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四種父母您要是碰到了,一定注意用心照料!

《德育古鑒》:「而有四等父母,待孝尤切,其不孝之罪,特甚他人焉。」

「一曰老」

第一種是年老的父母,在父母半衰的時候,就是五六十歲的時候,他們的飲食起居還能夠自己照顧自己,到了老態龍鐘的時候,拄著拐杖,走路怕跌倒,還經常得病,衣食不能自理,有病的時候還會時間很長,歷月經時,很久都要躺在床上,所以生活起居都要兒女照顧,這個時候就特別需要盡心儘力地照顧父母。

「二曰病」

第二種,父母親有病,躺在床上幾個月、幾年,大小便都不能自理,一會尿在褲子上,一會便在床上,弄得被子衣服都很骯髒,兒女侍奉父母最難的就是在這個時候了。而父母需要兒女照顧也就是在這個時候了,中國人說:「久病床前無孝子」。實際上真正的孝子,就是父母親有病,他也仍然能夠一如既往地不嫌棄父母。

  • 王希海的故事

有一次,他帶父親去看病,這個醫生看了父親的病歷,扭頭就走了。說:「你父親病了多長時間了?」他回答,多長多長時間了。醫生不相信,覺得在欺騙他,因為卧床這麼長時間的老人,還能不得褥瘡的人,他是沒有見過的,覺得這個孝子是在騙他,所以他扭頭就走了。結果,當他再回來的時候,眼裡就含著淚水,他知道了王希海孝子照顧父親數十年如一日,每一天從早到晚,都是認真地給父親換這些衣服和床單,所以他被感動了。他就說,那些在專業護士學校學護理的人都達不到這個照顧護理水平。這位孝子能夠照顧病卧在床的父親數十年如一日,這確實讓人很感動。

「三曰鰥寡」

第三種父母親鰥寡。老而無夫叫「寡」,稱為寡婦;老而無婦為「鰥」,稱為鰥夫。「鰥夫、寡婦」到老的時候喪失了配偶,形影相弔,也沒有人在前面問寒問暖,心裡有了事也不知道向誰去訴說,晚上睡覺的時候也非常孤單,雖然兒孫滿前,但是兒女們都在看電視,和自己的妻子丈夫談笑,和自己的孩子嬉戲,也顧不上去關心父母,孫子即使在面前,也經常在酣睡之中,不知道去關心奶奶、姥姥的心情。所以徹夜難眠,輾轉反側,非常孤獨、非常孤單。這個就是鰥寡之人。

「四曰貧乏」

最後一種是貧乏。貧乏之人因為撫育兒女,心力都費盡了,又要為兒女置辦嫁妝、婚禮,把這個財也用完了,結果年輕的兒女吃飽了,穿暖了,住著好的房子,老父母卻在垂首躊躇,看到別人吃美味,就禁不住流下口水,一日三餐也是靠行乞為生。

上面說的這四種老人,他們的怨氣是非常深的,如果兒女對他們不好,他們的怨言很重,所以對這四種老人要非常竭心儘力地照顧。


  • 道濟法師故事

歷史上有一位德行和道業都很高的道濟法師,他常常在城東講經,古代出家人的本分就是講經教學,所以他經常擔著擔子到城外去講經。去講經的時候,前面的擔子裡面擔著自己的老母親,另一個擔子裡面裝的是經書佛像等等。

他經常對人講,如果有母親能夠親自供養的,他的福分就和供養登地的菩薩所獲得的福分是一樣的、平等的。所以家有老母親可以供養,那是你的福分,也是很好的給自己積福的一個機會。他父母的衣著、飲食、大小便等等,他都親自來照管,有人看他講經很辛苦,想幫助他去照料母親。他回答說:「吾母,非爾母也」,這是我的母親,又不是你的母親,所以他就堅持親自來照顧母親,無論是出家的僧眾還是在家的人,聽到他的故事都被他感化,這樣的人可以說是竭盡全力地來侍奉母親了。

我們聽到這樣的故事感覺到很慚愧,雖然我們有條件,但是沒有像道濟法師那樣親自地、竭心儘力地來照顧母親。

推薦閱讀:

TAG:伦理 | 家庭关系 | 家庭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