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舊體創作是否受到過現代詩的影響?你如何看待二者的關係?
如題。具體說明在哪些方面,包括組詞方式,思維角度等受到現代詩的影響。你認為現代詩還有哪些方面值得舊體作者借鑒。未來你是否會加強二者在文本上的互動?可根據自身情況附上自己的若干合乎本主題的詩詞,他人且特別喜歡的也不妨附錄。
這個題啊,起碼得讀過基本的哲學史,西方現代抒情詩的相關論著才能談吧,瞎說話,不是把別人想得太蠢就是把自己想得太聰明。
比方說,反常被同化的問題,說得好像沒人認真思考過這個問題一樣——
現代的文學理論家的一個基本概念就是 :驚奇 、詫異 。誰若想令人吃驚 、製造詫異 ,他就必須使用反常的手法 。當然 ,反常性是個危險的概念 。它會造成這種假象 ,即存在一個超越時間的常態 。反覆出現的情況是 ,某個時代的 「反常 」者往往成為了下一個時代的常態 ,也即實現了與時代的同化 。而這一點必然不適用於我們在這裡要闡述的抒情詩 。對於這類詩歌的創立者來說 ,就已經不再有這種情況發生了 。蘭波和馬拉美不會再被一個數量較大的讀者群所同化 ,直到今天都沒有 ,儘管已經有多部關於他們的論著問世 。不可同化性在最現代者那裡也始終是一個常見特徵。(《現代詩歌的結構》)
試圖用一套簡化的理論涵蓋一切,必然是行不通的,用中國傳統的萬法歸一來糊弄,說什麼講到底還是那一套的,想必自己也很認真。但是到這裡就沒法解釋為啥他們寫的可以某種程度上不被同化。試圖用簡陋的理論評價現代之後的文學詩歌,也必然會各種削足適履。
所謂膠柱鼓瑟,徒惹人笑。傳統是用來繼承的,我不知道有什麼理由不受現代文學後現代文學的影響。
至於我個人,一直有意識地在做試錯和實踐,在手段熟稔到一定程度後,試錯的價值比批量生產更大。
這幾天課太多了,沒空扯淡,就這樣。
總得來說,現代詩必須至少被分為兩種,一種是現代主義的,一種是後現代主義的。我個人從兩種中各自取了一些觀點拿來用。首先我必須比較重地批評現代主義。現代詩歌在大眾中印象最深的流派基本都是所謂的現代主義派別,比如朦朧詩就是。但是我對朦朧詩的看法主要是比較反對的,現代主義派別本質上是理性主義和神秘主義的結合,因為理性,所以要拒絕強烈的感情,因為神秘,所以要用複雜性和陌生化來故作姿態。不過這些對於舊詩還是有非常積極的意義,和現代主義詩歌的不確定性汎濫,陌生化汎濫相比,舊體詩是缺乏這種不確定感的。對於舊詩,陌生化依舊是一個值得努力的方向。對於後現代派別,我則更加欣賞一些,比如非非主義,比如所謂的口水詩,儘管在本質上精英主義的舊詩作者看來這些努力都充滿滑稽性,但是你不能否認它背後的大眾哲學。某些舊體詩作者需要的是馬上放棄自己的精英敘事,就我自己而言我願意的是置自己在一個現代主義維度上的個人中心出發,又置自己在一個後現代維度的旁觀者心態。現代主義的標誌是私人語言,但是舊體詩依舊不能玩什麼私人語言的那一套,然而作為卑微的,抵抗資本世界的私人觀念出發卻是很正確的思路。我個人對現代詩特別是後現代主義的借鑑,是我更多地讓自己處在某種旁觀者和親歷者的搖擺之中。
對於現代主義來說,我欣賞用隱喻替代象徵的做法。對於後現代,我欣賞他們完全拋棄隱喻的實踐。當然舊體詩無法拋棄物像,舊體詩總得來說依然應該往現代主義靠攏,它固有的象徵體繫過於「非隱喻」了,明朗的,先置的物象是極大的束縛,對於多數作者,率先應該做的是從象徵轉入隱喻,甚至是找不到本體的純喻體結合。另外,現代的作品,使我在舊詩之上發現了其餘的可能性感情。在唐詩宋詞之上的,可能相似於元曲的,某種滑稽感,錯愕感,也是我的追求之一。我最喜歡的歐洲流派是後現代初期的荒誕,我希望在詩之中表現這些對自我的實際反對,所以我經常用線性或者非線性的故事來進行一種「詩劇」的創作。我對鋪陳排比則頗感這是舊詩手法自身的汎濫。詩依舊是一個遊戲,精英主義或者大眾主義的遊戲,我現在比較傾向於一種錯位感,從個人出發的私密性,或者公開的反抗。沒差。
現代詩看起來新新的,但再過個百八十年,一定是個老套路。
如果你穿越回去,回到先秦,你大概覺得,詩經之類的表達方法,真六,然後在先秦的知乎上提一個類似的問題。說句題外話,永遠不要低估古人的智慧,論逗比,古人不比今人差,論腦洞,無中生有的事情,也是毛毛雨。曾經我以為我用了電影分鏡的手法,前無古人,後來。。。。。。我們能理解的,是建立在我們已理解的基礎之上,我們能想像的,也是建立在我們已認知的基礎之上。新詩也好,新思想也好,其實都是日影而已。
新詩在胡適倡導的新文化運動以來一直佔主導地位,近體詩詞在一切文學形式以白話文為基礎的現當代一度被判處死刑邊緣化的夾縫中艱難生存。而這對於每一個舊體詩人來說,舊體詩本身就含有落伍不符合時代的貶義,我想應該稱之為國詩,國人詩人,國詩熱愛者來說,影響應是巨大的,壓抑的,有危機感的。對於兩種詩歌體裁的認知我想不應停留在字面上來分析,需要追本溯源,從其承載的歷史價值,產生時代,和寫作群體,讀者對象,藝術表現,韻律聲音,創作背景等綜合環境作比較研究方能更深刻的認識,理解,借鑒與融合。中國詩歌思想本位的形成可以上溯至遠古黃帝鐃歌時代,繼而詩經,發展成楚辭,賦體,樂府,繼而演變七言,古體,律絕,其所傳達的是溫柔敦厚,忠君愛國,上可刺昏君,下可體民謨等,中國式的古典士大夫情懷,其價值是以雅文學為基準,以文言為主,以貴族精英精神為嚮導的一種文學藝術載體。宋詞,元曲,明清小說雖時有俗白,但這應當也只是文與質的相互交替,俗與雅的融合發展規律。到上世紀初,中國在西方列強強大軍事的圍困中我國封五千年之一大劫,關乎生死存亡之際,文學也為之一大變,幾千年以文言為主,雅文學為主流的傳統在西方軍事,科技,文化的的四面圍攻中終於土崩瓦解。新文化運動借力爆發,古典從此讓位於白話文,在這一時期出於政治目的,文化救國,至西學為吾用等大背景下翻譯的各種西方文學如泛濫之海水席捲而來,當然不可否認其中也確實有大量優秀經典,開闊了國人眼界,西詩也是這個時候被引進,被吹鼓,被中國化,也就是現在的現代詩。
但是現代詩真的可以替代國詩,永遠一家獨大嗎?答案是否定的。西方詩不同於中國傳統的詩學。西方詩是以民間文學為基礎,俗文化大眾文化為核心,以大膽火熱甚至露骨的西方個性主義為主導的價值取向而創作的,和中國詩歌的溫柔敦厚,含蓄,典雅,貴族是兩種截然不同文化信仰。但是現代詩卻可以在現代,科技,工業化的社會中擁有蓬勃的生命力,古典的最大天敵便是現代化,一個國家的工業化的到來意味著一個國家古典的消逝。
那麼在工業化,科技化,現代化的社會,如何用古典意蘊的國詩來表達情感與思想呢?我想這將是一條漫長的語境重造,價值重設,以及長期實驗的過程。文學的現代性不僅是文學的思想內容,精神特質的現代性,而且包括了文學語言,文學樣式,文學思維等文學本體形式的現代性特徵的。就詩歌而言,主要體現在詩歌語言,詩歌體式,詩歌音節,詩歌意象,詩歌詩思等方面的現代性特徵,這些是構成現代詩歌區別於古代舊體詩歌的不同詩質性因素,從以上來看,現代舊體詩詞,不具備現代性的條件,然經過百年的沉寂與夾縫中的求生,再到現在的新舊詩從相互排斥到相互借鑒互補,以及已經現了的實驗派,開新派的不斷嘗試,現代舊體詩已經跨出了屬於自己的一小步,我相信在不遠的將來,會有更大的成就,舊體詩歌會在守正與開新的相互影響與探索中被寫入當代文學史。相互借鑒吧。舊體詩適當的可以學學現代詩歌的跳躍性
受到過,剛開始寫文白夾雜,略顯生硬。後來乾脆涇渭分明,可隨著閱讀面不斷擴大,覺得適當口語化或借鑒現代詩寫法也可行,糾結中
我倒覺得可以把現代詩與舊體詩進行有機結合。現代詩與舊體詩都離不開起、承、轉、合,只是它們在表現形式上會有區別,現代詩沒有舊體詩嚴格要求的韻律。我是寫現代詩的,我學習舊體詩是為了在其中尋找提高現代詩創作技藝的方法。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