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為什麼有人黑沈飛?關於沈飛的梗有哪些?

我也覺得沈飛不給力,我想知道的多一點


黑的還是有一些道理的。首先沈飛和601不是一回事。這裡主要說說沈飛,沈飛的問題比較複雜,也是許多大型國企的通病,這些問題中我認為最主要的是人的問題。

  1. 工人質量意識淡漠。各種質量問題層出不窮,有些低級問題簡直讓人哭笑不得,比如操作工人私刻質檢人員印章,搞得你也說不清飛機上的零件是不是合格。比如將工具甚至個人物品落在機體里,飛機帶著這些東西上了天。。等等等等,不勝枚舉。這些問題的累積就導致了產品問題不斷,這還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這暴露了整個公司質量意識的淡漠,就沒把造飛機當成個要命的事兒。 雖然現在開始質量整頓了,但是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大家腦子裡已經形成了「這沒事,發現不了就行」「差不多得了」這種糊弄的觀念,哪是一天能改了的。
  2. 技術人員不作為。零件不合格,先調測量工具,想辦法測合格了。再找質檢人員說情,想辦法變合格了。實在不行找設計解答,湊合用。把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了讓質量不高的零件裝機上,而沒有想想怎麼從技術上提高,當然,在這裡某些水平賊垃圾的二貨設計人員要承擔很大一部分責任。這部分要想說透恐怕一萬字也打不住,大家自行想像就得了。但還是要為技術人員說句話的,不作為有時是不想作為,有時是沒法作為,沒有制度的引導和大環境的支持,一個小小技術人員掀不起什麼大浪……
  3. 管理人員亂作為。外行領導內行,生產指導技術。管理人員水平參差不齊,在有些地方甚至管理人員指導工人如何隱瞞質量問題。特別是某些基層生產管理人員,基本就是瀋陽街頭混混的水平。下了班大排檔一坐,金鏈子一戴,膀子一光,紋身一露,畫面相當可以。管理體系十分腐敗,同在一個公司一個系統內,部門間開展正常的工作要定時請客吃喝嫖,還要送禮簡直666 那你想想一個公司內部都這樣辦公了,還能有好么……
  4. 人員不適崗。近年來每年新招大學生都以百為單位,最近幾年想要成為職員必須是211以上,普通一本沒有關係也只能當操作工人,這些本科工人在技術上不一定比優秀的大專生強。每年招聘不乏名校博士,名校研究生更是一抓一大把。由於「人才過剩」這些人大部分被放在了基層單位,這些「有想法」的年輕人初入社會,發現理想與現實差距如此之大,「想法」更多了。。。更甚很多人被放在了莫名其妙的地方,某名校博士,研究的是機械,結果被分配去干化學。而沒有頂尖學歷的,在基層又得不到任何培訓,知識技能沒有提升,工作環境又不符合預期,最終就造成了人員流動的增加。當然了,這對公司經營也造不成什麼大影響。但下面一點就不同了
  5. 作為一個老牌國企,沈飛有龐大的黨工團建制,有各種文工團、球隊、協會。公司里有專門學藝術、體育等與主營業務毫不相關的人,而安置這些人的地方往往是一線生產崗位。且不說這些人能幹什麼,「某人因陪領導打球打得好,得到了提拔」這種消息的傳播,在一定程度上打擊了士氣,扭曲了一些人的思想。搞技術頭髮都白了沒機會提拔,善於鑽營搞關係反而走的遠。久而久之誰還能沉下心來搞技術?這也在某種程度上造成了以上第2點說的。當然了,這是全東北都存在的情況,而且我敢說全中國都有,只是程度不同。至於人員晉陞過程中的山頭主義,裙帶關係不說了,畢竟話題太敏感。
  • 就先說這麼多吧,畢竟也就這些不涉密。
  • 對樓上最高票那個答案,我有幾點要說,首先沈飛跟601不是一回事。逆向工程是我們擅長的東西,這種模式幫我們在基礎工業和研發能力全線落後的情況下實現了彎道超車。同時15彈射型的效果證明通過仿製再自主,技術上某些方面我們已經超越了蘇,這個有點類似高鐵和諧號的研發過程,有興趣的可以知乎一下。當然如果有人非得追著問航空發動機之類的我也沒法解釋,你搜搜黎明發動機吧,畢竟跟我大沈飛不是一家。


不是原創但是忘了在哪看的了

成飛戰鬥機

西飛運輸機

沈飛複印機


某飛機的排故~出了書~

這本書上一些故障完全是設計時的低級錯誤

比如八爺上一些零件從七爺上放大後,設計人員想當然沒做足夠的強度,疲勞測試

一些受力結構上打孔位置不科學,應力集中

11b的進氣道,部分改成複合材料,強度不夠就打上鈦合金加強條

現在不知道沈霍伊啥樣,以前看這書覺得沈霍伊蠻奇葩的

補充下~油路互通的液壓備份系統。不考慮液壓脈動的液壓系統設計。沒有考慮氣動彈性的腹鰭。照搬J6的尾噴管。簡單等比放大的機身結構。還有因為簡單放大導致的配平問題。

這本書叫《飛機結構典型故障分析與設計改進》


一個沈黑的個人修養


早批次的蔡國慶由於機體共振等原因,造成機內噪音過大,部隊反映到沈飛,沈飛的孫院士,顧奶奶們經過多日研究,601的燈啊,徹夜長明,最後給出了一個絕妙解決辦法

每個飛飛配發耳塞一副


缺乏原創實力,過度依賴逆向工程,還總是逆不出個達到原產品水平的東西(別拿11B和八九十年代的su27比,應該和蘇霍伊同時期生產批次比較)。很讓人反感的一點是過分迷信俄式戰機的研發理念,被蘇俄專家灌了點伏特加就回國啪啪啪得把俄系戰機吹上天,騙了一筆又一筆巨額經費,拿來蘇霍伊的產品一頓抄,原來賺錢可以這麼簡單的。。。 東北國企的通病,沈飛和成飛的差距或是區別,可以參考一汽和上汽的差距。原理是一樣的。

--------------------------------------------------------------------------------------------------------------------------------

非常感謝那位匿名用戶的回答,受益匪淺,在下慚愧了:

雖然大概知道沈飛的毛病,但是看到你對細節的描述十分讓人信服。我在寫這個評論時幾乎沒有人回答這個問題,加上自己是十幾年的軍迷,就簡單分享了自己淺薄的看法,沒想到被頂上去了,真是見笑了。對於逆向工程我十分理解在起步低的情況下實現彎道超車的必要性,但是任何事情都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在沈飛產品線的發展歷程看來是太過頭了。任何事情走了極端就變味了,沈飛的逆向工程呈現出一種高度的依賴性與繼承性,數十年如一日的抄襲,創新意識極其淡泊,這並不是為了實現彎道超車的全部借口。需要強調的一點是逆向工程在絕大多數情況下都很難達到原產品的水平,拆開產品一看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去費盡心思解讀人家的設計邏輯耗時耗力還燒錢,經過多年的發展我國軍用航空器製造業已達成共識,即花同樣的時間和資金還不如進行自主研發,打好基礎。相比成飛雖然也有這樣那樣的借鑒痕迹,但是勇於突破自我的開拓精神太值得沈飛學習。在殲-31項目上沈飛撈錢的意圖已是司馬昭之心,一小部分公眾人士居然吹捧其優於F35,在武器、航發、航電、材料、工藝、設計等全面落後的情況下,這簡直就是一個天大的笑話。以一汽為例,紅旗H7就是拿著豐田皇冠的平台一頓抄,抄出來的結果不倫不類,據稱是僅此項目國家的補助至少50億。東北國企的衰敗是市場化大潮下不可避免的趨勢。


結果證明價值,成飛三代殲十,四代殲20,算上低端三代梟龍,都自主出了2款三代機和一款四代機,but,沈飛呢……


沈飛的問題得和601分開談。兩者都不清白,601有一些所謂的專家濫竽充數;而沈飛本身就是個典型的王八蛋國企,管理層絕大多數都是些王八蛋職業官僚,只要是國企的毛病沒有沈飛沒有的。想羅陽這樣懂技術負責任的太少了,有專業素養的也就最多讓你管管技術,可你說了又不算,廠里的boss你放條狗在那都能幹。


就說一句話

羅陽怎麼死的?


國企內部的某種「輿論戰」而已,看看中國航空兵部隊裝備的機型就可以知道,能打仗的機就是好機,管你是誰造的,是國產還是進口的。


1、很多人傻傻的分不清飛機總體所和飛機製造廠,在這一點上,112很多是承擔了601的黑。

2、112作為老廠,太多的非純粹工人階級官員,黨性差對勞動人民根本沒感情,同時上面幹部又多,於是多年來形成了干好乾壞一個樣、認真幹活不如認真做人的風氣,產品質量經常是人情化運作,被業內吐槽多集中在此。


顧誦芬和馬曉天的愛恨情仇


最流行的兩款三代機之一,沈飛造過。

四代戰機,已經試飛了。

在四代機,五代機層面,放眼全世界,洛克希德?馬丁,成飛,蘇霍伊,沈飛。最次也是世界第四。

但是,沒辦法,你生在中國了。

你要是不能跨代生產,就是奇恥大辱。你必須自研三代機,自研四代機,並且成功自研五代機。

引進三代機後摔飛機了?

不好意思,以後所有飛機界的鍋,你都得背一下,你這輩子都得在恥辱柱上生活。

引進三代機後沒能成功搞定五代機?

你特么幹什麼吃的,我們拿錢養你,都讓你腐敗了么?

更何況~同行真的太特么強勢了。


內部資料什麼的咱不知道,不過我國引進蘇27系列也有二十年了,到頭來還是要找毛子家進口蘇35,這難道還不能說明問題嗎?


沈飛不死,空軍必亡。


沈霍伊...


說個那啥的話,批沈飛這不行那不行的,可中國的殲11,殲11B,殲15,殲16,到處都是沈飛。

說成飛這行那行的,至今沒看到殲10現在干過什麼,數量少、裝備二線部隊不說,解放軍轟炸機飛越第一島鏈,都不敢用殲10,照理說這種時候用殲10應該露臉啊,為啥?怕丟人唄。

殲20到現在號稱開始裝備部隊也有幾年了,看到啥進展了。。。

我相信在網上噴的,你們不是決策者,不用為了國家操心,所以使勁兒吹成飛也沒什麼了不起。我看無非就是一部分南方軍迷搞地域攻擊而已,吹成飛跟吹成都沒什麼區別,而且噴的都很幼稚。


不知道題主和這麼多答案里的沈飛是指的611所還是112廠?

要黑的話,請分開黑,不要眉毛鬍子一把抓


推薦閱讀:

為何大型風洞只有少數幾個國家能建?
為什麼原子彈爆炸是灰色煙塵,氫彈爆炸是白色的煙氣?
為什麼會有人認為我國現在很「昭和」?

TAG:軍事工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