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去了一趟「蘋果設計獎得主」Ulysses 的德國總部,拜訪了這個「工匠」團隊

提到德國城市萊比錫,喜愛古典音樂的人會知道,巴赫在這裡的聖多馬教堂工作了 27 年;鍾情於古籍的人會知道,收藏了 1913 年來全部德語書的德意志國家圖書館,不在首都柏林,而在這裡。不僅如此,這裡還有德國第一條長途鐵路,也擁有著歐洲最大的火車客運站之一: 萊比錫中央車站。

而對於熱衷於在蘋果設備上寫作的人來說,萊比錫也有著不同尋常的意義: macOS & iOS 上有口皆碑的寫作應用 Ulysses 開發團隊就在這裡。

如果你對 Ulysses 還不太熟悉,那麼來自蘋果官方的兩次褒獎,德國區 App Store「Best of 2015」和「2016 Apple Design Award」,足以讓你認可它的產品水準。它設計精美,功能完善,給每一個寫作者帶來了沉浸式的寫作體驗。

然而,在我眼裡,Ulysses 卻是一家「反常」的科技公司。

成立 7 年來,團隊一直保持著小團隊的工作模式,至今也只有 14 名員工,但卻能做出業內最好的寫作工具之一,此為「反常」之一。

大多數科技公司都願意往矽谷靠攏,以獲得更大的投資機會和曝光率。即使是在德國,也會更願意前往首都柏林,但 Ulysses 就一直駐紮在古城萊比錫(也是創始人之一 Max 的家鄉),沒有一絲跟著風口跑的意思,此為「反常」之二。

帶著對 Ulysses 產品的熱愛和對其團隊好奇,我代表少數派,應邀前往了萊比錫。在春寒料峭的周一清晨,和 Ulysses 團隊聊了聊關於新功能、訂閱制以及中國市場的話題。當然登門拜訪的最大的好處,是有機會能一探究竟,Ulysses 是在怎樣的環境里誕生的。

Office Tour

Ulysses 辦公室所擁有的溫度感,與我腦海中對「公司」、「辦公室」所帶有的刻板產生了強烈的對撞。

Ulysses 辦公室的布局非常簡潔明了。在打開頗具格調的後木門後,辦公室的整體分布便一覽無餘:辦公室的中央空間是休息廳兼茶水室,由此聯通各個工作空間。休息廳無論是傢具和燈光,都試圖給人營造一種溫暖放鬆的氣氛,絕無一絲「大幹快乾」的壓迫感。

各個辦公室按照職能劃分:開發、設計和公共關係……最核心的,當屬開發團隊所佔據的辦公室。

開發團隊成員不分級別,圍坐在房間中央的辦公桌邊。其中創始人 Max 為了健康,果斷選擇了站立式辦公。

從窗戶眺望,正好能將公司所在街道的街景一覽無餘。萊比錫作為千年古城所積澱下的古典氣質,滲透在城市的一磚一瓦,但恰恰又和 Ulysses 產生了奇妙的融合。

將視線收回到房間里,我便立馬被慢慢一牆的「功勳章」所吸引。畫框中都是 Ulysses 在 App Store 中被推薦時的截圖。從 2013 開始,Ulysses 積累下了來自蘋果官方和用戶兩邊的上佳口碑。

提起德國公司,我總會聯想起它們的「效率」和「嚴謹」,不自主就以為德國公司的辦公室也會是相應的嚴肅風格。但在 Ulysses 辦公室,完全不會給身處其中的人帶來一絲壓迫,團隊在一個舒適輕鬆的環境中,數年如一日的打磨著自己的產品。

想看視頻版的 Ulysses 之旅以及 Office tour,可以觀看我拍攝剪輯的 Vlog(如果不介意比較晃的鏡頭):

專訪 Ulysses 團隊

儘管是本應最忙碌的周一上午,Ulysses 的創始人 Max、市場營銷與溝通負責人 Rebekka 和中國市場公關關係負責人邵靜雅還是欣然接受了少數派的採訪。在兩個多小時的時間裡,我們暢談了關於 Ulysses 的現在與未來。

π:你們一直保持著一個小規模的團隊,你們覺得這對你們開發 Ulysses 有哪些優勢?

Max:我認為小團隊的優勢,在於成員之間非常熟悉,彼此了解,省去非常多不必要的溝通成本。團隊的結構非常扁平,每個人都各司其職。例如 Rebekka 負責市場營銷,程序員負責編程。當我們需要互相溝通時,可以非常快的找到負責的人。團隊內部沒有絕對的上下級關係,可以為了一個同一個目標互相平等的交流,但又能明確自己的使命。

Rebekka:正如 Max 所說,我們團隊的結構非常扁平。當我有疑問的時候,非常輕鬆就能得到來自其他成員的解答。不需要像大公司一樣有非常多的會議。

π:Ulysses 的設計一直以來廣受好評。可以談談你們認為設計一個寫作工具最重要的是什麼嗎?

Max:我希望每個使用 Ulysses 的用戶,都能感受到其中的愉悅。用戶通過我們的產品,能真正感到自己富有生產力。用戶能清楚的明白,自己能完成多少任務,能高效的完成任務。而不是將精力和時間消耗在整理數據、調整文本格式上。用戶也不用擔心同步等問題,能隨時隨地的寫作,能一直集中於寫作本身。

Rebekka:用戶可以通過 Ulysses 完成很多任務,導出文本、排版格式等等。但是最重要的,是用戶能在 Ulysses 里集中於寫作。

π:Ulysses 的中文適配一直都做得很及時,這一點在國外開發者當中還蠻少見的,對於中國市場你們是怎麼看的?

Max:在中國市場我們的用戶越來越多,2016 年中國市場超過了德國,成為我們用戶量第二大的市場。所以我們很早就認真地討論過中文適配的問題。我們認為中國用戶不會太願意在英文版的 Ulysses 上工作,會讓使用 Ulysses 變得棘手,所以我們都一直及時的做中文適配。

Rebekka:實際上這對我們還是一點挑戰,我們完全不認識中文,也沒辦閱讀中文。但是我們認為要為每個市場的用戶考慮,才能獲得更多的用戶。

π:Ulysses 去年最大的變化就是訂閱制,你們還為此單獨寫了一篇文章,其中你們也談到轉為訂閱制之後的優勢。例如「訂閱制讓更多人能夠有機會用上 Ulysses」,和「訂閱制後一次大版本更新可以分拆成多個小更新,減輕開發壓力」。目前來看,訂閱制實現了你們期望的目標了嗎?

Max:現在來看還是太早,沒法給出肯定的結論,起碼要(開始訂閱制)一年後才能評估它的效果。但是它帶來的趨勢已經逐漸明朗,我們能更容易接近用戶,也能根據市場調整策略。例如中國市場的訂閱價格,其實只是德國市場的 80%。至於開發上的壓力,其實一直都有。我們必須不斷開發新功能,以留住用戶,但現在不用將所有新功能攢到一起再發布。

訂閱制對我們來說也是新鮮事物。我賣了十五年軟體,但是現在也沒法給出結論,說訂閱制是好還是壞。所以我們現在也需要時間,去看看訂閱制到底有哪些優缺點。我想到了秋天的時候,應該能有一個清晰的答案

Rebekka:Mac 版我們一直有試用版,但是 iOS 沒有。所以訂閱制的另一個優勢是,用戶可以輕鬆的將應用下載下來去嘗試。

π:你剛才提到,轉為訂閱制之後,可以在新版本中為 Ulysses 不斷增添功能。可以透露一下目前正在開發的一些新功能嗎?

Max:我們的需求列表一直很長,完成了一個新功能,就會有兩個新需求被記進去。現在我們正在優化寫作目標機制,希望用戶可以設定目標,設定截止日,用戶能直接看到自己的進度是快還是慢,是否需要加快寫作的進度。我們還會優化 Code Block,優化查看和管理關鍵詞的方式,更大的計劃還有文檔協作,為電影、學術等專業領域寫作體驗優化等等。當然這些大的計劃都需要更多的時間,目前只是計劃階段。

π:可以詳細聊下關於文檔協作的功能嗎?我相信有很多用戶急需這個功能。

Max:目前這個功能還沒有排上開發日程,但是我們對此也有了一些構思。我們希望藉助 Ulysses 本身的文檔結構(註:Max 這裡指的是 Ulysses 中文章可以被分為多個片段,導出時再合成一篇文章),實現近乎無縫的協作方式。除此之外我們還希望 Ulysses 能完成審稿等一系列流,讓用戶在 Ulysses 里就完成一切工作。

後記

此次探訪 Ulysses 給我最大的感受是:有自己喜歡的事易,堅持做自己喜歡的事難。

作為一家商業公司,Ulysses 無疑會面對所有該有的競爭、市場風險甚至來自用戶的壓力。但 Max 堅持開發了 Ulysses 逾十二年,能讓他堅持下來的,我想只有是對這份事業由衷地喜愛。

Ulysses 沒有像其他企業一樣站在「風口」起飛,甚至都不願意追著風口跑。在古城萊比錫的辦公室里,猶如傳統工匠般的工作模式。最後呈現給世人的,是又一款「Made in Germany」的佳作。

關於「幕後」

我們每天會接觸大量的軟體、硬體,但是多數時間下,都只是以固有的「使用者」視覺去體驗和評判,快節奏的模式讓我們沒時間體會太多背後的理念。「幕後」欄目 因此而生,我們會不定期邀請一些開發者,講述他們創造產品背後的故事。這是本欄目的第 42 篇文章。

閱讀其它「幕後」故事sspai.com

推薦閱讀:

2017 年值得關注的 17 款國產獨立 App丨2017 年度盤點
作者遊戲:獨立遊戲的個體表達
為什麼你做遊戲不開心
不涉及商業利益的軟體,用了專利保護的演算法,可以嗎?
為什麼說設計師都該學著做點獨立開發?

TAG:Ulysses | 开发团队 | 独立开发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