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之道與人之道如何取捨?
道德經說: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損不足以奉有餘。又分別在40、42、45、73、76、78章中反覆闡述一個道理,即柔能克剛,弱能勝強。
馬太效應大致說:強的會更強,弱的會更弱。很明顯,人道與天道是背馳的,那麼如何取捨呢?為人之道?為天之道?私認為,應當陰陽結合,不能純粹化,既奉天之道,又奉人之道。當強,強到一定度,後弱。不知諸君如何看待?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利有餘。
故有言:順則人,逆則仙,只在當中顛倒顛。
自作自受,如是而已應知友所請,更新了一下。對這段內容做了一些簡單的解釋。水平有限,還請多參研原文。更新內容在下面。===============================================================莊子·大宗師,完美回答這個問題。我把關於人天論述的內容貼上了,手機作答不詳細解釋了,請題主自行體會。
知天之所為,知人之所為者,至矣。知天之所為者,天而生也;知人之所為者,以其知之所知以養其知之所不知,終其天年而不中道夭者,是知之盛也。雖然,有患。夫知有所待而後當,其所待者特未定也。庸詎知吾所謂天之非人乎?所謂人之非天乎?
且有真人而後有真知。何謂真人?古之真人,不逆寡,不雄成,不謨士。若然者,過而弗悔,當而不自得也。若然者,登高不慄,入水不濡,入火不熱。是知之能登假於道者也若此。古之真人,其寢不夢,其覺無憂,其食不甘,其息深深。真人之息以踵,眾人之息以喉。屈服者,其嗌言若哇。其耆欲深者,其天機淺。古之真人,不知說生,不知惡死;其出不,其入不距;翛然而往,翛然而來而已矣。不忘其所始,不求其所終;受而喜之,忘而復之,是之謂不以心捐道,不以人助天。是之謂真人。若然者,其心志,其容寂,其顙頯凄然似秋,暖然似春,喜怒通四時,與物有宜而莫知其極。故聖人之用兵也,亡國而不失人心;利澤施乎萬世,不為愛人。故樂通物,非聖人也;有親,非仁也;天時,非賢也;利害不通,非君子也;行名失己,非士也;亡身不真,非役人也。若狐不偕、務光、伯夷、叔齊、箕子、胥餘、紀他、申徒狄,是役人之役,適人之適,而不自適其適者也。古之真人,其狀義而不朋,若不足而不承;與乎其觚而不堅也,張乎其虛而不華也;邴邴乎其似喜乎!崔乎其不得已乎!滀乎進我色也,與乎止我德也;厲乎其似世乎!謷乎其未可制也;連乎其似好閉也,悗乎忘其言也。以刑為體,以禮為翼,以知為時,以德為循。以刑為體者,綽乎其殺也;以禮為翼者,所以行於世也;以知為時者,不得已於事也;以德為循者,言其與有足者至於丘也;而人真以為勤行者也。故其好之也一,其弗好之也一。其一也一,其不一也一。其一與天為徒,其不一與人為徒。天與人不相勝也,是之謂真人。
================================================================
一.總述天人
知天之所為,知人之所為者,至矣。知天之所為者,天而生也;知人之所為者,以其知之所知以養其知之所不知,終其天年而不中道夭者,是知之盛也。雖然,有患。夫知有所待而後當,其所待者特未定也。庸詎知吾所謂天之非人乎?所謂人之非天乎?且有真人而後有真知。
通曉天人之道的人,就達到道的至高境地了。天道,天生天殺,循著自然的道理而動。人道,知道自己的本分和天性,明白自己的能力和界限,不強求自己本分和能力之外的事情,能活進天年而不中道夭折,就算是通曉人道了。但是這樣也是不夠的,知識智慧通常都是有所待的,有待即有憑藉,所憑藉的東西在不同條件下是會有變化的,所以必須有真知。況且,你怎麼知道我所說的天道不是人道呢?人道不是天道呢?只有真人才有真知。
此段總述天人,做出結論,且有真人而後有真知。天道人道並非知識所能得,知識是有所憑藉的,離開憑藉的前提,知識就無所可用。所以,真知只有真人才能體會,真正的知識是天地與我並生,而萬物與我為一,只有體認到這些來談論天人之道才有意義。不然就會陷入無謂的名詞之爭。
二. 真人四論
何謂真人?古之真人,不逆寡,不雄成,不謨士。若然者,過而弗悔,當而不自得也。若然者,登高不慄,入水不濡,入火不熱。是知之能登假於道者也若此。
以行為論述真人的特點。出神入化無所憑依。
古之真人,其寢不夢,其覺無憂,其食不甘,其息深深。真人之息以踵,眾人之息以喉。屈服者,其嗌言若哇。其耆欲深者,其天機淺。
以身體狀況論述真人的特點。未有衰弱的神仙。
古之真人,不知說生,不知惡死;其出不訢,其入不距;翛然而往,翛然而來而已矣。不忘其所始,不求其所終;受而喜之,忘而復之,是之謂不以心捐道,不以人助天。是之謂真人。若然者,其心志,其容寂,其顙頯凄然似秋,暖然似春,喜怒通四時,與物有宜而莫知其極。故聖人之用兵也,亡國而不失人心;利澤施乎萬世,不為愛人。故樂通物,非聖人也;有親,非仁也;天時,非賢也;利害不通,非君子也;行名失己,非士也;亡身不真,非役人也。若狐不偕、務光、伯夷、叔齊、箕子、胥餘、紀他、申徒狄,是役人之役,適人之適,而不自適其適者也。
以心理建設論述真人的特點。循天然之理,而不師心以自用。
古之真人,其狀義而不朋,若不足而不承;與乎其觚而不堅也,張乎其虛而不華也;邴邴乎其似喜乎!崔乎其不得已乎!滀乎進我色也,與乎止我德也;厲乎其似世乎!謷乎其未可制也;連乎其似好閉也,悗乎忘其言也。以刑為體,以禮為翼,以知為時,以德為循。以刑為體者,綽乎其殺也;以禮為翼者,所以行於世也;以知為時者,不得已於事也;以德為循者,言其與有足者至於丘也;而人真以為勤行者也。
以處事方法論論述真人特點。真人批亢搗虛以應世,游刃於有間無間之間,因時因地因事而有所為所不為。
故其好之也一,其弗好之也一。其一也一,其不一也一。其一與天為徒,其不一與人為徒。天與人不相勝也,是之謂真人。
總述真人,真人萬化不離其宗,雖千變萬化不失其一。其與天為徒和與人為徒時雖然表象不一,但是天與人並不矛盾,只是因勢應化,隨機而動而已。這樣的人才可以稱之為真人。
不能人道和不能天道,你會選哪個?
個人認為適用範圍不一樣,人類社會是人之道,對應的馬太效應,資源總是趨於集中等現象。天之道對應的是自然界,對應熵增原理及在此基礎上衍生出的各種效應。我認為這兩句話也有老子對人類社會逆天而行批判的意思,
陰極陽生,至柔生至剛。故曰:「以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看似強者益強,其實只是不夠強。
活出自己的道吧,管他什麼天道人道
損有餘,而補不足。那為啥會有餘?為啥會不足?這之前呢?為什麼不平衡呢?所以,無論人道,天道不用你操心。地球50億年天道了,人道才5000年。也許天道還沒覺得人道有餘呢。人生幾十年,死亡之時自然就是損有餘,而補不足了。
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損不足以奉有餘。描述的是事物發展的規律,損有餘而補不足是自然之道,例如:通信行業發展的規律符合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均貧富,讓窮人受益,富人受損!舉個例子,淘寶網讓很多店鋪關門大吉,讓很多窮人開了網店賺了錢,讓很多快遞員有了豐厚的收入,同時也讓廣大消費者買到了物美價廉的商品!這就是損有餘而補不足,天之道!
我去,知乎上有幾個會這個的?
我的基礎理解。
天道,包括人之道。人之道,僅僅在人類圈的範圍內。
人道與天道不是背馳的,如果有或出現了,那就是人道的錯誤。天道自然。天生有人,是自然的事情,人生老病死,是天註定走的過程。是天道自然的根本。人道與天背道而馳了,那說明人道用自己的私人行為去判定天的不對。那是人的出發點錯誤了。
比如我們人罵天不好,那天也這樣過。歌頌天大慈大悲,天也這樣過。都在它天道之內。 所以天道和人道沒有互相背道而馳。
個人觀點,僅供吹牛~!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