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不叫珊瑚——葡萄種植師眼中的瑚珊
特約作者:馬克喜
- 90 後種植師
- 畢業於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葡萄酒學院
- 國家三級品酒師
- 中國食品工業協會第六屆葡萄酒、果酒國家特邀評委
- 現就職於寧夏觀蘭酒庄
對於一個葡萄種植師來說,每次喝到一款酒,都會先探究葡萄品種,然後是樹齡、種植方式、氣候特徵……最後才會去對理化指標、工藝等等去做進一步了解。
在 2012 年的時候,和朋友約酒,嘗到了一款很有意思的干白,杏仁、蜂蜜的香氣,很香甜,但是喝起來很平衡,酒體上很厚,和平時喝到的霞多麗之類的不一樣。好奇之下,看了一下酒標,葡萄品種是 Roussanne,然後就先故作鎮定,大腦中開始飛速旋轉,無果。這完全就沒有學過,也沒有聽說過呀!而朋友也只是略知一二。
回去之後,我就開始搜索資料,人們給 Roussanne 取了很美的中文名字叫「瑚珊」,看清楚了哦,不要和我一樣給讀成了「珊瑚」。還發現了一個叫 Marsanne 的葡萄品種,但是由於都不是主流品種,總體收穫的信息並不多。
Roussanne(瑚珊)和 Marsanne(瑪珊)都是來自法國羅納河谷的較為古老的品種,在 20 世紀中期,瑚珊葡萄園感染扇葉病毒,無奈之下,被大面積拔除,重新培育新的無毒苗木種植在羅納河谷南部,與其他葡萄品種混合釀造。DNA 研究表明瑪珊和胡珊之間存在親本關係,而且會經常被弄混。適宜生長在排水性好的貧瘠土壤,產量中高,較難於種植。在新世界的澳大利亞和美國都有著很好的表現,在國內,沒有任何記載。
緣分這個東西,很奇妙,生命中也總會有許多的不期而遇。
在 2013 年的時候,來到北京房山的一家酒庄工作,在一片試驗田裡,種植了三個白色品種,其中就有瑚珊。這批瑚珊葡萄有約 1200 株,用地 5.3 畝,於 2006 年種植。如獲至寶的我,開始積累關於這個品種的數據。
About Roussanne
剛好通過瑚珊這個品種的植物學性狀,來說一下我在辨別葡萄品種方面的一點小經驗。我一般是通過三個方面來判斷葡萄品種的,成熟葉片(葉片形狀、葉脈、顏色、絨毛特點)、新稍頂端和果穗特徵,這三個方面基本可以確定一個葡萄品種了。
瑚珊這個品種,葉片不同於大部分沒有深裂的白葡萄品種,而是類似於赤霞珠「五點梅花狀」,葉片深綠色,絨毛較多。新稍頂端泛白,略帶紅色,絨毛多。果穗呈中到長的錐形體,有肩,大部分不帶副穗,果穗緊,完全成熟果粒呈琥珀色,單穗重量約 210g。
以北京房山地區為例,瑚珊的整個物候期比霞多麗晚一周左右,每年 4 月 10 日前後萌芽,5 月中旬開花,7 月 20 日左右開始轉色,9 月上旬成熟,總糖 210 g/l,總酸 6 g/l,PH 值 3.3-3.5。適合較為貧瘠的土壤,以礫石多一點的壤土為宜,土壤需透水透氣性良好,生長勢偏旺,需控制水分的供給,否則易造成新稍的徒長。適合中長稍修剪來調控樹勢,畝產控制在 400-500kg。易感染白粉病、灰霉病和炭疽病,對霜霉病抗性較好。如果北京每年的雨季別那麼長,降雨量再少一些,瑚珊一定會表現的更加出色。
這張圖是 2017 年春季拍攝的瑚珊根系,講述的就是我們一直說的,貧瘠的土壤,會迫使葡萄的根系向下深扎,尋找水分和營養。圖中 50-70cm 深處,是幾乎沒有任何營養的礫石,所以沒有水平分布的根系,而是穿過這一層扎向更深處。仔細觀察還可發現,深處的根系更為健壯。釀酒葡萄的自我求生意識很強,我們要充分了解土壤、氣候,了解它們,適量地進行干涉。
由於酒庄每年都是將其與其他白色品種混合發酵,就像其他國家的產區會將其與 Marsanne、維歐尼(Viognier) 等品種進行混釀一樣。所以,一直以來也都還沒有喝過國內單一品種的瑚珊。不過在連續幾個年份的混釀中,也是可以找尋到瑚珊身影的。
Mr.馬克說
對於新鮮事物,每個人都藏著一份好奇之心,每次遇見一些小眾的葡萄品種都會對其做一番細緻的研究。瑚珊這個品種,還是有著它的鮮明的風格特徵,可以試著引到相對乾燥的一些產區進行種植,比如寧夏、新疆等乾熱產區。
一個品種的引入,絕不單單是把它栽下去然後等待葡萄收穫那麼簡單,我們需要收集氣象數據、品種特性、種植模式、架形、修剪方式、產量等等。一定要在精心呵護下,才會獲得最真實客觀的評定結果,而不是把葡萄釀成酒,不好喝就直接拔樹。
多一些耐心,多一些嘗試,時間和汗水會證明一切。
作者:馬克喜;編輯: @Huigr王
除單獨標註外,本文所用圖片由作者本人拍攝,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版權所有 轉載請聯繫 Jonathan@sexydrinkers.com
推薦閱讀:
※夏日薦酒返場:總有些酒,當得上真傳奇
※什麼樣的白葡萄酒有陳年潛力?
※長相思白葡萄酒的特點?
※不同價位的白葡萄酒飲用起來有什麼區別?
※白葡萄酒是用白葡萄釀造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