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劉潤:5分鐘育兒學堂(01)

我經常出差,每年要飛來飛去很多次。但我只要在上海,都會堅持做一件事:每天早上,送我的兒子小米去上學。

小米的學校離我家不遠,走路過去大約5、6分鐘,每次走在這段路上,我都會利用這5、6分鐘,跟他聊一個話題。

我之所以不管前一天睡得多晚,都要堅持送他上學,是因為這段時間,是非常重要的親子時間,我可以在這段時間裡,跟他溝通和傳授一些觀點,教給他一些概念。我稱之為:5分鐘育兒學堂

這個5分鐘育兒學堂,和5分鐘商學院非常不同,因為它需要根據小孩子的能力,用小孩子能夠理解的邏輯,把一些道理講明白。

今天,我就來講一講,最近三次,我們在5分鐘育兒學堂都聊了什麼話題。

※ ※ ※

第一天,我們聊的話題,叫做標準。

這個話題的背景是,晚上做作業的時候,小米有時候會跟媽媽鬧彆扭,媽媽經常給小米提一些要求,比如「這個字寫得不整齊,要擦掉重寫」啊、「做作業有點慢」啊、或者「寫作文的時間太長啦」,等等等等。

每當媽媽提這些要求的時候,小米就覺得很彆扭,覺得媽媽是不是故意挑毛病啊,這些要求沒有什麼意義吧?

於是,我在送他上學的路上,就專門跟他聊了這個話題,關於標準的問題。

我說,你知道,我10月份的時候去了趟德國,在德國的時候,我陪很多企業家朋友,參訪了很多德國企業。其中我們去到一家公司,是一家培訓公司,它裡面的那些人,都是15、6歲的大哥哥大姐姐,他們剛剛高中畢業,沒有去讀大學,而是到這個培訓公司裡面去參加培訓了,培訓完之後,直接在這裡工作。

我們參觀的時候,發現很多哥哥姐姐每人拿著一個鐵塊,和一把銼刀,在那裡用銼刀磨鐵塊,他們磨一會兒,就拿出一個遊標卡尺來量。

什麼叫遊標卡尺呢?就是比我們平時用的米尺更精準的尺子,我們的米尺可以精準到1毫米,而遊標卡尺能夠精準到0.1毫米。這個精準度,你的眼睛已經分辨不出來了,只有用遊標卡尺這樣的專業工具,才能測量出來。

為什麼這些哥哥姐姐不用眼睛看,或者用米尺來量呢?因為這些方法都很不準。比如你用米尺一量,是24毫米,覺得已經很准了,但是用遊標卡尺一量,是23.7毫米,可能還沒有達標。所以使用遊標卡尺,說明他們被訓練要在一個級別比較高的標準下做事情。

假如我們把用A4紙來量,叫做1級別,用米尺來量叫做2級別,用遊標卡尺來量,叫做3級別,說明這個公司對這些哥哥姐姐的工作要求是要做到3級別的。

為什麼要做到3級別呢?因為很多工作的精準度要求非常高,只有精準度到了一個高標準的時候,才是好東西。比如我們做一扇門,如果精準度不夠,可能做出來不是關不上,就是關上以後一頭寬一頭窄,如果精準度達到了,就會嚴絲合縫,非常好看。

不斷地提高標準,其實是一個水平提高的過程。你和媽媽經常發生彆扭,其實不是其它原因,而是標準的彆扭,可能她用3的標準來要求你,你卻用2的標準來要求你自己,當然會有彆扭。

你要明白,為了做到某個標準,需要用更高的標準來要求自己,不斷地鍛煉,當你在這個更高的標準之下都能完成的時候,才能在較低的標準遊刃有餘。當你明白了提高標準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你和媽媽之間,就不會有任何的彆扭了。

※ ※ ※

第二天,我們的話題,是先做難的事情,還是先做容易的事情。

我說,小米,我們來假設,有兩個園子,一個園子裡面滿地都是鈔票,只要一彎腰就能撿得到,撿到之後,再去花掉,很令人高興,覺得生活原來如此簡單,於是就這樣過下去了。

可是,你過著過著,發現鈔票越來越少了,變得越來越難撿了,過去隨便彎腰就能撿到,現在要到處找,才能找到一張,甚至需要搬開石頭、掘地三尺才能找到一張鈔票,很多時候即使這樣也找不到,找鈔票的難度變得越來越大,終於有一天,你發現你一張鈔票都撿不到了。

這個時候,你發現你前面的時間都花在容易的事情上了,到後面,事情就變得越來越難。這就是前面容易,後面難的事情。

另外有一個園子,裡面種著很多果樹,這些果樹需要種三年,才能結果。於是你開始種,精心地培育,澆水、施肥、鬆土、剪枝,辛苦了一年,什麼都沒有。然後你繼續辛苦了第二年,仍然什麼都沒有,只是樹變得越來越大。

到第三年,這些果樹終於結果子了,這個時候你就有吃不完的果子,不但自己可以吃得飽飽的,還可以把多餘的果子拿出去換錢,還換了很多其他的好東西,玩具啊,零食啊什麼的。

然後,你發現,之後你只需要稍微打理一下這些果樹,它們每年都給你產果子,每年都可以換好東西。

這就是另一種情況,早期很難的事情,後面往往會變得很容易,恰恰是因為早期的困難,導致了後面的容易。

然後,我問了他一個問題:你未來想做開頭容易的事情呢?還是開頭困難的事情呢?

小米給了我一個回答,我覺得非常好,他說,我覺得應該兩件事情同時做,容易的事情也要做,保證今天有收入,同時也要做難的事情,為未來做準備。只有把容易的事情和難的事情結合起來,才會在短期和長期都有穩定的收益。最怕的是只做容易的事情,不做難的事情,未來可能要餓死;只做難的事情,不做容易的事情,可能熬不到那一天。

我覺得他說得很有道理,他理解了我的意思。

※ ※ ※

第三天,我們的話題,是關於目標、規劃和執行。

小米的學校要求8:15分到校,我們自己的要求是8:00到校,所以我們平時都是7:00鍾起床,7:50出門,下樓加上路上的時間,差不多10分鐘。

今天早上,我們出門的時間,晚了11分鐘,早上進電梯的時候,我一看手錶是8:01。

於是,在路上的時候,我就決定跟他聊一下目標、規劃和執行。

我首先問了他一個問題:你覺得我們每天7:50出門,是一個規劃嗎?

他說:是規劃。

我說:其實它不是規劃,你再想想它可能還是什麼?

他說:那就是目標。

我說:對的,早上7:50出門,是一個目標。什麼是目標呢?就是你這是你想達到的結果,但是結果不是因為你想達到,它就自然發生,所以,它是個目標。

那什麼是規劃呢?就是為了準時出門,你把每天早上要做的事情,往桌上攤一攤,然後把它們排一排,排好。這叫做規劃。

然後我們就一起排:早上穿衣服大概5分鐘,然後還要摘眼鏡(小米夜裡睡覺戴了OK鏡)大概5分鐘,上廁所5分鐘,洗臉刷牙5分鐘,早上起床四件事,要花20分鐘。然後還要吃飯,吃飯花時間大概15分鐘,還要收拾書包,整理好所有的東西:紅領巾啊,水杯啊,智能手錶啊,大概5分鐘。然後他說,還要一個buffer,就是冗餘,冗餘10分鐘。

我說,非常好,你懂得在規劃裡面加上一個buffer,因為總會有一些意外狀況,所以規劃裡面加buffer是對的。

這些加在一起,一共是50分鐘,那麼我們為了7:50出門,7點鐘起床看來是對的啊,規劃看起來沒有問題。

那麼,為什麼今天早上7點鐘起床,出門卻晚了11分鐘了呢?都晚在哪些地方了呢?

於是我們又開始分析:早上起床的時候賴了一點床,大概花了10分鐘,多花了5分鐘,然後是吃飯花了25分鐘,把buffer全部都吃掉了,還有就是上廁所多花了6分鐘,所以就多花了11分鐘。

這個時候我問:那你覺得這些是執行的問題,還是規劃的問題?

他說:起床是執行的問題,我以後不能賴床;但是吃飯可能是規劃的問題,15分鐘我不夠吃完飯,可能吃飯要改成20分鐘。

我說:看來規劃和執行都有需要改進的地方,以後起床需要提高執行,在規劃的時間之內起床。而吃飯看來是規劃就不合理,只能改規劃。這樣吧,我們以後吃飯改成20分鐘,這樣一共就是55分鐘,我們需要把鬧鐘改一改,改成6:55起床。

最後,我總結說,所有的規劃,沒有執行,都是空想,而無論如何執行,都達不成目標,說明規划出了問題。在目標不變的情況之下,需要排清楚問題出現的地方,搞清楚到底是規劃還是執行出了問題。為了達到目標,要不斷地調整規劃和執行,才能達成目標。

※ ※ ※

這就是我的「5分鐘育兒學堂」,它是基於這樣一個理念:即使跟小孩子,也是有道理可講的。而且,因為孩子小,更要教給他本質性思考的能力,教給他底層的邏輯,教給他大的原則,通俗易懂地、明明白白地把這些道理告訴他。這些道理,會成為他成長過程中,認知模型的框架。

商業的邏輯無處不在,從某種意義上來講,我跟小米,在共同學習和成長。

※ ※ ※

這是5分鐘育兒學堂系列的第1篇,更多文章歡迎關注公眾號:劉潤(runliu-pub)


推薦閱讀:

不養兒不知父母「?」
怎麼樣在夫妻倆人都上班的還要帶還有一歲鬧娃情況下,保持家裡乾淨,整齊?
坐了個月子,我吃了一頭豬十隻雞三百個雞蛋……
如何建立孩子吃飯過程中的規則和界限?
「比較心態」下的孩子,容易陷入的一種」陷阱「

TAG:育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