸侯。
為了褒姒一笑,點燃烽火,為了褒姒一笑,廢太子立伯服。
對於申侯來說,廢太子一事恐怕被戲弄的感受遠比點燃烽火還要嚴重。
周幽王廢太子此一舉動極大的違背西周所開創封建宗法制度的精神,不亡也難。
太史公是這麼寫的可是他是漢朝的人啊,比周幽王的時代晚了大概五六百年或許他是聽爸爸講故事聽來的 話說人家老爸也是太史公哈哈
從情理上講,司馬遷撰史是主張據實敘述的(當然是在他那個時代認識觀的基礎上),他捨棄了很多不「雅馴」的內容,即在他的認知上認為不合情理的內容。馬遷出身史學世家,受過他那個時代最好的史學訓練,又親身周遊全國考察歷史遺迹。因此——首先,我們應該相信他出於職業良知,不會自己編故事,不會隨便摘取民間神話傳說,言必有依據,要麼來自前代值得信賴的史官記述,要麼是事件親歷者的敘述(至於所謂的親歷者有沒有添油加醋,馬遷有時無從判斷,只有姑妄聽之了)。所以,這段記載必然是馬遷自己認為可靠的史料上截取來的;其次,以馬遷的史學訓練和親身考察,他必然認為這段記載存在合理性,即具有操作的可能,才會審核過關截取過來。君子可欺之以方,難罔以非其道。所以,這裡有少數回答為反對而反對,囿於今人視野,用各種自以為有道理的硬扯來論證其不可能,自以為比馬遷高明,是不大成立的。所以,這件事實際上發生過沒有,我不知道,但目前的考古材料很難有真正過硬地駁倒這段記載,而馬遷又相信這段記載(史記中馬遷對於自己不能篤定的記載,常帶有存疑或不置可否的語氣),那麼我選擇相信馬遷。另外,這段記載容易戳到女權主義者或為顯示自己思想進步的男性女權主義者,但如果用這個原因來反對記載本身,未免可笑。所謂空穴來風,其必有因。一些君主亡國當然大部分和自身有關,但不能說真的不存在有壞女人從中作怪推波助瀾的因素,沒必要把這點撇清。我們要承認,不管是歷史上還是我們現在的周圍生活中,有些女人的確不是東西,專長坑夫,有一些男人的確是被自己女人害的。所以,不能因為女權思想作祟,或為表明自己思想進步,抱著撇清女人作怪的理由從而否定這段記載,這是不可取的。作為一個在知乎上看多了渣女記載和渣女言論的gay,我不但相信馬遷的這段記載,也無比支持他這樣去記載。
應該是有的,但不過原因不是為搏褒姒一笑,而是周幽王自感王權日衰,諸侯之力日盛,不知道這些諸侯還能不能聽從他的號令,這是有人建議烽火戲諸侯,以試探一下,結果就有了這個故事。褒姒只不過用來背鍋的
假,據考證,烽火傳信的方式,出現在秦以後。
從東單打車到長城還得將近倆小時呢,不知道諸侯趕過來得多遠,應該沒有打車快吧,這期間周幽王和他媳婦就在城樓上等著么?像是眼巴巴等快遞一樣,不冷么?怎麼還笑得出來?
應該是假的吧,說的周幽王昏庸吧
真假不重要,重要的是告訴了我們高層若玩弄權力,這個國家岌岌可危
故事出自《呂氏春秋》,也不要把《竹書紀年》當「天書」,那畢竟也是可以篡改。
呂不韋滅了東周國,秦昭王滅了西周國。
《呂氏春秋》:「周宅酆、鎬,近戎人。與諸侯約:為高葆(通「堡」,小城)於王路(即大路),置鼓其上,遠近相聞。即戎寇至,傳鼓相告,諸侯之兵皆至,救天子。戎寇當至,幽王擊鼓,諸侯之兵皆至,褒姒大說,喜之。幽王欲褒姒之笑也,因數擊鼓,諸侯之兵數至而無寇。至於後戎寇真至,幽王擊鼓,諸侯兵不至,幽王之身乃死於麗山之下,為天下笑。」假的,政治摸黑。
一個君王為了自己喜歡的人,點個火,亡個國不成問題吧?換我我也會這麼干啊,我還天天點呢。
就外面那幫大老粗,整天舞刀弄槍,怎及褒姒開口一笑?
君王不比常人,常人容易因為感情挫折,很隨便就會將就一下,甚至自暴自棄。
而男性潛意識就很矛盾,既花心濫情,又想證明自己用情極專......
再說君王任性起來,又沒人敢攔,那時可還沒嘰嘰歪歪的儒家呢。【對儒家沒有惡意】
不過幽王這次的代價有點大......被野人入侵,如果只是中原人士篡權奪位倒還可以,
我大漢民族最恨少民佔地奪權,因而幽王也自然沒什麼好名聲了,幸而時代久遠各種因素,也就不是很臭,大家一般都想不起來這個人。亂世君弱臣強,各種屎盆子往皇帝頭上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