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與死的思考
昨天一個小姑娘給我打來電話,哭的聲嘶力竭。這是我一個服務了很長時間的客戶,她的爸爸癌症晚期,不久前她讓我算過他爸爸壽元,我說過不了2019年,結果這幾天就不行了。小姑娘受不了突如其來的打擊,覺得世界崩塌了。
他在電話里哭的特別傷心,跟我說五哥,太突然了,我受不了。是呀,她只有22歲,父親卻突然病倒。她之前為了照顧年幼的弟弟,不得已不輟學去接手已經一團亂麻的家族生意。沒有經驗和能力,她這麼做只是希望爸爸能重新站起來,她不認為自己能夠拯救整個家族。可是如今爸爸病危,並且很多事情看來是需要她去完成了,看著迷離之際的爸爸,想想自己還不夠堅實的肩膀,她的心碎了。
面對女孩子的哭泣,我依然保持著一貫的冷靜和輕鬆,這冷靜和悲傷的氣氛極不和諧。
我問過我的一個朋友,如果你朋友痛失親人,你如何去安慰。他說:每個人都會經歷失去親人的痛,這是一種必然的人生經歷。所以第一不該那麼傷心,第二時間是療傷的靈丹妙藥。隨著時間的流逝,這種痛會降低,過了十幾天半個月,可能就沒那麼痛,你所要做的,只是慢慢的承受和經歷。
他說的沒錯,不過我的理解卻不太相同。
可能是我的職業原因吧,我真的對死亡沒有那麼大的恐懼和哀傷。因為我內心的死亡,不過就和蠶蛹和蝴蝶一樣,是生命過程中的一環,他不是生命的終點,也不是世界末日。就好像我說的如果靈魂是司機,我們的身體是汽車,那麼車報廢了,你不能說司機死了。
我認為肉體不過是靈魂控制的一個傀儡,是一個調整能量的工具。也就是說,在另外一個空間,生活著我們的靈魂。這些靈魂與這個世界上的所有生物有著彼此的呼應,死亡不過是一個靈魂放棄了一個肉體。接下來這個靈魂會重新選擇一個肉體去控制。所以死只是一個段落的終結,並不是整篇故事的結尾。
另外,什麼才是死亡的定義?死亡,或許不過是存在於我們腦海中的一個意識的消失。看了最近上映的「尋夢環遊記」,我覺得說的很有道理,電影中認為,一個人被人記住,就不會死,哪怕肉身死了,但是靈魂還在。只有被遺忘了,才真正的死亡。
有時候我們對死亡過分恐懼,遇到親人即將離世我們悲傷,那是因為我們覺得以後再也見不到他。那麼我們可以把親人做成木乃伊放在那裡,他將永世長存。事實上可以么?當然不行,因為我們更關心的不是這個肉體,而是精神。我們需要能和這個人交流,而不是只要求個肉體。所以當我們與親人相距千里,但是能通過網路或者電話去交流。那麼新的問題出現了,如果精神不滅,那麼是不是人就長生不死。
我認為是的。只要這個人對你的生活產生影響,那麼不管肉身是否存在,這個人都沒有死。所以老子永生,孔子永生,釋迦牟尼也永生。
但是我們翻翻我們的手機通訊錄,那上面很多人,自從分別後,我們不曾說過一句話,所以嚴格的說,這些人雖然還活在世上,但是在你的世界裡,他已經死了。所以我們身邊,每天都會「死」去很多曾經的朋友,可是沒有幾個人為此動容,我們習以為常並且毫不在意,死亡在這一刻並不可怕。
特別喜歡動畫片《大耳朵圖圖第四部》的第26集。圖圖幫媽媽擇菜,說青菜死了。幫媽媽擦灰塵,說灰塵死了。於是圖圖覺得所有的人都會死,情緒變得很悲傷。直到爸爸帶他去看畫展,看到畢加索老爺爺的作品,他才明白了。一個人雖然死了,但是他的精神還能夠對這個世界產生影響,那麼這個人就不會死。
我母親的家族人壽命都不算長,而我像極了她。從我的命理分析,我也不是長壽的人,所以我在竭盡全力的宣傳我的思想,我的命理。我們去看歷史,有誰關心過劉邦是多少歲死的,朱元璋多少歲駕崩么?我們只是關心他們做了什麼。所以說,生命的精華在於他的寬度,而不是長度。我只想在我離開這個世界的時候,能有一些東西被大家記住,或者說我寫的東西能給一些人希望,有人會因為我而生活變好,哪怕一點點,我的青春就沒有留白,而我的生命也就會以另一種形式延續。
前段時間,我寫過一個文章《張小潔最近有點煩》,小潔走了幾個月了,昨天他的老公還在我的微信點贊,我的手機里還保存著小潔的一張照片,她的樂觀其實一直都鼓勵著我努力活著,所以我認為張潔還活著。我能感受到,當我用她的故事鼓勵別人的時候,她在天堂微笑。
我把我想的一切告訴了她,她不那麼悲傷了,但是仍在抽泣。我乾笑了幾聲,然後繼續說:好吧,假如我現在告訴你,你的爸爸不會死,而是植物人躺在床上五年,直到身上生出褥瘡最後敗血症死亡,這是大部分癱瘓病人的最終結局。然後你和你的家人要放下所有的工作去照顧他,那麼最後會怎麼樣?
姑娘想了一下說:會被拖垮,所有人都會被拖垮。
我又問,那你爸爸會開心么?
她說不會,他會更痛苦。
我淡淡的說:所以,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別哭了,讓他安心的走吧,你只要記得他對你的教導,努力去生活和工作,相信他在另一個世界會一直開心的祝福你的。
姑娘不哭了,她認真地跟我說:五哥,謝謝你。
推薦閱讀:
※敘命筆記(十三)
※六神無主眼見未必是實,認清自己重拾美好生活
※敘命筆記(十)
※做了個小買賣,為什麼一直沒有起色?
※敘命筆記(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