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新媒源:2018,自媒體的出路究竟在哪?

1、打造有腔調的自媒體IP。

自媒體本質上也是一個產品,任何的營銷本身都不能脫離產品根本。在內容同質化的今天,擁有獨具特色的產品才能在競爭中勝出。除了那些頭部大號之外,很多中小號也能獲得很好,是因為已經擁有非常鮮明的賬號人格化,打造有腔調的自媒體賬號,才能在擁有很強的變現能力和粉絲粘性。

什麼是有腔調?

就是差異化,有鮮明的個性特點。看到咪蒙的文章我們能很容易分辨出這是「咪蒙體」,看到神轉折軟文,我們第一聯想到「顧爺」,這就是腔調。

2、清晰定位,深耕垂直領域。

自媒體和打井一樣,一直往下打,越到最後,水就會越多。而如果東一鏟,西一鏟,那是沒法打出水的。

這是什麼意思?這是告訴我們,一定要聚焦,要深耕垂直領域。越聚焦,越垂直,越有可能成功。做得好的頭部大號,都是特定領域裡的佼佼者。如果你想什麼都吃,結果什麼都吃不上。隨便從新榜500強大號里看看,有幾個賬號是什麼都寫的?

很多人都懂這個道理,但卻很難堅持下去。原因很簡單,浮躁。看到別人追逐熱點,做娛樂八卦的內容好像很快出爆文,漲粉絲。於是,心裡多少也是會有所觸動。要想有成績,就要耐得住寂寞。用戶不是傻子,他們很容易忽悠,但他們不會一直被忽悠。如果你用真心對待你的讀者,他們也會用真心回報你的真正。即使漲粉很慢,你也不用著急,口碑會如滾雪球般慢慢滾大的。

一個願意始終追隨你的讀者,比得上1000個你用套路和小恩小惠擼來的粉絲。

3、團隊化運營,抱團推廣。

越是往後,我們會發現,單純依靠個人創作能力是無法扛住賬期的輸出壓力的。一個人的知識是有限的,持續的輸出必然會有知識空虧的一天。雖然我們可以通過熱點抓取,讀者互動才保證擁有新鮮的創作素材。但無論如何,團隊化、抱團式的運營更容易產出爆文和穩定的優質內容輸出。

為什麼我們看到團隊運作的大號更容易出爆文呢?因為他們每一篇文章,從選題,到標題擬寫,到行文故事都是一起頭腦風暴。這使得他們更容易找到用戶的痛點所在。

另外,團隊化運營的好處在於,可以擁有更多的推廣資源和渠道。團隊成員結構的組成一般都是互補性比較強的,有的有很強的商務能力,而有的有很強的內容創意,如此下來,就能夠在各個點上都有所突破。單兵作戰的個人自媒體,可以做好內容編寫就已經阿彌陀佛了。

在2017年,我發現抱團推廣已經是一種推廣共識了。小品牌要想方設法去勾搭大品牌,大品牌要做做品牌聯動。一個平台的用戶和流量都是有邊界的,只有打破這種邊界,你才能有所突破。無論是做用戶推廣,還是做爆文和商業變現,只有抱團推廣,你才能做大。一個人干,是牛人,兩個人三個人干,那是格局。

4、回歸價值原點,回歸內容本身。

想一想,做雞湯情感的,你的號有沒有給人帶來精神寄託?做知識分享的,你有沒有真正幫助到你的用戶能力的提升?如果回歸價值原點,我們提供了多少價值給用戶?這就是你未來能否長久生存下去的根本。

在悟空問答和知乎上,有人問,做自媒體,只有1000個粉絲能否養活自己?答案是可以。如果你給用戶提供的價值讓他覺得撿了個大便宜。那麼,用戶是完全願意付出相應的報酬的。這一點,2017年很多知識分享者已經通過知識付費驗證了。

誰都希望成為自媒體大神,誰都希望能在做自媒體的時候順便能養活自己。但很多事情記不得,或者說不能太著急

內容依然為王,內容就是你的產品。大多數的企業在做新媒體的時候,很容易走偏,以為渠道是根本。這就大錯特錯。我看過很多小號憑藉一篇爆文大號紛紛轉載,漲粉幾萬幾十萬的,也看過很多企業擁有龐大的流量出口,也是沒辦法做好自媒體。

深耕內容是根本,在成王的道路上沒有捷徑可走。


推薦閱讀:

TAG:自媒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