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水可以解渴,那用異性止息貪心不也很合理嗎,為什麼要放下對於異性的貪執?
以前我很認同佛教關於「執念」的觀點,認為痛苦源自很多執念,「無執」可以解決很多的痛苦。
現在我發現,佛教關於「執念」的觀點的是虛偽和矛盾的。
因為人沒有執念早就「魂飛魄散」了。
佛祖要沒有執念,不應該拋妻棄子。僧尼要沒有執念,不應該叩門化緣。
這時候,佛教徒又會說,不要執著於貪念,而要執著於正道。
那就是另一個話題了,是關於「正邪之分」的話題,而不是執著與否的問題。
總之,人一定會為了某一個目的而執著。
執著是人生的主流,放下只是插曲。
嬰兒出生時的吸吮反射,就彰顯出一條普世真理——「人性本執」。
為什麼佛教的無執觀念那麼流行,那麼受熱棒呢?
因為,無執是無能的最佳借口。它掩蓋的要麼是克難的無能,要麼是自製的無能。
扭曲「人性本執」的天性,追求「無執無我」只能讓自己更加無能。
兩個問題,一個是能,一個是所。
佛法針對的,要修持的,是能,而不是所。
很多上歲數的老娘們居士跟我說過自己斷了淫心,
我說,放特么屁。你那不叫斷淫心,你那叫淫不動了!
一輛車,沒有油,開不動了,但是你不能說他不是車。有了油隨時開。
只要一針催情激素打進去,八十了也能解鎖出十八的花樣兒來。
所以,喝水解渴,異性止息,解決的是「所」的問題,
我們要馴服一頭狂躁的野驢,是讓他在什麼情況下都讓他聽話,
而不是說,讓他狂躁吧,狂躁累了不動了就馴服好了……
所以,佛法的放下是放下能,而不是放下所。
更確切的說。所謂的放下,不是斷除,而是斷不斷除,都不受其纏繞和牽絆。
很多學佛人喜歡跟下半身過不去,覺得縱慾不好,
其實,欲界眾生,財色名食睡,都是欲。貪財貪吃貪睡的時候都不覺得有啥問題,
多擼一管子進入賢者模式就無限懺悔和發願清凈。
扯特么蛋……
喊著拒絕垃圾食物的看見麥當勞都邁不動腿,吃完了也心裡難受。和賢者模式其實一揍性……
啥叫解脫?有,也行;沒有,也行。咋的,都行。
然後我既不歡喜,也不生氣。不落入喜怒哀樂,不掉進作止任滅……
太特么深了,我和你說這些幹嘛?!
發生了有趣的事,我再多編一個故事。
還是一個缺水的地方,還是那麼痛苦,還是幸運的出了一個智者。這個智者曾經嘗試過各種解決缺水的辦法,比如挖很深的井,比如去很遠的地方尋找水源,甚至他還去修鍊傳說中不用喝水的法門。等等不勝枚舉。但是最後都失敗了。他沒有灰心,仍舊在努力,終於,他摸到了世界最大的秘密。他在尋找解決辦法的時候一不小心打開了一個塵封的地下室。
結果一個身穿黑色西裝的男人一臉驚愕的說道:靠,又被發現了?!原來,他所在的世界不過是這個男人建立的一個高級吊炸天程序。這位智者驚呆了,what?感情我這世界裡的都是假的?其實沒有人?都只是程序而已?他頓時萬念俱灰,那自己也是假的?其實根本沒有自己?西裝男拍拍他的肩膀,帶他參觀了控制室。上帝視角把這個世界看的一清二楚。西裝男又按了幾個按鈕,一條巨大的河就出現了,人們歡呼雀躍。他又按了一下,那河又消失了。人們頓時陷入瘋狂。智者終於認清了自己世界的真相,他看著這個西裝男,說道:即使如此,對於我們來說,世界也是真實的。西裝男笑了,說道:其實曾經有很多人來過這裡。但只有你在看了這些以後,還能認清真相。那你打算怎麼做?智者說道:回去讓他們也知道真相。西裝男說道:你想清楚哦,既然你來到了這裡,你就是這個世界的上帝了。在這個控制室里,你可以做你想做的一切。比如這樣。幾個絕世美女出現了,她們圍上西裝男,拿著水果喂他吃。
智者突然有些好笑。西裝男被他嘲諷的笑容弄的有些尷尬,揮手讓美女消失了,說道:怎麼樣?考慮留下來嗎?那你就是下一個我。如果你離開了這扇門,你就再也回不來了。智者頭也不回的離開了。他明白,這還不是真相。如果你是這位智者,接下來你會怎麼做?在明白自己長期所處的世界不過只是虛幻而已,又該怎麼面對親人朋友?是像阿羅漢一樣,因為知道虛幻而入寂滅,還是幫助自己的親人認清這個虛幻的世界?還是繼續尋找世間的真相?朋友們,我們不是為了滅苦而走上這條道路。我們為求真相而走上這條道路。滅苦只是順帶的。一日未得真相,便一日不得心安。猶如西裝男,縱使獲得隨心所欲的能力,沒看清世界真相,依舊是一個可憐人。故事編的不好,但也許可以讓你明白,你腳下的是一條什麼樣的路。你又為什麼而走上這條路。
有的人因為滅苦而走上這條路,滅了苦,就心滿意足了。但也有一部分人,哪怕滅了苦,依舊不滿足,這些人,將走的更久更遠。原答案————————————————有個地方的人,水資源十分缺乏,人們因為缺水,死了很多人,苦不堪言。於是就出現一個人,開始思考這個問題,人為什麼一定要喝水?如果人可以不喝水,就不會有這些痛苦了。於是這個人踏上沙漠開始了為期幾十年的修行之路,並且奇蹟般的練成了人不喝水而能活的辦法。他很高興,回到自己家鄉,結果發現家鄉如今出了一條大河。水喝都喝不完了。百姓們似乎忘記以前沒有水喝的日子,沒有人再願意跟他學不喝水的辦法。直到有一天,水突然又沒有了,人們這才想起來,那個曾經向人們傳授不喝水能活的辦法的人。卻不料,此人早在一年前入土了。痛苦再次籠罩這個小鄉村,只是下一個智者什麼時候能出現呢?正因為人活著有這麼多的需求,也因為這些需求而產生種種痛苦,才有了佛去尋求解脫之道。有人願意學,有人不願意學。僅此而已。
你還沒吃過苦頭,所以會這麼想很正常,先多經歷經歷吧,這些還不是你現在要去研究的東西。等哪天你因為用異性止息貪心而受到痛苦折磨的時候,再談為什麼要放下執著。你的理解有誤,大眾對佛法的了解,多是誤讀,佛教修行的最終目的不是要止息貪嗔痴,而是要讓貪嗔痴這三種不善心,根本不會產生出來。
落實到具體的修行中,就是一點一點的消除貪嗔痴產生的基礎,持戒的目的也是如此,遠離那些可能產生貪嗔痴的環境,所以完全的解脫只有出家才能完成,只有如法的出家生活才能夠做到遠離一切造成貪嗔痴的外在條件,出家人應該不掙錢、不花錢、不做飯、不聽音樂、不看歌舞。。。
在佛經中,善惡是有明確定義的:
三善思、三善行:無貪、無嗔、無痴
三惡思、三惡行:貪、嗔、痴
另外,貪也是有定義的,從『四食』的角度來說,不正觀四食就是貪。
【雜阿含373】如何正觀四食:摶食、觸食、意思食、識食
四食,囊括了三界所有眾生賴以存續的要素,貪的對象不會超出四食的範圍。
在此要糾正的是,追求涅槃,因為對象不是四食,所以並不是貪。
回到題主的問題,啪啪啪實際上並不是在止息貪,而是被貪推著走,因為你的貪是有限度的,所以貪心被滿足之後自然就消失了,比如,你的貪心其實只是想打一炮而已,完事了之後這個『想要打一炮』的貪心自然就沒有了,這和你想看一場電影的慾望沒什麼本質區別。
所以,你以為自己把貪心止息了,只是你的誤解,實際上是貪心得到了滿足,這不是從貪那裡解脫出來的正確方法,是貪心控制了你,而不是你讓貪心止息了。
另外,貪心在遇到挫折的時候也是會消失的,例如你突然想把范冰冰搞到自己床上去,然而你沒有錢,也接觸不到范冰冰,你也不是內褲外穿的那個能上天入地的超人,無論是智取還是強攻你都沒戲,在你接受這個事實的時候,貪心就消失了。
先來一個歪解:
用異性止息貪心,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XXOO完對方,你的貪心又沒止住嘍。
自己身體健康,看著對方脫光了還無動於衷,這才叫止貪心。
喝水是為了解身體的渴,避免身體的死亡,不是為了滿足內心的快感。
你能不能做到:
XXOO是為了解身體的渴,避免身體生病,不是為了滿足你內心的快感?
現在你當然能,
所以,
我丟一個滿身化膿長蛆發臭的異性給你的時候,你會甘之如飴對吧。
你要是不甘之如飴,
說明是為了滿足內心,而不是身體。
你要是真有本事甘之如飴,題主就是真人,對於內心的修行已經無與倫比,也不會有問題需要其他人給你解答了。
對你來說,哪裡都是天堂,這不是反話。就好像《覆雨翻雲》里,鷹緣在冰冷的河水裡洗腳,說:「好溫暖」。這是一種控制內心與肉體的逆天修為。
===========================================
再來一個正經點的。
沒人讓你放下對於異性的執著哦,只是告訴你:「汝愛我心,我憐汝色,以是因緣,經百千劫,常在纏縛。」
如果你有本事控制自己的內心,對心、色已無無明,那就沒啥事了。
佛教相信當禪定可以入初禪的時候,瑜伽士的貪著就會改變方向,對男女的慾望就會捨棄,因為初禪是色界定,感受會同色界天人的感受一樣,因此不會留戀欲界的物質,包括男人或者女人,只會留戀色界定境中的美妙境界,因為那是色界天的境界
本能和貪慾是有區別的。我們以美食打比方。
肚子餓了就吃飯,這是本能。禪宗高僧就是這樣,餓了吃飯,瞌睡了睡覺。這不是貪,是生理本能。
貪戀美食,天上地下的什麼都要捉來殺掉嘗嘗美味,這是由貪造作引發造惡業,成為輪迴的因。
色慾也是類似道理,荷爾蒙高了,和老婆啪啪,生個後代,這是生理本能,這由習氣引發,但這樣並不會造惡業。而且正淫並不妨礙開悟證果。
天天找美女,今天一個,明天一個,嚴重的貪污腐敗,強姦犯罪。這是貪淫之心引發的惡業,是輪迴甚至墮落的因。
貪屬於煩惱障,一直在那裡,我們平時只能控制而不能真正凈除,煩惱障時不時地會引導我們造業。修佛之人,第一步是止貪,不要被貪慾控制自己的心去造惡業,這是第一步。對嗔和痴也如是。同時修佛消除累世積累的業障。
第二步是通過禪定,消除貪嗔痴的種子,就是煩惱障。這個種子被消掉了,貪嗔痴不再生起,我們就不會因貪嗔痴而造惡業和輪迴,這就是羅漢了。
慾望的滿足而達致的暫時性的身心平衡,和舍離五蓋後的喜樂禪悅,很明顯不是同一個事情。
您好。
喝水解渴。
貪愛越喝越渴。喝水解渴之後,到下次口渴之前,我們是不會想水的。貪愛則不同,熱切地盼望下次。通俗地說,就是上癮。愛是保護和寬容,幫助她成長不佔有。
愛沒有慾望。放下的是欲,而不是愛。以無有子者, 則無有子憂.
父母因為小孩的成績不好, 而去找老師幫小孩補習, 解決了小孩成績不好的煩惱. 但是只要小孩存在的話, 就會有擔心小孩的煩惱發生, 像是找不到工作, 面試被拒絕, 工作被辭退, 薪水不高, 沒房子等等. 因此最好的辦法就是放下對小孩的貪執, 並且發現小孩從未存在過, 這樣自然就不會再擔心小孩的事情了.
如果你沒有打算出欲界,貪執異性完全不是問題,合情合理合人性。
如果你要出欲界,去色界無色界等,放棄欲界的貪執(五欲)、培養色界無色界貪執是必須的。
如果你要離開三界,那麼欲界、色界貪、無色界貪都需要放下。
一切得看自己的追求。你有見過用吸毒的方法戒毒的嗎?
你想沒想過為什麼要放下?
放下是不想承受世間因執著而生的痛苦,佛陀許了信徒永恆的幸福,能夠超然物外得喜樂解脫。人們只要潛心修習佛經,就能確實地感受到這種信快感,從騙子口中獲取往生極樂的允諾,最終放下俗世的執念。
生命自隱生宙始,至今繁衍了億萬年,沒有執念的物種早被歷史淘汰。苟活的生物無不擁有對死亡最深的恐懼,無不擁有對性愛熾烈的渴望。宗教看似給出了更值得追索的目標,但若究其本質,沒人能克服慾望。即便普渡蒼生的聖人,依然受制於自我實現的需求。信徒用以克服執念的東西,仍是更強的執念本身。
他們用輪迴欺騙自己,掩藏對死後意識永遠消逝的恐懼。他們沒有愛的能力,必須假手於宗教才能推己及人。他們宣揚世界的虛假,以便掩飾自己的無能。他們為信仰付出了太多,根本無力承受信仰的破滅,甚至無法容忍任何其他真理的存在。內心的羞辱、經濟的損失和旁人的嘲弄,使之不得不更牢地抓緊這根救命的稻草。
大多數答主沒看到隱藏最深的執念,都在攻擊欲而不能的行徑,標榜能而不為的境界。吹噓完了還能好整以暇地站在道德鄙視鏈的頂端。可惜,鄙視鏈往往是環形的,不知你此刻是否聽到一聲鏈條合攏的脆響,將我們俱皆封入其中。我也不比這些答主高明,否則也用不著惡意嘲諷來補完這一條鄙視鏈了。
不精確的語言可以有無數種理解,連信徒自己都無法達成一致。證偽其中一種,估計馬上就有信徒跳出來說:「你誤解了佛經的真義,自己看不懂還誤導別人。」真是萬能的辯辭。以前我在數學課上明白一個道理:你可以輕易地用真情打動一個人,但如果嘗試用理性說服,只會讓人哈欠連天。不好意思,攪擾了諸位的幻夢。
真放下了,也就出三界了。漏盡通!所以是一點一點放下,轉識成智。
不懂佛法……但反過來想,不喝水會死。放下對水的執念不是自殺么……