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不願意分享也有錯?
「寶貝,你要懂得分享」
「你怎麼這麼小氣嘞」
「他真小氣,我們不和他玩了」……
這些都是我帶露頤外出玩耍時,聽到的一些家長對孩子說的話。面對這樣的情境,我想我們做父母的更應該知道當寶寶不願意分享時,我們該如何做?不願意分享到底是不是小氣?寶寶的東西必須要和其他人分享嗎?
17個月後,露頤對家裡的東西開始劃分哪些是爸爸的,哪些是媽媽的,哪些是自己的。所以,各自的東西只能各自用,如果發現爸爸拿了媽媽的手機,她會指著一直喊媽媽,如果爸爸再不放下,她就會用哭來表示「爸爸,你拿了媽媽的手機,請還給媽媽」。
當然媽媽也是不能用爸爸的東西。比如,媽媽坐了爸爸的椅子,露頤立即用同樣的方式回應。
她自己的東西帶出去了,似乎小朋友們看都不能看,發現其他小朋友走過來,立即找媽媽「報警」。
媽媽們,你家寶貝也有這樣的情形嗎?也許你沒能發現,也許發現了但不知其原因!
寶寶到了自我意識產生的這個階段,我們到底該怎麼辦?
當然還是繼續順應寶寶的成長,尊重寶寶的內在私有意識完善,讓其發育完善後,自己便主動願意去分享了。
孫瑞雪老師在《捕捉兒童敏感期》中提到:嬰兒長到2歲甚至不到2歲時,就開始發現自己同世界實際是分離的。自我就這樣開始悄無聲息的萌芽。
因為這一點,幼兒從2歲就開始,就驚人地以自我為中心。
0-6歲的兒童(有的孩子一直持續到12歲),幾乎將他全部的熱情和注意力集中在了自我的建構中。因此,皮亞傑通過觀察發現,0-6歲的兒童是以自我為中心的。如果沒有這樣的激情和全部的投入,嬰兒就永遠無法形成自我,最後也無法走出自我,成人後就真以」自我為中心了」,也就喪失了「我」與他人、社會分離的機會和界限。成人世界許許多多的糾葛,就是無界限造成的。
所以在寶寶處於自我意識構建過程中,我們去掉像以評價成人一樣的標準去評價孩子:「小氣」、「自私」、「不懂得分享」等等。
生活中,我們不妨試試這樣做
1、平時引導孩子對物品的所有權的認識。
比如:要碰別人的東西,先要徵得別人的同意,如果別人不同意,我們就不可以碰。
2、平時去遊樂場、小區的公園等公共場所,對於公共設施,誰先拿到誰先玩,我們可以等著或玩其他的。
3、如果小朋友搶了自己的東西,最終以這是我的,我要回。像露頤現在還不會直接去要的時候,我就主動帶著她,去和小朋友溫柔而堅定的說:這是露頤的,請還給她。如果小朋友不還,我會請對方家長還回來。
4、在家裡,家裡人要用孩子的物品時,要徵求孩子的同意:我可以用你的凳子嗎?
家裡有一個矮凳子,歸露頤所有,這個凳子平時誰都不可以用。吃飯時,如果想用一下,就和露頤說:爸爸可以用你的小凳子嗎?答案往往是一致的:搖頭表示「不可以」。雖然每次都得到這樣的答案,但是這樣能讓她明白,她自己的東西,她可以作主,這就是物品所有權最好的解釋,也讓寶寶深刻的理解到她自己的東西可以由自己來支配。
5、和小夥伴同行外出,食物多準備一份
玩具不願意分享,當然食物他們也不願意分享。所以在外出的時候,如果是和小夥伴一起同行,媽媽可以多準備一份或幾份,提前和小朋友說好,哪份是寶寶的,哪份是分享給小夥伴的。習慣了這樣作,小朋友也會從分享中得到快樂,逐漸的主動分享的意識也會慢慢產生,慢慢形成。
露媽說(微信:2608096488)
若碰上寶寶特別珍惜的物品,如果他不願意分享,我們最好尊重寶寶的決定。請千萬不要因為孩子不分享,就給他貼上小氣、自私的標籤,這對改變寶寶的行為毫無益處,相反還會強化他的「小氣」行為。
不分享的原因很多,搞清楚原因對症下藥,實在不願意就算了吧,誰也不願意把自己的玩具分享給沒有一點交情的小朋友啊,分享之前先培養感情才是王道。
露媽歷經半年錄製了《0-12月親子早教課程》,一共83節正課+104個親子遊戲,露媽手把手教您在家科學的給寶寶早教!歡迎加露媽好友進行了解哦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