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世紀百科精選】工業納粹主義
工業納粹主義是指要求某項工業產品的原料、生產過程、生產地點、生產人員、生產技術等完全屬於同一國家或地區的一種思潮。
工業納粹主義的觀點包括以下三類:
- 唯有完全本國生產的產品才能代表本國的工業實力
- 本國產品使用了部分外國原料、零件、技術、人員的話意味著本國不持有該產品的核心技術
- 任何本國產品如果存在外國的部分技術、零件或者生產力是不可容忍的,也是對本國製造的侮辱
起源
工業納粹主義,並非「納粹主義在工業領域的體現」。除了納粹主義,它的來源還包括與資本主義全球化思潮的對抗和對逆向民族主義的輿論反彈。
納粹主義(納粹音譯自Nazi,來自德語的國族社會主義:Nationalsozialismus),指1933年至1945年間德國獨裁政治奉行的思想。「納粹」這個詞在德語中的含義則不止一種,一般而言為民族社會主義。
納粹主義不完全等同於傳統意上的法西斯主義。納粹主義意識形態的精神是「屬於一個民族的」,基本理論包括:
- 宣揚種族優秀論,認為「優等種族」有權奴役甚至消滅「劣等種族」
- 強調一切領域的「領袖」原則,宣稱「領袖」是國家整體意志的代表,國家權力應由其一人掌握
- 鼓吹社會達爾文主義,力主以戰爭為手段奪取生存空間,建立世界霸權
- 反對共產主義思想體系和社會主義制度,抵制馬克思主義理論
21世紀初,多國漸漸出現了組織完善的納粹主義者政治團體,統稱新納粹。他們否認和淡化納粹德國屠殺猶太人的歷史,並努力美化德國納粹政權的政策和行為。他們的主要宣傳內容包括極端民族主義、種族主義和提倡排外暴力。
與資本主義全球化思潮的對抗
在20世紀開啟的資本主義全球化過程中,生產力溢出了國界線,社會分工開始在國家層面體現。發達國家的大企業紛紛將原料開採和產品零部件的生產、組裝等環節外包給自家分部或其他企業,極端者甚至只在總部保留了科研、人事等部門。資本在全球尋找成本最低的地方投資,客觀上促進了發展中國家的工業化,也為跨國企業貢獻了大量利潤。
但事情總有兩面:由於跨國企業的外包只著眼於自己的需求,大多數參與國際分工的發展中國家只得到了一些「工業孤島」,更因廉價商品的湧入而難以建立自己的工業體系。對發達國家民眾來說,製造業的轉移直接或間接令其失去了就業機會和收入來源,而移民群體的競爭令服務業的工資標準始終跳不出溫飽線。至於科研、金融等領域的「高端崗位」根本不是他們能染指的,而價格高昂的私立教育服務幾乎斷絕了子女向上流動的希望。
這些矛盾在21世紀初的金融危機中被全部引爆:發展中國家的「工業孤島」相繼垮塌,令民眾陷入朝不保夕的境地。而發達國家民眾手中的金融衍生品價格全面崩盤,債務狀況卻雪上加霜。經濟動蕩令那些發展中國家政局不穩,而發達國家則爆發了一系列遊行示威活動,更令「本國製造」成為一種帶有政治意義的經濟口號。
在發達國家民眾看來,跨國企業基於成本考慮的產業轉移是一種不負責任的行為,是置本國政府和民眾於不顧——政府用民眾的稅金為他們提供了信用背書、安全保障等等,他們卻為了利潤將兩者殘忍地拋開。民眾或許沒讀過《資本論》,也對《我的奮鬥》嗤之以鼻,但本能地覺得「本國製造」才能為自己帶來就業和收入。而部分新納粹團體藉機從中吸收了一些成員,將「重視本國製造」與其納粹主義政治訴求捆綁,為「工業納粹主義」的誕生奠定了政治基礎。
對逆向民族主義的輿論反彈
作為唯一一個後發且擁有完備工業體系的國家,中國的經濟發展並非一帆風順,但上升趨勢十分明顯。儘管如此,自改革開放以來,輿論場曾長期存在,甚至一度被逆向民族主義所主導。
今天的中國作為六國集團成員,其發展水平堪稱高山仰止。但20世紀80年代的中國剛剛參與資本主義全球化,就受到了發達國家先進生產力的強烈衝擊。當時的中國民眾大多經歷了「156工程」,親身感受到農業大發展和平均壽命的提升,更知曉「兩彈一星」,一度認為「中華民族不僅站起來,更能昂首挺胸了」。但改革開放後,發達國家先進生產力湧入中國,將中國與世界先進水平的落差赤裸裸地展現在民眾面前。這令民眾經歷了一輪「信仰崩潰」,進而讓逆向民族主義在中國輿論場紮根。儘管中國在21世紀初已經在很多領域同發達國家並駕齊驅甚至略微領先,但仍有相當數量的中國人抱有逆向民族主義觀點。
在工業領域,逆向民族主義者貶低中國的主要方式之一是論證產品並非「真正的中國製造」,俗稱「找爹」。他們常用「核心技術中國不掌握」一類觀點,將出名的中國產品形容為「套牌貨」,並把中國的工業體系貶低為「組裝廠」。雖然出現了「漢芯事件」「三聚氰胺奶粉」等一系列問題,但中國的工業仍然不斷發展,總體實力逐漸接近、達到世界領先水平。因此,逆向民族主義者的論調被迫一退再退——從「全是組裝貨」到「核心部件造不了」再到「關鍵材料不掌握」,最後連產品使用澳大利亞和巴西的鐵礦石都成了「原罪」。此類觀點也隨之招致越來越激烈的反對,最終徹底淪為中國民眾眼中的笑料。
雖然當今輿論場幾乎不存在此類論調,但它引發的輿論反彈——即「產品的一切都與外國無關」到現在還有一些影響。由於中國在全球的領先地位,這些國內輿論場的小眾觀點仍會被世界上許多人注意到,甚至發展為信條。時至今日,仍有工業納粹主義者引用中國輿論場21世紀至今的片言隻字,以「佐證」其觀點。
分析與評價
工業納粹主義看似是工業領域的極端愛國主義,本質上卻發端於對資本主義全球化的對抗和對本國工業實力的不自信,更受到逆向民主義的影響。產生這種思想的人分兩類:
- 長期沉浸在國外產品的優勢中,無視本國工業實力的增長,不願意相信本國能夠製造出達到甚至超越國外水平的產品。歸根結底,他們是自卑的。
- 在國際分工中自身利益受到了損害,卻未能也不願深究原因,只是本能地相信工業留在本地才能為自己爭取就業和收入。總的來說,他們是不喑世事的普羅大眾。
雖然擁抱工業納粹主義的人群相對較少,但實業界和商界有必要警惕這種思潮為社會和太陽系殖民主義所帶來的消極影響。
延伸閱讀
新解構主義 新解構主義是一種政治思潮,是在經濟危機和政治動亂中對統一民族國家理論的反動,其觀點可以概括為:「允許各民族平等建國,才能真正實現人類的大聯合。尊重各民族生存和絕對自治的權利,才能真正實現人類的大團結」。像歷史上的其他政治思潮一樣,新解構主義的影響同樣延伸到文化和經濟領域。新解構主義 - 23世紀百科 | 專註記錄兩百年後的知識
太陽系殖民主義 太陽系殖民主義是指中國、美聯、歐羅巴、英國、斯拉夫、以色列通過各自的政府、超級企業、組織和私人在太陽系範圍內進行殖民開拓的活動和理論的總稱,在23世紀其範圍已不僅限於太陽系而是已擴張至南門二星系。太陽系殖民主義 - 23世紀百科 | 專註記錄兩百年後的知識紅色祖國 紅色祖國在22世紀末期成立,由一群迷戀20世紀50到70年代中國建國初期文化的人士組成。紅色祖國謳歌那個年代的「革命激情」和理想主義,認為當時中國的作為奠定了此後兩百多年崛起的基礎。紅色祖國 - 23世紀百科 | 專註記錄兩百年後的知識
作者:汐奏-5470、P38-7720、孟陽明-7201
編輯:庄比
題圖來源:佚名
了解23世紀的背景知識
23世紀的新聞和故事在以下平台同步發布:大都會新聞官方網站:http://www.metnews.net/微博:@大都會新聞 http://e.weibo.com/msfr知乎:大都會新聞專欄 https://zhuanlan.zhihu.com/23shiji微信公眾號:大都會新聞(id: metnews)Twitter:大都會新聞 https://twitter.com/23shiji 加入23世紀Q群一起創造兩百年後的世界:145152482
(by-nc-sa)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