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的衣索比亞是如何形成的?

(二)提沃多思皇帝的統治與英國遠征阿比西尼亞

統一埃塞高原

1855年,提沃多思皇帝(Tewodros)的加冕結束了阿比西尼亞18世紀中期到19世紀中期長達86年的混亂局面,標誌著衣索比亞近代史的開端。

自1769年掌握大權的提格雷米歇爾大公刺殺皇帝Ioas之後,阿比尼西亞進入了諸侯爭霸的時代(Zemene Mesafint)。在不到90年的時間裡,阿比尼西亞先後出現了23位皇帝,大部分都是各地諸侯的傀儡。

小地主背景起家的提沃多思皇帝,崛起之路順風順水。他認為自己是天選之人,自號提沃多思,意思是完成預言之人。

一開始他並不想和貢德爾的所羅門王室有任何聯繫,直到很久以後他才宣稱自己有所羅門王室血統。

提沃多思皇帝有兩個願景:

一是統一阿比尼西亞;

二是改革宗教;

他甚至想把耶路撒冷從奧斯曼土耳其手裡奪回來,當然這只是想法而已。

首先是完成國家統一。1855年初加冕時,他只是北部地區提格雷和阿姆哈拉的統治者。同年,他向東進發,佔領了奧羅米亞人的Wollo地區(這一地區產的歐珀石質量很好)。然後他向紹阿地區進軍,打敗了紹阿軍隊,將王子Menelik,也就是後來的孟尼利克二世皇帝,作為人質帶走。最後任命了剛去世的紹阿國王的兄弟為紹阿地區的總督。

經過一系列的軍事行動,提沃多思皇帝基本統一了衣索比亞的核心地區-埃塞高原。

當1856年提沃多思皇帝回到貢德爾時,他已經將整個帝國置於統治之下。但是,這只是表面上的統一,因為他只控制了中部的幾個省。即便提沃多思皇帝會扣押被征服地區的王室成員,這並不能阻擋提格雷和戈賈姆地區的叛亂。這兩個地區的叛亂一直持續到他統治的結束。

提沃多思皇帝緊接著推行一系列改革:首先他派出自己的代表出任總督和法官,並支付給他們薪水。其次,所有的軍隊收歸國有,並由國家財政支付費用,以期望建立一支職業化軍隊。

在強化基督教上,他提議取消一夫多妻制等有傷風化的傳統制度,武力強制轉化穆斯林,驅逐貢德爾的羅馬天主教團,任命新的大主教,恢復宗教統一。

然而提沃多思皇帝最急需的還是稅收和錢,因為同傳統依靠地方諸侯出兵打仗和治理模式不同,建立一支職業化的軍隊和一套官僚系統需要很高的成本。再向地方加稅是不明智的,因為1856年已經有地方因為不滿而叛亂了。

此時,從來不交稅的教會進入了他的目標。歷史上,各地教堂從皇帝那裡得到了很多土地。教會人員數量不斷增多,而他們從來不交稅。

1856年,提沃多思皇帝決定為了改革稅收,同時也為了恢復基督教,每個教堂只允許保留兩位牧師和三位助祭的編製和相應的土地。其餘的從業人員必須還俗種地,超出面積的土地也需要交稅。這一決定受到了教會的強烈反對。到了1860年,提沃多思皇帝又提議向教會徵稅,再次遭到教會的反對。

皇帝和教會的關係異常緊張,這導致了提沃多思皇帝於1864年洗劫了貢德爾,並在1866年摧毀了這座城市。最終他將首都定在了塔納湖以東的Magdala 一 一座平頂山上的軍事要塞(位置在今天的Amba Mariam)。

反對之聲不僅僅來自教會,還有不切實際的政策導致了各地的叛亂:

1861年提格雷地區反叛;

1863年紹阿地區反叛;

1863年拉利貝拉地區反叛;

提沃多思皇帝想重新控制以上地區的行動大多數失敗,由於叛軍人數不斷增加,他自己的軍隊人數也從頂峰時期的六萬不斷減少。並且在他第一任妻子死後,他性情大變,喜怒無常,一次性殺掉幾千俘虜來泄憤。到了1865年,他控制的地區已經非常有限,並且他再也沒有去過要塞以南的地區。而到了1867年,他的軍隊人數只有區區的一萬人左右,連其他地方王國的軍隊數量都超過了他的軍隊人數。

雪上加霜的是他的自傲竟然惹怒了當時如日中天的大英帝國。

英軍的遠征 一 一封信件引發的戰爭

1862年11月,為了維持自己的統治,提沃多思皇帝擬了公函給當時同為基督教國家的歐洲強國求援,其中就包括大英帝國的維多利亞女王。函中建議阿比西尼亞向英國派駐一名大使並期待回復。英國駐阿比西尼亞領事卡梅倫立即將這封外交函發往了英格蘭。

1863年2月,這封公函抵達了倫敦,但是被忽視了。對,大英帝國忙著統治全球,壓根就對這封非洲酋長的來信沒有放在心上。

1863年11月,信使返回了阿比西尼亞。皇帝立即熱情地詢問回復的情況,卻被告知沒有回復。這讓提沃多思皇帝很受傷,並且加重了認為英國人在暗地幫助埃及人和土耳其人對抗他的疑心。

他的懷疑是有道理的。在陸上,埃及早在1821年就征服了蘇丹,開始威脅阿比尼西亞邊界。在海上,奧斯曼土耳其過不了兩年就會將紅海沿岸的港口轉讓給埃及總督管理。

埃及人對紅海的航道早已垂涎三尺。1858年底蘇伊士運河已經開始開挖。一旦開通,紅海航道必定身價倍增。

作為紅海沿岸國家,阿比西尼亞對此是有提防的。提沃多思皇帝很快就將英國人,包括英國領事卡梅倫,抓進了監牢。

這種行為赤裸裸地違反了外交通行規則。當英格蘭聽到消息後,維多利亞女王簽發了一封函要求放人,並派遣Rassem處理此事。

提沃多思皇帝在1866年1月收到了這封函。所有的犯人都被釋放了,但是皇帝很快起了疑心,又將釋放的英國人抓了回去,然後要求英國向埃塞派遣製作火器的工匠。

1867年4月,英國人告訴皇帝工匠已經從紅海的馬薩瓦港出發。如果皇帝放人,這些工匠就會派遣給皇帝。但是這種提議被忽視了。8月,英國政府決定派遣羅伯特·內皮爾(Robert Napier)將軍率領英國遠征軍救援被關押的英國人員並懲罰阿比西尼亞皇帝。

補充一下:這個內皮爾以軍事工程師身份來到印度,於1845-1849年在參加過兩次英國錫克戰爭。1860年以英法聯軍第二師師長的身份參與中英第二次鴉片戰爭,攻打過塘沽炮台和北京城,火燒過圓明園,可謂手上沾滿了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的鮮血。此時落後的印度、中國和阿比西尼亞雖然相隔萬里,但是在西方殖民的背景下,都難逃悲慘的命運。

英國遠征軍行軍路線

1867年10月,英國遠征軍的先遣隊和工兵部隊紅海港口馬薩瓦,開始架設碼頭。到了1867年2月由印度出發的一萬三千名英國遠征軍(大部分為印度僱傭兵),另加兩萬多名的後勤人員,大炮輜重由象扛驢拉,經過兩個月的行軍,翻越了高原上無數的山峰和谷地,終於抵達了平頂山要塞所在的地區。

為了減少阻力,英國遠征軍宣傳這次行動是為了解決被困的英國人,並只對提沃多思皇帝進行懲罰。而對埃塞的領土,並不感興趣。英國遠征軍還積極聯絡反對皇帝的叛軍 一 提格雷大公,並得到了提格雷人的幫助。

4月10日,雙方在要塞山腳下的Aroghee決戰。埃塞軍隊大概有9000餘人,配備有30門臼炮,士兵主要裝備是長矛。英軍則是步槍和大炮。埃塞軍隊首先發起衝鋒,但是被英國遠征軍的優勢火力擊敗。戰鬥的結果是一邊倒的屠殺:埃塞軍隊傷亡1700餘人,大部分倒在英軍陣前20-30米的地方。英印遠征軍只有20人受傷,其中兩人重傷身亡。

英國軍隊要求皇帝無條件投降。

印度僱傭兵發起刺刀衝鋒

4月12日,英國犯人被皇帝釋放,但是皇帝拒絕投降。

4月13日,英軍攻陷了山頂要塞。提沃多思皇帝用手槍自殺。

英國遠征軍釋放了要塞里關押的犯人,洗劫了要塞並縱火焚燒。洗劫的金銀裝了200多頭驢子,還包括約櫃的仿製品。直到今天,埃塞還在追討這些物品。

1868年5月底,英國遠征軍撤出了埃塞。為了答謝提格雷大公的幫助,內皮爾送給了提格雷大公一批火槍。提格雷大公憑藉這些武器,崛起為下一任埃塞皇帝約翰尼斯四世。這個放到下一回再講。

作為埃塞近代史上的第一任皇帝,提沃多思的結局令人唏噓。他的很多想法具有一定的現代性,但是他沒有很好的措施去實現,反而激化了國內矛盾。而與英國的戰爭則可以完全避免。

埃塞歷史資料認為他提出了建立一個統一的和強大的衣索比亞的想法,並結束了之前混亂的局面。他的歷史地位是重要的,他的肖像至今存放在國家博物館的一層里,與繼任的其他近代皇帝一起享受後人的懷念和評判。


推薦閱讀:

非洲大陸上最可怕的沙漠襲擊者!圖爾卡納人武器有多奇特?
古埃及與黑人的關係?
撒哈拉以南非洲為什麼沒有高水準本土文明??

TAG:非洲 | 埃塞俄比亚 | 非洲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