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核生物核糖體兩個亞基分別為30s和50s,合在一起是70s,那10s哪去了?
01-30
我x嘞,我在想整個知乎是不是我最適合回答這個問題了,當年我的論文就是做的這個。題目中,S是沉降係數s的單位(1Svedberg=10^-13 second),由svedberg公式得來,其中,M:分子量
D:擴散係數
:微分比容:溶劑密度R:氣體常數T:絕對溫度可以看到,沉降係數與分子量相關。但擴散係數也與分子量有相關性,從而不是線性關係。這裡引入高分子物理標度理論的MHKS係數,就直觀了,抬結論。,其中,k0為常數,M為分子量,α為標度指數。這裡,α不等於1,對於密實的球,其理論值為0.67,對剛性線性分子,其為0.15,如果其它構象的分子,標度指數介於其間。也就是說,影響分子沉降速度的,除了有分子量,還與其構象有關,分子越密實,沉的越快,分子越鬆散,沉的越慢。所以,沉降係數和分子量不是線性關係,分子量相加,沉降係數不能相加。
這裡的S不是時間單位,是沉降常數(又稱沉降係數),即每單位引力場沉降分子下沉的速率。
S=v/ω2x式中v=dx/dt,即蛋白質分子在單位時間t(秒)內下沉的的距離x(cm)ω:離心機轉子角速度,rad/sx:蛋白質界面中點與轉子中心間的距離(cm)所以從量綱的計算來看,這個沉降係數S的單位是秒(s)而實際應用中常以Svedberg單位作為沉降常數單位,以1×10 -13S作為一個Svedberg單位,因此原核細胞核糖體的沉降常數為70×10 -13 即70S表示。並且——蛋白質的相對分子質量與沉降常數成正比,
這丟失的10s不是因為生物學家數學差,而是先要理解s代表什麼。
S是一個單位Svedberg的簡稱,用來表示沉降速率, 以1926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瑞典化學家Theodor Svedberg(所以生物學家不背鍋)命名。而這個沉降速率是由粒子/顆粒(particles)的體積和形狀決定的。核糖體的兩個蛋白亞基30s和50s就是這兩個亞基分離之後離心沉澱的速度,當它們結合的時候,體積和形狀改變了,密度也改變了。各種分子間作用力隨著部分氨基酸基團的結合也發生變化,所以沉降速率不是大小亞基兩者的簡單相加。
好好的細胞生物學,誰亂加的標籤。。。
我怎麼就想不到這種問題
質量虧損,核爆炸了
沉降係數不可相加,兩個小球綁在一起和分開扔還都是同時落地呢
有和我一樣看成諾基亞相關問題的嗎?
這個問題其實一直困擾到我自己當上了了老師,當年羞澀啊,不好意思問老師,也不會查文獻,納悶了很多年呢!
類似1L水加1L酒精,後面的體積肯定少於2L。很多的量都不是簡單的相加。不過還是很感謝上面認真的回答,以前沒細想過裡面的細節
S是沉降係數,不是壽命,不能線性相加
大亞基和小亞基結合,有一小部分正反物質隕滅了,恰是10s。
剛學的時候我也在想這個問題,不過多想想的話就知道沉降係數是不能簡單相加的
回想起期末被生化支配的恐怖 為什麼要讓我看到這個問題
換個角度來看,80ml水加20ml乙醇,不是100ml溶液一樣。就像其他人說的,s在這裡表示沉降係數,不能單純用加減直接計算。
chanchu標籤什麼鬼 。
推薦閱讀:
※色弱對於專業選擇和後續學習的影響到底有多大?
※順反子跟基因的區別?
※畢達哥拉斯的禁忌與背後的生物學故事
※為什麼深海魚類的不飽和脂肪酸更豐富?
※面對自私的質粒,細菌要如何反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