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變老,是覺得所有知識似曾相識:知乎生態2.0觀察

如今的知乎充斥著諸多段子和營銷內容的問題已經老生常談了,但今天,我想說另外一個事情,恩,積極的。

因為前兩天的封號,我現在使用的,是我的新號

而借著這個賬號,我似乎觀察到了一個新的知乎

我記得傳播學曾經學到過一個迪士尼的理論,名字叫7年理論來著:

一代人和一代人之間的隔絕是多久呢?有人說是20年,有人說是十年,實際上,是7年

迪士尼發現,似乎每過7年,觀眾就是完全新的一批人了

所以即使經典作品,也要每隔七年拿出來重新放一遍,否則觀眾是不認識的

而目前的知乎,大量網路老內容翻新的情況,我認為是這個理論的一個側面印證。

比如說我這個新號看見的這幾天首頁的內容

古代戰爭中有沒有看起來很笨或者效費比很低,但是實際很有效果的計謀?www.zhihu.com圖標有哪些大家都不看好,但最後卻出乎意料事情?www.zhihu.com圖標

我看到的時候,覺得很眼熟,因為我感覺以前都看過,所以我第一時間沒有點贊

但是後來我發現,點贊的人超出我想像,尤其是看見好幾個我知道有乾貨的大V也點贊了

我很奇怪,他們看不出是以前老內容翻新嗎?

所以我仔細的去找了一下,找到後,我發現,是我錯了

第一篇的問題是因為我之前看過一篇文章,核心思路一樣

長城這麼矮究竟能攔住什麼?www.zhihu.com圖標

第二個的問題是因為以前卡梅隆文章里有差不多的描述

南方周末 - 卡梅隆「大帝」www.infzm.com圖標

但兩篇文章,顯然都算不上抄襲

那一瞬間,我想到了一件事

實際上,我們這一代用戶,可能已經喪失了對內容的敏銳感了

在5年前我們剛剛走進知乎的時候,許多人是剛剛畢業的學子,抑或進入職場二三年的新人。那時的世界對於我們來說一片未知。接觸到的所有新知識,都是如此令我們興奮。

所以那時的知乎在我們的眼裡如此乾貨輩出,我們刷的格外開心。

但現在我試了一下,抱著客觀的角度去看一些14,15年的內容,確實,我發現不少內容也是直接源自行業文章,不少回答也是建立在已有論文觀點上的整理。

我就在想,有沒有這個可能,在馬前卒他們這樣的老網蟲眼裡,也許那時的答主,許多也不過如此,許多人,也不過是內容的搬運工呢?這個我看過,那個我也早看過。

我無從得知

但我覺得,我稍稍對炒冷飯這個說法,有一些不同的看法了。

比如說長城的作用這個觀點,我相信以後會被一代又一代的讀者有意或者無意的問起,指望所有人都能翻到那些沉在水底的回答,是不太現實的。

最現實的,是有一代又一代的學者,作者,用他們自己的話語,回答這個問題

當然,可能許多人詬病的一個原因,就是那時知乎充斥著大量的互聯網行業創業者和學科大神,許多人往往不只是故事的講訴者,還是事件的當事人。

而如今大部分回答,基本是我朋友,我同學,我聽說

這個情況無可避免,但我也想說一個問題,這幾年互聯網的發展同樣受限,已經許久沒有新的創業者湧出來了。或者湧出來,大家的注意力也沒注意到。這個問題是存在,但也要考慮大環境。

而且,從另一個角度來說

即使大量新人湧入,大量的段子營銷號出現。但你會發現,浮到首頁的,依然有這樣的知識,觀點。可能,在許多老人看來,他們已無法再激起你的興奮。

但對於新人來說,這其中的知識,這個衝擊力,是一樣的

在新人們眼中,知乎也許依然是那個充斥著知識和內容的地方。

所以,當大家在激烈討論社區環境時,我覺得首先得承認的就是,儘管網站和內容都沒有變。但如今的用戶,早已不再是最早的那批用戶了。

甚至連當年抱著無限求知慾望的我們,都已經不再是當年的我們了

經常說變老就是無法接受新事物

但也有一種變老,是覺得所有知識似曾相識

歡迎來到知乎2.0


推薦閱讀:

TAG:互联网 | 生活 | 知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