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何為冥想?如何冥想?

在之前一篇文章中看見冥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延緩大腦皮層衰老,對此不解,故在此一問。


在我們學習新的知識技能的時候,大腦因為有神經可塑性,所以大腦的神經連接迴路終身都可以發生改變。

比如的士司機對道路狀況非常熟悉,他們大腦海馬體中的負責空間位置區域就比常人要大。而在我們冥想時,也會出現類似的變化。

通過冥想,成年人的大腦也可以發生明顯變化。冥想者僅僅通過調整自己的精神狀態,就達到內心充實的境界。這種冥想過程可以影響大腦功能,長期練習還可以改變大腦的物理結構。練習冥想可以連接大腦中的某些神經迴路,不光會對你的心智和大腦產生有利影響,還會對身體產生同樣的好處。

冥想可以減輕焦慮和抑鬱,改變一個人知覺和加工周圍世界的方式。常見的冥想類型包括第一,專註冥想(focus attention meditation),比如最常見的呼吸冥想;第二是開放監視冥想(open monitoring meditation),又叫做正念冥想;第三種愛與善意冥想(loving-kindness meditation)。

呼吸冥想

人們在幾個世紀以來,一直通過放緩呼吸,來促進和達成內心的平靜。在臨床中,控制呼吸也被用於治療驚恐發作中過分覺醒的狀態。在瑜伽練習中,人們練習控制呼吸,使得自己進入平靜和專註的狀態。專註於呼吸,放緩呼吸的頻率,這是很多冥想練習的核心成分。研究表明,這種呼吸練習有非常多的好處,包括降低焦慮和提高睡眠質量來提升幸福感。這是為什麼呢?

今年發表在科學雜誌上的一個老鼠研究,發現我們大腦幹中的神經元,和呼吸及冥想的平靜狀態都有關係。呼吸除了向肺部提供空氣之外,還包括很多不同種類的呼吸節律,比如嘆氣、打哈欠,或者喘氣等等。而這些不同種類的呼吸節律,和我們的社交、情緒信號是有關係的。在動物研究中發現,腦幹的pre-Botzinger神經元群中的一個分群落,和嘆氣有關。刺激這個區域的神經元,小老鼠就會不停的嘆氣;而移除這一部分神經元小老鼠就會繼續呼吸但是從來不嘆氣。這群控制呼吸節律的神經元(preBotzinger complex),也參與調節大腦平靜和覺醒之間的平衡。敲除這部分神經元的一個基因片段後,小老鼠的呼吸節律沒有受到影響,但是他們的平靜行為增加了,而覺醒的狀態減少了。腦幹中的這部分神經元,還連接並且負責調節藍斑中的去甲腎上腺素神經元,而籃斑恰恰是我們大腦中負責注意力、覺醒和恐慌的一個中心。 我們的呼吸和情緒、注意力因為這個小小的大腦神經元群落而緊密地聯繫在了一起。

在對人類的研究中也發現,冥想和呼吸這兩者緊密相關。法國國立健康醫學研究所的科學家Antoine Lutz等人發現,長期練習冥想的人相比起那些不經常練習冥想的人,他們的呼吸模式更慢。而這個更慢的呼吸模式,可能意味著他們壓力水平比較低。

專註冥想中的呼吸冥想,就是簡單地把注意力集中在呼吸上,達到降低焦慮,提高專註力的目的。

正念冥想

正念冥想最初是古代佛教的一種冥想技巧,最近幾年逐漸演變成了一系列的治療方法和課程。大部分的正念冥想強調關注當下,以及簡單地觀察自己當下的感覺和想法的來來去去。

最初在幾十年中,正念冥想被當作是一種治療焦慮和抑鬱的有效方法。在一些學校和軍隊中,正念冥想有的時候也被用於提高表現。此外,正念冥想還顯示出了對於治療慢性疼痛和耳鳴有一定的療效。腦成像研究發現,這個古老的正念冥想練習,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變大腦的不同腦區之間互相交流的方式,從而永久地改變我們思維。

大腦對環境壓力第一時間進行反應的區域,是大腦的杏仁核。這個區域是在進化上非常古老的一個小區域,形狀類似杏仁而得名,也是由拉丁語直接翻譯過來的詞。杏仁核主要負責對負面情緒的反應,尤其是恐懼情緒。在焦慮症病人中,這個區域的活動會特彆強烈,反應的逾限也比一般人低。也就是說,有焦慮症的人在遇到外界壓力時,大腦杏仁核的反應會特別敏感、特別劇烈,外界的一點小事很容易就激起他們焦慮緊張的狀態,形成惡性循環。而杏仁核的縮小往往意味著焦慮程度的降低。

正念冥想和大腦杏仁核的體積減小有關。在八個星期的冥想練習之後,練習者大腦的杏仁核縮小了,大腦中負責專註、覺醒和決策的前額葉皮層則變厚了。大腦不同腦區之間的功能連接也改變了:杏仁核和大腦其他區域之間的連接變得比較弱,而和注意相關的腦區之間的連接變得更加強。冥想練習的時間越長,大腦的這種改變就越多。而即使只有三天的密集正念冥想訓練,也能明顯降低杏仁核大腦前扣帶回的連接程度,降低一個人的壓力和焦慮。

此外,隨著冥想的練習,人體內的壓力相關的一些生物標記物和炎性反應也降低了,比如C反應蛋白,白細胞介素6(C-reactive protein, interleukin 6) 和可的松,這些和炎性反應有關的生物標誌物都和疾病有關。

正念冥想大師在經歷疼痛的時候大腦活動和一般人也不一樣。高級冥想者在經歷疼痛的時候,對疼痛的體驗更少。然而腦掃描卻發現,他們大腦中和疼痛相關的腦區反應更大,而他們的大腦中負責評價刺激、情緒和記憶的腦區活動則大幅度下降了。此外,高級冥想者大腦中兩個通常會一起活動的腦區——前扣帶回皮層(和疼痛的不開心體驗有關)和前額葉皮層,兩者之間的連接程度也下降了。也就是說,長期練習冥想的人在經歷疼痛的時候,可以感覺到疼痛本身,但是他們對疼痛的負面體驗減少了,他們不再覺得疼痛是件痛苦的事,並且他們也不那麼關注(關注是額葉的功能)疼痛的負面體驗。

冥想大師的這些大腦活動的改變並不是處於冥想狀態中才會有的,而是已經成為了他們大腦中的一種永久性的知覺改變。長期練習冥想的人,他們大腦中的基線水平和一般人是不同的。另外一個對長期冥想了40000小時以上的影響者的研究發現,他們的大腦即使在不冥想的狀態下,以後一個正常的人在冥想狀態下是一樣的。在這種程度的冥想積累下,冥想大師的前額葉皮層顯示都不是增厚,而是再度變薄了。這可能意味著他們自我覺醒的思維方式已經內化了,變成默認的方式,變成了自動的,而不再需要額外的專註。

動物實驗也給冥想的抗焦慮作用提供了支持的證據。在今年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的一個動物研究發現,用光遺傳學手段模擬冥想帶來的腦活動,給予小鼠大腦前扣帶回低頻光刺激(頻率分別為1赫茲和8赫茲),可以明顯降低小鼠的焦慮情緒,並且改善它們的焦慮行為。

總而言之,無論是短時間的密集冥想訓練,還是長期的冥想練習,都可以幫助一個人減少甚至消除外界負面刺激帶來的消極感覺,並且減少外界刺激帶來的壓力。

參考文獻:

Tang YY, et al. (2007) Short-term meditation training improves attention and self-regulation. Proc Natl Acad Sci USA 104(43):17152–17156..

Yackle K et al., Breathing control center neurons that promote arousal in mice, Science. 2017 Mar 31;355(6332):1411-1415. doi: 10.1126/science.aai7984

Li P et al., The peptidergic control circuit for sighing. Nature. 2016 Feb 18;530(7590):293-7. doi: 10.1038/nature16964. Epub 2016 Feb 8.

Wielgosz J, Schuyler BS, Lutz A, Davidson RJ , Long-term mindfulness training is associated with reliable differences in resting respiration rate. Sci Rep. 2016 Jun 7;6:27533. doi: 10.1038/srep27533.

The Mindful Way through Depression: Freeing Yourself from Chronic Unhappiness. Mark Williams, John Teasdale, Zindel Segal and Jon Kabat-Zinn. Guilford Press, 2007.

The Effect of Mindfulness-Based Therapy on Anxiety and Depression: A Meta-analytic Review. Stefan G. Hofmann et al. in Journal of Consulting and Clinical Psychology, Vol. 78, No. 2, pages 169–183; April 2010.

Matthieu Ricard. Happiness: A Guide to Developing Life』s Most Important Skill. 2006.

Antoine Lutz et al. Mental Training Enhances Attentional Stability: Neural and Behavioral Evidence.Journal of Neuroscience. Vol. 29, No. 42, pages 13,418–13,427;

October 21, 2009.

Wendy Hasenkamp et al. Mind Wandering and Attention during Focused Meditation: A Fine-Grained Temporal Analysis of Fluctuating Cognitive States. NeuroImage, Vol. 59, No. 1, pages 750–760; January 2, 2012.

Stefan G. Hofmann, Alice T. Sawyer, Ashley A. Witt, and Diana Oh. The Effect of Mindfulness-Based Therapy on Anxiety and Depression: A Meta-Analytic Review. J Consult Clin Psychol. 2010 Apr; 78(2): 169–183.

Khoury B, Lecomte T, Fortin G, Masse M, Therien P, Bouchard V, Chapleau MA, Paquin K, Hofmann SG. Mindfulness-based therapy: a comprehensive meta-analysis. Clin Psychol Rev. 2013 Aug;33(6):763-71. doi: 10.1016/j.cpr.2013.05.005. Epub 2013 Jun 7.

Clara Strauss , Kate Cavanagh, Annie Oliver, Danelle Pettman

, Mindfulness-Based Interventions for People Diagnosed with a Current Episode of an Anxiety or Depressive Disorder: A Meta-Analysis of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s. Plus ONE. April 24, 2014.

Teasdale JD, Segal ZV, Williams JM, Ridgeway VA, Soulsby JM, Lau MA. Prevention of relapse/recurrence in major depression by mindfulness-based cognitive therapy.

J Consult Clin Psychol. 2000 Aug;68(4):615-23.

Dominique P. Lippelt, Bernhard Hommel, and Lorenza S. Colzato, Focused attention, open monitoring and loving kindness meditation: effects on attention, conflict monitoring, and creativity – A review. Front Psychol. 2014 Sep 23. doi: 103389/fpsyg.2014.01083

Weible AP, Piscopo DM, Rothbart MK, Posner MI, Niell CM . Rhythmic brain stimulation reduces anxiety-related behavior in a mouse model based on meditation training.Proc Natl Acad Sci U S A. 2017 Mar 7;114(10):2532-2537

Tang YY, Lu Q, Fan M, Yang Y, Posner MI. Mechanisms of white matter changes induced by meditation. Proc Natl Acad Sci U S A. 2012 Jun 26; 109(26):10570-4. Epub 2012 Jun 11.

la Cour P, Petersen M. Effects of mindfulness meditation on chronic pain: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Pain Med. 2015 Apr;16(4):641-52. doi: 10.1111/pme.12605. Epub 2014 Nov 7.

Philippot P, Nef F, Clauw L, de Romrée M, Segal Z.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of mindfulness-based cognitive therapy for treating tinnitus. Clin Psychol Psychother. 2012 Sep;19(5):411-9. doi: 10.1002/cpp.756. Epub 2011 May 12.

Adrienne A. Taren, J. David Creswell , Peter J. Gianaros. Dispositional Mindfulness Co-Varies with Smaller Amygdala and Caudate Volumes in Community Adults. PLOS One. May 22, 2013

Black DS, Slavich GM. Mindfulness meditation and the immune system: a systematic review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Ann N Y Acad Sci. 2016 Jun;1373(1):13-24. doi: 10.1111/nyas.12998. Epub 2016 Jan 21.

Black DS, OReilly GA, Olmstead R, Breen EC, Irwin MR. Mindfulness meditation and improvement in sleep quality and daytime impairment among older adults with sleep disturbances: 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JAMA Intern Med. 2015 Apr;175(4):494-501. doi: 10.1001/jamainternmed.2014.8081.

想看更多文章,還可以在公眾號:「酷炫腦」 搜索關鍵詞:

記憶,抑鬱,強迫症,上癮,睡眠,衰老,意識,專註力,發育,冥想,精神病,迷幻藥,智商,情商

冥想課程入口:https://live.tinfinite.com/live-detail.html?liveshowId=59240f642069dd0b40db5040


冥想 (Meditation),心性鍛煉法,在瑜伽里經常使用的,在佛教道教中則稱為打坐,在佛教也可稱為坐禪。

冥想不僅被瑜伽修鍊或禪修所用,越來越多的科學證明冥想可以減輕壓力,對於患有壓力相關健康狀況的患者,有觀察得到的正面影響。冥想可以讓人放鬆,不僅如此,冥想還被當做一種減輕壓力和疼痛的方法越來越多的應用在醫學臨床上。

生活中,我們可以藉助冥想來思考自己和世界的關係,在一定的時間內處理、分析日常中獲得的各種信息,有助於培養注意力和洞察力,更高效的處理日常中的事物。

因此,冥想不再僅僅像過去那樣主要存在於宗教寺廟中,而是在西方的醫學和心理學中逐漸流行,越來越多的西方學者參與其中,從事相關方面的研究。

由耶魯大學,哈佛大學,馬薩諸塞州總醫院所做的一項研究顯示,冥想在大腦的特定區域增加灰腦質,並可能減緩自然老化過程中的大腦退化這一部分。灰質是一種神經組織,是中樞神經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大腦運作、思考和記憶的主要的主要區域。長期處於壓抑情緒下,大腦灰質細胞會收到損害,影響記憶力與情緒等功能。該實驗有20個人進行密集的佛教「內觀冥想」訓練,另15人則沒有打坐。腦部掃描顯示,那些打坐的人在腦部負責注意力和處理感覺輸入訊息部位的灰質厚度有增加。一些參與者每天打坐40分鐘,而其他人已經打坐多年。實驗結果顯示,腦厚度的變化依時間的冥想時間的長短變化。厚度的增加在0.004和0.008英寸(0.1016毫米- 0.2032毫米)之間。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科學家們,攜手諾貝爾獎獲得者伊麗莎白?布萊克本(Elizabeth Blackburn),公布一項新的發現:每天12分鐘的瑜伽冥想,持續八周,使端粒酶的活性提升了43%,這意味著,由壓力導致的衰老,得到了改善。

研究發現端粒末端轉移酶的水平在練習靜坐時增加。而端粒末端轉移酶是一種對於身體長期健康非常重要的一種酶。靜坐冥想實質上並不是直接增加一個人的端粒末端轉移酶的活動或者直接改善個人健康及壽命,而是靜坐可以改善一個人的心理健康狀況,並且反過來這些變化是和人體免疫細胞中的端粒末端轉移酶活動有關的。這些變化和對增進免疫細胞的壽命能夠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

綜上所述,冥想有助於身心健康的說法逐漸被科學證實,我們可以通過冥想放鬆情緒,加上規律的運動來保持身心健康。那麼如何進行冥想呢?以下列舉出一些冥想的步驟和方法。

第1步: 穿舒適的衣服

  • 穿著寬鬆舒服的衣服。

第2步: 找一個安靜的地方

  • 找一個安靜的地方,你不會受到干擾。

  • 嘗試每天在同一個地方打坐。

第三步: 選擇好時間

  • 選擇一個每日冥想的時間。

  • 瑜珈行者說,最好的冥想時間是早上4點到6點,但每天在同一時間冥想比理想的時間段要更重要 。

  • 永遠空腹打坐。

  • 研究表明,消化會干擾到冥想帶來的積極生理效應。

第四步:就位

  • 找一個舒適的椅子或板凳,直背而坐,雙腳平放於地面。

  • 你要是喜歡可以雙腿交叉坐,蓮花坐,但不是必需的。

  • 將手置於膝蓋上,手掌朝上,頭略向前傾,閉上眼睛。

  • 如果你覺得自己開始打瞌睡,就半睜開眼睛。保持良好的坐姿也可以幫助你保持清醒。

第五步: 開始深呼吸

  • 閉上你的嘴,開始深深吸氣,輕輕呼氣,確保你的肚子在吸氣時擴大。

第六步: 置心一處

  • 用專註於呼吸來清除掉其他的雜念,辨認呼吸時候的感覺,確認自己正在有條不紊地呼吸,等等。

  • 對有些人而言,可以通過念咒或者重複念誦的一個詞或短語,能幫助他們屏蔽掉亂七八糟的想法。

第七步: 堅持

  • 嘗試建立每天冥想20分鐘的習慣,但首要的目的是一致性。

  • 每天只冥想幾分鐘的效果,好過三天打魚兩天晒網每次二十分鐘。

---------------------------------------------------------------------------------------------------------

華麗麗的分割線。。。個人認為冥想最大的作用就是能夠摒除心中的雜念,控制情緒和理清大腦中的思路很有幫助的。因為人們每天接收到的信息繁雜,是非常需要靜下來幾分鐘來處理分類這些信息,便於更好規劃自己的時間和審視過去的行為。當然,每天精神緊張感到累的時候,適當的冥想可以緩解自己的緊張情緒。大家冥想的時候可以構想出一個畫面,比如平靜的湖面微風拂過,明凈的天空飛鳥划過等等。當然,也可以藉助一些輕音樂來幫助冥想,接近自然的聲音更容易讓自己進入狀態,比如風聲,海浪聲等等。

延緩衰老的辦法很多,離不開良好的作息習慣,健康的飲食,適當的運動等等,當然,想要通過冥想達到延年益壽作用,就像大多數影視作品裡表現的那樣,打坐也好,坐禪也罷,那就上升到宗教層面了,就不多做討論了,有宗教信仰的可以自己從宗教方面入手再深入研究。

引用: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86%A5%E6%83%B3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7%81%B0%E8%B4%A8

http://www.howcast.com/videos/79012-How-To-Meditate/

http://www.donggasi.com/viewentry.php?id=112

http://www.zhibeifw.com/xxgx/fjykx_list.php?id=10425


The Scientific Power of Meditation_土豆

想要身體好,得鍛煉身體,physical exercise

想要身心安穩,得練習專註,提高覺察,mind exercise。即冥想。

冥想

1、只是一种放松技巧

2、要進入恍惚、如夢幻之境的狀態(Trance)

3、是深奧難懂的神秘修鍊

4、目的是要變成具神通的超人

5、是危險的

6、是聖賢的事,常人是做不到的

7、是逃避現實

8、是一種令人像酒醉般興奮、情緒高漲、飄飄欲仙的蠻好方法

9、是自私的行徑

10、你要一邊坐著,一邊思維崇高的想法

11、只須幾個星期,我的一切問題就會消失

以上全部為錯誤觀點!!!

冥想、禪修、內觀、靜修、meditation, mindful, sati,不管叫什麽,都只是旨在提高專注的覺察練習。這裡有一段我自己的錄音,希望可以幫助題主用半小時體驗冥想。喜馬拉雅,重新發明電台

如果得益,來參加我們的正念練習。周三正念草木間(6)


1. 冥想意思是不思想。

2. 冥想不是苦思冥想。

3. 冥想的為何會起作用?這涉及到大腦的原理。舉例說明:收音機帶有線圈,可以接受空中的無線電波感應出電流,然後放大發出廣播的聲音。大腦一樣的原理,大腦就是一個生物線圈+存儲和自動控制裝置,大腦的生物線圈可以感受到源頭的波動感應產生意識,在大腦中處理後產生自己的想法。回到收音機,如果收音機自身噪音或者干擾太大,那麼廣播就聽不清楚了。大腦面臨的干擾要比收音機嚴重的多,所以冥想就是停止思考降低干擾,或者僅僅思考簡單的事物形成單一的噪音,從而讓你能聽到源頭的聲音。這就是冥想的原理。

4. 據說冥想的時候,如果得法,大腦中會分泌一種特殊的化學物質,從而讓你看到更高維度的事物。


劍聖的W技能。只要等技能CD後按下W就可以冥想了


奇蹟,就是在大地上行走,全意識地生活,就是時常沉靜地體會當下的感受,實際上就是一種冥想的形式,必須超越語言的局限,直接去感受和體驗。心靈的安靜和不做判斷就是全意識。

什麼是冥想,就是停止行動,不要搖擺,不再躁動,退後一步讓自己和世界保持一定的距離。有時候我會和自己做遊戲,讓自己的意識定格去觀看我自己思想和行動的流動。靜止下來去看看自己生氣的時候是什麼樣,這樣傷心的情緒從何而來。最初,停下來會讓我們覺得虛空,沒有舉動沒有消遣,再體驗一會兒就會感覺充實,你可以內觀自己思想和感覺的涌動。冥想不僅不能說話不能動,還不能思考,唯一能做的就是去體會,與自己的內心建立聯繫。

儘管現在是要立竿見影效果的社會,但練習冥想是需要時間的。最基礎的可以通過感受自己的呼吸吐納來獲得平靜,不用去控制呼吸,而是去感受,「謙卑地與之溝通,溫和地伴其左右」。人通過呼吸達到自我平靜,耐心地檢視即刻的體驗。再上一層就是感受自己的身體,溫柔地提醒自己:要花些時間去看去感受,身體的一切可好?無拘無束細緻入微畢恭畢敬地去體會它,而不是僅僅在它給我們帶來痛苦或者享受的時候才關注它。再上一層是觀察你的思緒,很多人能屏住呼吸的時間長過不去思想的時間,那麼對停止思緒、停下思考的無能為力,是不是也是一種可怕的束縛呢。


意識內化冥想中心: 什麼是意識內化?

在古老的傳統里,一直提到那個源頭。在禪宗、密宗、印度教、天主教、道教里都有對這個源頭的大量描述,他們把祂稱作涅槃(法性、光明藏)、母光明、梵、上帝、道等等,無論是人格化的名字,還是非人格化的名字,都適用於那個永恆的源頭,因為祂是非物質的,卻具有人格的智慧源頭。祂是一切的源頭,是宇宙時間和空間的創始,每個人的意識都與祂相連。

這個源頭的光明曾無數次的在不經意間滲透到一個人的生活中,現代人把這種現象稱作高峰經驗。在陽光下,看著無限藍天的時候;在山頂上,俯視群山的時候;在相愛的人擁抱的時候;在音樂的高潮;在溫暖的午後喝一杯咖啡的時候……那個瞬間,你達到了愛和美的高峰!處在寧靜和浩瀚的至福中,只是每次都非常短暫和不能深入,不能有意識地進入。那個經驗來了又去,完全抓不住。

意識內化冥想就是通過具體的引導,使意識上升,實現與這個無限浩瀚光明的合一。

——摘自《意識內化實修》

歡迎收聽喜馬拉雅音樂http://xima.tv/N23K0v

意識內化冥想中心文集http://vdisk.weibo.com/s/aDUKLMHlhTXZM

百度雲書庫http://pan.baidu.com/share/home?uk=1040597568

土豆豆單:http://www.tudou.com/home/omxiom

在線收聽或下載意識內化所有公開課


放開所有束縛,讓大腦帶你裝逼帶你飛。。


一憶瞬間


冥想是什麼?

如果說到「冥想」,你的第一反應是什麼?

加入某個團體?穿著奇怪的衣服,然後坐在那裡一個人神神叨叨地自言自語?

不,這些都不是冥想,我把冥想定義為:自發主動的進行大腦潛意識的練習。這個定義裡面有兩點,第一點是說冥想是一個主動的過程(這點我後面會講到),第二點是表明它是一種對潛意識的練習。

什麼是人的潛意識?最直觀的看下面這張冰山。

一般懸浮在一座海洋上的冰山,它有1/8的體積是在海面上,而其餘7/8是潛伏在難以察覺的水面之下。類似地,其實人大腦的意識同樣可以分為顯意識(正如水面上的冰山)和潛意識(水底下的冰山)。

顯意識是我們有意識思考的產物,而大量的潛意識是我們未主動為之,但是大腦仍然在默默運作的那些意識。很多的潛意識發生在夢中,正是由此,佛洛依德根據潛意識來窺探人內心的秘密而進行干預治療,並完成了著名的《夢的解析》。

從這個角度上看,通過冥想,我們著力的是主動的對於潛意識的訓練和改造,和心理學家對於潛意識的利用干預有著同樣的出發點。

冥想能帶來什麼?

冥想能夠帶來靈感。大多數人有過「日有所思,夜有所夢」的經歷,其實就是大腦在一段很集中的思考之後,對於某個問題的探索從顯意識轉到潛意識繼續探索的過程。

彭加勒曾用15天的時間力圖證明,不可能存在任何他稱之為富克斯函數的函數。他一無所知的每天坐在辦公桌前呆一兩個小時,卻依舊一無所獲。一天晚上,他因反常喝了黑咖啡而久久不能入睡,各種想法卻紛至沓來,相互衝突卻又連接成對。到第二天清晨,他已經成功確立了一對富克斯函數的存在。這時候,因為工作原因,他離開居住的卡昂參加了礦業學校舉辦的地質旅行,而在他腳踏上馬車踏板的一剎那,一種想法湧上心頭,即他通常定義的富克斯函數的變換等價於非歐幾何的變換,而這一想法又導致了另一類函數的產生。

利用潛意識幫助你思考的例子還層出不窮,而冥想作為一種主動自發的潛意識的練習手段,更能夠幫助自己留意到那些潛意識加工後的靈感。

冥想能夠帶來內心的平靜。冥想本質上是一種簡單的大腦放空的過程,通過呼吸的調節,能夠讓調節潛意識的混亂無章,繼而獲得一種定力和敏銳。隨著冥想過程的推進,人會逐漸清空雜念,進入「入定」的狀態,這顯然對於當代快節奏物質社會的我們是急需的。有句非洲的言語說:「時常停下來等等你的靈魂。」冥想,就是可以幫助你停下來的一種手段。

從冥想當中收益的例子很多,例如喬布斯就是一個經常冥想的人。喬布斯受到了禪宗和印度瑜伽兩派思想的影響。日本的鈴木俊隆,將禪宗帶到美國,產生了非常大的影響力,其作品《禪者的初心》也是喬布斯生前喜愛的作品。而瑜伽思想中,喬布斯喜愛閱讀的是《一個瑜伽行者的自傳》。而他一生真正的精神導師,則是國內人們還不熟知的——Ram Dass.受新世紀運動與禪宗的影響,喬布斯不斷地練習冥想,將他的心和專註力不斷洗滌,平靜。從而訓練自己的思考和洞察力,並日益敏銳。

如喬布斯所說:

如果你坐在那裡審視自己,你會發現自己的靈魂是如此的不安。如果你嘗試著去安慰它,只會讓情況變得更糟,但是如果你持續地這麼做,你的靈魂確實會慢慢地平靜下來,而如此之後,你的心靈就有更多的空間去安置更微妙的東西----這就是你的直覺開始開花結果的時候,你能夠更清楚的看待事物並且活在當下。你的靈魂開始變得慢下來並且在那個時刻你體會到自己一個巨大的充實,你看到了比起你以前看到的多得多的事情。

同樣的例子還發生在一代楷模曾國藩的身上。年輕時候的曾國藩不僅忙於應酬以至於少了做學問的時間,還經常沉溺於女色,父親曾寫信告誡他,令其「節慾修學」,曾國藩也知道自己的問題,但是苦於應酬一來,自己就身不由己了。自己所列的一條條規矩就蕩然無存了。根據曾國藩年鑒:1841年(道光二十一年)31歲的曾國藩:「8月,偕倭仁往謁理學大師唐鑒,請教治學之方,檢身之要。」

這時唐鑒送給他一個字,而這個字果然拯救了他:「靜」!

唐鑒說:「若不靜,省身也不密,都是浮的,總是要靜……最是靜字工夫要緊。」靜不下來, 一切都是空的。問題在浮,靜下來才有改過的可能。

曾國藩說:「既而自窺所病,只是好動不好靜,先生兩言,蓋對症下藥也。務當力求主靜,使神明如日之升也。即此以求其,繼繼續續。」並且由此開始規定自己靜坐的習慣:「每日不拘何時,靜坐四刻,體念來複之仁心,正位凝命,如鼎之鎮。」

如何去冥想?

冥想絕不複雜,你需要做好這三步:

  1. 找個安靜的地方,閉目,坐直(盤不盤腿都可,但須背挺直)
  2. 腹式呼吸,專註於自己某個部位(鼻子、肚子等)的呼與吸
  3. 不停的排除雜念,不停的重新開始(你的腦子裡可能突然會跳進和老闆的對話,或其他生活中的小事,對,請及時打斷這些事情,重新開始專註你的呼吸。就是這個不停的凝神、排雜念的過程讓我們的潛意識得到鍛煉,進而雜念會越來越少,你的專註程度也可以越高。這個努力嘗試的過程科學家可以在冥想者的腦電波中觀測到)

冥想和發獃的區別

冥想的過程不是發獃。兩者的區別是:冥想是主動的,一直都在排除雜念,專註呼吸的過程;而發獃是被動的,只是人一個放空的狀態。雖然兩者都是非常專註的。

有一句話說得很好:「你不可能主動去發獃!」

最後,希望你可以早日養成冥想的習慣!

碼字不易,希望可以幫助到你。


這個問題會引得一堆搞邪教的跳出來。


請關注冥想


口袋妖怪超能力系技能,可以使使用者的特殊攻擊和特殊防禦能力等級各提升一級。


我在釣魚,望著水面,盯著魚鉤,吹著微風。

我在上廁所,默默地蹲著,聽著水龍頭的流水聲,忘了自己還在上廁所,腳麻了,靠。

我在跑步,在跑步機上,閉著眼睛,感受自己的時候,嘣得一聲,摔地上了還在感受著自己的感覺,有點熱熱辣辣的。

我在沙發上,音箱播著一首班得瑞的什麼輝的季節,慢慢地感覺這個世界真美,嘴角微笑,眼角流淚,被這個世界莫名其妙地感動到了,微妙不可言。

我在呼吸。


按住W就行,無腦回血


推薦閱讀:

冥想的科學依據是什麼?
冥想岔氣了怎麼辦?
淺談冥想
恆久非二元覺知到底是什麼?

TAG:冥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