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科研中文有時不如英文,有些人就想出來要廢除漢字?| 科技袁人
談了那麼多中國科技、科研的優勢,今天袁嵐峰博士來談談我們的缺點。一個比較大、也是比較嚴重的缺點,就是中文在教材、網路知識庫上比較落後,而且差距與英文很大。但是有些人頭痛砍頭,直接想放棄中文搞科研,甚至貶低漢字,那就相當的搞笑了。
科技袁人Lite第二期:《搞科研中文有時不如英文,有些人就想出來要廢除漢字?》,歡迎收看——
視頻鏈接
西瓜視頻:https://www.ixigua.com/i6512365211716944388/#mid=61976992509
騰訊視頻:https://v.qq.com/x/page/i0535ledhes.html
嗶哩嗶哩: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18450847/
秒拍:
https://www.miaopai.com/show/4zY2ZGpoWeXMwQOfrjbWLaxGWnCUYdBJKRlgw__.htm
原文:建設中文知識庫,飛向星辰大海 | 袁嵐峰
熟悉我的朋友們都知道,我為中國科技說過許多好話,寫了不少文章闡述中國科技的優點。那麼,中國科技有沒有缺點呢?當然有,今天我們就來說一個重要的缺點。
我經常用論文、專利等指標,來論證中國的科技水平比一般人想像的高,實際上跟英國、法國、德國、日本處於同一層次,只跟美國有顯著差距(例如《中國科技實力正以多快的加速度逼近美國》)。但是論文、專利反映的是前沿研究水平,人們平時接觸更多的科技內容,還是來自教材、網頁等知識庫。而在這個方面,中文跟英文有巨大的差距。
以我講過課的物理化學為例,國內的教材雖然已經有許多種,但還沒有一種比得上牛津大學Peter Atkins教授的名著。Atkins教授可以說把一生都貢獻給了這套物理化學教材,不斷修訂再版,他的名字成了一個著名品牌。在內容的準確性、內容的邏輯關聯、解釋的易理解性等方面,都可以看出雕琢的精心程度。
Atkins的物理化學教材
而中文教材即使內容很豐富,往往也缺乏條理,令學生迷失在大量的記憶之中,或者缺乏解釋,讓學生感覺這些理論好像天上掉下來的,又或者思路過於劍走偏鋒,從高深的概念(如熵)出發推導日常可見的概念(如溫度),令一般的學生望而卻步。廣而言之,在整個自然科學領域,優秀的中文教材都太少,遠低於在前沿研究重要論文中中國學者所佔的比例。
再來看網頁方面。現在人們遇到不熟悉的事物,都會上網搜索現學一番。網路的發展,確實極大地促進了知識的傳播和人類的進步。由於工作的關係,我對網路知識庫用得比大多數人都更頻繁。我的基本印象是,在這方面中文跟英文的差距極為明顯,比教材方面的差距還大。
舉一個最近的例子。計算機科學中最重要的未解之謎是「P對NP問題」:所有的可以快速解決的問題的集合叫做P(快速的意思是,計算量是問題規模的多項式),所有的可以快速驗證解的問題的集合叫做NP,那麼P是等於NP,還是真包含於NP?也就是說,能夠快速驗證的問題是否都能快速求解?
我看了維基百科(https://en.wikipedia.org/wiki/P_versus_NP_problem),感覺大有收穫。這個詞條內容十分豐富,像一篇井井有條的論文,任何人看完以後都可以對這個問題獲得相當深入的了解。
P對NP問題的兩種可能
而看百度百科(https://baike.baidu.com/item/P%E5%AF%B9NP%E9%97%AE%E9%A2%98/1867664),相比之下就寫得差遠了,東一榔頭西一棒槌,許多重要的東西沒寫,不重要的東西倒寫進去了,不少表述很模糊,甚至還有一些錯誤。讀者看完這個詞條,只能知道幾個術語,但對這些術語的內涵還是所知甚少,甚至可能被誤導。
我說這些,絕不是要指責百度。實際上,我要為百度點一個大大的贊,因為無論如何,有這樣一個知識庫比沒有要好得多,有無是質的區別,做到什麼程度是量的區別。百度百科以及廣而言之的中文網路知識庫,已經對社會做出了相當大的貢獻。我在這裡想強調的是,差距客觀存在,而且我們現在有條件、有能力去改進,我們應該去改進。
中國台灣省人朱學恆主持了麻省理工學院開放式課程計劃的中譯計劃,還翻譯了奇幻文學名著《魔戒》(譯林出版社2011年10月第一版),他在此書的前言中說:
《魔戒》
「一個文明的知識數量,決定了這個文明的力量和影響力。
……以我們的母語中文撰寫或呈現的知識到底是否夠多,抑或是我們的研究者和學生都必須被迫去學習他種語言才能獲得更多的知識?……終有一天,也許是在華盛頓的某所高中,也許是在西雅圖的某所公立學校……會有一個高中生舉起手,問他的老師說:『老師,中文那麼難學,為什麼我們還要看那麼多中文書呢?』他的老師深吸一口氣,很認真地告訴他:『孩子,因為最先進的知識要看原文書,才有競爭力呀!』」
這樣的情懷和願景,令人動容。對我來說,最重要的事是,人類一定要衝出地球,移民宇宙,飛向星辰大海。我希望,中國在這個最偉大的事業中發揮領導作用,將來的太空移民們說的是——中文。
星辰大海
部分評論
蛋定你妹啊:
其實根本原因,是中國目前的科研體系源自西方,從科研思維到技術標準都是,同時整體科研環境依然落後於美國為首的發達國家。 雖然和西方同時起步的項目已經能做到平起平坐、甚至有的還能反超,但大量基礎項目仍然落後,導致你還得跟在別人後面補課,就是說你還得學人家的。 既然是學習,必然得看人家的科研文獻,必然存在翻譯問題。 科學文獻的翻譯和文學作品不同,文學作品有時為了表達出內涵意境,和原文有少量出入並不是問題。然而科研是極其嚴謹的,而翻譯本身就會造成一定程度的信息丟失,嚴重的還會造成概念性錯誤,這就不得不去翻原著了。 例如某個科研概念在某國語言中無法找到對應存在,想要表達正確的含義相當困難,不管是原創字詞還是別的翻譯方式,首先得對這個概念的母語相當精通才行。 所以,除非天朝整體科研環境全面趕超西方,否則英文的地位還是很難撼動的。 但個人認為,中文被過去那些大牛們搶救回來之後,優勢還是很明顯的,只要順著這條路走下去,優勢只會越來越大。 所以那些叫囂廢除漢字的,你們先把自己廢了可以不?
Eccccho:
其實現在中文科研論文讀起來有一點比較難受的是,喜歡把很多概念縮略成很簡略的話,反而讀起來不如英文解釋得明白。創造專業用詞當然也是必須經過的一方面,就是在普及上還有待發展
Jason010310:
我希望大家記住一個人,王永民!他於1983年發明了五筆輸入法,遏制了80年代計算機帶來的漢字危機。
在領導檢驗了「五筆字型」後,中央也直接否定了「漢字走拼音化」的道路。當時新華社還將五筆字型譽為,中華文化史上「意義不亞於活字印刷術」的重要發明。而靠著這項發明,王永民也獲得了印刷界的最高獎——畢升獎
Raymond233:
袁老師的一個採訪視頻就把他的工作、理想都說得七七八八了
歡迎關注風雲之聲
知乎專欄:
http://zhuanlan.zhihu.com/fengyun
一點資訊:
http://www.yidianzixun.com/home?page=channel&id=m107089
今日頭條:
http://toutiao.com/m6256575842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